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宁夏古称“朔方”,“朔方”这一历史地理符号,承载着宁夏悠久的历史记忆与厚重的文化记忆。“《朔方文库》编纂”项目坚持“传承、整理、研究、创新”的基本方针,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分类分专题整理研究、集成式汇编出版相关宁夏的古籍文献档案,“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朔方文库》收录的宁夏文献档案主要包括四大类:第一大类,形成于1949年以前的、由宁夏历史人物撰写的,或虽非宁夏人撰写,但其内容与宁夏直接有关的各种传世文献,包括宁夏旧志、历代人物著述、汉文西夏史籍等,如明朱 修《〔正统〕宁夏志》、明管律撰《芸庄杂录备遗》、清周春撰《西夏书》等;第二大类,在今宁夏辖境内出土的、1949年以前形成的各种出土文献资料,如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出土碑石,或出土于宁夏辖境之外,内容与宁夏直接有关的各种出土文献资料;第三大类,宁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以及流传稀少、具有特殊研究价值的公藏、私藏文献,如《汉石例》《香南精舍金石契》等;第四大类,有关宁夏的上谕、朱批、奏议、文书等珍贵档案。入选《朔方文库》的每种文献,原则上择优择精收录其一种版本,确有特殊版本价值者,酌情收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文献,原则上依时代先后排序。颇具地域特色的西夏文文献及与西夏政权有关的碑石文献,因已有专门的文献汇编之作刊布过,本文库不再重复收入。
(一)项目总体执行情况
2017年11月,“《朔方文库》编纂”项目立项,宁夏大学胡玉冰教授任首席专家,宁夏大学田富军教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罗丰研究员、宁夏博物馆李进增研究员分别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三十多位学者和研究生参与到各子课题中。本项目是计划五年(2017—2022)内,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朔方文库》《宁夏珍稀方志丛刊》《宁夏旧志研究》等项目成果。
“《朔方文库》编纂”以宁夏大学学术力量为核心,联合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等区内外学术单位协同攻关,力求将项目研究与自治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研究基地及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等结合起来。编纂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普查宁夏古代文献档案,编写《宁夏文献档案总目》,理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影印、整理、研究、刊布多措并举。因宁夏文献总量较少,故影印求“全”,尽量多地将原始文献搜罗齐备,力求呈现宁夏文献之全貌。同时精选流传稀少、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古代文献档案,规范整理研究,以丛书、专著、工具书、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呈现学术成果。影印文献档案,底本择优、择善。整理文献档案,方法科学规范,以点校、今译、专题汇编等为主。在整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通俗易懂的、面向社会大众的普及读物,以此大力宣传宁夏,推动宁夏文化走向大众。项目组将全力以赴,努力推出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学术份量厚重、代表国家水平的精品成果,以不负新时代。
影印成果《朔方文库》设学术委员会和编纂委员会。总主编胡玉冰,分卷主编罗丰、李进增、田富军、车进、韩彬、马建民、邵敏、韩超,编委汤晓芳、胡迅雷、薛正昌、陈红彦等。点校整理成果《宁夏珍稀方志丛刊》成立编审委员会,学术顾问陈育宁、吴忠礼,主任姚爱兴,副主任崔晓华、金能明、张廉、何建国、许兴、刘天明、谢应忠,主编胡玉冰,委员方建春、田富军、安正发、李进增、李学斌、李建设、邵敏、贠有强、马春宝、汤晓芳、杨浣、刘鸿雁、薛正昌、韩超、韩彬、罗丰。
截至2019年7月,本项目共出版大型丛书两套,即《朔方文库》《宁夏珍稀方志丛刊》,《朔方文库》按专题分为《宁夏旧志编》《历代人物著述编》《汉文西夏史籍编》《宁夏典藏珍稀文献编》《宁夏专题文献和文书档案编》共五编。首批成果共112册,收书146种。其中《宁夏旧志编》32册36种,《历代人物著述编》54册73种,《汉文西夏史籍编》15册26种,《宁夏典藏珍稀文献编》10册7种,《宁夏专题文献和文书档案编》1册4种。《宁夏珍稀方志丛刊》共16册。研究著作1部《宁夏旧志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9篇。
(二)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分设四个子课题:宁夏特色珍稀文献和旧志整理与研究;宁夏历史人物著述整理与研究;宁夏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宁夏专题文献和文书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根据项目的总体规划,文献普查和整理是前期工作的重中之中。立项至今,四个子课题从普查文献、校勘考证入手,厘清文献档案的目录和传世版本确定影印书目,与收藏单位、出版社合作,开展古籍影印工作。在文献普查和影印的基础上,讨论确定《朔方文库》所收典籍整理体例和提要撰写凡例,有条不紊地开展提要撰写和点校整理等工作。目前,各子课题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子课题一:宁夏特色珍稀文献和旧志整理与研究
1.全面普查文献版本和馆藏情况,完成《朔方文库》之《宁夏旧志编》《宁夏典藏珍稀文献编》《汉文西夏史籍编》的影印刊布工作。其中《宁夏旧志编》共影印宁夏旧志36种,按照先列通志类,按成书时间编排,再按宁夏最新行政区划依次编印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五市旧志。《宁夏典藏珍稀文献编》影印宁夏所藏文献,以珍贵、稀见为原则,从学术资料、成书时代、艺术价值等方面衡量。《汉文西夏史籍编》首次将26种专书、专题类汉文西夏史籍全部影印出版。专书者全书影印,专题者抽印其中的西夏专卷,新编成《宋元人编西夏专题史料》。影印选择最佳底本,如《西夏书事》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道光五年(1825)小岘山房刻本为底本,《西夏志略》以日本大阪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为底本等。
2.完成《宁夏珍稀方志丛刊》的整理和出版。《丛刊》首批8册旧志整理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10月正式出版,第二批8册成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8年5月正式出版。胡玉冰著《宁夏旧志研究》(修订版)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8年9月正式出版。另发表相关论文4篇。
3.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1篇:
胡玉冰教授指导:《清陈履中<河套志>研究与整理》(余晓玲,2018届)。
4.目前,《西夏书事校注》《西夏纪事本末校注》书稿已提交出版社。《传统典籍中汉文西夏文献研究》(修订本)、《西北五省区旧志目录新编》《西北五省区旧志序跋汇编》等研究成果正在整理和修订中。
子课题二:宁夏历史人物著述整理与研究
1.已完成对宁夏历史人物著述的全面普查,编制《宁夏历史人物著述简目》,并以此为基础刊布了《朔方文库》之《历代人物著述编》,共影印宁夏历史人物著述58种。《历代人物著述编》主要收录三类著述:第一类为宁夏籍历史人物著述,如清朝俞益谟为今宁夏青铜峡人,文库收入其《青铜自考》《办苗纪略》等著述。第二类著述作者虽非宁夏籍,但其一生行事与宁夏有密切关系,且其著述载有相关宁夏的内容,如清朝杨芳灿原籍为江苏无锡人,曾任灵州(今宁夏吴忠市)知州十二年,文库收入其《荆圃倡和集》等。第三类为西夏遗民著述,如元朝余阙为唐兀氏即西夏遗民,本文库收入其《青阳先生文集》。另发表相关论文2篇。
2.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7篇:
胡玉冰教授指导:《嘉靖宁夏佥事齐之鸾生平及其著述考略》(刘红,2017届);《中唐梁肃<梁补阙集>研究与整理》(韩中慧,2019届);《<唐二皇甫诗集>整理与研究》(何娟亮,2019届)
田富军教授指导:《清初名将赵良栋及其<奏疏存藁>整理研究》(王敏,2017届);《胡侍及其著述整理与研究》(李星,2018届);《元朝余阙及其<青阳先生文集>整理与研究(付明易,2019届)
赵彦龙教授指导:《明朝黄嘉善及<抚夏奏议>整理与研究》(姚玉婷,2019届)
3.《宁夏历史人物著述研究》书稿已提交出版社。《历代人物著述编》所收的51种典籍也正在点校整理,具体书目参见本表“下一步研究计划”。
子课题三:宁夏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
1.对宁夏出土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正在全面、系统地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宁夏石刻史料的出土历史,重点梳理科学考古所获石刻史料的历史,全面、规范总结宁夏各历史时期石刻史料的状况及特征,形制及体式,归纳其主要内容等研究活动,已完成出土文献普查、拍摄及拓片制作等工作。
2.《宁夏出土文献研究》《宁夏出土石刻史料汇编》等成果正在撰写和汇编当中。
子课题四:宁夏专题文献和文书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
1.对宁夏专题文献和文书档案资料进行整理与研究。目前已经结合既有的研究成果和前期资料梳理,摸清家底,完成相关文献目录的编制,并集体讨论参考资料,制定了规范的、操作性强的编辑体例。宁夏专题文献主要以宁夏文学文献和历史地理文献为主。《朔方文库?宁夏专题文献与文书档案编》刊布的宁夏档案文献包括《明朝档案之武职选簿·宁夏前卫、宁夏中屯卫》《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兵部问宁夏案》《清朝道光九年兵部镇守宁夏将军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等单位馆藏宁夏其他档案文献陆续编纂出版。发表相关论文1篇。
2.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1篇:
赵彦龙教授指导:《雍正朝有关宁夏的朱批奏折、谕旨整理与研究》(蒲婧,2017届)。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调查研究情况
课题组成员先后赴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搜集相关文献资料。项目组与上海历史文献出版中心、宁夏人民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出版社将优先出版项目组学术成果,双方共同举办相关学术活动与会议,共同致力于适应古籍整理研究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共同探讨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与出版的相关问题,密切合作,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与历史文献出版水平。
1.2018年11月20日下午,《广西历代方志集成》课题调研组前来宁夏大学调研,主要围绕《朔方文库》编纂、出版等问题与首席专家、团队骨干等进行座谈。
2.2019年4月10日上午,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吕健等到宁夏大学调研,双方就《朔方文库》第二批整理成果出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与宁夏大学人文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2019年7月11日上午,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闫智红,宁夏人民出版社社长何志明、副社长孔炜娟一行到宁夏大学参观调研并召开研讨会,首席专家胡玉冰向客人介绍了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就后期成果出版与宁夏人民出版社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二)学术交流情况
由重大项目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有3场,课题组主要成员25人次参加学术会议4场。
1.2018年4月7日,在宁夏大学顺利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论证会。复旦大学、西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领导、专家学者,新华社、光明日报、宁夏日报等媒体代表出席会议。
2.2018年5月5日,在宁夏银川顺利召开《宁夏旧志人名地名索引》编纂培训会,来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南京图书馆、宁夏图书馆、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宁夏大学人文学院的相关编辑和研究者出席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宁夏旧志人名地名索引》的编纂计划、体例和要求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3.2019年1月12日上午,在宁夏大学召开“宁夏古文献整理方法研讨会”,来自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宁夏图书馆、宁夏博物馆、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和宁夏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
4.宁夏大学与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单位联合组织发起中国西部高校“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研究生论坛,9月27日至29日,首届论坛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宁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6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前往参加,学生在论坛上宣读了《旧志辨伪方法论——以甘肃、宁夏旧志为中心》《宋代进书表类文书整理研究》等论文,与区外高校研究生增强了交流,拓宽了学术视野。项目组成员韩中慧主持的宁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图像·思想·方法:宁夏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维度和视角”(项目编号:GIP2018006)结项成果被鉴定为宁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二等奖。
5.2018年6月15日至17日,首席专家胡玉冰在兰州大学参加中国民族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6月16日下午主持第一会场第一节,在第一会场第二节发言,题目是《西夏与宋朝文献典籍交流史述略——兼述“儒学在西夏”问题研究》。
6.2018年10月10日至12日,课题组成员邵敏、韩中慧参加广州“地方文献保护与出版”研讨会。邵敏在分会场发言,题目是《寻觅朔方文脉——<朔方文库>编纂述要》,韩中慧提交会议论文《试论明清旧志中的士人修志传统》。
7.2019年6月21日至23日,首席专家胡玉冰以会议执行主席身份参加第三届民族文学史料学学术研讨会,6月22日上午作大会报告,题目是《浅谈古典文献学视域下西夏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问题》。
三、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一)成果发布会
2018年9月13日,顺利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朔方文库》编纂”成果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10位区外评议专家,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社会科学报、宁夏日报、宁夏新闻网、银川日报等媒体代表,共7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朔方文库》的编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传承宁夏文脉的重要举措,同时各位专家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对《朔方文库》此后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二)区内外主要媒体对项目的学术活动及主要学术成果的宣传报道情况
1.开题论证会
(1)新华网【2018年4月8日】:宁夏古代文献档案将首次得到全面系统整理
相关链接:http://www.n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8-04/08/c_1122649037.htm?
(2)光明网【2018年4月7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朔方文库》编纂”开题
链接:http://difang.gmw.cn/nx/2018-04/07/content_28247386.htm
(3)宁夏新闻网【2018年4月8日】:《朔方文库》编纂开题
链接:http://www.nxnews.net/wh/whkd/201804/t20180408_4486541.html
2.《朔方文库》成果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
(1)新华网【2018年9月14日】:“《朔方文库》编纂”项目首批成果面世
链接:http://www.nx.xinhuanet.com/2018-09/14/c_1123428664.htm
(2)光明网【2018年9月14日】:“《朔方文库》编纂”首批成果共112册首发
链接:http://difang.gmw.cn/nx/2018-09/14/content_31172252.htm
(3)人民网【2018年9月13日】:《朔方文库》编纂成果首发 收录宁夏文献档案
链接:http://nx.people.com.cn/n2/2018/0913/c192493-32051845.html
(4)中国新闻网【2018年9月13日】:宁夏历史文献《朔方文库》首发
链接:http://sports.chinanews.com/cul/2018/09-13/8626593.shtml
(5)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9月14日】:“《朔方文库》编纂”首批成果发布
链接:http://news.cssn.cn/zx/bwyc/201809/t20180914_4560217.shtml
(6)宁夏新闻网【2018年9月13日】:《朔方文库》成果首发,第一次全面系统理清宁夏古代文献档案“家底”
链接:http://www.nxnews.net/yc/jrww/201809/t20180913_6035976.html
(7)宁夏日报【2018年9月14日】:“《朔方文库》编纂”收录四大类宁夏文献档案——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链接:http://sz.nxnews.net/nxrb/html/2018-09/14/content_5664412.htm
(8)宁夏电视台【2018年9月16日】: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朔方文库》成果首发
(9)银川广播电视网【2018年9月14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朔方文库》编纂成果首发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480066794979720&wfr=spider&for=pc
(10)银川日报【2018年9月14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朔方文库》编纂”成果首发,宁夏文献档案将首次得到全面整理
链接:http://szb.ycen.com.cn/epaper/ycrb/html/2018-09/14/content_32211.htm
3.《宁夏珍稀方志丛刊》
(1)新华网【2018年10月25日】:宁夏完成全部传世旧志的点校整理出版工作
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2018-10/25/c_1123609863.htm
(2)光明网【2018年10月23日】:宁夏历时六年完成全部传世旧志的点校整理出版
链接:http://difang.gmw.cn/nx/2018-10/23/content_31808335.htm
(3)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10月26日】:宁夏传世旧志点校整理出版全部完成
链接:http://www.cssn.cn/lsx/zwbl/201810/t20181026_4734648.shtml
(4)宁夏新闻网【2018年10月21日】:全国第二个!宁夏完成全部传世旧志点校整理出版工作!
链接:http://www.nxnews.net/wh/whcd/201810/t20181021_6070272.html
(5)银川日报【2018年10月24日】:宁夏完成全部传世旧志点校出版
链接:http://szb.ycen.com.cn/epaper/ycrb/html/2018-10/24/content_37741.htm
4.《宁夏旧志研究》
《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4日第1659期】:《宁夏旧志研究》:系统、全面的地方文献研究(陈育宁撰)
5.对首席专家的专题宣传
(1)银川日报【2018年9月10日】:胡玉冰:宁夏古文献研究的探路者
链接:http://szb.ycen.com.cn/epaper/ycwb/html/2018-09/10/content_31814.htm
(1)宁夏日报【2019年7月10日】:胡玉冰:寻找藏在古籍里的旧时光
链接:http://sz.nxnews.net/nxrb/html/2019-07/10/content_5761335.htm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本项目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点校整理古籍,因部分团队成员有关古籍整理研究方法的知识不全面、不系统,影响到点校成果的规范性和整理成果的准确性,故项目组专门召开专题培训会,编制工作手册,对古籍整理的主要环节,如录文、标点、注释、校勘、辑佚等,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了团队成员点校古籍的专业水平。
2.首席专家原兼任子课题“宁夏特色珍稀文献和旧志整理与研究”负责人,随着项目整理阶段工作的开始,首席专家需要统筹协调全项目组成员成果出版事宜,并审读全部历代人物著述的整理成果,整理文书档案文献,兼行政事务较为繁重,故将子课题“宁夏特色珍稀文献和旧志整理与研究”负责人拟调整为宁夏大学邵敏副教授。
3.本项目组个别成员及子课题主持人因申请到个人主持的自治区或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者因工作变动,没有时间投入到本项目工作中,故项目组对其负责的科研任务进行了调整。子课题“宁夏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原负责人无暇顾及本子课题的工作,故本子课题拟调整由北方民族大学马建民副教授负责。
4.宁夏古代文书档案存世数量较多,对其系统全面地影印刊布和规范地标点整理尚属空白。但课题组前期在于相关存藏单位沟通过程中,全部吃了“闭门羹”,这些单位均不给课题组提供档案原件,不与课题组合作出版。故这部分资料的影印工作不能按原计划完成,改为主要以整理为主。整理主要据公开出版的档案文献来进行。由于出版物影印质量不太好,许多档案版本漫漶不清,导致整理工作相对滞后。
5.学术是公器,学术资料应该共享,这已是学界的共识。由于图书馆与档案馆等单位对古籍善本和古代档案都有特殊的存藏及借阅制度,本项目组在访书及借阅档案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障碍,尤其涉及影印刊布问题时,几乎无法与对方进行协商。故此建议,能否统一规定,凡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需要而借阅善本或古代档案,相关公共存藏单位都应无条件给予提供帮助。凡有影印出版之需要,都应给予积极协议解决,统一规定合理的底本使用费,杜绝漫天要价现象。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简介
(一)著作
1.《朔方文库》(全112册):总主编胡玉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朔方文库》主要收录与宁夏相关的历史文献档案,按专题分为《宁夏旧志编》《历代人物著述编》《宁夏典藏珍稀文献编》《汉文西夏史籍编》《宁夏专题文献与文书档案编》共五编。首批成果共112册,收书146种,孤本35种。其中《宁夏旧志编》32册36种,《历代人物著述编》54册73种,《宁夏典藏珍稀文献编》10册7种,《汉文西夏史籍编》15册26种,《宁夏专题文献和文书档案编》1册4种。
《朔方文库》是宁夏目前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方文献整理编纂出版项目,学术意义与社会意义重大。第一,有助于发掘和整合宁夏地区的文化资源,理清宁夏文脉,拓展对宁夏区情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宁夏文化软实力,提升宁夏的影响力,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二,有助于深入研究宁夏历史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具有历史学、文学、文献学、民族学等多学科学术意义,推动宁夏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第三,有助于推进宁夏高校“双一流”建设,带动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以及学位点建设,对于培养有较高学术素质的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人才队伍有积极意义;第四,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深入探讨民族地区文献档案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价值。
2.《宁夏珍稀方志丛刊》(第二批成果),主编胡玉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宁夏珍稀方志丛刊》第二批成果共8册22种400多万字,包括:胡玉冰校注《民国朔方道志》,徐远超校注《嘉庆平罗县志》《道光平罗记略》《道光续增平罗记略》,胡玉冰、张煜坤校注《光绪宁灵厅志草》,胡玉冰校注《光绪平远县志》,田富军校注《康熙新修朔方广武志》,韩超校注《乾隆中卫县志》《嘉靖固原州志》《万历固原州志》《宣统新修固原直隶州志》,胡玉冰、魏舒婧校注《乾隆盐茶厅志备遗》《光绪新修打拉池县丞志》《宣统新修硝河城志》《民国西吉县志》《清末民国时期海原县县情资料》,胡玉冰、穆旋校注《光绪海城县志》《民国化平县志》,邵敏、韩超校注《民国固原县志》,安正发、王文娟校注《康熙隆德县志》,安正发校注《道光隆德县续志》《民国重修隆德县志》。每种旧志的整理成果主要包括《总序》《前言》《校注说明》、正文、《参考文献》等几大部分。《总序》主要从宏观角度探讨旧志整理的方法论问题,《前言》则详细介绍每种旧志的内容、版本、文献价值等。具体整理过程中,学术团队成员所取得的注释或校勘等学术成果共享,体现团队合作的特色。《丛刊》为专门人才成长提供了难得的学术平台,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较高学术素质的民族地区古文献整理研究人才队伍,为弘扬地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出版《丛刊》也是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增强宁夏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性工程。
3.《宁夏旧志研究》:胡玉冰著,53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
著作包括《引言》、正文九章、《余论》《附录》《主要徵引文献》等共五大部分。作者通过多年的普查工作,基本梳理出宁夏地方志的全貌,对传世的全部30多种宁夏地方志以宁夏最新行政区划来分门别类。从体例上看,先总志,再分志,以时代为经,以文献为纬,以单种志书为研究单元,不限于对方志的简单内容描述,而是从文献学角度综合运用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志诸多方面的情况。对每一种传世方志的研究都分客观介绍与主观评价两部分内容。客观介绍内容包括编纂者生平、编纂时间、编纂体例、内容卷帙、版本特征及存藏情况、今人整理研究情况等。客观介绍一般不盲从旧说,而是对照原典,结合实际内容逐条分析,力争还原方志真实的信息。主观评价研究的视点更多、更丰富,涉及主要编修人员生平事迹、方志编纂背景、体例得失、内容及版本优劣、文本文字的错讹衍脱倒等现象、文献价值等,不回避曾有争议的问题,对于今人整理成果中存在的问题也能较为客观公允地加以评析。
本著作研究视点较以往的研究有了较多的增加,研究内容更加细密、深入,原创性强,不但将宁夏地方旧志的研究水平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为全面分析宁夏古文献的总体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地方文献特别是地方志综合研究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借鉴、示范价值。
(二)主要论文
1.《<花马池城图>:晚清西北地方士人的心态和选择》:胡玉冰、韩中慧撰,《宁夏社会科学》(CSSCI)2018年第3期。
《花马池城图》的思想史料价值在于它的绘制内容得以体现一直被学界较为忽视的晚清地方士人群体的心态研究。清末西北一隅,在特殊的历史境遇和自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此图体现出地方士人是如何借用自己的身份和能力自觉地去关怀普通民众的生活诉求,如何在官方与民间话语的互动中起到缓和与沟通的作用。地方士人将花马池城民众这样一段不为人知、容易湮灭在官方记载中的生活图景,以文字注释的方式描述出来,并安排在整幅城图中最显眼的位置,使这样一段反映地方士人和普通民众的生存困境永远地保留在了地方志书中。《花马池城图》最终实现了“目中有人”的思想价值,其绘制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既是一段历史中的偶然,亦是亘古历史中的必然。
2.《试析明朝王琼撰<北虏事迹>版本源流及其研究价值》:胡玉冰、付明易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2018年第9期。
王琼曾任明代陕西三边总制一职,长期坚守在防边一线,所作《北虏事迹》一卷为研究明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有关王琼及其著述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对王琼的历史地位评析,以及其他著述的研究,尚未有专门文章对《北虏事迹》进行详细的梳理和评价。通过对《北虏事迹》一书的研究可知,《北虏事迹》成书于嘉靖十年(1531),于嘉靖十一年(1532)即刊刻完成,《金声玉振集》本是其较为完善的底本,《四库总目》所载“王际华家藏本”即此本。
3.《康熙年间孤本〈青铜君传〉考述》:田富军、叶根华撰,《宁夏社会科学》(CSSCI)2018年第6期。
内蒙古图书馆藏康熙刻本《青铜君传》是清康熙年间湖广提督俞益谟的传记。它的成书经过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是由黎宗周、王基等多人参与共同完成的。黎宗周所"纪实"俞益谟生平事迹,当止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俞益谟升任山西大同总兵初期这一时段。王基于俞益谟死后,对该传进行了全面的续写。康熙五十二年(1713)当年或此后不久,由俞礼、张祯等人刊刻成书。《青铜君传》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史料价值,在人物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4.《旧志目录数据库建设与构想》:韩超撰,《中国地方志》(中文核心期刊)2018年第1期。
旧志不仅是地方志,同时也是古籍,有不可再生性。在计算机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将这些固定数量的旧志收录在专门的数据库中,对于旧志研究定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方志目录及数据库进行梳理,提出构建一站式检索旧志原本、馆藏信息、影印本获取等多种信息融合交错的旧志目录数据库系统。
5.《南京图书馆藏孤本清<平凉府志>考辨》:韩超撰,《中国典籍与文化》(中文核心期刊)2018年第3期。
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平凉府志》,孤本传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书是乾隆抄本,光绪增抄。笔者目验原抄本,认为此抄本《平凉府志》实际上是一部抄撮之作,直接把《(乾隆)甘肃通志》中平凉府的相关内容撮抄出来,编为一书。其成书年代也并非是乾隆时期,至少应在同治之后。
6.《旧志辨伪方法论——以甘肃、宁夏旧志为中心》:韩中慧撰,《中国地方志》(中文核心期刊)2018年第4期。
在对旧志进行整理与研究时,有时需要对其真伪进行辨明。可以说,辨伪是旧志整理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旧志在编纂和流传过程中,会形成部分伪志。伪志现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旧志原书作伪,一类是旧志影印本作伪。前者系旧志编纂者所为,后者则系旧志出版者所为,两者的作伪动机、作伪手法不同。甘肃、宁夏两地个别旧志的作伪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旧志辨伪,需要以传统辨伪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再结合旧志自身的编纂体例,从古今目录著录的对比再到序跋、内容、体例等方面进行考察,揭示出作伪痕迹,并合理认识伪志的文献价值,以期为全国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旧志整理者提供思路和经验。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拟出版成果共85种。包括研究著作3种,工具书3种(索引1种,目录2种),专题资料汇编9种,文书档案选编10种,影印文献9种,古籍整理之作51种。具体任务及完成人如下:
一、研究著作【3种】
二、工具书【3种】
三、专题资料汇编【9种】
四、文书档案选编整理【10种】
五、影印文献【9种】
(一)《玄晏先生集》:晋朝皇甫谧著,国家图书馆藏
(二)《使西日记》:二卷,(明)都穆撰。国家图书馆藏
(三)《杏苑生春》:八卷,明朝芮经著,南京中医学院藏金陵书房蒋氏石渠阁刻本
(四)《醯鸡吟》:十三卷,明朝李廷训著,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五)《青铜自考》: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康熙四十六年(1707)刻本
(六)《办苗纪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
(七)《宁夏满营驻防事宜》:清朝佚名编,宁夏博物馆藏孤本
(八)《澹静斋文钞》:清朝龚景瀚撰
(九)《澹静斋诗钞》:清朝龚景瀚撰
六、典籍类整理成果【51种】
《玄晏先生集》:(晋)皇甫谧撰。安正发整理
《梁补阙集》:二卷,(唐)梁肃撰。清嘉庆小云谷抄本。附《删定止观》:三卷,(唐)梁肃撰,清宣统三年(1911)印本。韩中慧整理
《二皇甫诗集》:八卷,(唐)皇甫冉、皇甫曾撰。明正德十三年(1518)刘成德刻本。何娟亮整理
《清閟阁遗稿》:十五卷(存卷一至十四),(元)倪瓒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刊本。蔡淑梅、郭婉莹、王婧哲、杨思雨整理
《青阳先生文集》:九卷,《附录》二卷,(元)余阙撰。明正统十年(1445)高诚刻本。付明易整理
《友石山人遗稿》:一卷,(元)王翰撰。清味书轩抄本。于薇整理
《虚舟集》:五卷,(明)王称撰。明弘治六年(1493)刻本。邵敏、林光钊、张倩整理
《马端肃三记》之《西征石城记》:一卷,(明)马文升撰。明嘉靖二十九至三十年(1550—1551)袁氏嘉趣堂金声玉振集刻本。马建民整理
《芸庄杂录备遗》:十六卷,(明)管律撰。明稿本。徐远超整理
《蓉川集》:四卷;《入夏录》:三卷;《赠言》:一卷;《附录》,一卷:(明)齐之鸾撰。清康熙二十年(1681)齐山悠然亭刻本。刘红整理
《平蛮督木传》:不分卷,(明)蔡时鼎撰。明万历间刻本。牛露露、郭婉莹整理
《刘太淑人传》:不分卷,(明)郭正域撰。明万历间刻本。张倩、杨思雨整理
《芦屋图诗文》:二卷,(清)潘荣陛辑。清乾隆间刻本。王婧哲整理
《香南精舍金石契》:不分卷,(清)崇恩辑。清稿本。孔德成整理
《汉石例》:六卷,(清)刘宝楠撰。清道光十六年(1836)稿本。贺知章整理
《宁夏镇哱哱拜哱承恩》:不分卷,旧题(明)顾炎武编,(清)恽毓鼎跋,《万历武功录》本。韩超整理
《唐采臣稿》:不分卷,(清)唐德亮撰。清嘉庆间江都秦氏石研斋刻国初十六家精选本。邵敏、林光钊整理
《文章类选》:四十卷,(明)朱 编,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庆府刻本。胡玉冰、孔德成、林光钊、郭婉莹、王婧哲、杨思雨等整理
《胡蒙溪诗集》:十一卷,(明)胡侍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朱氏刻本。田富军、李星整理
《胡蒙溪文集》:四卷,(明)胡侍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朱氏刻本。田富军、李星整理
《胡蒙溪续集》:六卷,《附录》一卷,(明)胡侍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刻本。田富军、李星整理
《真珠船》:八卷,(明)胡侍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本。田富军、李星整理
《墅谈》:六卷,(明)胡侍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朱氏刻本。田富军、李星整理
《默斋公牍》:二卷,附录一卷,(清)俞德渊撰。清同治九年(1870)平罗留余堂重刊本。田富军、李星整理
《宁夏俞氏族谱》:不分卷,(清)俞氏编。清同治七年(1868)抄本。田富军整理
《抚夏奏议》:十二卷,(明)黄嘉善撰。明刻本。姚玉婷整理
《奏疏存稿》:六卷,(清)赵良栋撰。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刻本。田富军、王敏整理
《曾庭闻诗集》:六卷,(清)曾畹撰。清刻本。安正发整理
《曾庭闻诗》三集、《文》一集:(清)曾畹撰。清刻本。安正发整理
《澹静斋文钞》:八卷,外篇二卷,(清)龚景瀚撰。安正发、王文娟整理
《澹静斋诗钞》:六卷,(清)龚景瀚撰。安正发、王文娟整理
《河套志》:六卷,(清)陈履中纂。清乾隆间寓园刻本。余晓玲整理
《平山堂图志》:十卷,首一卷,(清)赵之壁纂。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马建民整理
《酰鸡吟》:十三卷,(明)李廷训撰,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刘文燕整理
《东园诗集》:五卷,(清)黄图安撰。清顺治间刻本。杨学娟整理
《真率斋初稿》:十卷,词二卷,(清)杨芳灿撰。清乾隆间刻本。梁艳整理
《荆圃倡和集》:十六卷,(清)杨芳灿撰。清嘉庆四年(1799)刻本。梁艳整理
《使西日记》:二卷,(明)都穆撰。司文静整理
《北虏事迹》:不分卷,(明)王琼撰。明嘉靖二十九至三十年(1550—1551)袁氏嘉趣堂金声玉振集刻本。付明易整理
《赵氏家谱》:不分卷,(清)赵氏后人编。抄本。李进增、徐远超整理
《阮邻自定义年谱》:不分卷,(清)徐保字编。清咸丰间乌程徐氏刻本。徐远超整理
《宁夏满营事宜》:不分卷,(清)佚名撰。清道光间手抄本。张航整理
《宁夏满营驻防事宜》:(清)佚名编,张冠鲁、周媛整理
《宁夏青海里程》:不分卷,(清)佚名撰。清稿本。李彦霞整理
《宁夏出差日记》:不分卷,(清)佚名撰。清稿本。李彦霞等整理
《愚斋反经录》:十六卷,(清)谢王宠撰。清乾隆间刻本。刁俊整理
《半部论语斋初草》:不分卷,(清)赵尚仁撰。抄本。王敏、田富军整理
《姑臧李郭二家诗草》十二卷之《梦雪草堂诗稿》《续稿》:(清)郭楷撰,段永恩辑。民国五年(1916)印本。魏一整理
《西夏书事》:四十二卷,(清)吴广成撰。清道光五年(1825)小岘山房刻本。胡玉冰整理
《杏苑生春》:八卷,明朝芮经撰,南京中医学院藏孤本。张园园等整理
《宋元人编汉文西夏史料汇编》:胡玉冰、孔德成、林光钊等整理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