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牛津古典大辞典》中文版翻译中期检查报告

2019年12月16日10:58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总体概况

“《牛津古典大辞典》中文版翻译”项目自2017年11月正式立项以来,课题组首席专家刘小枫教授与本课题组成员密切协作,广泛收集相关研究资料,积极开展相关调研与交流活动,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体执行较为顺利。

2.开题论证会情况

2018年4月21日,本课题组专门组织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牛津古典大辞典》中文版翻译”开题论证会。首席专家刘小枫教授对本课题的选题、专业特色、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五位子课题负责人就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作了具体汇报,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课题进行评价,并提出重要的建设性意见。专家组一致肯定了课题的传统学术价值和现代实用价值,认为《牛津古典大辞典》的翻译可以为国内学界创建翻译西方古典著作的体例和翻译原则、统一古典翻译用语规范,制定古希腊语、拉丁语专名的音译标准,推动我国古典学研究迈入新阶段。同时建议辞典的翻译工作需文史哲学界精英通力合作,组织起少而精的骨干队伍,从完善索引系统做起,定期召开阶段性的总结会议,以保证辞典翻译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3.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古典学大辞典翻译项目,约有三分之一以上名词系汉语界首次翻译。截止到目前,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及成员,依据自己的专业和分工,共同完成了如下各项工作:

(1)“缩略词”的翻译:已经完成绝大部分的“缩略词”的翻译工作,这是一项很细致、很花费精力的基础工作。

(2)辞条分类:第一,已经完成主辞条和一般性词条的分类工作;第二,完成了辞条的学科分类的工作。这项工作为选择合适的专业译者打下了基础。

(3)在此基础上已经进一步完成了长篇词条,重点词条,难点词条的分类工作,(参见附件)初步完成了所有翻译启动的基础工作。

(4)经过试译等遴选工作,初步确定了译者的团队。据统计,有70余人加入了本课题组的翻译团队。

(5)辞条增删工作:由于期间牛津出版社出版了第4版的新版辞典,根据课题首席专家的建议,将辞典新增或删除的辞条进行整理,以便开专门的会议讨论定夺。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为完成本课题任务,本课题组在2018年8月和今年3月,两次召开学术研讨咨询会,以便统一《牛津古典大辞典》的翻译体例,确定词条条头、词条正文、词条参考文献的字号和字体,确定希腊语字符的字号和字体,确定书名和专有名词的中译方式等,这些都是该部辞典翻译工作的关键性问题。

2.本课题组组织人员深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场所,搜集文献资料上百种,购置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等大型丛书和数据库。

3.本课题重视学术交流工作,组织了课题组成员到英国等国进行访学、考察,邀请了英国科学院院士Chris Carey、美国古典学者及尼采研究专家Laurence Lampert等学者到首席专家所在的古典文明研究中心进行访问指导,与课题组成员开展深入的研讨交流。

4.本课题组牵头创办了《古典学研究》刊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年4月以来已出版3期),继续出版《经典与解释》(CSSCI辑刊,华夏出版社出版,2017年11月以来已出版6期),围绕古典学的基础研究,组织专题研讨,培养学术团队。

三、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本课题组正式出版了如下专著和学术论文:

(1)《古典学研究第一辑:古典哲学与礼法》(刘小枫主编,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5月出版)

(2)《古典学研究第二辑:荷马的阐释》(刘小枫主编,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11月出版)

(3)《古典学研究第三辑:尼采论现代学者》(刘小枫主编,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3月出版)

(4)专著:巫阳招魂——亚里士多德《诗术》绎读(刘小枫主编,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2月出版)

(5)专著:向明而治(娄林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6)论文:希罗多德与古希腊诗术的起源(载于《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1月发表)

(7)论文:世界历史意识与古典教育(载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年1月发表)

(8)论文:古希腊的演说术与修辞术之辩(上篇)(载于《外国语文》,2019年5月发表)

2.首席专家所在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创办有“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对本课题组已出版或发表的相关著作和论文进行了精心推介宣传,目前在学术界发挥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该中心和本课题组正在筹备今年的“经典与解释”系列出版著作500册宣传活动,拟将加强“西方古典学”翻译书系推介。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 难点之一:长期以来,汉语学界对古典学、古代历史、古典文学的翻译,在人名、地名、专用名词、甚至经典文本的书名都不统一。在古典学界、历史学界、文学界都各自为战,如何通过这部《牛津古典大辞典》将汉译的人名、地名、专用名词等定于一尊,这是一个难题。未来这部大辞典翻译稿成稿时,将组织多次专题会议,邀请各路专家汇诊。

2. 难点之二:由于现有古典学中的人名、地名、甚至专用名词大多都是以英语发音为依托的,但实际上这些名词大多都是以古希腊语、拉丁语为发音依托的。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的传达,既要顾及约定俗成,又要体现新时代的汉语古典自身的范式,这是课题组同仁十分关注的问题。未来这部大辞典翻译稿成稿时,也会组织多次专题会议,请各路专家发表建议,力求达到高度的统一。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简介

特别说明:由于本课题是大型工具性辞典翻译工作,目前一时难以确认代表性成果。课题组目前已经完成200余万字的初稿翻译文本,占全部课题完成的二分之一,全部课题完成约有400余万字。

项目阶段性成果清单见下:

1.专著:巫阳招魂——亚里士多德《诗术》绎读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2月出版。

2.论文:希罗多德与古希腊诗术的起源

载于《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1月发表。

3.论文:世界历史意识与古典教育

载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年1月发表。

4.论文:古希腊的演说术与修辞术之辩(上篇)

载于《外国语文》,2019年5月发表。

5.专著:向明而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由于课题的性质是专业辞典的翻译工作,所以最主要、最繁重的课题工作在于完成译稿后的大量审稿工作。

1. 将召开一次人名、地名及专用名词的专业研讨会,形成会议纪要。

2. 将召开主要翻译骨干的工作会议,就诸多翻译细节和文本表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形成会议纪要。

3. 在以上会议基础上,召开子课题负责人独立审稿定稿会议。

4. 召开项目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与出版方商议最终落实课题成果的联席会议,对翻译和出版的质量、出版和编辑的进程进行统筹落实。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