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挖掘整理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资源,探讨理论体系建构的学理路径,这既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更是建设中国特色艺术理论的必然要求。由夏燕靖教授主持完成的专著《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建构研究》,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是一部探索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建构的力作。
挖掘丰富资源 概括理论体系
该书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以文献为依托,深入挖掘整理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密切相关的丰富学术资源,以归纳概括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为学术目标,对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进行系统阐释,为当代中国艺术理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照。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具体呈现于中国古代的诗论、文论、书论、画论、乐论、舞论、戏曲论、工艺论等等之中,又与中国古代经学、子学、史学、宗教、哲学等领域密切相关、相互交融。对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挖掘整理,需要做艰苦而巨大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鉴别选择的工作,更需要清晰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学的学科意识与学科自觉。如何将哲学的、美学的、文论的、诗论的以及其他各门艺术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工艺等领域的史论丰富文献纳入进来,梳理出其理论的基本观念和重要概念范畴,按照内在逻辑结构形成理论体系,这确实需要有高度的概括和系统的阐述。如是说来,这是一项庞大的理论建构的系统工程,需要重点阐释理论观念、理论结构、理论创新及意义,以显示理论的生命力、内容的丰富性和体系的系统性。从该书论述内容看,作者的确朝着这一学术目标做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探索成果,体现出以下三方面鲜明的特点。
一是强调并努力体现理论资源构成的多元性。这是满足古典艺术理论体系建构内涵丰富性的需要,意义就在于形成理论思想的丰富多彩。二是注重理论阐释的多元视界融合。既努力挖掘古代艺术理论所发生的原文化背景下的原生本义,更努力阐发对象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经过视界交融后形成的再生语义,这构成了今日对于古代艺术理论的阐释在视界上的多元融合与语义上的多元复合。这种古今交融的阐释,既与古典艺术理论有着血脉传承的联系,又与传统理论本身的面貌有着明显的差异。应该说,理论阐释的多元视界融合,既是理论体系建构的突出主张,也是作为当代学人对于古典理论资源进行现代阐释做出的必然选择。三是揭示理论发展轨迹的交织性。所谓发展轨迹的交织性,是指理论发展融汇了古代艺术理论各种思想资源的多重脉络、众多支流,在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织交融,形成特有的、极其复杂的纵横交错的演进轨迹。作者做了充分的努力,以图尽可能准确细致地描绘这一轨迹,反映出理论思想的动态发展过程。
区分理论层级 建构理论框架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林林总总,纷纭庞杂。如何能够清晰地理出头绪,建构起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框架?对于当代艺术学人来说,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值得称道的是,面对这一复杂繁难的对象,作者从《易?系辞上》有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思想得到启示,找到了一条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合理路径,这就是把古典艺术理论区分为不同的理论层级。
如作者所言:“若从理论研究构成的层级来说,可以有形而上和形而下两大类之别。”作者将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有关“艺术本质与特征、艺术功能与创作、艺术鉴赏与品评”等最基本的原理性理论放在这一层级中探讨,特别是关于“文”与“道”、“道”与“艺”的理论思辨;关于诗与艺术“言志”与“缘情”、“心画”与“心声”等的本质论阐释,更是被作者放置在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形而上层级的核心,分别以专章做重点探讨。这便是第二章与第三章所探讨的内容。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刘勰《文心雕龙》以《原道》《征圣》《宗经》等篇作为全书的“文之枢纽”以统领全篇的匠心独运与分层理据。在这一点上,本书与刘勰对《文心雕龙》全书结构的总体布局,有一种精神上的继承性。作者对于古典艺术理论中的形而上的理论的意义有充分体认:“这部分的理论构成非常重要,它是整个理论体系建构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涵”,“如果将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建构比作是建造一座大厦的话,那么,这一理论构成部分的作用,就是最为基础的建设工程”。
关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形而下的理论,作者指出:“总体说来,形而下的理论在整个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处于中层与下层,甚至是末端的理论范畴”,它们“在逻辑方法上始终铭刻有科学主义(即实证主义)的色彩,是客观的、精确的、实证的和实用性的解释性理论”。该书第四章至第十章分别讨论的艺术意象与意境的“美学观”、雅与俗的“雅俗观”、器以载道的“物化观”、表演艺术以技入道的“表演观”以及艺术的“批评观”“接受观”“空间观”等,大致属于作者所谓古典艺术理论中的形而下的理论范畴。作者对于各章所讨论的这些古典艺术理论命题,能够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归纳概括出各问题领域“艺术一般”的理论。这种对于古典艺术理论的阐释功夫,很值得肯定,其在今日有中国特色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中的学术参照价值,也是很明显的。
揭橥古典 推陈出新
该书最后一章“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当代性’意义阐释”及“结语”部分,可视为第三大版块,值得特别关注与评介。主旨就在于探究古典艺术理论的“当代性”,即如何适应当代文化创造、艺术生产的时代需求、焕新理论传统的主题。这既是对古典艺术理论传统的传承,更是为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提供充分的本土理论资源,奠定其来自传统理论的厚重基石。这一论题的探讨,事关艺术理论建设的重大问题,更是揭示古典艺术理论体系“当代性”建构的核心话题,目的在于揭橥古典艺术理论作为推动国家现代化软实力的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的价值。
综上,该书有理论上的深度与广度的探讨,并进一步阐明了古典艺术理论的发展脉络,且体现了古今一脉相承的艺术理想,这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艺术理论领域的具体体现。在艺术领域坚持文化自信,自然离不开对传统艺术及艺术理论价值的认识。以文化自信的观念为引导来做论题探讨的提升解释,关键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及其作用要有深刻的认识,并对文化发展规律要有正确的把握。这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焕新理论传统,将古典艺术理论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这一历史使命的主动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