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12&ZD112 毕天云《工作简报》2017年第2期

2017年12月14日11:03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研究”课题组

2017年上半年发表成果简介

2017年上半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研究”课题组在CSSCI期刊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继续深化和推进项目研究。

项目首席专家毕天云教授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发表论文“五福:中华民族的传统福利理想”,全文约16000字。文章认为,福利理想是社会福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福利理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特色鲜明。《尚书》提出的“五福”理想,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福利理想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福文化”的核心。“五福”理想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的总称,涵盖了人类幸福生活的基本要素,并在中华民族的社会福利实践中不断拓展充实。文章提出,“五福”理想具有民生为本性、目标完美性、地位差序性、思维辩证性等四个特征,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社会福利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文章认为,“五福”理想对构建中华特色的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对全面推进“幸福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2017年5月,课题组成员在《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发表2篇专题研究“中华传统福利基础概念”的学术论文,阐释中华民族传统福利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个基础概念“孝”和“义”。在中华民族传统福利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概念,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的有机要素。这些基础概念既为传统福利体系构建奠定价值理念,也为社会福利行为提供意义说明,还为社会福利实践指引方向,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毕天云撰写的《论“孝”与中国传统养老保障网的构建》一文,全文共12000字,全面分析了“孝”的社会福利意义。文章认为,“孝”是中国传统养老保障网的伦理基础和文化底蕴,“孝”的延伸和拓展从文化层面型塑了由家庭养老保障网、宗族养老保障网和国家养老保障网构成的中国传统养老保障网,“三圈化”的传统养老保障网具有鲜明的差序格局特征。

高和荣、赵春雷撰写的《论“义”的社会福利内涵及功能》一文,全文约11000字,深入解读了“义”的社会福利意义。文章认为,“义”具有四个层面的社会福利含义,在传统社会福利供给体系中具有三重地位,“义”的社会福利内容广泛体现在家庭、群体和国家社稷中。

(课题组供稿)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