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语境论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负责人、山西大学教授
社会科学哲学是对社会科学之理论和实践进行的哲学反思。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内在地体现出一种跨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模式,并形成了多种研究纲领与范式。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其理论特征与发展趋势?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意义上,给出一种整体性的分析框架?语境论提供了这种变革与创新的新路径。
充分认识语境论及其多维意义
在我们看来,语境论是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强调综合动态考察社会科学及其发展。语境论及其意义可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加以解读。
在本体论意义上,语境论提倡建立以事件为基础的本体论。事件是主体有目的从事着的活动。对一个事件的始与终,可以依据其目的是否完成和转换来判断。以事件为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能够把语境分析的优势综合进来,从而在看待社会与个体的关系时,无需对社会的实在性做出任何先验假设,也无必要把研究视域局限于个体层面之上,或者对个体做出理想化的预设。在语境论看来,事件是一个有其系统结构性的整体,主体基于其所从事的行动和目的,来构建这个整体性的语境,从而有助于行为者完成事件。因此,我们可以将社会理解成无数历史事件的生产和发展的过程,而非固化的事物之集合。
在知识论意义上,语境论从根隐喻的常识认知视角入手,认为知识是在主客互动的语境中动态地生成的,知识体现了语境因素的客观性和语境认知的建构性的辩证统一,知识的有效性也体现在具体的语境中;由此,反对传统认识论设定的理想化的主客对立关系,不存在实证主义主张的永恒的、在任何语境下都为真的社会普遍真理。因此,我们要充分完整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事件,就必须将其置入特定语境中,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检验和评价同样如此。
在方法论意义上,语境论强调将社会历史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的研究方法。实际上,在语境论看来,不论是可观察、可测量的现象,还是无法直接观察的意向,都有其说明的价值。因此,通过构建一个以求解具体问题为导向、以特定案例为中心的语境框架,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研究对象的语境中分析社会现象,综合运用实证的与理解的方法,就可以实现基于语境的方法论统一,从而解决二者之间的对立难题,推动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探索语境论的具体实施路径
语境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观念,在本体论上,它可以使理论和流派之间做出有原则的改变和后退,有意识地弱化各自内在的规定性,从而使相互之间有融合的基底;在认识论上,它可以使认识疆域获得有目的的扩张,脱离给定边界的狭义束缚,获得以问题为中心的重新组合,趋向于从一个视点上来透视整个哲学的所有基本问题;在方法论上,它可以使科学方法论从给定的学科性质中解构出来,在形式上相互渗透和全面扩张,越来越成为核心的分析工具。基于此,以语境论为哲学立场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路径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以复杂系统范式对语境论纲领给予合法性辩护。复杂系统范式尝试以局部的认知还原,实现对本体论层面上不可还原的社会现象和行为的科学解释,集中表现为对集体意向性等问题的重新描述,以消解还原论者和非还原论者之间的截然对立,这就为语境在社会现象和行为中的本体论存在性提供了认知途径。复杂系统范式在本体论不可还原性与认知不可还原性之间做出了明确区分,为以一种非循环的方式解释集体意向性行为提供了有效方式。这既为我们根据个体思想和行为来理解集体行为提供了科学途径,又维护了集体意向性的完整性。
其二,从生命发展的视角构建生物—文化语境。发展语境论已经在发展心理学内部收获了巨大的成功,生物—文化共同构成论的语境论世界观,在发展心理学的元理论层面占据着主导地位,被主要用于解释生命发展系统中深层的多方向、多维度、动态层级结构。发展语境论细化了语境在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的解释维度,在本体论上,实在具有运动的、关联的、变化的、辩证的、时间的、结构的和层级的特性;在认识论上,发展语境论的“认识论路径”是兼具分析性和综合性的层级语境结构。
其三,以话语为媒介构筑社会科学的语境模型。以社会现象的语境本质为切入点,将社会科学理论和社会现象视为一种社会科学话语,进而纳入到社会科学语境中,从而把社会现象和社会世界分离开来。语境可以视为一种话语的特殊集合,话语构成了语境,语境控制话语。由此,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主体与世界的二元关系,而是话语、语境和世界的三元关系。这种三元关系无需假定主体认知或者世界的不变性,从而赋予了语境以真正的本体论地位。在社会科学的语境模型中,实践中的人以及人的所有行为被拆解为各种语境下的行动集,只有在语境中,人的行为才能成为行动并获得相应的意义。
语境论在分支学科中的实践创新
尽管语境论本身仍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诸如相对主义的困境和再语境化的问题,但是,反观今日包括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在内的各个学科,无论是在理论定位、知识构造还是方法使用上,语境论世界观的思想都已经深刻地渗入到这些学科的方方面面之中。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语境论心理学是一种更加优越的心理学范式。在本体论上,心理过程和状态的产生依赖于多重层级的语境结构,这些结构相互关联和影响,然后,在各个层级上显示出确定的知识。因而,语境论心理学中的语境是实在的。在认识论上,人类通过语言表述自身所认识到的结果或知识,语境就是人类认识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在这种多层级的动态语境框架中,形成了对心理现象的基本认识。在方法论上,语境论解释突出了复杂性、动态性、层级性等语境自身的鲜明方法论特征,从而决定了各种语境论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在本质上都可被归为语形、语义和语用的综合分析模式。
二是隐喻经济学方法论的语境论特征。在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中,隐喻具备了世界观、保持经济学理论“开放”以及理论建构等功能属性,同时也展现出经济学实践上的操作特征。一方面,隐喻为构成经济学说明基础的模型提供了语言语境,使经济学研究者有可能从中构建出新的模型。另一方面,隐喻在经济学中的关键作用在于,它透视了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原因,使我们关注到深层存在的、结构性的实在,特别是作为一种非定义固化指称模式的生成性隐喻,为隐喻在经济学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是人类学知识的语境构成。语境因素在人类学研究中凸显了语境思维对于揭示人类学知识的形成机制和合理内涵,以及维护人类学学科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在人类学中构造语境翻译和语境知识的实践,建立起作者、读者和当地人之间的对话网络,在语境化过程中追求人类学的更加自主的发展,剖析人类学知识的语境内涵,本质上就是对语境论社会科学研究纲领的一种实践,同时,也带来了人类学研究的一些新的富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四是经验性与规范性相融合的语境论政治学。语境论的政治学将研究对象置于特定语境中,并分析语境本身与政治事件的关系,构建起一套融合了经验性进路所呈现出的社会实践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及规范性进路所倡导的对政治价值进行哲学思辨的方法论路径,从而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兼具科学性和哲学性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