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麦永雄:东方美学当代化与国际化的会通

麦永雄2019年04月10日13:15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方美学的当代化与国际化会通研究”负责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历史悠久的古典东方美学和文艺思想具有丰赡的资源和深厚的底蕴,古代印度“梵语文学理论批评之父”婆罗多牟尼的经典著作《舞论》堪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相媲美,日本美学十大范畴与印度梵语“味论”诗学的八情八味之间凸显异曲同工之妙。在当今全球化与电子化空前发展时代,东西方文艺思想之间和东方国别美学之间的交叠互渗构成了重要的问题域,亟待以跨文化语境视野探讨异质文艺思想的交流、碰撞、流变,乃至生成新质的可能性。

中国东方美学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一是东方美学与文艺思想的总体性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东方研究曾经出现热潮。全国成立东方文学研究会,召开东方美学讨论会,多家出版社竞相推出东方研究的译丛、著作和刊物等。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东方美学译丛”,包括:[美]托马斯?芒罗《东方美学》;[日]今道友信《东西方哲学美学比较》《东方的美学》和[俄]奥夫相尼科夫《中近东美学》等。国内学者撰写了一些全面反映东方文艺思想和美学概貌的著述,如曹顺庆《东方文论选》、邱紫华《东方美学史》和彭修银《东方美学》,它们概述了东方主要国别与地区(古埃及、两河流域、希伯来、波斯、阿拉伯伊斯兰、印度、日本等)的文论或美学,关注和论析“东方美学中的他者”和“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等问题。

二是国别性质的东方美学与文艺思想(比较)研究。中国学者的成果主要集中于东方美学重镇的印度、日本以及阿拉伯地区。印度诗学与美学成果颇丰,代表性的有:金克木编译《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黄宝生《印度古典诗学》和《东方文化集成:梵语诗学论著汇编》;倪培耕《印度味论诗学》;郁龙余《中国印度诗学比较》;尹锡南《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印度文论史》和《印度古典文艺理论选译》。吕元明《日本文学史》论述了日本美学十大范畴(如真言、物哀、幽玄、艳情、余情、意气、可笑等);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则史论结合,翔实地描述了日本审美文化与文学的关联域。东方国别美学译著包括:[日]安田武、多田道太郎编《日本古典美学》;[印]帕德玛?苏蒂《印度美学理论》;[埃及]穆罕默德?高特卜《伊斯兰艺术风格》等。上述中文成果,迄今仍属中国学者研究东方美学和文艺思想的主要参考文献。它们跨越了国别、语言、文化等界限,体现了中国与东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思想交流和学术努力,是东方美学当代化与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作为重要参照系的西方文论对东方文艺美学的关注

东方美学不仅通过汉语文献进入我们的视野,还通过外文尤其是英语文献进入国际视野,由此构成国际东方美学当代研究的重要领域。

杂语共生的当代国际社会文化空间为东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际遇与交流提供了秘响旁通的“千高原”。东方美学的一些国别名家、重要范畴和关键概念日益引起欧美学者的关注,当代西方文论领域呈现出关注东方思想资源的范式转向。新世纪美国比较文学学会的苏源熙报告以“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为题,倡导突破西方中心论视野的局限,将东方文学与美学思想资源作为重要考量。法国著名哲学家德勒兹和加塔利在其名著《千高原》中论及程抱一的《中国诗歌写作》,对中国诗画的“线条”和日本相扑手角力的节奏美颇为感叹和羡慕。德勒兹从中国南朝齐梁时期著名艺术理论家谢赫的“六法”画论得到启迪,创建了“呼吸空间”与“骨架空间”,会通了中国古代画论与后现代欧洲空间美学观念。在西方文论界享有盛名的《诺顿理论与批评选集》,收入当代印度美学家纳拉辛哈亚、日本美学家柄谷行人、中国美学家李泽厚和阿拉伯学者阿多尼斯及其关键理论概念。

总体上,以当代化与国际化学术意识进行东方美学的会通研究仍然显得颇为薄弱,尤其是国外一些前沿性的英文研究成果亟待参照或迻译,进而深入研讨。这些英语世界的东方美学研究成果颇为丰富。譬如,《梵语诗学史》对印度古典“味论”“诗体”和“庄严论”进行了现代理论阐释。《布鲁斯伯里印度美学与艺术哲学研究手册》由国际一流学者撰写,对古典印度味论美学进行当代哲学重构。《日本美学与文化》收入唐纳金等人关于日本俳句、能剧、空寂、物哀、佛禅公案、幽玄等关键词的阐发。《现代日本美学史》分章讨论冈仓天心、坪内逍遥、森鸥外、大西祝、岛村抱月和九鬼周造等人的艺术美学思想和关键概念。而《洞察文论:东西方视野》《比较诗学构型》《牛津美学指南》《比较美学的追寻:东西方界面》《美学关键词》等都是以跨文化比较视野研究东方美学的重要成果,足资作为当代化与国际化研究的重要参考。

推进东方美学会通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目前国内有分量的东方美学研究多是基于东方国别语言(如日语和梵语)的研究成果,而很多前沿性的东方美学研究英文文献迄今尚未移译为中文。国内外东方美学研究之间仍然存在着颇为明显的暌隔、反差与张力,构成了重要的美学探索空间。

目前推进东方美学当代化与国际化会通研究的重点工作,需要聚焦于进入当代国际视野(尤其是英美与中国视野及中英文献)的东方美学名家、重要范畴与关键概念。致力于发掘和利用两方面资料文献:一是对经典东方美学著述的钩沉探赜,取其精华,予以当代美学阐释;二是对当代英文版材料(如“梵语诗学史”“日本美学”和“海外东方学”英文文献)的跨语境比较美学研究。东方美学当代化与国际化会通研究可以按其逻辑层次关系分为三个维度。

一是针对进入国际视野的东方美学名家进行会通性前沿研究。重点选择但不限于下列东方美学重镇的代表人物:日本美学名家柄谷行人、今道友信、佐佐木健一、冈仓天心等;印度美学名家婆罗多牟尼、跋裟、马鸣、首陀罗迦、迦梨陀娑、泰戈尔、纳拉辛哈亚等;中近东美学名家阿多尼斯、伊本?鲁世德(阿维罗伊)、伊本?赫勒敦、陶希迪等。

二是以跨文化语境意识进行东西方美学重要范畴的会通研究。基于现有成果和中外文献的梳理、迻译与精选,借鉴典型范例(如“道与逻各斯”研究),以深化东西方美学重要范畴的文心相通之境。如东方的和谐美与西方的崇高美(东方蕴藉之美与西方高峰体验);中印味论美学与西方卡塔西斯美学;印度美学的化身模式与西方原型批评的循环论;日本美学的无常观与当代西方美学的不确定性等。

三是东方美学重要概念(关键词)的会通研究。关键词是一门学科主要问题的集中表达,具有提纲挈领的学术旨趣和聚焦功用。可以基于东方美学的中外成果和思想资源,筛选出现频度高、富于特色、内涵丰富、具有东方美学(含中国美学)特色的关键概念予以会通性研讨。如印度美学的味论、舞论、庄严论、诗镜、韵光、诗探、十色、曲语、生命论、诗光、文镜等核心话语或概念;日本美学的基本范畴所衍生的空寂、物哀、幽玄等关键词;中近东美学的关键词,如琐罗亚斯德的“灵光”、阿多尼斯的“稳定与变化”;中国美学的隐秀、风骨、神思、意境等重要概念。

东方美学当代化与国际化会通研究的题旨,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东方研究前沿发展的要求。这一研究,有利于改观当代东西方美学研究不平衡的状态,促进古典东方美学的当代化和国际化,推进东方研究的学科发展,丰富中国东方美学研究的理论蕴涵,助益新时代世界文明交流和“一带一路”建设急需。这种跨文化语境的美学研究,旨在克服文化障碍,注重对话哲学和美学思想交往合理化,以多元交叠互动的范式突破传统二元论藩篱,寻求一种新型的、人类共同体的美学视界,更好地建设世界美学的当代形态。

(责编:孙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