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日本文豪太宰治诞辰110周年。由蜷川实花导演的《人间失格:太宰治和他的三个女人》将于9月13日在日本上映。不同于以往的电影版,这部新片并非直接改编其同名小说,而是聚焦太宰治和深爱他的三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讲述小说诞生背后的故事。主角太宰治由人气演员小栗旬饰演,宫泽理惠、泽尻英龙华、二阶堂富美分别饰演正妻津岛美知子、徒弟兼情人太田静子以及与其共同赴死的情人山崎富荣。个性化的导演、豪华的演员阵容、话题性十足的内容,让日本岛内外再次掀起一阵“太宰治热”。
文学史上的太宰治与《人间失格》
太宰治,1909年6月19日出生于日本青森县的士绅之家,本名津岛修治,父亲曾任众议院议员、贵族院议员,且经营银行、铁路等实业。中学时期起他就立志成为作家,1933年开始以太宰治为笔名发表作品,在短短15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30多部作品,其中《人间失格》是在日本家喻户晓的经典名作。太宰治也因此被推崇为日本战后文学臻至巅峰的大师级作家。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半自传体小说,书名意为 “丧失做人的资格”。该小说创作于1948年,讲述出身名门的大庭叶藏从小就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思想、行为的差异,为避免与人发生冲突而封闭自己的感知,以扮小丑“搞笑”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恐惧。他表面上极力讨好他人,事实上只是游离于人世的逃亡者。为了逃避现实,他沉溺于女人、酒与毒品之中,参加“非法”政治集会,还屡次试图自杀。他挣扎着向死而生,却始终活得生不如死。《人间失格》是太宰治赌上性命的毁灭之作,借大庭叶藏的独白道尽自己对人世的理解。
对于二战后如太宰治一般采取自我嘲讽和否定一切的态度进行创作、文风阴郁颓丧的这类作家,文学史家给他们贴了一个并不好看的标签——“无赖派”。日本战败之后,天皇走下神坛,社会秩序混乱,价值体系崩塌,整个日本陷入迷茫,人们精神与肉体双重萎靡,需要重新寻找活着的意义。无赖派作家厌倦世俗却又无力反抗,于是以不作为的颓废堕落来抵制世俗、反抗权威,他们的作品引起了战后日本读者的共鸣。
新版电影《人间失格》的官方网站上这样介绍原作小说:太宰治生前最后一部完结小说,累计发行量超1200万册,堪称“世界上最畅销的日本小说”。而在中国,这部小说也几乎霸占了各大图书网站的畅销榜。然而,单从文学史的描述,着实难以解释这样一部在特定历史语境下诞生的小说,至今何以在中日两国都如此受追捧。
“丧”文化的鼻祖 直逼读者灵魂
2015年,一本名为《低欲望社会》的书在日引发热议。此书副标题为“胸无大志的时代”。作者大前研一在书中感叹:“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他们不崇尚努力工作,不想升职加薪,不想负债买房,不想恋爱结婚,更不想生孩子,一切的风险及责任都不愿承担;他们懒得社交,宁愿在家中追番打游戏,“宅”到天荒地老;他们自嘲是“废柴”,相比“小确幸”,他们更爱“小确丧”。
在中国,继“葛优瘫”之后,“长腿咸鱼”等“丧”角色也相继登场,生动的形象配以“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咸鱼翻身之后还是一条咸鱼”等充满沮丧、消极、自嘲风格的文字,表达了年轻人以自我戏谑的方式释放颓丧情绪的诉求。这些表情包在各大网络平台被频频转发,加上诸如“丧茶”之类的商家借势营销推波助澜,“丧”文化迅速从网络扩展到现实社会。
其实,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暖心的正能量“鸡汤”是老一辈才喜爱的,年轻人更愿意来点“每日一丧”的“毒鸡汤”。而在众多“丧”文化语录中,太宰治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是当之无愧的C位金句。社交软件的个性签名、论坛文章的标题,只要用上它,“丧”的格调立马提升。尽管这句话并非太宰治原创,却是他心底真实的低语,如其一生尽显颓丧之美感。
出生于衣食无忧的富庶之家,却因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生性敏感;厌恶自己的资产阶级出身,参加左翼运动,却一生在经济上依靠家庭的救济过活;风流英俊,文采飞扬,极有女人缘,却长年酗酒、屡次尝试自杀,最终在《人间失格》完成后的一个月投河自尽,结束了自己苦恼、矛盾又充满传奇的一生。太宰治的小说充满了灵魂憔悴破败之音,但那些颓废悲观的话语、自暴自弃的表述精准得让人着迷,同时这些文字还充满了对孤独者、失败者的理解与温情。正如评论家奥野健男(1926—1997)所说:“无论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中国知乎网上亦有网友表示:“太宰治写出了在我们内心躲在阴暗角落的另一个自己。昂扬向上与‘丧’原本就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人生不只奋斗一条途径,也有被命运击倒在地爬不起来的人。太宰治的书满足了我们‘丧’的情绪需求。”
《人间失格》:从“作品”到“商品”
一部小说能否成为“经典”,最终取决于文本自身的艺术高度与思想深度,然而,一部小说能否流行,却往往与文本以外的要素相关。
太宰治生前很难称得上是人气作家,这与他现在给人的印象差别颇大。“太宰文学”第一次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是在他自杀离世之后。1948年5月12日,太宰治写完《人间失格》,6月13日便与情人山崎富荣在玉川上水投河自尽。6月19日头七忌日,也是他39岁生日当天,两人遗体被发现,此时《人间失格》在杂志《展望》上连载尚未结束。铺天盖地的对太宰治其人及自杀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评论,不仅让小说的关注度急速提升,而且强化了读者将作者太宰治等同于小说主人公大庭叶藏的阅读模式,充分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尽管《人间失格》并非“私小说”,然而将其作为太宰治自传甚至是遗书的阅读模式却一直延续至今。
近年《人间失格》在日本再度热卖,契机是2007年6月集英社启用旗下人气漫画家小畑健(《死亡笔记》漫画作者)为文库本绘制封面。新版封面以残破的灰色墙垣为背景,一名身着黑色学生服的俊美男子坐在藤椅上,嘴角微微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笑容,让人联想到《死亡笔记》主人公夜神月。在小说内容丝毫未变,仅仅是更换成漫画风格新封面的情势下,《人间失格》在短短一年里竟创下了21万本的销量。该文库本的编辑明确表示:“这样的企划是为了让惯于看漫画的年轻读者有兴趣阅读。”
其实,小说加人气漫画家的组合并非集英社首创,这种形式来源于一种叫“轻小说”的文学样式。“轻小说”于20世纪70年代发源于日本,其名称来源于和制英语(即日语生造词)“Light Novel”,叙事风格深受动漫影响。它与动画、漫画、游戏有着紧密的产业协作关系,通过互相改编、转化的方式开发出多种媒介载体的产品群。集英社作为孕育出《龙珠》《圣斗士》《樱桃小丸子》等无数知名漫画的老牌出版社深谙ACGN(即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产业模式的操作方式,因而推出了以人气漫画家搭配文学经典名作的创意。
继漫画封面图书《人间失格》大获成功之后,广播剧、电影、漫画等多种改编形式的《人间失格》相继问世。除了直接的改编,还衍生出许多戏仿作品,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文豪野犬》。
《文豪野犬》是由朝雾卡夫卡担当原作、春河35负责作画的漫画作品,讲述以历史上文豪为原型的人物使用超能力战斗的故事。由于题材新颖,漫画连载后在中日漫画爱好者之间引起很大反响。漫画于2016年被改编成动画片,推出之后立刻俘获了大量粉丝。
《文豪野犬》将文豪们在其代表作中体现出的风格拟人化,进而再将之与历史上文豪们的个性、生前轶事糅合在一起,进行二次创作。太宰治是其中的主要角色,使用的超能力就叫“人间失格”。他被戏称为“自杀狂魔”,无时无刻不拿着一本《完全自杀手册》,向往与美丽的女性一起殉情,而且经常以此为乐戏弄自己的搭档。从内容上看,《文豪野犬》的重点并非介绍文豪及其作品,而是赋予文豪们超能力,虚构了彼此间战斗的故事,这与日漫中常见的魔幻战斗题材并无根本区别。必须承认,这种追求娱乐效果的二次创作造成了人物形象的符号化和作品内容的模式化,其结果是对文学经典历史人文精神的消解。然而,这种精神内核的损耗并不能否定作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及作用。比如,动漫形象的太宰治年轻俊美、神秘忧郁、可萌可帅,既当得了邻家暖男,又可化身霸道总裁,收获了极大人气。《文豪野犬》对于“太宰治”人物形象的视觉化呈现,强化了“太宰治”作为作家的识别度,也推动了其作品《人间失格》的传播和普及。由此可见,《人间失格》的流行是文学价值与商业操作成功结合的范例,也是十分值得我们深思的文化现象。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