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古代方言学文献集成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2月03日14:39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的总体执行情况良好,阶段性成果丰硕。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如下:

子课题“扬雄《方言》校注本整理与专题研究”进展如下:

陈与郊《方言类聚》只有明万历刻本,从未整理。此次整理以万历刻本为底本,用明代通行的《格致丛书》本、《古今逸史》本、《汉魏丛书》本以及正德四年李钰刻本等其他明本校对《类聚》所引《方言》正文,用陈与郊校语所引源文献校勘其按语,同时断句标点。全书约20万字,目前录入、标点工作已经完成,校勘工作正在进行中。

戴震《方言疏证》现存戴氏版本很多,我们用校勘精审的武英殿聚珍版作为底本,以两个系统的版本对校勘正,同时核校《疏证》引文,全部断句标点。卢文弨《重校方言》和《补遗》有乾隆四十九年抱经堂丛书本、同治十二年古经解汇函本以及该本的光绪十四年蜚英馆石印本、光绪十五年湘南书局刻本等,此书从未整理。此次以抱经堂丛书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和抱经堂本的各种名家题跋本予以勘正,同时核校卢氏引文,全部标点断句。王念孙《方言》遗说辑考,是从王念孙手校明本《方言》、手校戴震《方言疏证》、《方言疏证补》一卷、《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等王氏全部传世著作中辑考王氏有关《方言》的校勘疏证内容,按照《方言》原书体例重建王氏《方言》研究成果,因此此书基本整理方式是,选择王氏各部著作最好的版本,在逐字逐句阅读中收辑王氏《方言》成果,然后编辑成书,并核校引文,全部断句标点。钱绎《方言笺疏》有红蝠山房本、广雅书局本、积学斋丛书本、杭州书局本,红蝠山房本为足本。因为已有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我们将以红蝠山房本为底本,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成果,进行补校。在完成这些研究的过程中,华学诚出版《<方言>及其注本三论》(巴蜀书社,2018年2月),该书对扬雄的思想和语言观、《方言》的语言学价值进行介绍,介绍了郭璞的《方言注》的条例、研究内容、历史评价,戴震《方言疏证》、卢文弨等《重校方言》,刘台拱《方言补校》的价值和创新,另外论及王念孙、钱绎、周祖谟等对《方言》的研究。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宏观的思考和微观的研究,宏观的是对于“文献语言学”学科建设的思考,“文献语言学”本是一个学术分类,而现行的学科体系则是一个管理分类。从现行学科体系来看,文献语言学是一个交叉学科;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献语言学自有其纯粹的血统。本文提出的简明定义是:文献语言学是以文献爲主要资源,综合运用中外语言文字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及其历史和内在发展规律的科学。本文着重从历史的角度阐述“文献语言学”作爲一个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以及这个学科与现行学科体系中诸学科的关联。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往往能带来新的发现,催生新的进步。当一门古老的学科,主动地、有意识地与现代诸学科结合起来之后,自然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进步。微观的研究是关注到《方言》中某个或某类词的考证,如《方言》“党”之郭注“党朗”,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历来有不同意见。戴震等主张“党朗”是一个叠韵词,但没有文献用例能够证明,与此相关的“爣朗”等词除了表示“敞亮”“朦胧”之义外,也没有表示“清楚”“明白”等“懂得”义的文献用例可征。通检《方言》郭注用例,如以“党朗”为一个联绵词,则与训释格式用语的通例不符。文章认为,语言史料证明,“党”即后世之“懂”,“朗”有解悟之义,“朗”可以训“党”,“党”与“朗”之义都是形容解悟之貌,故郭注“党朗也”当理解作“党,朗也”。

子课题“历代方志中的方言资料整理与专题研究”进展如下:

根据项目设计,本子课题主要研究任务为收集、整理历代地方志文献中方言材料,最终完成《历代方志方言文献集成》一书辑录工作。目前,《集成》一书已完成定稿工作,全稿字数达三百万字以上,已于2017年12月交中华书局,并于2018年3月与中华书局签订正式出版合同。《集成》一书,力求做到以下三点:一,全面;二,编排科学;三,整理方法科学,点校准确。

1.全面。本子课题组在前期十余年工作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努力扩大辑录范围,力争达到全面的目标。

《集成》收录了明清、民国时期修撰的地方志中所见的汉语方言(包括官话、晋语、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平话和土话)与中国境内民族语言(包括壮语、苗语、瑶语、彝语、蒙古语等)材料。辑録的原则是:凡方志中以“方言考”“方言志”“方言编”“语言文字”“语言”“方言”“言语”“语言”“俗语”“土语”“方音”等立卷目、节目者,或虽未立卷目、节目,但在方志中自成一节或一段专门记録方言者一律收録;但散见于“方俗志”“动、植物志”等中的零星方言词语材料,则不予辑録。

《集成》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録》、《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及海外如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发布的公私收藏目録,逐部查阅,在近七千种地方志中,辑出方言文献九百四十三种。地域上,覆盖今三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中辑出今黑龙江省六种、吉林省十二种、辽宁省十八种、内蒙古自治区六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种、甘肃省四十二种、青海省一种、宁夏回族自治区五种、陕西省三十五种、山西省三十种、北京市七种、天津市五种、河北省七十四种、山东省二十三种、河南省三十二种、湖北省十六种、湖南省五十六种、四川省三十八种、重庆市十三种、云南省三十种、贵州省三十八种、江苏省八十一种、安徽省十六种、上海市五十七种、浙江省三十七种、江西省十种、福建省二十种、广东省一百一十种、广西省九十五种、海南省二十三种、西藏自治区一种、台湾省四种;编纂时代上,辑出南宋一种、明代二十八种、清代四百六十六种、民国时期四百四十八种。主要来源于以下图书:《中国地方志集成》《中国方志丛书》《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及《续编》《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及《续编》《故宫博物院藏稀见方志丛刊》《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22家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大典》《扬州文库》《金陵全书》《上海府县旧志丛书》《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文献》;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及甘肃、广西、山东等地县图书馆、博物馆、方志办所藏部分单册地方志;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地方志”、爱如生“中国方志馆”、“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方志部分)中电子图书。

总之,就全面而言,目前在同行中居领先地位。

2.排科学。在辑出文献的编排次序上,《集成》以现代省级行政区划为编排单位,省级行政区划按由北向南的地域顺序排列;省级行政区划内部,按先通志(包含少量区域志)、后县志的顺序排列;各地级市所属县志,按所处地域由北向南顺序排列;同一地域的志书,按成书或刊刻时代先后顺序排列。这一排列顺序,有利于方言演变史的考察与研究。

3.整理方法科学。《集成》在每篇方志题名之后有扼要解题。解题部分交代方志修撰者,成稿或刊刻时间,方志题名中的地名对应于今行政区划的省、市、县、区,辑録出的方言文献出自该方志的卷数以及録文所据的版本等信息。对少量篇制较大且分类比较清晰的方志方言文献原无目録,为便于阅读,本编编制了目録。部分方志通篇不分段,本编根据所记録方言词的义类酌情加以分段;少量方志词目用大字、释义用双行小字方式排版,本编从整齐美观和便于阅读的目的出发,改用统一字号排版,以空格方式区分词目与释义。

《集成》所辑方志中,征引历代文献数量巨大,均核对原文并施以新式标点。对凡未出现明显误引或不影响文意理解者,一般不出校记,亦不改正;对节引、改写的引文,虽不是被引者原话,但为明确引文起迄,均施以前后引号。

方志用字情况十分复杂,一是大量使用记音字,二是异体字特别多,三是使用了一些俗体字和字书罕见的自造字。《集成》对记音字保留原貌,不作校改。对异体字,依据《汉语大字典》、参考《汉语大词典》,对其中形体微异或意义相同的异体字,如册-冊、冰-氷等,一律改为规范的正字;对形体差异较大,如粗-麤等;意义关系比较复杂,有交叉关系或包孕关系的异体字,如兄-兇、閒-間、鍼-針、沖-衝、淩-凌、游-遊、個-箇、裏-裡、吃-喫、猫-貓、洒-灑、著-着、晒-曬等等,不作互改,不予合并,保留原貌;此外,对一些虽为异体关系,但却具有标识方音作用的字,亦予以保留,如烟-煙、?-婆等。对俗体字,改为规范的正字。对少量简化字改回繁体字、旧字形改回规范字形、异体字改回正字、避讳字改回原字的,均不出校记,其余改动原文处均出校记。

子课题“广续《方言》与散佚资料辑佚”进展如下:

已基本完成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献所载的方言材料的搜辑,两汉部分正在汇辑中,并已有意识地加强对出土文献材料的利用。唐宋方言材料的初步搜辑已完成,正在继续进一步挖掘,同时还在校对已搜辑到的材料。元代零散方言材料正在汇辑中。已基本完成对明代文献所载的方言材料的搜辑,正在进行校勘整理等工作。搜集清代方言材料4万字以上。

子课题“古代方言韵书整理与研究”进展如下:

《万韵书》韵书已完成校勘部分内容,索引未做。

《徐州十三韵》基本完成校勘,现补充了一些新近发现的材料。

《射声小谱》完成校勘,按音序制作了索引。

《五声谱》研究工作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校勘工作。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已完成校勘,并完成相关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合并字学集韵》已完成校勘工作。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基本完成校勘工作。

《辨字摘要》已完成校勘工作。

《音韵正讹》基本完成校勘工作。

《山门新语》基本完成校勘工作。

《新安音字义考正》正在进行校勘工作。

《元声韵学大成》正在进行校勘工作。

《交泰韵》正在进行校勘工作。

《七音谱》正在进行校勘工作。

《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正在进行校勘工作。

子课题“非音韵类方言专书整理与专题研究”进展如下;

《直语补证》版本校对、文字录入已完成,仅剩格式的调整(横排改竖排),“从俗语辞书《直语补证》看古代大型丛书对原书的窜改”参加第十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四川大学2017年10月),“《直语补证》版本内容考异”参加第三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北京语言大学2017年9月)。“从俗语辞书《直语补证》看古代大型丛书对原书的窜改”一文将刊于《文献语言学》第六辑。《吴下方言考校补》 在底本基础上,参以徐复校议本和3种抄本,已经完成汇注、校点、作者生平考等文字约10万字。孙毕《新方言》中华书局文学室朱兆虎主动邀请撰稿并签署了《出版合同》。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首席专家参加的学术活动:

学术会议:

2016年11月11日-13日,中国人民大学“纪念吴玉章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成立五十六周年高端论坛”

2016年11月30-12月4日,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学科本科评估,任副组长

2016年12月10日-11日,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上古汉语研究》创刊座谈会暨第二届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学术研讨会吗,报告论文《语言学史研究需要文献学方法》

2016年12月23日-26日,四川大学第五届汉语史研讨会,论文《文献语言学学科论纲》

2016年12月23日,四川师大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

2017年3月9日-12日,香港中文大学“方法与理论-训诂学的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了论文,人未与会)

2017年4月8日,主持《中国古代方言学文献集成》课题开题预备会

2017年5月19-22日,应邀参加江蘇發展大會

2017年7月25日,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专家论证会(之前完成了申报书、管理文件起草等若干工作)

2017年10月19日,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考察会,中国农业大学

2017年8月31-9月4日,第三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主持会议

2017年9月3日,《中古代方言学文献集成》开题论证会(王宁、方一新、杨宝忠、雷汉卿、卢烈红、孙玉文、姚振武)

2017年9月22-24日,华东师大中文系双一流建设与种语言文学学科发展高峰论坛,报告题目《固本培元,根深叶茂——中文学科发展之我见》

2017年10月16-19日,四川大学第十届中古汉语学术研讨会:《方言“桓”释“忧”考》

2017年10月20日,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年11月18-19日,北京大学首届古典学国际学术会议:《方言郭注“党朗”解》

2017年11月25-26日,北京大学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年暨高考语文(北京卷)命题与评阅16周年

2017年12月10日,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成立仪式暨学学顾问、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办)

学术讲座:

2016年11月30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历史观念、方域观念、词义系统》

2017年3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漫談文獻語言學》

2017年3月30日,蘇州大學文學院《文獻語言學學科內涵與外延》

2017年12月8日,复旦大学中文百年庆典,并作报告《我的成长之路与学术追求》。

2017年12月12日,北京大学讲座《我的成长之路与学术追求》

2018年1月5日,北京语言大学讲座《我的成长之路与学术追求》

2018年1月8日,深圳大学讲座《中文学科建设的两条路径》《关于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

2018年4月3日上午,上海师大讲座《谈谈文献语言学》

2018年4月3日下午,华东师大讲座《例说文献语言学》

2018年6月14下午,四川师范大学讲座《谈谈文献语言学》

2018年6月15日上午,四川大学讲座《谈谈文献语言学》

2018年6月15日下午,西南科技大学讲座《谈谈文献语言学》

2018年6月20日晚上,北京大学讲座《方言“摧、詹、戾”释“至”考》

2.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学术活动

在第三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上,课题组成员分别宣读了以下跟课题相关的论文:

刘祖国 山东大学 《直语补证》版本内容考异 ——兼谈古代大型丛书对原书的窜改

周远富 南通大学 孙锦标《南通方言疏证》概述

王耀东 兰州交通大学 关于辑录古代散存方言材料的几点思考

柏亚东 上海交通大学 谈《唐代墓志汇编》校点的几个问题

路 广 复旦大学 《越言释》的作者与版本

孙 莹 中国传媒大学 《通州乡音字汇》稿本研究

高永安 中国人民大学 周贇生平和著作考辨

王 勇 四川师大 论《通俗编》的著作性质

张 悦 南通大学 《古歙乡音集证》的语言学价值

王晓君 首都师范大学 《辨字摘要》及其语音特点

汪大明 皖西学院 明代文献所记吴方音考

梁慧婧 北京语言大学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中的方俗音

谢荣娥 中南民族大学 郝敬《五声谱》与现代京山方音

燕宪俊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十三韵》的声调系统

蔡华祥冯青青 南通大学 《徐氏类音字汇》音系

王建喜 北京师范大学 《交泰韵》与时音

褚 红 洛阳理工学院 《通俗文》复音词的构词方式 与词类特点

李福言 江西师范大学 《广韵》同义异读研究

魏兆惠 北京语言大学 早期域外汉学家对汉语方言分区及方言语法的认识

雷汉卿 四川大学 “忍俊不禁”臆说

华学诚 北京语言大学 方言郭注“党朗”解

另外还有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如下学术活动:

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方言学文献集成”开题论证会。

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的石刻文献研究高端论坛(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4月)并提交论文《谈石刻文献文字整理存在的问题》

三、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7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子课题负责人和主要项目组成员工作会议,就工作任务和具体问题展开了讨论,主要讨论的内容是:课题概述,工作步骤,关于标点,关于校勘,关于辑佚、关于提要、关于索引、稿件流程、任务分工、工作守则等。

2017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三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暨国家重大项目开题论证会。课题组主要成员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专家组成员王宁教授(北京师大)、方一新教授(浙江大学) 卢烈红教授(武汉大学)、孙玉文教授(北京大学)、杨宝忠教授(河北大学)、姚振武教授(语言所)、雷汉卿教授(四川大学)等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各成员的汇报,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主要问题有:

(1)抄本异文众多,需要详细整理和考订;

(2)作者生平直接资料有限,尚需从文史古籍资料中挖掘补充;

(3)有部分校议本没有注释的词汇,需要进一步确定词义。有些校议本已经考释的词义需要订补,书证文字需要原文核对;

(4)索引的制作比预期繁琐;

(5)断代提取方言材料时,面临共时材料与历时材料相混的问题;

(6)需要制作索引的部分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索引制作过程中,需要给出明确的编排要求。

研究思路、心得及建议有:

在具体研究利用时,对材料所记录语言现象来源和发展的判断,需借助于对材料纵向源流的梳理考察;而对材料所记录的语言现象同期存在的判断,则需借助于平行年代的可靠例证。排除传抄前代的材料,保留当代的材料,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

(1)要明确“方言”概念的古今差异,采集工作避免一刀切;

(2)要重视传统文献学知识的运用,避免材料漏、滥、陋、误;

(3)分时提取方言材料需要注意纵向源流,核验年代层次;

(4)分域提取方言材料需要注意横向渗透,核验地域描写;

(5)注意对材料的核对校勘;

(6)注意联系现代方言,分析材料的可靠程度及价值。

要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文献,区别认知不同语料的价值;

二、研究成果情况

著作类代表性成果:华学诚《<方言>及其注本三论》,由2018年2月由巴蜀书社出版。

该书分为《方言》论、注本论和整理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方言的内容、体例、方言区划、所蕴含的方言材料,总结了扬雄的语言学思想:正确认识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并以此为标准区别看待口语和书面语,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坚定地认为“书不能达其言”。在研究方言口语时,创立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在看待语言,研究语言时已初步具备并开始运用发展的观点;第二部分详述了郭璞《方言注》、戴震《方言疏证》、卢文弨《重校方言》、刘台拱《方言补校》及王念孙、钱绎、周祖谟等对《方言》的注释、校勘、研究的成果与不足;第三部分对戴震《方言注疏》的版本、点校底本的选择,四库本的质量、校定本的研究,王念孙对于《方言》遗说的重建及价值等。该书是对《方言》原著、各注本和各整理本的全面介绍和评价,对于《方言》的研究和方言学史的研究有极重要的意义。

论文类代表性成果1:华学诚《试论陆宗达、王宁对当代训诂学的主要贡献》,发表于《文献语言学》第三辑

陆宗达、王宁作爲章黄学派的传人,新时期两代重要的领军人物,为训诂学在当代的革新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包括确立训诂学在当代的学科地位、阐明训诂原理,系统总结并科学论证训诂方法,梳理术语体系并确立术语的定称和定义的原则,烛照旧训诂而厘清了一些基础理论问题,探索汉语词源学从而充实当代训诂学的内涵并提升其科学化水平等。王先生还主张利用训诂学的理论与方法,重建基于训诂学的汉语词汇语义学。文章结合具体例证介绍了章黄学说代表人物陆宗达和王宁先生的重要贡献,对于梳理学术史有价值。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 2016年全文转载。

论文类代表性成果2:华学诚《方言》郭注“党朗”解,《语文研究》2018年第2期

《方言》“党”之郭注“党朗”,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历来有不同意见。戴震等主张“党朗”是一个叠韵词,但没有文献用例能够证明,与此相关的“爣朗”等词除了表示“敞亮”“朦胧”之义外,也没有表示“清楚”“明白”等“懂得”义的文献用例可征。通检《方言》郭注用例,如以“党朗”为一个联绵词,则与训释格式用语的通例不符。文章认为,语言史料证明,“党”即后世之“懂”,“朗”有解悟之义,“朗”可以训“党”,“党”与“朗”之义都是形容解悟之貌,故郭注“党朗也”当理解作“党,朗也”。该文见微知著,是《方言》疑难词考释的一个例证。对于《方言》的研究和汉语词汇史都有一定的价值。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从2018年7月到2021年7月,本课题将按如下计划进行:

子课题“扬雄《方言》校注本整理与专题研究”

(1)所有以专书形态存世的方言及其研究资料,在调查版本并厘清版本系统,优选最好的善本作为工作底本,逐字逐句进行科学校勘的基础上,撰写详尽的校勘记。以散存资料形态存世的文献,全面完成辑佚,精审校勘,按照便于与其他历史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编排(比如《尔雅》分类法、比如韵书编排法),建构创造性的文本形态。

(2)所有类型的文本均进行现代文献处理,包括增加相关目录,撰写提要,载记收藏地、刊刻或完书时间、现代方言属地等信息;同时编制完备的索引,做到方便、快捷、准确;每部著作完成后,均撰写符合文献学和语言学双重要求的学术性前言,形成一个学术史专题集群。把历代《方言》校注本、增补本、零星方言资料、方言韵书、方志中方言资料全部按照现代古籍整理要求进行集成型整理之后,编制贯通丛书的多途径索引,从而为历代方言研究、汉语史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最好的、最便利的研究文献。

(3)完成研究资料汇编工作之后,将根据原始文献可著录项的繁杂等情况,设置近20处检索点,包括装订形式、题名、版本、刊载形式(刊本还是抄本)、刊刻地、刻书者、刻书时间、所属丛书名、著者时代、善本、归藏地、记录方言点等详细信息。

(4)对各书展开文字、音韵、训诂、语法和其他相关专题研究。

子课题“广续《方言》整理、散存资料辑佚与专题研究”:

(1)进一步排查文獻

根据前人经验和我们的前期研究,确定含有方言材料的文献类别,并在大型目录书中筛选出需要考察的文献。

(2)继续搜采和甄选材料

搜采方言材料所用的文本原则上必须是善本和精校本。甄选材料时需要考虑:是否为汉语,是否为方言材料,是否具有共时性等。

(3)继续核校材料

为确保所辑材料的可靠性,还要对文字、引文起讫、历史来源等进行核校。

(4)编制索引

古代散存方言材料的整理主要为研究历史方言和方言学史服务,兼爲其他历史学科的研究提供方言史资料,因此,索引当以目标方言词和方言主题为主要对象,不做人名、地名、书名、篇目、作者等其他索引。方言记载编制笔画索引、四角号码索引和音序索引,方言论述按主题索引。主题索引对象包括关键词和分类条目,把最终提取出的关键词、分类条目编制成主题索引,具体编制方法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内容索引”(《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第1版)第569-598页)。

子课题“非音韵类方言专书整理与专题研究”:

(1)建立文献目录。

(2)依据目录和整理方案,逐一调查各种文献的存世版本情况。

(3)进行版本信息著录,由于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版本、不同著述背景,古籍的作者、书名、序录、目次、篇章等情形异常复杂,因此每种书的每个版本都需要首先著录基本信息。

(4)在完成基本信息著录的基础上,逐一查阅各种版本,厘清版本系统,特别是祖本与抄本、刻本的流传情况,进行初步比勘,优选现存最早、刻印精良、没有残缺的版本作为底本。

(5)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古籍中存在作伪现象,对作者的学术经历、著述经过需要进行考查,对此前同类著述或某种著述中有同类专题的内容需要进行学术史考查,从而完成辨伪确认。

(6)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即可对文献展开校勘。校勘除了谨遵本校、对校、他校、理校的基本方法要求之外,还须注意如下几点,即旧本不可完全依据而需考量、类书旧注所引不可尽信而需核证、增删改易不可轻率而须校记;所有校勘都必须撰写规范的校勘记,具体形式依据版印方式确定凡例,并严格遵守。

(7)从著作内容的实际出发,用通用规范繁体字录排,涉及被释词、解释词中关键的异体字(含方言俗字)可以保留,并采用现代标点符号,予以断句、标点;如仅采用影印方式出版,则另按凡例处理。

(8)如果著作内容文字古奥、艰涩,俗别字较多影响阅读理解,还要新增笺注,至于笺注方式、详略原则等,当专门订立凡例并遵照执行。

(9)撰写学术前言,介绍作者、著作内容及其价值、版本情况、整理原则等。

(10)按照凡例规定,编制索引。

子课题“古代方言韵书的整理与研究”:

古代方言韵书的整理与研究,重点工作在古代方言韵书的收集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展开科学研究。研究思路就是基于当前方言韵书的整理与研究现状,有所侧重地收集与整理以徽语、吴语、赣语以及北京音、中原官话、东北官话、西南官话、胶辽官话等为基础的方言韵书,对其进行校勘、性质分析、编排索引等文献整理工作,开展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