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与关键问题研究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2月03日16:08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立项后,课题组严格按照项目研究计划,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目前研究进度正常,已经产生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预计能够按原计划完成课题研究,达到研究目的。

(一)开题论证会情况

2016年12月31日,由易剑东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与关键问题研究”(批准号:16ZDA226)开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易剑东教授首先阐释了课题“服务于北京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的总体目标,并将课题核心研究按照三个问题展开:即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基本原则、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的基本阶段和重点领域、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和举办的关键问题。易剑东教授详细介绍了课题五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首先论证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的基本原则,然后全面涉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时间、空间、内核,依照冬奥会举办的时间线展开,细致地研究筹办、举办阶段及其重要节点,其次对筹办的重点领域进行具体剖析,再次抓住影响北京2022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最后,回应国际奥委会强化遗产和可持续的要求、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遗产规划、传承、评价展开研究。易剑东教授对课题阶段性成果提出要求,强调要找出北京筹办2022冬奥会的“真问题”,切实服务解决冬奥运动会组织工作、管理工作方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困难之决策。

江西财经大学郑志强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王润斌教授、安徽工程大学董红刚教授、黑龙江大学唐云松教授、山东体育学院刘远祥教授等出席研讨会,对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关键技术路线及预期成果、经费安排进行说明,并就课题研究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解难之策进行了汇报,同时表示将严格履行子课题申报书中的相关承诺,积极开展相关研讨,按时保质完成所承担的研究工作。开题论证会还决定成立一个冬奥筹办知识分享中心,搜集整理国际学术研究成果、国际奥委会和冬奥组委内部相关报告。

(二)课题中期研讨会

2018年1月15——16日、7月16—17日,课题组先后召开了两次课题研讨会。研讨会由首席专家易剑东教授主持。课题组成员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郑志强教授、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詹新寰副教授、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朱亚坤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润斌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贾珍荣博士、安徽工程大学教授董红刚、江苏师范大学郇昌店博士、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部袁春梅博士等参会。课题组对目前所完成的阶段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对下一步研究计划进行了讨论。

(三)课题研究进度

目前,课题已经形成了《国外冬季奥运会筹办研究综述》、《基于Bibexcel的残奥会研究可视化分析》、《国际奥委会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启示》、《地方政府兴建大型体育场馆的激励结构与约束机制》等8篇学术研究论文,发表在CSSCI来源刊之上。

本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也正在按照研究计划顺利推进。本课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的基本原则,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的重点领域,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举办阶段与重要节点研究,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的关键问题研究,北京2022冬奥会的遗产规划、传承、评价研究。各部分研究内容正在按照研究计划推进。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本课题组成员英国伯明翰大学陈姝姝2018年2月20日至25日赴韩国首尔参加9th International Sport Business Symposium – Chuncheon/Pyeongchang,并报告题为Domestic sport policy development [in China]: Legacies of Beijing’s 2008 Summer Olympic Games and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的学术论文。

③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课题组定期将课题《工作简报》报送国家社科规划办。

课题组首席专家易剑东教授为亚组委分别就大型赛事景观、大型赛事愿景、大型赛事运营体系进行三次授课。

2017年2月1日至11日,易剑东教授率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与关键问题研究”部分课题组成员,奔赴德国、瑞士等多个欧洲国家进行了调研,访问了国际奥委会、洛桑维拉尔雪场等地,并和当地的旅游局长、酒店总经理、雪场老板、山地旅游专家进行交流,考察了当地冰雪运动的开展情况。

课题组首席专家易剑东教授担任执行主编的《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简明读本》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正式发布。《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简明读本》是为了让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等地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更好的服务于2022冬奥筹办而撰写的著作。《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简明读本》首先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历程、竞赛项目,说明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基础、赛事管理、运行要求等。该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和解决方案意识,在冬奥市场开发、项目建设管理、冬奥会活动运营、冬奥组委财务会计、冬奥志愿者等人事管理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为北京2022冬奥组委提供实践性操作指南。

课题组首席专家易剑东教授担任执行主编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影响力及指数研究(2008-2015)》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正式发布。

2017年2月23日,课题组首席专家易剑东教授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发布会”媒体吹风会。在会上,易剑东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央视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指出随着我国北京2022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中国的冰雪运动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2018年2月2日,由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奥地利大使馆联合主办的“2018奥地利冬季运动高峰论坛”在西武王子大饭店宴会厅成功举办。首席专家易剑东教授就冬季运动与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享,并总结多方经验,确立冬季运动安全为冰雪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关注。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冬奥会实际工作关联度不够,课题组部分成员没有机会接触冬奥组委的实际工作。

改进措施:课题组将建立与冬奥组委互动的机制。召开更多会议,课题组成员进行内部学习和培训,分享更多国际奥林匹克文献。

二、研究成果情况

①代表性成果简介

《登上领奖台:加拿大冬奥备战的治理经验及其启示》:为备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加拿大联邦政府设计了“登上领奖台”战略,委托OTP组织负责财政援助的划拨和绩效管理。OTP组织采用“决策层—执行层”的双层治理架构,以奖牌至上为原则,创建了由“项目文化”“以往成绩”“夺牌潜力”“领先优势的可持续性”等指标构成的项目分层分类资助制度,构建了现代化奥运绩效管理评价体系,邀请国家奥委会和残奥委、国家运动项目协会、体育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组成外部协同治理网络。通过梳理加拿大治理经验,建议我国在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工作时,须重思“一臂之距”理念,明确政府在冬奥备战中的职责;尊重专业自治准则,围绕冬奥备战形成利益相关者网络;改进绩效管理模式,优化冬奥备战财政资金的申请和使用程序;重视科学创新,促进体育智库组织网络化和互动常态化。

《国际奥委会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启示》:采用文献资料法、参与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对国际奥委会(IOC)构建的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Athlete Learning Gateway)进行探析。研究表明:平台的建立践行了“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价值理念,顺应了“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改革潮流。平台具有推动主体的协同性、模块架构的整体性、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和教学模式的优化性等特点。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员慕课教育平台时,应树立“以运动员为本”的指导思想、搭建“以专业化为基”的教育平台、利用“以ALG为主”的国际资源。

《基于Bibexcel的残奥会研究可视化分析》: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18年发表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472篇文献从年发文量、期刊收录、核心作者、国家与机构、基金资助,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研究与探讨近十几年来残奥会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前沿机构,前沿学者与国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为我国残奥会相关研究学者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我国关于残奥会的研究能力,进而推动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

《热点?视点?观点——北京2022 冬奥会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北京2022 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使得中国奥林匹克研究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文献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奥林匹克研究呈现出与国际学界疏离、孤立等特征,不符合学术理论或范式生成轨迹。为了给中国奥林匹克研究提供意见和建议,本研究首先对奥林匹克研究的文献资料、资源和数据库进行回顾,建议研究者从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辑录资料、国际奥委会提供或国际奥委会要求回复的文本、各届奥申委和奥组委申办和举办文本等来源寻找选题;基于人文社会学科的深耕、自然科学的开掘、服务现实需求的综合研究来进行视点的取舍。中国奥林匹克研究的深化,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让学者有机会参与北京冬奥会筹备的有关工作,才能促使中国的奥林匹克研究跟上国际潮流,在理论应用创新、方法应用创新乃至哲学思想创新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和突破。

《动力?运行?约束:体育治理机制探析》:由体育管理转变为体育治理的内生动力是传统体育管理模式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体育事务,外部压力源于国际体育组织改革动向和国内顶层设计指向。运行机制是体育治理的内部自组织机制:参与机制是前提,合作机制本质上是权力运行向度和权威来源的转变,协调机制旨在搭建多元体育治理主体的对话平台、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约束机制是指体育治理的法律法规、体育仲裁、体育组织内部救济及道德约束,为保证体育的自治性,国际上通行做法是用尽体育组织内部救济和坚持体育仲裁效力优先。

《体育治理结构的域外经验与中国镜鉴》:通过分析英国、美国、芬兰、日本体育治理结构,得出域外体育治理结构的经验:厘清结构归属、明确责权利边界、遵循市场优先原则、强化非政府体育组织的公益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多元主体治理优势、形成协商共治的局面。我国体育管理结构呈现"中心-边缘"特征。"中心-边缘"结构在组织机构设置、权力划分和资源流动上,呈现体制管理缺位等问题,体育治理结构正是在应对传统体育管理结构存在问题的意义上产生的。要想实现体育治理结构由"中心-边缘"的单一刚性结构,转变为"多中心"的网络式柔性结构,政府必须成为退居幕后的指挥者,即退出微观领域、把控宏观领域;介入公共领域、退出经营领域;强化行政服务、弱化行政管理;强化立法监督、弱化行政干预,构建一种多元化主体协商共治的治理结构。

《地方政府兴建大型体育场馆的激励结构与约束机制》:在现有的激励结构与约束机制下,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个性化产品以获得政治加分和晋升收益,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兴建大型体育场馆成为备选方案之一。然而,地方政府兴建大型体育场馆的效应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更加重要的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公共产品至少是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建设成本最终还是要公共财政偿还,给下一届政府留下了沉重的包袱,进而违背了社会公众利益和中央政府意愿,而地方政府行为背后体现出的是激励结构和约束机制的一致性或者背离度。此时,中央政府必然以某种形式的约束机制对地方政府行为加以控制,以避免地方债务危机和过分违背民意,在横向约束机制要素不完备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只能选择以审批制为代表的纵向约束机制。从官员晋升维度解释地方政府兴建大型体育场馆的激励结构,并在这一解释性框架下阐述我国兴建大型体育场馆中央审批制的合理性,意在指出大型体育场馆能否回归理性取决于激励结构与约束条件的互利耦合。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继续推进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1、2018年7月——2018年9月(共3个月)

进行案例调研

2、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共3个月)

搜集相关研究数据资料

3、2019年1月——2019年2月(共2个月)

汇总各子课题初步成果,邀请中外冬奥会学者、官员进行交流探讨

与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相关工作情况及奥运筹备中的有关问题。

将课题阶段性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例如,完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组稿,在此期刊发表论文5篇。《北京2022冬奥会遗产预期研究——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视角》,胡孝乾,清华大学;《冬奥场馆治理的现实问题、理论难题及解题之道》,董红刚,扬州大学;《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研究:价值、领域与路径》。王润斌,福建师范大学。奥运会“新标准”对北京冬奥会筹办的影响研究,郇昌店,易剑东;《从宁静乡村到世界名镇:冬奥会对普莱西德湖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王永顺,华侨大学。

4、2019年3月——2019年4月(共2个月)

召开结题预备会,验收子课题成果及任务完成情况。

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宣讲研究成果(1、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参加国际会议1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Olympic and Paralympic Research,与与会学者交流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与关键问题。2、参加国际冬季体育用品博览会),促进中外冬奥会研究交互。

参加和参与政府咨询决策组织,促进研究成果落地。

5、2019年5月——2019年6月(共2个月)

形成课题最终研究报告,进行结题论证,征求专家意见,并酌情补充资料,将研究成果递交至冬奥组委,并推动课题成果的应用。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