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龚缨晏:天一阁文献整理的新成果

龚缨晏2019年03月12日10:27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天一阁所藏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宁波大学教授

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1506—1585)在宁波创建的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立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早的私立图书馆,与意大利的马拉特斯塔图书馆、美第奇家族图书馆并称“世界现存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

明代,天一阁藏书最多时达7万多卷。进入清代之后,文献屡遭劫难,失散严重。到1949年,原藏文献仅存1.3万余卷。新中国成立后,“樵斋”“伏跗室”“别宥斋”“清防阁”“蜗寄庐”等宁波著名藏书楼所藏文献,悉归天一阁收藏。由于天一阁藏书几经增损,一直无法确定准确数字,也就无法编纂出完整准确的藏书目录,这严重制约了国内外学者对天一阁文献的利用。为了摸清天一阁藏书,编纂善本书目并刊布珍稀文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天一阁所藏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历时五年,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出色完成了研究任务,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摸清所有家底。天一阁目前藏有古籍共计22360种,158840册;其中善本古籍5313种,34626册。在这些古籍中,最有价值的是天一阁原藏明代文献,包括方志、科举录、文集、政书等,特别是3751种明刻本。在天一阁所藏清代文献中,最有特色的是259种稿本,包括经部41种、史部44种、子部22种、集部152种。在这些清代稿本中,三分之二是从未刊刻的孤本,弥足珍贵。有些稿本上的名人手迹,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此次清理,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天一阁文献首次系统全面的清理。

二是公布主要资源。不仅出版《天一阁博物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完成《天一阁藏珍稀明人文集叙录》《天一阁藏清代珍稀稿本提要》,而且将天一阁善本库中的古籍,以及所有方志、家谱、书目等特藏文献全部扫描,1816条数据(127911册图书)已经汇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供国内外读者查阅。读者除了通过注册天一阁官网查阅馆藏目录外,还可在天一阁阅览室非常便利地阅读到所藏文献的电子版,有效解决了古籍保护与读者利用之间的矛盾。

三是出版全部方志。地方志是天一阁藏书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传统学术资源中的一块珍宝。虽然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1966年影印出版了《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1988—1991年出版了《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但仍有大量方志没有刊布。本项目的重要成果《天一阁藏历代地方志汇刊》,将天一阁所藏515种地方志全部影印出版,其中不乏精湛的善本和稀见的珍本。这套汇刊不仅集中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地方志文化,以及不同时期地方志的编纂特点,而且有力地表明,中华文明既是完整统一的,又是丰富多彩的。这套汇刊的出版,为研究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研究中国古代出版文化、书籍文化、藏书文化提供了原始文献;为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中国现代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四是发现珍贵史料。包括张含的《艰征集》、胡贞开的《霜林寤歌》、顾起纶的《玄言斋集》、王嗣奭的《夷困文编》、陈宏巳的《三溪集》、裘黼的《期期草》、李寅的《晹谷空音》、阮大铖的《和箫集》、周元懋的《蜀使漫草》、张升的《张文僖公和唐诗》等明人孤本著作,林时对的《茧庵碎筑集》、沈冰壶的《沈氏诗醒八笺》、黄以周的《五礼异义》、孙世仪的《壅松山房杂文偶存》、周道遵的《书经辑解》、王治本的《栖栖行馆删存稿》等数十种清代孤本手稿。此外,在地方志中发现了不少名人的佚文,例如在《(万历)福宁州志》《(天启)舟山志》等地方志中,发现了明代文学家屠隆的《重修福宁州署记》《天妃圣母祠记》等佚文。在家谱中发现的名人佚散诗文就更多了,例如在《慈溪秦氏宗谱》中发现了乌斯道的《蔡氏教庵记》和姜宸英的《答伊庵秦君书》,在《鄞高塘董氏家谱》和《慈溪董氏宗谱》中发现了黄宗羲的《董瑞峰墓志铭》及《中宪大夫董公传》,在《宁波仓基陈氏家谱》中发现了薛福成的《福幼居牛痘类编题词》等。这些新发现,为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五是推进相关研究。课题组在进行文献整理时,还对文献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包括版本考辨、异同比勘、讹误校雠、佚文辑汇、藏书文化探究等。这些研究,有力促进了对天一阁文献的传统研究。此外,还根据天一阁文献,探讨了一些新问题,拓展了研究领域。例如,张如安的《清代慈溪郑辰〈句章土物志〉小考》,实际上探讨了清代浙东地区的农业史、商业史及饮食史。张如安《天一阁文献与宁波宗族》中的《从冯氏家谱考述苏青的家世》,将家谱资料与文学史研究结合起来,《鄞州老字号楼茂记酱园清代创业考》等文章将家谱资料与近代浙东社会转型结合起来。

笔者则将天一阁文献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结合起来,认为天一阁所藏《徐氏宗谱》中明代宁波人徐时进所撰《欧罗巴国记》,是目前所知最早记述欧洲的中文文献。笔者还将天一阁文献与英文资料相结合,澄清了近代中国第一艘轮船“宝顺”轮的由来,纠正了学界长期流传的不当说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来华传教士玛高温于1851年在宁波出版的《博物通书》。中外学者一直认为,这是最早介绍西方电报知识的中文著作,但在中国已不复存在。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在天一阁找到了玛高温的《博物通书》,在这部著作中,玛高温专门设计了一套中文电码系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套汉字电码方案。

天一阁所藏文献,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与研究,无疑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促进新时代中国学术研究繁荣发展,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责编:孙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