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发展新动力研究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1月27日15:24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项目立项以来,项目组从生产要素配置优化、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转型升

级、政府与市场的结构优化就经济增长理论问题和我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等做了深入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了8个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主题分别是:

报告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供给与需求;

报告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功经验;

报告三:经济增长理论;

报告四:延迟退休、人口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

报告五: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

报告六:ICT资本与经济增长;

报告七:R&D投入、创新与经济增长;

报告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间扭曲与经济增长

项目组的部分成果已经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等经济学核心期刊发表,部分成果处于修改再审或是准备投稿过程中。总体而言,项目研究进展顺利。

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如下:

子课题一:基于跨国宏观数据,项目组梳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特征事实,发现了一些新规律。同时,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数据分别计算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并就我国经济增长与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巴西等典型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做了对比分析。

子课题二:项目组测算了我国人力资本的错配程度,研究有形资本与无形资本的配置问题。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省份之间的人力资本错配在不断下降,但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之间的错配很严重,我国无形资本的边际回报率远高于有形资本。同时,项目组从人口出生率、经济增长率和养老金替代率的视角就延迟退休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做了理论分析。

子课题三:构建同时包含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分散经济和社会计划者经济的框架考察R&D投入的最优配置问题,并分析现实经济中R&D投入配置与最优配置之间存在的差距。项目组还估算了我国的基础研究资本存量和应用研究资本存量,通过经济增长核算的方法估算两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计算两者的边际回报率。

子课题四:基于跨国细分行业数据,研究行业演进的一般性规律,并重点就分析了制造业发展。通过经济增长核算方法,估算了主要国家产业间和产业内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运用中国数据测度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背后的动力,估算了我国产业之间的市场扭曲,并通过反事实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产业之间的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子课题五: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质量影响经济增长的逻辑机制,而后从知识产权保护、教育体系质量、高校与企业研发合作三个方面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项目组还分析了政府民生性支出(包括财政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和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项目组也就老年照料提供中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发挥作了研究。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项目组负责人严成樑,项目组成员李蒙蒙、季明珠、罗春辉整理了本项目研究必要的数据资料,主要是跨国宏观数据库相关数据的整理组合,包括WDI数据库、PWT数据库、GGDC数据库、OECD统计数据库、IMF数据库以及一些专业性的数据库,包括WGI数据库、全球竞争力数据库,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库等,这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项目组注重学术交流,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参与的较为重要的学术会议包括:2017年10月28日项目负责人严成樑参加了在中国人民举办的第三届大宏观全国论坛,并报告了论文《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2017年12月9日,项目负责人严成樑,项目组核心成员史宇鹏参加了在山东大学举办的中国制度经济学论坛,并担任分论坛主持人;2018年6月24日,项目负责人严成樑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国际年会,并担任论文评论人;2017年6月10日,项目负责人严成樑,项目组核心成员陈斌开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国民经济管理论坛,陈斌开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大会主题发言;2018年6月2日,项目负责人严成樑,项目组核心成员陈斌开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国民经济管理论坛,陈斌开就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做了大会主题发言。2017年12月16日,项目负责人严成樑,项目组核心成员史宇鹏、赵文哲、伏霖、俞剑参加了在中央财经大学举办的第三届文化与经济论坛,主持分论坛,报告相关研究成果。

3.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现实经济较为复杂,在模型化现实经济的核心特征事实时,在众多特征事实中提炼最重要的事实并将其模型化较为困难;第二、将供给和需求纳入统一框架下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通常属于高维动态系统,关于模型求解和均衡状态动态特征分析在技术上难度较大。

改进措施包括:第一、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体会现实经济,通过咨询权威专家(包括理论界的实业界的),将理论分析和现实认识更好的结合,更好的认识现实经济核心特征事实;第二、吸引数学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来,以更好的解决模型计算中的技术性问题。

二、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1:严成樑,2018:“老年照料、人口出生率与社会福利”,《经济研究》第4期。

成果简介:本文构建了包含家庭照料和社会照料的跨期叠代模型,考察老年照料偏好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并对比社会照料分别由市场提供和政府提供时的人口出生率和社会福利。研究发现,自我老年照料偏好和老年照料偏好结构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不确定,利他老年照料偏好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相对于社会照料由政府提供,市场提供社会照料时对应更高的人口出生率。这是因为社会照料由市场提供时,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转移支付以满足老年人从市场上购买老年照料。相对于政府提供老年照料,市场提供老年照料对应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这是因为社会照料由市场提供时对应更多子女数量,这使得子女提供的家庭照料更多,且子女对老年人的转移支付使老年人有更多老年消费和社会照料。本文认为应注意老年照料偏好对人口出生率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加快老年照料市场化进程。

代表性成果2:严成樑,2016:“延迟退休、内生出生率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第11期。

成果简介: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延迟退休和内生出生率的OLG模型,考察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新古典增长框架和内生增长框架下,无论是现收现付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完全基金社会保障制度,延迟退休都使得均衡状态出生率上升。延迟退休对内生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实现:一方面,延迟退休使得老年时期收入增加,这会减少年轻时期的储蓄,年轻时期选择更少的时间劳动,投入更多的时间抚育子女,这使得人口出生率上升;另一方面,延迟退休使得资本存量减少,为实现年轻时期的消费,个体必须提供更多的劳动,这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在本文的框架下,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影响。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赖于经济增长模式。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下,延迟退休通过提高人口出生率渠道使得经济增长率上升。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式下,延迟退休通过人口出生率渠道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不足以弥补其通过资本积累渠道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

代表性成果3:严成樑,2017:“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第6期。

成果简介: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随着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旧经济增长点正在逐步淡出,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本文首先就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关于资本积累和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文献作了介绍,然后从历史维度就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做了分析,并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做了展望。经济增长核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较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既不像国外学者预测的那样悲观,也不是非常乐观,具体的增长态势取决于经济结构优化和市场化改革等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生产要素配置优化,提高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加快技术创新以及加快市场化改革等几个方面就如何更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代表性成果4:严成樑,2017:“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动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成果简介: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农业部门、非农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多部门模型,通过反事实分析考察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动力。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是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原因,非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资本深化和财政支出扩张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贡献力度较小。内生性偏好变化等需求侧因素以及市场化改革推动的劳动力市场扭曲下降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不容忽视。全要素生产率上升、资本深化和财政支出扩张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和非农业部门资本深化是1978—1994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非农业部门资本深化和非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1995—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分区间的对比研究发现,资本深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下降。

代表性成果5:严成樑,2017:“结构转型框架下税收政策的社会福利损失:基于比较静态的分析”,《世界经济》第9期。

成果简介:本文考察资本收入税和劳动收入税影响结构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估算结构转型框架下资本收入税和劳动收入税的社会福利成本。研究发现,非位似偏好是劳动收入税影响结构转型的重要原因。若假设位似偏好,劳动收入税不能影响结构转型。资本收入税通过非位似偏好和资本深化的渠道影响结构转型。数值结果显示,劳动收入税率上升使得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劳动供给下降;资本收入税率上升使得农业部门劳动供给增加,非农业部门劳动供给下降。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抑制了结构转型。资本收入税的扭曲性高于劳动收入税的扭曲性。资本收入税率从基准的29%上升到40%,带来的社会福利成本相当于减少11.01%的消费;劳动收入税率从基准的9.6%上升到20%,带来的社会福利成本相当于减少3.62%的消费。通过与单部门框架对比分析,本文发现单部门框架没有考虑税收政策对结构转型的抑制作用,从而低估了税收政策的社会福利成本。相对于劳动收入税,单部门框架下资本收入税的社会福利成本被低估的更严重。

代表性成果6:严成樑,2018:“延迟退休、隔代教养与人口出生率”,《世界经济》第6期。

成果简介:本文在内生化人口出生率的跨期叠代模型中引入延迟退休和隔代教养,考察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在本文框架下,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通过两条渠道实现:第一、延迟退休使得老年时期收入增加,从而年轻时期储蓄压力减少,年轻人倾向于更少的时间劳动,投入更多的时间抚育子女,这使得人口出生率上升。第二、延迟退休使得老年人用于隔代教养的时间减少,这使得年轻人抚育子女的机会成本上升,这会降低人口出生率。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上述两种效应的大小对比。在特定参数环境下,延迟退休与人口出生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或是延迟退休与人口出生率之间呈现单调递减关系。本文认为应充分考虑延迟退休通过隔代教养渠道对人口出生率的负向影响。

代表性成果7:严成樑,2017:“延迟退休、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与养老金替代率”,《金融研究》第9期。

成果简介: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延迟退休和财政支出的跨期叠代模型,考察延迟退休和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和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比例上升使得养老金替代率上升。相应的传导机制是,延迟退休使得储蓄减少,这又使得均衡状态的资本和工资收入下降。延迟退休通过工资收入下降的渠道对社保收入具有负面影响,通过增加社保缴纳人数渠道对社保收入具有正面影响。综合上述两种力量,延迟退休对社保收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使得生产性财政支出减少,这降低了资本回报率,使得均衡状态的资本和工资水平下降。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保收入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又会通过工资水平下降渠道对社保收入具有负面影响。综合上述两种力量,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对社保收入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本文认为,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比例的同时,应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采取经济增长刺激计划,以实现代际福利改善。

代表性成果8:严成樑、李蒙蒙,2017:“制造业规模与宏观经济波动”,《财经问题研究》第12期。

成果简介:本文运用GGDC跨国产业数据和PWT宏观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制造业规模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我们分别用制造业部门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以及制造业部门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表示制造业规模。本文的研究发现:随着人均实际GDP的增加,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以及制造业部门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都呈现倒U型关系,人均实际GDP达到10000美元时(2005年不变价格),制造业规模达到最大值。基于总体样本的估计发现,制造业规模对应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制造业规模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基于分地区样本的估计发现,制造业规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高收入国家,制造业规模有利于减缓经济波动;在低收入国家,制造业规模扩展可能会加剧经济波动。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项目组下一步将围绕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关键问题展开分析,以实现预期研究目标。同时,项目组也关注一些新的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例如,技术转移壁垒提高,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等,这些都需要融合到项目研究中。

2018.07-2018.12 一般均衡模型构建与现实分析。主要包括构建需求和供给动态作用的一般均衡模型,在此模型中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量化分析政策调整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通过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研究中国经济。

2019.01-2019.06 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理论分析。主要构建以下两个模型:第一、同时包含有形资本(tangible capital)和无形资本(intangible capital)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两者的动态关系;第二、构建包含社会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不同类型社会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2019.07-2019.12 经济政策评估,包括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侧政策对解决当前我国结构性问题的适用性问题;技术转移壁垒提高、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2020.01-2020.12 计量分析和对策研究。结合宏观数据(跨国、分省、分城市)和微观家户、企业数据库对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产要素配置、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政府与市场关系优化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运用大数据如何促进生产要素配置优化,促进企业创新案例分析,研究如何提升产业价值链。

2021.01-2021.04 总结研究成果,召开学术会议。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为项目验收和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021.05-2021.06 撰写验收报告,准备验收。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