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语言学史(分类多卷本)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2月03日15:11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重大课题自立项以来,课题组积极开展研究。2017年1月15日上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学史(分类多卷本)”开题论证会。开题论证会由复旦大学范晓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专家组成论证专家组,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贺州学院、上海教科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课题组主要成员及我校部分师生50多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该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并就“中国语言学史”学科建设如“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学科边界、研究方法、学科地位、研究队伍和研究手段等发表了真知灼见。专家们指出要把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放在国家对语言发展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发掘中国语言学的特点、价值和中国语言学思想成就,力争写出具有高水准的能为当前和未来语言学研究提供参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重大课题经过精心的准备,聚集了较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有相当充分的前期成果,有明确的完成课题的时间节点,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最终成果形式等方面都达到了重大项目开题的要求。

2017年以来,课题组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本课题共有《中国词汇学史》、《中国语法学史》、《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字学史》、《中国音韵学史》、《中国训诂学史》、《中国民族语言学史》、《中国方言学史》、《中国应用语言学史》九本系列专著,构成“分类多卷本中国语言学史”,基本涵盖了中国语言学研究的全貌,达到编纂“分类多卷本中国语言学史”即“中国语言学史(分类多卷本)”的目标,因而基本统一的编写体例对课题的推进和完成尤为重要。2017年1月17号课题组举行研讨,通过讨论初步明确了系列专著编写体例,后经过专家咨询,进一步确定了“编写体例”,这为九本专著的撰写提供了基本统一的体例。

2)基本完成了九本专著的详细撰写大纲(即详细章节目录,详细到三级甚至四级目录),课题组拟于2018年8月份召开大纲研讨会,确定大纲定稿,并提交专家进行咨询,确定详细大纲,供各个子课题负责人或分卷主编指导编写。

3)完成《中国语法学史》和《中国修辞学史》等专著的大部分初稿,初稿提交课题组进行审阅,审阅后形成样章。拟召开研讨会研讨进行样章定稿,“定稿”供各本专著的撰写者参考。

4)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上开辟“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专栏”,发表了两篇专论,一篇是首席专家陈昌来撰写的《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现状和思考》,另一篇是课题组成员李琳博士撰写的《现状与回顾——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两篇专论分别深入思考了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和中国语法学史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提出了中国语言学史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意见,可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5)各个子课题除了完成资料收集、详细大纲编写外,多数已经撰写出一定数量的初稿,如《中国语法学史》已经完成1998年以前的研究,《中国修辞学史》已经完成其中的部分专题史,如辞格史。一些子课题也完成了专题综述。

6)各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专题研究论文70多篇(详见清单),其中课题直接研究专论10多篇。

7)文献资料数据库建设已经完成论证和技术设计。

总之,本项目正按照预定研究计划执行。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2017年1月15日下午及16日课题组举行了“中国语言学史”高层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吴福祥教授和杨永龙教授、北京大学杨荣祥教授、复旦大学范晓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运富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曹志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洪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唐贤清教授等与会专家及课题组成员,分别就“中国语言学史”学科建设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一年多以来,课题组基本完成了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收集,目前正在整理资料详细清单,研制文献资料数据库。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或者做专题学术报告,如首席专家陈昌来分别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报告相关研究成果,同学术界就中国语言学史研究进行交流。

3.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共报送2期工作简报:

第一期: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206)“中国语言学史(分类多卷本)”举行开题论证会的报告(2017年1月20日)

第二期:“中国语言学史”高层论坛简况(2017年2月3日)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个子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分散在不同单位,组织协调难。今后将利用不同平台,采用面对面研讨和平台研讨相结合的办法,推进各个子课题同步前进。

另外,在课题研究中,深感中国的语言研究取得了非常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在各个历史阶段不仅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学术观点,而且暗含许多语言学思想,深入系统地挖掘和整理隐藏在难以计数的历时文献资料中的中国语言学思想史是当前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关键课题,中国的语言研究应该在世界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年地位。

二、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简介

1.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现状和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文章认为“中国语言学史”作为中国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到重视,80年代之后随着语言学的繁荣发展,关于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也呈现繁荣局面,通史、专题史、断代史及专题综述、专书研究、资料汇编等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1)通史性著作比较单薄,2)通史性论著存在重古代轻现当代的倾向,3)通史性论著往往没有能够全面反映语言学研究的全貌,4)断代史研究明显不足,5)专题史研究同样存在重古代轻现当代的倾向,6)专题史研究不够均衡,7)语言学史的史料挖掘还不足,8)语言学思想研究明显不足。

文章进一步认为必须把中国语言学研究放在世界语言学大背景下,才能编纂出更好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从而认为作为语言学学术史的“中国语言学史”遵循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方法:1)语言学与学术史学相结合,2)史实与史论相结合,3)语言学事实研究与语言学思想总结相结合,4)语言学史研究与中国学术大背景及世界语言学发展相结合,5)纵向的历史发展与重大语言学事件结合,6)各个专题史的特点与各个专题史之间共性相结合。

2.《二十世纪的汉语语法学》(修订版,山西人民出版社,即出),本书分为萌芽时期、创建时期、革新探索时期、繁荣发展时期等几个阶段,回顾和总结了1998年以前二千多年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成就,该书为本项目专著之一《中国语法学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