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范月娇:物流通道体系化建设助推共建一带一路

范月娇2019年07月31日09:57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及其区域空间效应研究”负责人、华侨大学副教授

物流通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中,为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将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且方向一致的干线运输线路(如高速公路、国道、干线铁路、干线水路及航空线路等)、物流节点(如港口、机场、货站、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等)、物流设备及物流信息线路等在相关物流服务机构的有效管理下实现有机结合的综合物流服务系统。

物流通道承担了货物全程的、包括运输在内的所有物流服务功能,它的建设与全域贯通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沿线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桥梁,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同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开放型经济中,物流通道作为开放的区域空间子系统会促使生产要素、经济主体沿物流通道形成集聚态势,并且随着物流政策的推进和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及信息化发展,在服务水平、服务范围等方面将得以不断提高和拓展,对沿线经济规模产生引导和反馈作用,从而引导着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交通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物流通道体系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骨干系统,构建和实施效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意义重大。近6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大力发展海陆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逐渐构筑了以“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为依托,以“陆海新通道”为桥梁,以“数字丝绸之路”为支撑的海陆空全方位国际物流通道体系的基本形态,即可视为1.0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以公路与铁路干线、铁路货站、(保税)物流园区或中心等为主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六廊”在原有沿线各国和地区干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与我国合作,进行了“六廊”物流通道的贯通性建设。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干线联通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沿线建设物流节点(铁路货站、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园区或中心等)实现除运输以外的其他物流活动,支持沿线区域贸易流通。据2019年4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泛亚铁路东线、巴基斯坦1号铁路干线、中吉乌铁路、中尼跨境铁路已进入建设日程。中国已与“六廊”沿线7国铁路公司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超过1.4万列,已连通亚欧大陆16个国家的108个城市。同时,中国加入《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公约)》,中蒙俄、中吉乌、中俄、中越国际道路直达运输试运行,连霍至俄罗斯圣彼得堡港高速公路、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喀喇昆仑公路等干线公路建设与改造,也成为“六廊”物流通道的公路干线。此外,“六廊”沿线的物流节点也得到快速建设,除了我国枢纽城市依托铁路的建设完善物流节点功能外,如中哈物流基地、莫斯科向日葵物流园区、乌兰察布七苏木中欧班列枢纽物流基地、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广西靖西万生隆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加尔各答国际物流基地、迪布鲁格尔物流园区等“六廊”沿线的枢纽型物流节点已陆续建设和投入运营,逐步推动“六廊”物流通道全程一体化物流服务。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以海运线路和港口为依托。2017年6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是以中国沿海经济带为支撑,共同建设三条经济通道,即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和地中海,共建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经南海向南进入太平洋,共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目前中国与47个沿线国家签署了38个双边和区域海运协定。我国港口与世界200多个国家、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海运互联互通指数位列全球第一;中国参与比雷埃夫斯港、汉班托塔港、瓜达尔港、蒙巴萨港、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等34个国家42个港口的建设经营,目前部分已开港运营。海上国际物流通道已基本贯通“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沿海国家。

“空中丝绸之路”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以航线和机场为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显示,中国与1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卢森堡、俄罗斯、亚美尼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孟加拉国、以色列、蒙古国、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扩大了航权安排。近6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新增国际航线1239条,约占新开通国际航线总量的69%。加之近年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航空物流产生大量需求的推动下,国际空中物流通道体系也逐步形成。

“一带一路”现代国际大物流通道体系,以“陆海新通道”为依托,以“数字丝绸之路”为支撑。“陆海新通道”主要通过国际铁海、国际铁路联运线路和跨境公路运输线路,使重庆与中南半岛实现连通,也将使中国大部分区域与东南亚、欧亚大陆、非洲等相连接。截至2019年3月底,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已通达全球71个国家、166个港口,共开行901班;国际铁路联运(重庆—河内)班列开行67班;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发车846次。目前“陆海新通道”已与中欧班列实现联通,成为衔接海上和陆上物流通道的重要桥梁。同时,“数字丝绸之路”也得到了积极推进,中国与国际电信联盟签署《关于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电信和信息网络领域合作的意向书》。除了依托“一带一路”原有通信网络开展沿线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通关电子化服务,我国还与信息化发展较弱的国家展开合作,如中缅、中巴、中吉、中俄跨境光缆信息通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与西亚部分国家签署丝路光缆合作协议,构成支撑“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体系的信息物流通道。

古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依托交通通道形成的贸易、文化交流是有历史性和延续性的,其中物流通道的畅通保障了贸易畅通,维系了民心相通,亦加强了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近6年来,我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交通干线和枢纽型物流节点,初步打造了联通沿线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1.0版,也体现了“互联互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效。为了进一步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急需加强软硬件及智慧物流建设,全面推动“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体系逐步迈向2.0版。

为此,一要重视“物流实体通道”中可以分担、分流的干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特别是陆上“六廊”之间的联通,应重视铁路和公路干线的并行建设,以干线公路为辅助,实现部分经济流通量大的区域间分流,以提升货物流通效率;同时应注意方向一致的区域之间海陆空国际物流通道运力资源的协调,避免因时间或物流成本等因素导致陆上物流通道过度拥挤而海上物流通道资源冗余的现象。二要完善“物流实体通道”中的物流节点体系和智能化,不仅应考虑在“一带一路”建设一些枢纽级的(保税)物流园区,也应逐步建设便于集疏货物的区域级物流中心、公铁与铁水转运物流中心等,形成服务于全程的多层级物流节点体系。同时应对物流节点因地制宜地投入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推动提高国际物流通道整体运作效率。三要推动“物流信息通道”向智慧化层面推进。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于国际物流通道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不同主体之间供需信息自动匹配、物流通道全程实时信息跟踪、通关电子化与智能化。这不仅可以保证物流通道各环节之间有效衔接并提高效率,促进双向物流发展,也可以有效降低全程物流服务成本。

(责编:孙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