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出土西夏文涉医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2月03日16:31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从2016年立项后,即正常开展资料搜集、整理及研究工作,目前第一、第二子课题工作进展较快。第一子课题《西夏文医方杂抄类文献整理与研究》,目前已完成西夏文的录文、标点、注释,研究部分正在进行。第二子课题《西夏文医书类文献整理与研究》书稿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在核对引文、修改书稿。第三子课题《西夏文非医学文献中的涉医资料整理与研究》进展较慢,目前在进行西夏文的解读工作,发表了相关论文6篇。第四子课题《西夏文医学词典》是在前三个子课题基础上才能完成,所以第四个子课题待前三个子课题完成后,才能进行。

目前,各个子课题总体来说进展比较顺利,相关论文已刊出16篇,另有5篇论文已投稿,正在刊发中。另外,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会议,提交多篇相关论文。

(二)调查研究

关于本课题的调研情况,主要做了以下几项:

第一、为了对出土西夏文涉医文献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去国家图书馆、内蒙古博物馆、甘肃博物馆等几家收藏西夏文文献较多的机构进行调研,进一步搜集出土西夏文涉医文献资料。

课题组组织相关研究成员对现存西夏文佛经中的涉医文献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主要从文献学、药物学、中医学基础理论入手,进行相关探讨。因西夏文佛经数量多,又是非汉文史料,工作难度非常大。目前,此项调研还在进行之中。

本研究收集了大量新的涉医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与西夏文医学文献相互印证,有利于对西夏涉医文献的总体理解与把握。目前对此类资料的梳理工作与专题讨论还在继续进行当中。

第二、为了让参与课题组的学生及年轻老师能够释读、理解西夏文涉医文献,课题组专程聘请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史金波先生讲授西夏文课程,包括西夏文字

基本知识、语法、翻译等课程。课题组已经三次派出学生去国家图书馆、中医药院校进行学习调研,通过与中医院校师生交流,课题组成员均提高了对中华医药文化的认识,并加深对出土涉医文献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第三、课题组内部举行了六次以上的关于西夏文涉医文献研修读书班,专门邀请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西夏学专家彭向前教授来讲解治学心得及对西夏文草书的释译。课题组成员还经常开会讨论对西夏文涉医文献的释读,并就如何利用这批涉医文献进行西夏医药文化的发展及与中原医药文化的交流等问题展开专题讨论。

(三)学术交流情况

首席专家梁松涛教授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并提交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论文。2017年8月11—16日,梁松涛教授参加了宁夏大学组织的,在内蒙古阿拉善盟举办的“第五届西夏学国际论坛及黑水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了《西夏文<乌鸣占>考释》的论文,该文对新发现俄藏黑水城文献西夏文《乌鸣占》进行录文、破译及相关考释,论证了西夏占卜与疾病的关系。

汤晓龙博士,2017年8月11—16日,参加了宁夏大学举办的“第五届西夏学国际论坛及黑水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了《西夏译本<明堂灸经>破译再

考》的论文,对学界目前比较关注的西夏文《明堂灸经》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了破译。2018年6月13—16日,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出土简帛医籍的整理与研究方法培训班”,提高了对出土涉医文献的整理水平。

彭向前教授2017年8月11—16日参加了宁夏大学举办的“第五届西夏学国际论坛及黑水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了《从天文历法看西夏文化的多元性》从季节的变化与人体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2017年9月22—25日,参加第七届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党项西夏名物考订问题研究》一文,对党项及西夏专有名词进行了考述,其中涉及西夏药酒及药物名称的考订。

史金波研究员, 2017年8月12-13日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出席第五届西夏学术研讨会,在大会做“西夏社会文书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报告,并提交论文《唐五代宋初北迁党项族上层的殡葬》,对西夏风俗做了探讨。2017年9月15日受邀至甘肃省武威参加“凉州文化论坛”,在大会做“西夏时期的凉州文化及其影响”的报告,其中涉及对西夏凉州的医药文化。2017年11月21-22日受邀在银川参加宁夏大学举办的“朔方论坛暨青年学者座谈会”,会上做《出土文献的文字学、语言学和历史学价值》的报告,对西夏文草书文献的解读及草书研究提出了新的路径与方法,并涉及大量的西夏医药文献的草书解读。

惠宏教授,2018年7月3—5日,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西夏文药方研究回顾与展望》一文,对目前学界对西夏文医方研究进行回顾与分析,并对其在研究中的可行性路径进行了探讨。

课题组段玉泉教授、孙海舒副教授、袁久林博士、刘雅芳副教授、胡颖翀副研究员、谢靖博士、杨清晨副教授均参加了相关学术会议,并提交了相关论文。

(四)宣传推介情况

2016年4月6—8日举行了本课题开题会,外请开题专家余新忠教授、郑炳林教授、郝春文教授、李华瑞教授、杜建录教授,河北省社科联领导、河北省社科规划办领导、河北省教育厅领导、河北大学及宋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领导、专家,全体课题组成员、包括各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对课题的设计、课题的研究进展、如何为课题提供相关的条件均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课题组对研究规模加以调整,因为西夏文草书研究的困难,适度缩小所设计的专题研究子课题,先重点完成第一、二、四子课题,第三子课题适当建议量力而行,在适当时候再申请新的经费,加大人力、经费投入。

2018年三次向国家社科基金办提交课题进展简报,简报均比较详细地报告了课题组所组织的各种活动,邀请专家为课题组讲课的情况,及各子课题研究进展、成果发表等情况。

至于向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则尚未进行,原因在于:对这一专刊了解不多,今后当加以改进。

(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主要问题是在开展西夏文涉医文献研究时,对西夏文草书厘定及破译难度估计不足,故而目前在第一、第二、第三子课题研究工作中,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进展有点慢,特别是第三子课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既需要具备西夏文草书解读能力,还需要具有对其进行专题研究的功底,也需要有相关音韵学、宗教学、中医文献学、哲学等方面相当广阔的知识背景。虽然课题组也采取了读书班的形式,但个人对西夏文专业知识的探讨仍需时间磨炼,故个别子课题进展有点缓慢。就目前情况看,除了继续开展西夏文字研修读书班,对西夏文字的释读采用集体攻关之外,尚无更好办法。

其次,由于西夏文释读的困难,做到对每一个西夏文字的释读准确无误,也是比较困难的工作。尤其是西夏文医方文献多为草书书写,字体潦草。有的龙飞凤舞,有的省笔较多,每确定一个西夏文字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其厘定出来的文字也不敢保证100%正确,这也是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再次,由于西夏文涉医文献为多家博物馆等单位收藏,比较分散,还有一些涉医文献收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文献研究所,尚未刊布。故而对西夏文涉医文献全部收全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

(六)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既有分工合作,又要有团队协作精神

做大课题无疑得有分工合作的精神,但同时也可以体现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特色。前者如集体解读主体资料、提出问题,但进一步搜集匹配资料,构建问题背景、论述问题则体现出个人独立研究的特色,成果发表则既可以个人独立署名,也可根据贡献两个或三个人署名。

2、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协同攻关能力

针对科研工作中存在的西夏文解读的难题,要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针对西夏文字的释读的困难,发挥集体优势,通过编纂《西夏文定形定位字典》,较为准确地解读出了一部分西夏文字。在科研工作中,注重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协同攻关能力。

3、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合作研究

本课题为交叉学科,既涉及中医学知识,又涉及西夏文字释读,在释读中还涉及音韵学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有关西夏历史及文化相关知识体系。在研究过程中,因为具有各种知识背景的人的思维不同,所以课题组成员可根据个人兴趣及知识结构,选择某一个或某几个研究点进行合作研究,

4、扩大课题组人员范围,打破单位局限,形成跨区域研究

我们还吸收了不少课题组以外的专家学者及年轻博士生、硕士生参加此项目的研究,以便在研究中形成合力,促进对这些问题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同时也使课题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启发,提高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这样在学术团队形成、课题管理方面,在一定程度打破了单位局限,在问题研究方面能够形成一定合力,这对大课题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有利的。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一、代表性成果简介

1.《出土西夏文涉医文献研究状况及前景》对出土的西夏文涉医文献进行了全局式的概括总结,认为现存西夏文涉医文献数量众多,不仅有医方杂抄类、医书类、还有治疗马病的兽医学著作,西夏文涉医文献是中医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涉及语言文字学、民族古文字学、中医文献学、考古学、中国古代史等多个学科,目前对西夏文医药文献进行系统研究的条件已经成熟,对这批文献的研究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2.《西夏医方“合香杂制剂”破译考释初探》一文对俄藏黑水城西夏医方“合香杂制剂”进行破译考证;检索查阅传世医学文献中相关方药并探析考释其源流。认为西夏医方中药名大多仿汉文中谐音字,西夏医方多与传世医学文献相关,“合香杂制剂”虽非沿用中原医方,但其所制深受中原医方药物影响。

3.《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明堂灸经>残叶考》一文在聂鸿音先生《俄藏4167号西夏文〈明堂灸经〉残叶考》一文的基础上,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4167的西夏文残叶的前五行进行了补译,理清残卷的阅读顺序,考订其装帧形式为缝缋装,这一装帧形式在中医古籍版本上具有重要意义。

4.《黑水城出土4则西夏文治热病医方考述》一文对黑水城出土的4则西夏文治热病医方进行破译、考校,并将这4则医方命名为“治热病上火方”“治热病出血不止方”“治热病愈后呕吐不止方”“治热病腹内水蛊方”,认为这组医方为西夏民间医家所撰,具有偏验方性质,其所依据的医学理论体系应来自中原医学。

二、阶段性成果清单

(一)、已发表论文

1.汤晓龙、刘景云:《西夏医方“合香杂制剂”破译考释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2017年第1期,第1-6页。

2.惠宏:《西夏<天盛律令>之中药名“蔓荆子”考释》,《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第201-203页。

3.梁松涛:《出土西夏文涉医文献研究状况及前景》,《中华医史杂志》2016年第6期,第363-368页

4.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明堂灸经>残叶考》,《文献》2017年第3期,第16-20页。

5.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古佚医方“半夏茯苓汤”考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第218-222页。

6.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3则治妇科病方考释》,《中华医史杂志》2017 年第5期,第298-303页。

7.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车前子丸”考述》,《中华医史杂志》2017年第6期,第369-373页。

8.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三则治恶疮医方考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第179-182页。

9.梁松涛:《黑水城出土二则西夏文妇人产后医方考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第100-103页。

10.梁松涛:《黑水城出土二则西夏文治脾胃医方考述》,《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第9-14页。

11.梁松涛:《黑水城出土两则西夏文治妇科病方考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第10-13页。

12.梁松涛:《黑水城出土二则西夏文治杂病医方考》,《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第 131-135页。

13.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治妇人乳病医方2则考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第4-7 页。

14.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古佚方“顺气化痰丸”考释》,《河南中医》2018年第6期,第818-828页。

15.梁松涛:《黑水城出土4则西夏文治热病医方考述》,《河北中医》2018年第6期,第938-942页。

16.梁松涛:《西夏文<乌鸣占>考释》,《西夏学》2018年第14辑,第121-130 页。

(二)已被刊物录用未刊出之稿

1.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四则治风癞疮医方》,《山西中医学院学报》采用。

2.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古佚方“顺气化痰丸”考述》,《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采用。

3.梁松涛:《新发现7136 号西夏文杂病方考释》,《宁夏社会科学》采用。

4.梁松涛:《新发现6539号西夏文<皇帝明堂灸经>考》,《敦煌学辑刊》采用。

5.梁松涛:《西夏文治马病医方考》,《中国农史》采用。

(三)学术会议提交论文

1. 2017年8月11—16日,梁松涛教授参加了宁夏大学组织的,在内蒙古阿拉善盟举办的“第五届西夏学国际论坛及黑水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了《西夏文<乌鸣占>考释》。

2.2017年8月11—16日,汤晓龙博士参加“第五届西夏学国际论坛及黑水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了《西夏译本<明堂灸经>破译再考》。

3. 2017年8月11—16日,彭向前教授参加“第五届西夏学国际论坛及黑水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了《从天文历法看西夏文化的多元性》。

4、2017年9月22—25日,彭向前教授参加第七届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党项西夏名物考订问题研究》。

5. 2017年8月12-13日,史金波研究员参加“第五届西夏学国际论坛及黑水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唐五代宋初北迁党项族上层的殡葬》。

6.2017年9月15-17日,史金波研究员参加 “凉州文化论坛”,提交论文《西夏时期的凉州文化及其影响》。

7.2017年11月21-22日,史金波研究员参加“朔方论坛暨青年学者座谈会”,

提交论文《出土文献的文字学、语言学和历史学价值》。

8. 2018年7月3—5日,惠宏教授,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西夏文药方研究回顾与展望》。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1.2018年12月完成《西夏医方杂抄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最后修改、校对工作,与原图版西夏文字再进行核对,特别是对西夏文字翻译过程再重新梳理一遍。

2.2019年6月份,召开一次“西夏文医学史料研究”的专家学术研讨会,邀请领域知名专家对已有成果进行把关、审定。

3.每年举行3至4次西夏文文书研读班,请专家讲课,安排课题组成员撰写学术论文。

4.继续对出土西夏文非医学文献中的涉医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研究,重点突出佛教文献、占卜文献、历日文献、西夏文字典、辞书中所涉及的医学部分辑出,在破译的同时,关注其背后的文化传承。

5.至2020年课题组发表10篇左右相关的学术论文。

6.在前期资料整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自2018年12月起,开始西夏文字典的编撰工作,主要是设计西夏文字典的结构框架、并录入相关的数据。力争在2019年底完成编写工作。

7.开展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力争在2019年至2020年,将数据库基本框架搭建好,以期形成一个虽未能最终完成,但已基本形成,能够使用,但又可以加入内容、加以修改的程度。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