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瞿林东:当代学人的历史使命

瞿林东2021年05月17日08:37来源:光明日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原标题:当代学人的历史使命

(头像为郭红松绘)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已经五周年了。五年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此为指针,展开热烈深入的探讨,就如何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发表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见解和可供参考的设想,形势令人鼓舞。这里,我想就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讲几点认识,和同行们讨论。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讲到“学习”问题时,提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要求。其后,他在《反对党八股》这篇文章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针对当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以及党的干部工作作风和学风文风而提出的要求,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自信和中国文化的自信。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和发展前景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中的价值和历史地位的自信,是对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继承和发展。

从历史学领域来看,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道路,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当今的史学工作者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如何实现“三大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一个庄严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这个目标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与中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相一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相一致。生活在当代的中国学人,应自觉对这一历史使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共识,不断推进“三大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几十年来,我从事中国史学的研究,为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而感叹、自豪,对于彰显继承性、民族性的特点,自然多一些思考。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史学具有连续性发展的特点,可让今人作贯通的考察,进而揭示它的发展规律,而这种对规律的认识更能启发今人的思考。二是中国史学具有多种社会表现形式,加之官修史书和私人著史相结合,历史撰述的内容和类型丰富而多样,这是展现中国史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历史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步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古代史学能与现代史学贯穿起来,现代史学得到古代史学优秀遗产的滋养,古代史学从现代史学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这样的史学内涵和史学面貌,是当代史学工作者所期待的,自应为之而努力。

当然,中国特色的历史学,尤其在理论建设方面,不应是封闭的,而应具有世界视野。所谓世界视野,既不是妄自尊大、菲薄他人,也不是唯外国学人是从、跟着别人走,而是互为参照、突出特色,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三大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一家之言”与“百家争鸣”的关系。由于学科门类的不同,所拥有的学术资源的不同,以及目前在理论层面上准备的不同,各学科在研究方法、路径、进展情况等多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各学科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前提下,自然会出现“一家”和“百家”的关系。若干个“一家”做得好,“百家”自然“水涨船高”;“百家”的水平高了,也会带动“一家”的提升。这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发展过程。二是注重研究成果的积累,即把理论探讨与实际研究成果的积累结合起来,使“应该做”“怎样做”和“已在做”结合起来,尽可能把已经明确了的理论认识落实到具体的撰述成果上。各学科的研究成果积累多了,“三大体系”构建的学术大厦就越来越牢固、越来越雄伟。三是始终坚守“自我”。所谓“自我”,即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的学科历史资源少一些,讲学科建设难免要从外国(主要是西方)说起,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即使如此,还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我以为,这就是坚守“自我”。坚守“自我”不意味着封闭,而是坚守中国特色的立场和本分。我们通常说的世界眼光、世界视野,也是在这一立场和本分的基础上展开和延伸的。是否可以作这样的表述:关于中国学术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中中有外”,即中国学者的著作中有外国学术作参照,使之成为研究著作中的一个部分。此外,这种“参照”还可以有多种形式,或是把参照的内容作为注释,或是把参照的内容作为研究成果的附录。总之,坚守“自我”,彰显中国特色并具有世界视野,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中国学者关于外国学术的研究则可概括为“外在中中”,即外国学术在中国学者的专门研究著作中得以表述。

“三大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学人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学人将为此不懈努力,作出应有贡献。

(责编:王小林、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