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特点、机制与理论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7年12月11日14:16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 研究进展情况

本课题自立项以来,五个子课题齐头并进,同步展开。每个子课题指定了联系人。分别为:(1)“互联网群体的形态、结构与聚合机制研究”,汤景泰为联系人;(2)“群体话语的生成原理与修辞机制研究”,刘涛为负责人;(3)“互联网群体情绪的数据挖掘、测量与流动机制研究”,冯广超、嵇美云为联系人;(4)“互联网群体行为的关系网络与演化机制研究”,罗昕为联系人;(5)“互联网群体传播的范式与理论创新研究”,王玉玮为联系人。总课题及四个子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11篇。学术论文中权威期刊论文5篇,被《新华文摘》转载1篇。著作《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第八届“优秀皮书报告奖”三等奖。论文《互联网环境下媒体融合的瓶颈及策略选择》获2016年度广东新闻奖新闻论文三等奖。

基础数据采集方面,依托暨南大学传播大数据实验室,于2017年7月建成独立机房,由50台高性能服务器组成大数据处理分析集群,拥有顶级CPU物理核心数1200个,内存6400G,存储超过2PB,内部万兆光纤互联的大数据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通过部署Hadoop、PCF等基础构架和ELK Stack、tableau server等大数据智能分析应用,已可实现目前累计处理的各类近百亿条的结构化数据的实时在线可视化分析,2016年积累了11.7亿条独立不重复微博数据,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学术交流方面,2016年12月10日,发起成立我国首个“传播大数据创新联盟”,联合发起单位包括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复旦大学网络与治理研究中心、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国图智研究院、今日头条、凯迪数据研究中心、南方都市报、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思科(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网易新闻、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等20余家机构。传播大数据论坛的研讨成果,以“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与计算科学融合发展探讨”为题发表于2017年2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1月6日,举办国内首届网络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来自广东省网信办、互联网企业、高校的与会嘉宾共议网络社会治理之道。

国际合作方面,邀请周树华、钟布、赵晓泉、Eric Bucy等海外学者6人次与课题组探讨合作研究。

成果发布方面,2017年8月7日,课题组成员汤景泰教授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代表举行签约仪式,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首次共同发布“广东政务新媒体指数排行榜(地市版)”。

二、 研究成果情况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由北京记协主席梅宁华与支庭荣联合主编,支庭荣负责统稿。全书分为六部分,分别是总报告、探索篇、产品篇、区域篇、国际篇及附录。总报告梳理2015-2016年我国媒体融合的成就和经验,突出中央级媒体的创新探索;探索篇着重进行创新路径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产品篇和区域篇聚焦于区域代表性媒体融合做法,以及标配产品“两微一端”的进展;国际篇结合国外的一些探索。该书为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总报告获第八届“优秀皮书报告奖”三等奖。

论文《互联网环境下媒体融合的瓶颈及策略选择》,重点论述了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大型平台运营商将移动端业务拓展到信息、娱乐、社交、电商、出行、支付等多个领域的背景下,一方面,我国需求侧的媒体融合业已初步实现。与此同时,供给侧的媒体融合仍处于初步阶段。媒体融合的瓶颈主要是平台和社群的兴起构成严峻的挑战。因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首先要与平台、社群相融合。该文获2016年度广东新闻奖新闻论文三等奖。

论文《全球互联网治理:模式变迁、关键挑战与中国进路》为子课题4的成果,重点论述了全球互联网治理历经自由主义模式、技术主义模式、社群主义模式、威权主义模式和多利益相关者模式的变迁,以及当下全球互联网治理面临治理主体竞争、治理规则缺失、治理尺度模糊、治理技术逃避等四大关键挑战。长期以来,互联网的治理权都被互联网先占国所主导。文章提出中国应肩负起大国责任,通过提升国际话语权、把握规则制定权和构建行动共同体,携手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关键挑战。该文被《新华文摘》2017年第13期全文转载并列为封面文章。

论文《视觉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剧目结构与符号矩阵》为子课题2的成果,重点论述了转型时期“表演式抗争”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抗争剧目。如果将表演式抗争视为一个“事件文本”,则符号矩阵提供了一个分析模型,可以借助符号矩阵所揭示的语义结构来把握表演式抗争的要素关系、情节构成和行动框架。该文将社会运动中的话语修辞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论文《基于媒介权力结构的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研究》为子课题3的成果,从群体特征、焦点话题、社交网络关系、群体结构特征等四个方面考察了1886名活跃的微博意见领袖的公共参与情况,描述该群体在社交媒体舆论场的影响力特征及变化趋势。主要发现是:多数意见领袖聚合了少量话题热度,幂率特征显著;大V式微,中V崛起,影响力更分散、多元;意见领袖群体间的互动程度降低,个人影响力重新整合。

课题组供稿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