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孔庆夫:“非遗+文旅”模式打造非遗小镇

2020年08月27日08:04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沙湾镇,因地处广州番禺古海湾半月形的沙滩之畔,故名“沙湾”,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广东音乐”于2006年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创作《雨打芭蕉》《饿马摇铃》《赛龙夺锦》等众多“广东音乐”名曲的何博众,及其培养的对“广东音乐”具有重大贡献的“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均为沙湾镇北村人。因此,沙湾镇也被誉为“广东音乐”的发源地。

同时,沙湾镇也是拥有“广东音乐”遗迹最多的地区,如建于清代的三稔厅不仅是广东音乐人眼中的“圣地”,而且其与北村的留春别院等都是历史上民间“私伙局”传承、保护和传播“广东音乐”的重要活动场所。

近年来,沙湾镇以其在“广东音乐”领域的特殊影响力为基础,以“非遗+文旅”为路径,以“广东音乐”及其相关非遗文化、物遗文化的整体性保护为出发点,着力打造沙湾何氏“广东音乐”非遗小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沙湾发展“广东音乐”得到了政府的一系列扶持。2016年《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广东音乐经典文化”列入建设岭南文化特色区的重要内容;2016年《“十三五”番禺区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出,要将沙湾打造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广东音乐古镇”,并特别强调要加强成果保护、传承发展、“旅游+”宣传推广、配套建设等。2019年3月,沙湾镇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音乐)”。2019年10月,番禺区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各级政府围绕沙湾何氏“广东音乐”非遗小镇,力图通过学术研究、组织展演、开展交流、对外推广等方式,挖掘、保护、传承、传播、创新“广东音乐”文化,进一步探索广东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在“非遗+文旅”、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产业化、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发展新途径与新模式。

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2015年5月,由广州市委宣传部专项资金建设的沙湾广东音乐馆正式开馆,并在馆内设立了集表演、展示、观赏、体验于一体的广东音乐私伙局演奏厅、广东音乐展览厅、沙湾广东音乐“何氏三杰”展览厅、互动展示厅等。此外,在沙湾古镇的核心旅游区域,当地在围绕沙湾广东音乐馆进行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的同时,还打造和修缮了沙湾宗祠文化展览馆、广东音乐纪念馆等10余座展馆和古建筑,完成了长约5.2公里、共39条古街巷的管线埋地、分流、整治和街巷外立面、绿化景观的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基于沙湾何氏“广东音乐”非遗小镇的各级政府规划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均已完成或正在有序推进。而围绕沙湾所进行的“非遗+文旅”的策略布局也开始初现成效。

实现文旅融合与文创发展

番禺区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2018年1—9月,番禺全域旅游接待总人数3325.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9.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05%和10.01%。2019年春节期间,沙湾古镇游客数量近22万,同比增长16.1%。2019年,番禺全域旅游接待总人数5035.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7.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12.8%。番禺区打造的以“广东音乐”非遗小镇为代表的系列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推动了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

从文创发展来看,沙湾古镇以历史街区、古建筑、博物馆、展览馆、音乐工作室、创作基地、文创民俗、文化商铺等作为“非遗+文创”发展的产业延伸链条,将“广东音乐”融入到日常的旅游活动过程之中;以广东音乐纪念馆、何少霞故居等景点为载体,开发具有沙湾何氏“广东音乐”文化元素的旅游纪念品、纪念册、手信、文化衣衫等文创产品,有效促进了“广东音乐”的传承、传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

做好宣传展示与保护传承

沙湾广东音乐馆运用微博、微信、广播和网站等媒介,对广东音乐进行了宣传和展示,同时周期性举办各种系列的展览活动、新创精品展演、“广东音乐”晚会以及“私伙局”演出。经统计,沙湾广东音乐馆开馆至今,已举办“广东音乐”系列宣传、展示、演出活动超过1000余场;开展“广东音乐”传承专题活动20余场;创作了以沙湾“广东音乐”为主题的大型民族舞剧《沙湾往事》等优秀作品。

从保护传承的角度来看,沙湾广东音乐馆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广东音乐”进行了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和保存,建立了完整的数字化研究档案,并依托沙湾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沙湾图书馆等机构,进行同步展示;开展了“广东音乐”进校园、进社区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在仁宝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地,设立了“广东音乐”培训基地及传承基地;组建了以青年爱好者为主的沙湾“广东音乐”研习社、青萝乐坊、翠园乐社等“私伙局”。相关管理部门加大对学术研究的扶持力度,制作出版了《何氏三杰广东音乐精品集》《粤韵新风》《粤乐寻源·辨踪》等著作和作品集,有力推动了沙湾何氏“广东音乐”的文旅融合和整体性保护。

总体而言,沙湾以“非遗+文旅”模式建设非遗小镇(古镇)取得显著成效。打造沙湾何氏“广东音乐”非遗小镇,既有利于“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又实现了全域旅游融合。到沙湾古镇听“广东音乐”,正日渐成为一种极受欢迎的文化旅游模式和休闲度假方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17ZDA168)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孙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