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长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史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2月03日16:26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①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目前课题总体上正按研究计划正常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各子课题的进展如下:

1) 子课题一 长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的时空间分布研究

1. 对中医在血吸虫病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全面检索梳理,总结了中医对血吸虫病的症状认识,同时对可能是或包含血吸虫病的中医“别称”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了血吸虫病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症状描述及中医“别称”。撰写了论文《论中医对血吸虫病的认识》。

2. 以血吸虫病中医症状为切入点,检索并识别我国古代中医古籍及历史文献中有关类似血吸虫病症状的描述,以此研究我国古代对血吸虫病的认识。以上述找出的血吸虫病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症状描述及中医“别称”为关键词参考检索并梳理了“中华医典”等中医数据库。

3.现场考察了西汉马王堆古墓,并对马王堆出土女尸解剖的主刀彭隆祥教授进行访谈。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以长沙马王堆女尸和荆州凤凰山男尸为研究对象探寻了我国西汉洞庭湖水域血吸虫病空间分布。

2)子课题二 长江中下游农耕文化、自然环境的变迁与血吸虫流行互动关系的研究

1. 对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状态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包括长江流域各省的现代水利志古代的相关资料,也收集相关的卫生志,以期对水文环境与血吸虫病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

2. 对水文与农业技术以及相关的疾病流行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不同地区的圩田、垸田和草田的水文环境不同,所产生的技术与人水关系也不同,可以以此分析历史时期的技术、水环境与血吸虫病流行的关系。

3. 对运河系统的资料进行了收集,运河和长江相关航道区,也是血吸虫病流行区,这样区域的变化,也会产生相关的血吸虫病流行的变化。

3)子课题三 血吸虫病中间宿主钉螺起源、分布和扩散的历史演变研究

1. 查询检索了国内外有关中国长江流域血吸虫病与钉螺有关文献资料,并赴相关档案馆查询血防历史资料,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撰写并发表了综述论文一篇“长江流域钉螺起源、分布和扩散的历史演变情况”。

2.收集了新安江建坝前后和历年千岛湖库区血吸虫病螺情和病情监测资料以及库区水利工程改造相关资料,结合库区河道、库尾湖滩、消落带等调查结果,分析论证新安江水利工程对千岛湖库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并与三峡水库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推测两个库区总体上不会引起大范围的血吸虫病流行,但不排除零星地区出现输入性钉螺孳生的可能。研究论文“新安江水利工程对千岛湖库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研究”发表在《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4)子课题四 中国重大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影响的研究

1.基本完成了京杭大运河、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工程文献资料的收集,目前正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赴京杭大运河起点和南水北调东线进行了现场调研,实地参观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并收集了工程流域部分地区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3.完成了三峡建坝前后1990-2016年安徽省沿江地区血吸虫病疫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初步分析工作;完成了三峡建坝前后1990-2016年安徽省长江流域3个典型洲滩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和附近水文站点水文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

4.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2篇。

5)子课题五 近代以来长江流域血吸虫病史研究

1. 以博医会报、七部《中文医史论文索引》、两部《医学史论文资料索引》为基础,加以人民日报关于血吸虫病的报道,进行文献的梳理与目录的编写。此外,在大成老旧数据库以血吸虫病、锑剂等为关键词搜索到篇目42篇。

2.在编数据库,根据血吸虫病为题名搜索图书,搜索到323篇,并完成图书目录的编写。

3.收集整理了我国血防先驱苏德隆教授的相关资料,并编写了其论著目录。

6)子课题六 社会发展与血吸虫病互动关系的研究

1.收集整理了在长江流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制度条件下,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组织)如何建构、延续和变迁的相关文献,撰写并发表了1篇《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的演进及评价》的论文。

2. 收集整理了长江流域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措施、疫情变化等相关文献与资料,撰写并投稿了1《长江流域血吸虫病防治举措与成效》的论文。

3. 收集整理了1989年以来的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政策文件。

7)子课题七 鄱阳湖血吸虫病流行史研究

1.开展了有关历史资料的收集。

通过文献数据库、档案馆、图书馆、互联网等方式,收集了大量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及发现的文献资料和历史珍贵材料。收集了有关历史资料和文献,包括民国时期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防治探索的有关史料、1950-2017年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各个历史阶段的文件、资料汇编及大部分年度年报。收集了江西省各流行县地方志、各流行县血防资料汇编。收集资料工作仍在进行中。

2.根据现整理好的资料,撰写和发表论文。

(1)已撰写一篇论文《余江县消除血吸虫病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成功范例》,投《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待发表。

(2)已撰写一篇论文《江西消除血吸虫病的挑战与对策》,投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待发表。

(3)正在撰写《江西省血吸虫病流行史和发现史》、《民国时期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的初步探索》2篇论文。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2017年2月25日,召开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史”启动会。会上首席专家介绍了课题的总体研究思路、框架、预期目标和子课题的构成。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负责子课题的研究目标、重点研究内容、研究思路、技术方法和预期成果等。

2. 2017年首席专家分别去浙江、安徽、江西等子课题现场进行督导和召开专家研讨会。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目前主要问题在于历史资料来源不足,同时,资料来源复杂多样,整理纸质和数据资料的任务繁重。

二、研究成果情况

①代表性成果简介

1. 著作《战争与血吸虫病 ——赤壁之战、湘军与瘟疫探奇研判》

研究者仔细分析《三国志》等史料中有曹操兵马在赤壁之战时遭疾病危害的众多记述,根据在湖北省江陵出土的西汉男尸和长沙马王堆女尸中发现血吸虫卵,拜访当年解剖长沙马王堆女尸的科研人员和参照当代调查资料,显示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两湖等地区早就是我国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又因为孙权军队久居疫区而获得一定免疫力,而曹操军队来自非疫区的北方,而易受感染发病,终以急性血吸虫病为主要危害兼其他次要原因而致败。翻了曹军兵败赤壁系火烧之案,成为三国史研究和疾病与战争关系史上有趣的篇章。

2. 中医对血吸虫病的认识

血吸虫病虽是现代病名,但此病在我国古代就已广泛流行并在我国传统医学中以特定的形式存在。为明确血吸虫病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存在形式,以此推断血吸虫病在我国古代的流行状况。我们着重研究建国后中医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取得较大进展的时期,总结此时期中医对血吸虫病的认识。通过研究分析此时期血吸虫病的中医文献资料,并找出血吸虫病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症状描述及中医“别称”,为能准确判断中医古籍及历史文献中的相关描述是否为血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对了解我国古代血吸虫病的流行及对其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3. 新安江水利工程对千岛湖库区血吸虫病流行影响的历史借鉴

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被人们誉为“长江三峡的试验田”。建坝前,千岛湖库区未发现有血吸虫病,属于非血吸虫病流行区。但库区毗邻的安徽、江西和浙江的衢州等地,一直来都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 建坝后,由于移民倒流造成输入性疫情,并进一步发现了本地螺情和病情,经过综合防制螺情和病情逐步得到控制,最后达到消除血吸虫病,说明曾经的流行区只要开展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采取治疗患者(畜)、消灭钉螺、管水管粪等综合防治措施,血吸虫病是可以阻断的。研究通过对新安江建坝前后血吸虫病流行的历史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开展螺情和病情的走访调查,根据千岛湖库区近 60 年纵向监测数据以及血吸虫病流行规律,从新安江水利工程与三峡水利工程对比,分析三峡库区今后血吸虫病防控趋势, 预测在今后 30-50 年内,三峡水库从总体上不会引起大范围的血吸虫病流行,但不排除零星地区出现输入性钉螺孳生的可能。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1、继续收集整理1989年以前的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政策文件,编写《中国血吸虫病防治重要政策概览》;

2、利用检索结果结合当时的历史文献和时代特征,建立长江流域血吸虫病和钉螺的时空数据库。制作不同历史时期的血吸虫病和钉螺地图册;

3、继续收集和整理文献,完成《长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史文献长编》和《长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史综述》;

4、拟召开一次课题的研讨会议,交流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或手段。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