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研究(16ZDA046)”自启动以来,课题组展开了课题研究大纲的详细设计和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学校对本课题高度重视,给予40万经费配套,有力支持了本课题的开展。目前,课题进展顺利,完成了开题论证、课题组建设、详细研究设计,开展了若干专题研究,形成并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举行项目开题报告会对课题研究设计进行论证
根据国家社科办相关制度规定,进行了本课题的开题汇报,仔细听取了专家对课题研究内容、目标、思路的咨询意见,根据专家意见对部分研究内容进行了完善修改。项目开题于2017年3月4日进行,地点为河海大学商学院一楼会议室。开题汇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徐之顺主持,参加开题的评委包括侯杰处长(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际河流处)、陈霁巍副主任(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中心)、钟勇处长(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陈敏建副总工程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姜斌副总经济师(水利部水利发展研究中心)、李中平处长(长江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宋国友副主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亚太区域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赵青海主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开题汇报会上,各位专家在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特别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内容以及课题成果的去向提出了宝贵意见。
根据开题报告会的专家意见,课题组对部分研究设计进行了完善修改,尤其对课题案例研究的选择进行了适当调整。
2.建立完整的课题研究组织与制度,配备专门研究空间和设备
为了保证课题顺利开展和质量保证,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在课题立项后学校对课题组充实了研究力量,进行适当的人员结构调整,对原子课题五的负责人进行了调整,相关调整已经向省及国家规划办提出申请报告并已经获得批准。
本课题研究内容广、研究周期长,参加人员多,并且研究资料与研究成果需要在一定层面上有保密的要求,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特成立了课题研究办公室,丁源老师为课题办公室正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河海大学商学院主楼12楼配备了专门的课题办公室空间和设备。
为了有效开展课题管理,课题组制定了本课题研究过程的保密、研究经费使用、各子课题协调等方面的专门管理制度。
3.严格经费管理,各子题进行预算管理
课题组按照各个子题的研究内容,根据规划办的有关经费管理办法,编制了课题总体预算并上报,课题内容也对各个专题进行了预算管理。在商学院层面对课题的经费使用进行指导,黄德春老师负责课题的预算审核和经费审核。
4.反复讨论形成了课题研究的详细设计大纲,开展各子题模块的研究
根据研究计划以及开题报告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对课题的理论基础、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进行深化,在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讨论的基础上,对每个子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加以明确,并确立了各子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成果要求,制定了各个子课题的详细研究计划,保证各子课题的研究能够符合本课题研究的总体要求。
根据各个子题的研究大纲,各研究小组分别对各自的研究模块进行推进,已经初步完成一部分研究模块。
5.开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的专题研究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诉求研究问题需要长期跟踪和深入调研与分析,课题组不仅围绕课题研究大纲开展工作,而且根据澜湄流域国家利益共同体研究长期跟踪研究的需要,选择泰国、老挝以及柬埔寨等澜湄流域国家进行水环境利益诉求的调研,已经完成这些国家、地区专题研究报告的大纲设计。其中,老挝的专题报告《老挝在澜湄流域水资源开发现状及环境利益诉求调研》已经完成。
6.政策研究和通讯简报工作
在澜湄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基本特征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关键性问题进行了专题对策研究。关于澜湄跨境水资源合作相关问题等一些政策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政策建议成果。形成了题名为《关于深入推进澜湄合作的建议:将水资源合作成为重要抓手》、《以流域水命运共同体打造,引领岷江上游水生态文明建设》两篇成果要报正在报送投稿。
课题组已经向省规划办和国家规划办报送1份课题研究通讯。
7.开展国际河流学术研究工作,发表科研论文和著作
目前,已经结合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发表论文3篇、出版论文集1部。论文包括为了全局“随机应变”:战略性即兴行为与竞争优势形成机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工程企业与当地非政府组织合作研究,Community of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in Lancang-Mekong Basin:Concept and building path等。
8.课题组成员获得多项澜-湄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研究的省部级团队资助
在本课题研究推进基础上,子课题负责人在过去一年半时间内获得多项省部级团队资助。
(1)黄德春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澜湄合作创新与风险管控”团队入选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入选名单;
(2)周海炜“国际河流战略与情报监测研究”入选2017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名单;
1.2各个子课题进展情况
1.子课题一研究进展
子课题名称: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的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周海炜
(1) 研究大纲的设计情况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的内涵界定
? 环境的内涵
? 环境利益的内涵
?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的内涵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现状研究
? 水经济利益
? 水生态利益
? 水安全利益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诉求及冲突研究
?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诉求
?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冲突
?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冲突的解决
建设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的需求研究
? 流域可持续发展
? 中国及西南地区发展
? 流域国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共同体的战略环境研究
? 政治环境
? 经济环境
? 文化环境
? 技术环境
? 自然环境
? 历史环境
(2)调研情况
在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个层次调研了中国云南临沧市、老挝万象、老挝国家电力公司、老挝能源与矿产部、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利益相关者主体:
中国包括水利部、外交部、能源局、环保部等国家部委;昆明市、临沧市、思茅港等地方政府,以及国家电力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
老挝包括老挝国家电力公司、老挝能源与矿产部、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
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开展调研:
①澜湄流域各国水资源开发的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调研;
②各国政府层面对于澜湄流域水资源的利益诉求调研;
③各国企业层面对于澜湄流域水资源的利益诉求调研;
④各国社会公众层面对于澜湄流域水资源的利益诉求调研;
(3)研究重点内容
①根据总课题要求,完成了子课题一研究大纲的详细设计。
②收集了大量有关我国主要国际河流的水文地理等基础资料。
③2016年12月:课题组成员赴老挝万象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对当地政府关心的水电、水污染、水资源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并对沿岸居民的生活状况开展田野调查。
④2017年5月:课题组承办第三届“走出去”协同网络国际论坛的澜湄共同体分论坛,分享研究成果,并和与会嘉宾交流探讨中国与澜湄国家环境利益在不同主体的表现。
⑤撰写成果要报《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1篇,同时完成专题研究报告1章。
⑥根据子课题一研究大纲,对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环境利益内涵进行界定,并对环境利益的经济、生态和安全维度进行剖析,基于环境利益“诉求-冲突-解决”模型提出利益冲突形成及处理的内在过程,并重点提炼建设环境利益共同体在流域、我国西南地区发展和湄公河国家建设方面的价值基础,进而对整体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自然)进行总括。已经基本完成研究报告的相关章节内容。
2.子课题二研究进展
子课题名称: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的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史安娜
(1) 研究大纲的设计情况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环境利益共同体的内涵分析
? 共同体的内涵界定与特征
? 利益共同体的内涵界定
? 流域环境利益共同体的内涵界定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共同利益研究
?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水经济开发共同利益
?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水生态环境共同利益
?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水安全共同利益
中国与湄公河环境利益共同体参与主体的关系分析
? 参与主体梳理
? 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
? 参与主体间互动关系分析
? 环境利益的主体间博弈分析
中国与湄公河环境利益共同体的结构分析
? 政府层面
? 市场层面
? 社会文化层面
中国与湄公河环境利益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分析
? 水环境保护共商机制
? 水经济利益共享机制
? 水环境风险联防机制
中国与湄公河环境利益共同体的共生治理框架设计
? 目标与原则
? 组织形态
? 分层分区治理机制
? 一体化治理行动模式
(2)调研情况
2017年6月课题组成员针对“中国与湄公河环境利益共同体参与主体的关系分析”问题,对泰国廊开地区、泰国国家电力公司、地方电力局、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进行调研合作,围绕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利益共同体、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概念辨析和跨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并对泰国澜湄流域重要区域廊开进行调研访谈,实地研讨环境利益的存在价值和具体形式。
(3)研究重点内容
①根据总课题要求,对本子课题的相关研究重点进行了梳理,完成了子课题二研究大纲的详细设计。
本子课题的研究重点包括:环境利益共同体的内涵界定、环境利益共同体的共同利益提炼、以及水经济开发、水生态环境和水安全三个维度上的利益体现。在明晰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内容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子课题二的研究大纲以及专题研究报告大纲,为后期研究工作指明研究方向。
②针对研究的核心问题,特别是针对环境利益共同体的在管理学、社会学、生态学、法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的概念辨析以及维度划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③开展泰国廊开地区、泰国国家电力公司、地方电力局、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的调研活动
2017年6月:课题组成员对泰国廊开地区、泰国国家电力公司、地方电力局、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进行调研合作,围绕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利益共同体、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概念辨析和跨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并对泰国澜湄流域重要区域廊开进行调研访谈,实地研讨环境利益的存在价值和具体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本子课题组的专题报告。相关其他论文也在写作之中。
3.子课题三研究进展
子课题三名称: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推进战略
子课题负责人:唐震
(1)研究大纲的设计情况
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战略目标
? 根本诉求一体化
? 政治互信自主化
? 协调机制权威化
? 跨国水管理规范化
? 跨国水合作全面化
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战略重点
? 跨境水灾害防治
? 环境移民的减贫、扶贫
? 水路、港口建设
? 流域水利水电
? 清洁能源开发
? 跨境涉水经济发展
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战略路径
? 先经济后政治
? 先双边后多边
? 民间先行
? 以教育交流促文化认同
? 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建设的多目标多层次多主体组织构想
? 网络混合治理框架
? 网络治理的参与者分析
? 网络治理的参与者间联系分析
? 网络治理的治理结构分析
澜湄环境利益共同体多目标多层次多主体混合治理框架
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建设的分阶段构想
? 探索期:认知的重构与秩序的转变——选择澜湄地区若干城镇 作为共同体的建设试点
? 融入期:共同机制的建立与内聚的加强——由点成线,形成局部流域环境利益共同体
? 携手期:共同体理念下的和平与发展——形成全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制定全流域环境合作准则
(2)调研情况
2017年8月课题组成员针对“中国与湄公河环境利益的存在价值和具体形式”问题,对越南国家电力公司、地方电力局、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进行调研合作,围绕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利益共同体、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概念辨析和跨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并对越南澜湄流域重要区域进行调研访谈,实地研讨环境利益的存在价值和具体形式。
(3)研究重点内容
①根据总课题要求,完成了子课题三研究大纲的详细设计,明确了研究的主要问题。
②对我国及澜湄流域国家环境利益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协调组织与建设构想搭建了完整的分析逻辑,并举办专题研讨针对其中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攻关。
③在评述现有澜湄流域合作机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基于调研访谈和文献整理,提炼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战略目标,包括根本诉求一体化、政治互信自主化、协调机制权威化、跨国水管理规范化、跨国水合作全面化等。
④通过“公益-经济”模型,识别出跨境水灾害防治、环境移民的减贫扶贫、水路港口建设、流域水利水电、清洁能源开发、跨境涉水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重点。
⑤初步通过编码前期访谈材料整理出先经济后政治、先双边后多边、民间先行和以教育交流促文化认同四个方面的实施路径进行逐一描述,为后期深化相关内容奠定思想基础。
4.子课题四研究进展
子课题四名称: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情报监测与战略管控
子课题负责人:丰景春
(1) 研究大纲的设计情况
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情报监测指标与信息源
? 事件演变链和冲突事件链分析
? 环境利益公共体的情报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 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情报源构建
? 情报源的综合评估研究
? 数据源以及优先级研究
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情报监测平台与情报分析
? 环境利益公共体的情报监测平台构建
? 若干事件分析及态势预测
? 典型情报监测产品研究
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战略管控框架
? 战略管控主体的构成、管控职责以及治理结构
? 战略管控的国家层面、流域层面、区域层面分析
? 战略管控的主要内容
? 战略管控主体、管控层面和管控内容的对应关系
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战略管控机制
? 主体利益协商机制
? 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监测机制
? 风险预警与应急机制
? 环境利益共同体管控的战略对策
? 对于利益共同体涉及国家和地区的对策建议
? 对于澜湄机制实施的对策建议
? 中国推进利益公同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2) 调研情况
以研究任务书为指导,围绕“环境-主体-要素”的层次和逻辑展开调研,对象包括澜湄流域六国的有关利益主体:
水利部、外交部、能源局、环保部等国家部委;云南省的昆明市、临沧市、思茅港等地方政府。国家电力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等等。
泰国易三仓大学、老挝国家电力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老挝万象分行等。
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开展调研:
①澜湄流域各国水资源开发历程与问题;
②各国政府对于流域水资源的利益诉求;
③有关利益冲突的发生原因及发展逻辑;
④若干矛盾事件的舆情及信号。
(3)研究重点内容
①根据总课题要求,完成了子课题四研究大纲的详细设计。
②收集了部分基础资料。
③2017年12月:课题组与第三届世界水谷论坛,以及跨境河流共同体、数字水利与网络安全、智慧河流、清洁能源、大流域治理与综合开发等分论坛,与各国代表和嘉宾共同研讨澜湄流域多国共同发展及潜在冲突矛盾的逻辑问题。
⑤完成论文3篇,同时完成专题研究报告1章。
(4)结合课题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情况。
Wang Teng, Zhou Haiwei. Toward a Spatial Perspective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The Roles of Institutional Pressure and Knowledge Spillover,Ifsam 2018 Conference.
王伟伟.考虑主体公平关切的流域应急水量分配策略,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已录用待刊发.
5.子课题五研究进展
子课题五名称: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在老挝沙湾-泰国穆达汉应用
子课题负责人:张阳
(1)研究大纲的设计情况
绪论
? 研究背景
? 研究意义
? 研究目的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 理论基础
? 概念界定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构成与基本特征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主体识别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属性与历史演变
? 沙湾-穆达汉三国环境利益共同体主体诉求分析
? 沙湾-穆达汉三国利益共同体主体冲突间演化分析
沙湾-穆达汉三国环境利益冲突风险机理研究
? 基于复杂理论的沙湾-穆达汉国家间环境利益冲突主体行为风险分析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冲突风险的形成机理
基于共生理论的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主体关系分析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主体间共生关系分析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主体的共生系统构建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主体共生系统稳定性分析
面向共生关系的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战略构建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的战略目标分析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的战略重点分析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的战略重点路径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构建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治理机制研究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多元主体治理机制分析
? 沙湾-穆达汉三国环境利益共同体网络治理分析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网络治理机制
? 沙湾-穆达汉环境利益共同体治理组织构想
(2)调研情况
从环境利益共同体建设框架、环境利益共同体建设推进战略、环境利益共同体的信息监测与战略管控等多方面调研南屯河、色邦非河和色邦亨河,研究如何建设沙湾-穆达汉共同体。
(3)研究重点内容
①根据总课题要求,完成了子课题五研究大纲的详细设计。
②收集了有关沙湾-穆达汉水文地理、各方利益诉求等基础资料。
③2017年7月:课题组成员赴老挝沙湾南屯河、色邦非河和色邦亨河进行实地调研,对当地政府关心的水电、水污染、水资源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并对沿岸居民的生活状况开展田野调查。
④2018年1月,根据沙湾-穆达汉实际情况,找出不同主体间特有的共生关系,构建适用于该地区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确定水环境治理内容,最终形成多目标多主体多层次的共生治理框架。
⑤已完成论文3篇(正在处于审稿阶段),培养4名优秀本科论文,其中两篇被推荐为江苏省优秀本科论文。
2、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自开题以来,课题遵循研究计划有序进行,进展顺利。课题组坚持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分批派出学生及老师赴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等澜湄流域国家开展环境利益诉求及冲突的现场调研活动,并积极组织并参与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交流,一方面学习了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扩大了本研究课题的学术影响力。
2.1 深入开展澜沧江流域的国际水资源合作开发调研
本项目截止目前已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利益共同体建设研究”先后赴泰国廊开、老挝万象、柬埔寨等地对湄公河流域,通过实地访谈、发放问卷以及实地走访勘察等方式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挖掘澜湄流域六国的环境利益诉求,形成《澜湄流域环境利益调研》报告初稿。
2.2 澜湄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在课题实施期间,研究团队以澜湄合作、澜湄流域、环境利益、共同体等为主题词,从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Engineering Village、IWA等相关期刊数据库中,搜集到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千余篇;收集和整理了澜-湄流域国家的大量相关基本信息资料,包括流域的水文地理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利益诉求、环境利益诉求、国际河流法律法规文件等。根据收集到的文献资料集各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课题组已对澜湄流域国家基本信息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对澜湄流域国家的环境利益诉求进行了梳理;对澜-湄流域国家间的合作等发展历程进行总结。
2.3 主办及积极参加水资源合作领域的学术交流
(1)第二届“世界水谷”论坛(四川阿坝州)
2016年11月5日-6日,第二届世界水谷论坛暨首届汶川论坛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圆满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巴基斯坦、香港等19个国家地区的政界、学界、企业界、金融机构的嘉宾、代表共聚一堂,共同围绕“聚焦四川阿坝,提升生态文明”主题,以“水”为脉络,汇聚中外专家的智慧甘泉,共举生态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本届论坛由我校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联合主办,由汶川县人民政府、河海大学世界水谷研究院、河海大学商学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环境保护部、阿坝师范学院、阿坝州科学研究院和阿坝州清洁能源与水生态文明商会联合承办。
本届论坛分设生态文明建设与协同创新战略、“生态阿坝,绿色崛起”、水生态综合治理、绿色经济、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水生态修复技术6个分论坛,进行专题交流,引起参会的各位代表广泛关注。此外,论坛还设置了嘉宾对话环节,共同围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澜湄流域国家如何实现“政产学研金文”协同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为岷江上游水生态综合治理向阿坝州献计献策、世界水谷“政产学研金文”协同创新网络如何占据全球治水最高点等话题开展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未来世界水谷领域的水生态修复和震后汶川选择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前景巨大。
(2)第三届中国“走出去”协同网络国际论坛(南京)
2017年6月2日,第三届中国“走出去”协同网络国际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主题为“一带一路、海外中国、协同江苏、澜湄合作”,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国家间、主体间“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战略提倡,结合江苏对接“一带一路”的发展诉求,以及企业“走出去”的强烈意愿,邀请美国、老挝、巴基斯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地区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国内政界、学界、企业界、金融机构嘉宾、代表共同参与,围绕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行了深入探进讨交流。论坛上,“一带一路”水战略联盟正式成立,河海大学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出席成立仪式,理事长张长宽宣布了“一带一路”水战略联盟《河海宣言》。本次论坛深入探讨了中国企业 “走出去”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搭建了“政、产、学、研、金、文”复合型协同平台,打造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领域的智库,为中国“走出去”各方构建了互动交流、观点研讨、经验分享、资源对接的协同网络。
(3)第三届“世界水谷”论坛(深圳)
2017年12月8日到10日第三届“世界水谷”论坛在深圳隆重召开。本届论坛得到了水利部陈雷部长专门批示,高度认可了世界水谷作为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平台的重要作用。论坛以“绿水青山与河长制、大湾区与创新创业、跨境协同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涉水经济发展、国际水资源合作、水行业创新创业等重大主题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推进“水”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论坛智者云集、群贤毕至,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老挝、苏丹、巴基斯坦、香港、澳门等国内外四百余位专家、学者代表参会。
本届论坛开设了“跨境河流共同体”专题分论坛,围绕“跨境协同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发表了“跨境流域一体化管理的机遇挑战及战略设想”、“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冲突及共同体建设构想”以及“流域水管理协同行动战略规划与探索实践”等专题演讲,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4)第十四届世界管理大会(上海)
2018年6月9日IFSAM第十四届世界管理大会在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成功举行。本次大会以“国别区域管理与跨文化管理”为主题,呼吁学者与管理者在变化环境,尤其是“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反思、在多元世界中寻求和谐并用科学的力量进行合作。
本届大会设立东方管理论坛、区域国别管理论坛、华商管理论坛及期刊主编论坛及16个中英文学术专题论坛等。届时,包括《国际工商管理百科全书》主编、英国剑桥大学教授Malcolm Warner教授;著名国际商务学者、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管理学院Jindal全球战略讲席教授Mike Peng;知名学者、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陈春花;知名学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范徵;一带一路先行者、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继生等在内的众多全球管理学学者与知名企业家将汇聚一堂,深入探讨全球背景下企业的管理模式与跨文化管理,探索管理领域的新改革与新发展,启发新的管理概念和理论,分享管理前沿研究与管理实践经验。
3、成果宣传推介情况(成果发布会、《工作简报》报送情况、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等)
3.1 召开开题报告论证会
2016年3月4日在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学楼一楼会议室召开课题论证会,参加论证会的评议专家有: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陈霁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敏建、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际河流处处长侯杰、水利部水利发展研究中心副总经济师姜斌、长江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处长李中平、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及复旦大学亚太区域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徐之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赵青海以及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处长钟勇等。
张阳教授代表课题组详细阐述了课题的背景与价值,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拟突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主要创新点及特色,团队能力和成果,课题的分工、管理与时间安排,主要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名称、形式及使用去向,资金使用分配,对国家社科基金委评审专家意见的采用等。与会专家就各自从事或研究领域分别从澜湄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政府管理需求、国际河流水电开发实践、国际政治,以及国际法等方面,对课题相关的研究设计、方法、内容和目标等提出了完善意见。专家评议组一致认为,环境利益共同体是澜湄流域国家开展合作的一个新起点,要站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的高度深入研究,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研究支撑。
3.2拟报送《工作简报》2份
工作简报一:2017年12月8-10日第三届“世界水谷”论坛在深圳隆重召开。本届论坛得到了水利部陈雷部长专门批示,高度认可了世界水谷作为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平台的重要作用。论坛以“绿水青山与河长制、大湾区与创新创业、跨境协同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涉水经济发展、国际水资源合作、水行业创新创业等重大主题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推进“水”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论坛智者云集、群贤毕至,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老挝、苏丹、巴基斯坦、香港、澳门等国内外四百余位专家、学者代表参会。
工作简报二:第四届“海外中国”论坛以“跨境协同、一带一路、澜湄合作、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将于2018年8月24-26日在泰国曼谷举行,本届论坛将由中国河海大学和南京牛首山文旅集团、泰国易三仓大学和安美德集团共同发起,邀请来自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文化及媒体等代表,旨在搭建跨境、跨行业、跨文化的“海外中国”协同创新平台,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落地相结合,书写跨文化交流、跨境合作、民心相通新篇章。
3.3论文和著作
课题组的多数研究成果已经形成论文和书稿。
大量的内容都已经在各种国际水法会议和国际涉水会议中作为会议论文加以宣传推广。目前课题小组正在编写《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书稿,并得到了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河海大学、水利政策法制研究与培训中心、世界水谷研究院、江苏省国际河流研究中心的支持,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学习。。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工作的体会、思考与相关建议
4.1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建措施包括:
(1)研究技术数据获取困难
由于有关澜湄流域涉及到六个国家相关资料涉及国家机密,相关澜湄流域的部分数据、统计资料等的获取存在实际困难,使得有关定量分析难以进行,下阶段将进一步针对此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努力获取新的数据和资料。
4.2 研究体会、思考与相关建议
(1)在研究中努力与相关主管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建立良好的够通渠道
进一步加强阶段成果走向应用的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如何以问题为导向,了解国家在该领域的难题以及对于研究成果的需求,突出成果的应用价值也是本课题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国家社科办、水利部、外交部等联系,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及时了解政府部门的需求,保证研究成果能否满足这些部门与机构实际工作的需要。
(2)根据澜湄流域国家的区位特点、发展基础及实际情形聚焦研究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水资源开发及利用的特点不同,与周边国家的矛盾焦点和利益冲突点不同,因此研究切入点也不尽相同。比如,中国与老挝在澜湄流域的上游,水电开发是其涉水经济的主要方面,而越南等下游国家则关心农田灌溉。因此,在环境利益诉求分析及冲突解决时,应注意立足于澜湄各国实际情形来分析。
二、研究成果情况
1、代表性成果简介(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等)
1.1研究团队获得荣誉及团队资助
1.黄德春教授领衔的创新团队入选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
2017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入选名单(苏教社政函〔2017〕17号),黄德春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澜湄合作创新与风险管控”团队成功入选,在“一带一路”和澜湄合作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个新进展。
教育厅实施“优秀社科创新团队”计划,旨在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创新平台的投资效益,培养杰出人才,提升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推进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以黄德春教授领衔的团队围绕“一带一路”、澜湄合作等研究问题,多次赴老挝、柬埔寨等澜湄国家开展调研、合作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在未来三年的建设周期中,该创新团队将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澜湄合作问题,在澜湄产能合作与“海外中国江苏”模式、澜湄水资源合作与水资源管理、澜湄合作风险评估与管控机制等三个方向的重点领域开展研究,为澜湄国家间深化全面合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成为江苏澜湄合作人才培养的聚集地,形成澜湄合作中产能合作、水资源合作与风险管控学术研究的聚集地,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在澜湄合作领域成为一支有影响力的创新团队。
2.周海炜"国际河流战略与情报监测研究"入选2017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名单
3.第三届“世界水谷”论坛获得水利部部长陈雷批示
2017年11月14日,水利部部长陈雷对“第三届‘世界水谷’”做部长批示:河海大学围绕中心,服务全局,聚焦水安全领域,致力水行业创新发展,促进水领域合作交流,构建了“世界水谷”这一重要平台。第三届“世界水谷”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硕,对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2016年12月25日整理出版了《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二届“世界水谷”论坛暨首届汶川论坛专辑》
论文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协同创新战略”、“生态阿坝,绿色崛起”、“水生态综合治理”、“绿色经济”、“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水生态修复技术”六大主题、聚焦涉水及澜湄流域相关问题收录学术论文,不仅借助论文集编写整理收集了大量“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澜湄流域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促进了学界对澜湄流域的关注。
5.发表及投稿论文
发表论文3篇,论文的基本信息及主要内容如下:
(1)冯开蕾, 胡兴球, 张阳.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工程企业与当地非政府组织合作研究. 水利经济, 2017.
基本内容:分析中国工程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介绍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行动方式,总结中国工程企业与当地非政府组织发生冲突的诱因,并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指出项目决策阶段重视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充分调查当地投资环境;实施阶段从合作伙伴选择、合作方式、信息发布、交流沟通4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与非政府组织达成合作,帮助中国企业顺利实施工程项目;运营阶段应注重利益共享与溢出效应。
(2)于思远, 张阳, 唐震. 为了全局“随机应变”:战略性即兴行为与竞争优势形成机制.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8.
基本内容:企业的战略性即兴行为,即企业在面临由环境变化引起的非预期情况时,自发地利用现有资源,协同相关主体所采取的计划与实施同步发生的、创造性的应对行为。本文通过对两家大型企业的纵向对比案例研究,试图打开企业所采取的战略性即兴行为与其竞争优势之间的“黑箱”。研究发现:首先,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均会自发采取即时的、含有创造性意图的战略性即兴行为,并且可将其分为应激防御型、主动出击型两类。其次,企业所采取的战略性即兴行为会产生新的行动模式、机制、设施和新的解释框架。最后,战略性即兴行为形成的组织记忆促使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其中,战略性即兴行为所产生的新的行动模式、机制、设施倾向于演化成显性的、陈述性的企业记忆,而新的解释框架则会演化成隐性的、过程性的企业记忆。本文的结论可以丰富现有的战略性即兴研究,对于弥补资源基拙观在企业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作用机制的逻辑断层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3)Siyuan Yu,Yang Zhang,Zongrui Liu .Community of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in Lancang-Mekong Basin:Concept and building path.2018.
基本内容:Purpos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Lancang-Mekong Basin(LMB) has been a critical issue. This paper purposes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COET) in this basin as a mean to solve the problems regarding basin-wide water resources governance from a community point of view.
Findings- This paper first clarify the concept of COET as an organic life form with multiple participants, and presents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COET 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 of LMB. Then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COET i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Furthermore, a “five-step” path of building COET is suggested. In the last part,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s of this paper is discussed, also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s provided.
Value- this paper tries to enrich the work of community by reconstructing the concept in the context of water resources governing, which expands the theoretical boundary of community theory. By identifying four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OET this paper tries to enrich the body of knowledge in this field.
此外,还有多篇论文完成写作,目前处于审稿或投稿中,主要包括:
(1)河长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路径研究—基于日本淀川治理经验
基本内容:河(湖)长制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研究首先从战略性和系统性两方面拓展了河(湖)长制内涵,之后基于系统思维构建了河(湖)长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路径的分析框架,以日本琵琶湖-淀川流域治理为例,提炼日本战略路径和成功经验。最后,分析我国河(湖)长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即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强化治理成效落实以及推进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出聚焦制度建设,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利益相关者角色转变,保证治理成效落地以及重塑社会水文化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建议。
(2)The 'oriental wisdo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opportun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 case study of a Chinese firm
基本内容: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important events of a Chinese firm in the perio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rough case study, we analyz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external attribution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conforming to assimilation two-way construction" and "strategic commitment" influenc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the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propositions. Finally, the thesis explores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of Chinese outstanding enterprises and prospect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recogni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f Chinese enterprises.
6.后备人才培养
本课题在研究推进过程中不仅注重建设强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建设,同时十分注重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本课题小组秉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精神,注重对研究团队新鲜血液的培养,在推进科研工作的同时培养了大量的本科生、硕士生人才。其中施梦雅以“湄公河国家投资环境竞争力对中国OFDI吸引的影响研究”,任红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刘冕以“‘一带一路’企业金融‘贫困’脆弱性评价研究”,王玮茜以“基于AHP-DEA的‘一带一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等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获得“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同时任红与王玮茜的毕业论文更是获得了“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推荐资格。
1.2 成果要报和专题研究报告
已经完成并正在报送成果要报2篇,专题研究报告1部:
(1)成果要报1《关于深入推进澜湄合作的建议:将水资源合作成为重要抓手》
内容要点: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是中国深化区域合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有基础、最有条件并最有可能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区域然而,澜湄流域六国虽毗邻而居,但依旧存在疑虑,矛盾突出,彼此之间的互信水平并不是很高,关于跨境水问题的争端和利益分歧依旧存在。尽管澜湄合作机制已取得部分成果,本《要报》对推进澜湄合作所面临新老机制协调乏力、湄公河流域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不稳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成果要报2《以流域水命运共同体打造,引领岷江上游水生态文明建设》
内容要点: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建设岷江上游水生态文明实质是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在实践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本《要报》深入分析了地震对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是综合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认为:前期汶川震区、九寨沟地震等的恢复重建,岷江上游地质环境逐渐稳定,次生灾害发生频率下降,基础设施已经全面恢复的情况下,具备了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可能性,迎来了战略机遇期。但是,最为重要问题的是:如何运用习近平新时代重要思想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对岷江上游,特别是汶川等震区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并基于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3)专题研究报告《澜沧江调研报告》
内容要点:为深入了解、获取澜湄流域数据资料,由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河海大学组成的踏勘小组对澜沧江流域临沧段进行了现场调研与踏勘工作,通过深入走访、勘察调研,分析总结了澜沧江流域目前开发与保护方面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环境污染防治以及相关保障措施建议。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1.子课题一
根据子课题已经完成的研究大纲,下一步研究目标在于计划如下:
首先,按照澜湄国家不同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特征,提炼适用于澜湄机制多方融合的得到多方认可的环境利益概念共识。
其次,对全球格局变化下的澜湄流域、中国西南地区发展及各流域国社会经济提升的需求进行多方访谈,运用多维证据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迭代更新,并增强定量分析的比重。
最后,以澜湄流域报告为基础,实时检索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澜湄国家整体环境进行更新和完善。
(1)2018.7-2019.7
进一步开展关键区域、机构调研,主要包括临沧、曼谷等,并根据调研情况,撰写调研报告。
进一步修改完善子课题报告的第一、二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概况和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研究);
形成《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负面清单》等主要成果要报,报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他主管部门,搜集整理反馈信息
完成相关论文2-3篇;
(2)2019.7-2020.7
加强对外交流与沟通,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搭建跨国合作研究平台共同筹备发布《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白皮书》;
加强对国际上典型跨境河流环境利益纠纷案例的总结与提炼,完成“国外水资源合作开发借鉴及案例分析报告”;
重视研究成果转化,参加国际、国内相关学术、合作会议,宣传研究成果;
完成相关论文2-3篇。
(3)2020.7-2021.11
①前期研究成果整理、总结;
②研究报告、专题报告撰写;
③发表论文3-4篇;
④课题结题。
2.子课题二
本子课题对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进行概念研究,从共同体的概念、主体识别与关系、以及治理机制和框架设计三个部分层层递进。将根据已确定之提纲及研究成果,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明确环境利益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完善深化环境利益共同体在多学科基础上的本质、基础和特征表述,并通过访谈调研多方验证相关表述的适用性和可理解性,旨在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的同时为澜湄合作水资源合作和生态环境问题的交流建立统一的话语体系。
其次,搭建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按照“主体-要素-系统”的建构逻辑对环境利益共同体在多个维度上的特征进行提炼,并依托博弈论等数学模型,抽象环境利益共同体的内在关系。
最后,通过逻辑推演,在共商共建共享基本思想下,对关键问题提出多主体共生治理的理论框架。
(1)2018.7-2019.7
①进一步修改完善子课题报告的第一及第二节,特别针对共同体概念在法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背景下的描述进行多方探讨,为拓展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做出理论探索;
②形成《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建设机制及实施建议》等成果要报,报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他主管部门,搜集整理反馈信息
③完成相关论文1-2篇;
(2)2019.7-2020.7
①多组并行开展实地调研,重点加强关于澜湄流域环境利益相关者(政府、民众、NGO等)的一手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基于多锥细分法和德尔菲法建构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通过定性(博弈论)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探索利益相关者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
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从总结他国经验和宣传共同体理论两个角度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活动,一方面积极邀请多国在跨境合作机制方面专家,分别就北美、欧洲及西亚典型模型进行总结,搭建案例库;另一方面,将对环境利益共同体的理论成果向外宣传,推进我国命运共同体理论“走出去”;积极主办、承办和参与相关主题学术论坛
③在深刻分析生态系统理论、共生理论、网络治理理论等的基础上,总结相关文献成果并搭建共生治理分析框架;之后,通过定性的理论推演描述主体、关系和治理机制,搭建完整的治理系统;然后,通过实验及模拟研究方法,提出共生治理的实施步骤;最后,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生治理实施建议》成果要报,并向相关部门提交建议简报。
④完成相关论文3-5篇。
(3)2020.7-2021.11
①前期研究成果整理、总结;
②研究报告、专题报告撰写;
③发表论文2-3篇;
④课题结题。
3.子课题三
本子课题对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的实施战略展开探索,战略目标、重点、路径组织及实施构想,完整的提出建设澜湄机制下环境利益共同体的实施战略。以提纲及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本子课题将从如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
首先,在深刻理解我国澜湄合作战略目标、重点和实施路径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现场调研,积极了解其他澜湄国家的战略诉求和实施方案,寻求整个澜湄流域环境利益的目标协同和战略耦合,帮助次区域国家相互理解、相互融合,进一步夯实共同体建设的前景基础。
其次,总结并改造现有战略地图、网络治理等理论工具,为加强区域战略制定和加深合作提供支持。
(1)2018.7-2019.7
①在现有报告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联络六国主管部门并赴现场进行多次面对面访谈,通过一手数据和文献资料修正现有研究偏误,以保证战略设计更贴近实际需求。
②形成《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建设战略目标、重点及实施路径》等成果要报,报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他主管部门,搜集整理反馈信息
③完成相关论文1-2篇;
(2)2019.7-2020.7
①在调研资料基础上完成研究报告,设计提炼战略地图、评价模型等实用工具,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支持;
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研究报告为基础筹办相关主体的学术会议,吸引澜湄流域国家及其他域外国家学者参与交流,宣传战略实施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③总结提炼《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组织及建设阶段设想建议》成果要报,报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他主管部门,并向相关部门提交建议简报。
④完成相关论文4-5篇。
(3)2020.7-2021.11
①前期研究成果整理、总结;
②研究报告、专题报告撰写;
③发表论文3-4篇;
④课题结题。
4.子课题四
根据任务书及已经完成部分,下一步研究目标在于计划如下:
首先,结合前三个子题的研究成果,修改完善本子题的部分内容。
其次,针对澜湄流域各国有关利益主体进行补充访谈,保证课题研究的时效性。
最后,将阶段性研究成果,特别是情报监测的有关框架和体系进行测试和训练,完善功能,并提高准确性和实用性。
(1)2018.7-2019.7
进一步开展关键区域、机构调研,主要包括临沧、曼谷、万象等,根据调研情况,撰写调研报告。
进一步修改完善子题报告;
写成两篇成果要报,报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他主管部门;
完成相关论文1-2篇;
(2)2019.7-2020.7
构建和完善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战略管控框架;
完成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战略管控机制研究,并撰写《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的情报监测与战略管控》研究报告;
重视研究成果转化,参加国际、国内相关学术、合作会议,宣传研究成果;
完成相关论文1-2篇。
(3)2020.7-2021.11
①前期研究成果整理、总结;
②研究报告、专题报告撰写;
③发表论文3-4篇;
④课题结题。
5.子课题五
研究目标:以老挝沙湾-泰国穆达汉地区为试点,结合子课题一至四的研究成果,实现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在该地区的应用。并通过由点而面递进式示范效应,逐渐将环境利益共同体推广至全体湄公河流域国家。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环境利益共同体在老挝沙湾-泰国穆达汉的应用》一份;学术论文3-4篇;会议论文1-2篇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