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70年系列学术论坛开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柴如瑾 通讯员 袁礼2020年11月23日13:51

11月21日,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主办的“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70年发展之路与未来展望学术论坛”拉开帷幕,海内外会员和师生近700人在线学习交流。

此次论坛为期五周,共20场,每周六日举行,分别由北京大学教授赵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泉等20名学会理事主持,刘珣、钟英华、古川裕(日本)、马西尼(意大利)等20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和学术演讲,旨在探索新时代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1950年12月1日,以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5名罗马尼亚籍留学生最早报到为标志,新中国开启了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7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由少数试点到规模质量发展,并于20世纪80年代成立专门机构,组织选派汉语教师、志愿者及必要资源支援各国需求,由“请进来”来华留学拓展到“走出去”中外合作办学。

据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助教、新中国《汉语教科书》编者之一、北京语言大学赵淑华教授回忆,那时候边工作边学习提高能力,写过一些小文章,大概都是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收获和体会,或者是希望能和读者们一起交流讨论的问题,没有什么理论,“低空飞行”而已。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赵杨回顾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史时提出,“汉语教学具有工作、学科和事业三重属性,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做出了贡献。”常务理事李泉谈到,“发展汉语教学事业,不仅是中国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事业。汉语的国际化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总结7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和学科建设成就,探索新时代对外汉语教学的新发展和新功能,对海内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中文教育,海外汉语学家是主要支持者,是本土教材编写和本土师资培养的主导者、中国文化经典国际传播的翻译主体。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罗马大学副校长兼多语言中心主任、意大利著名中文教育家、汉学家马西尼(Federico Masini),始终怀有对中文的赤子之心,“习得一种语言,不仅要会说,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学好一门语言,意味着了解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用全新的思考方式去理解世界,我们要让更多外国人获得理解中国的钥匙”。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日本汉学家、大阪大学古川裕教授(Furukawa Yutaka)回忆2019年12月接受光明日报专访时曾表示:“汉语有资格成为下一个国际语言。”

互学互鉴,互补互益,让世界更加理解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努力构建以开放、信任、合作为价值共识的国际中文教育与学术共同体。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钟英华教授指出,“世界人民命运与共、心心相印,追求和平、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人类命运共同体日渐深入人心,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文是世界的刚需,是时代的语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中文与千千万万民众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是拥有未来竞争力的标志。时代召唤有识之士投身到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中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国民众学中文、用中文的需求,尊重使用中文的权利,讲好国际中文课,讲好国际中文故事”。

历经70年,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从积累经验到科学施教,专业、学科和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培养和储备了大批汉语师资和国际化人才,开发了海量学习资源,有力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责编:孙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