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立项之后,已经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2016年1月9日至1月10日在厦门召开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本存量核算理论方法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开题论证会。参会的专家有国家社科基金统计学科组召集人、原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教授,国家社科基金统计学科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赵彦云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统计学科组专家、天津财经大学肖红叶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金勇进教授,国家社科基金统计学科组专家、上海财经大学徐国祥教授,国家社科基金统计学科组专家、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罗良清,国家社科基金统计学科组专家、厦门统计调查队队长康君,国家统计科研所副所长、《统计研究》常务副主编许亦频等。本课题组首席专家曾五一教授在论证会上就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思路作了扼要的报告。与会专家认为,资本作为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资本存量是开展各种经济分析时所需要的最重要经济变量之一。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的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重要参考,并且填补我国在资本存量数据库上的空白,为今后开展宏观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专家们还就如何更好地开展项目研究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这些建议为该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在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课题组进一步考察和研究了资本存量核算的有关文献,并已将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出版的资本核算手册(约6.5万字),翻译成中文,拟交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同时,进一步细化了开展课题研究的思路,拟定了课题研究的框架和具体步骤,在统计学权威刊物《统计研究》2016年第9期发表了《关于资本存量核算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首席专家曾五一还应邀在第16次全国中青年统计科学讨论会上,作了关于资本存量核算研究的大会特邀报告。另外,在《经济统计学季刊》2016年第2期发表了《资本存量核算价格问题研究》,提出构建我国资本存量核算价格指数的构想。
在开展实证分析和应用研究方面,实际统计数据的获得比原预想更为困难,使进度受到一定影响。目前主要还在收集全国经济普查中资本存量的数据,以及国家层面以及分地区、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的数据。由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口径有过多次变动,所以还需要对已经收集到相关数据的质量进行考察并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待资料收集齐全后,课题组将按计划估算我国历年的资本存量(包括总量与分部门、分地区的有关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应用研究。
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已在统计学核心期刊《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年第2期发表了《关于建设资本存量数据库的基本构想》。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库总体框架设计与方法库建设。
总的来看,本项目基本能按照原设计的框架开展研究,已有一定进展。但由于本项目整个研究周期是5年,目前的研究尚处于研究前期,特别是由于实际数据收集的困难,尚未得到非常富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目前尚未向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
今后,课题组将调整力量,进一步抓紧课题的研究,特别是要尽快开展实证研究,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并向社科基金专刊提供有价值的稿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成果情况
1.曾五一、任涛:《关于资本存量核算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统计研究》2016年第9期):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资本存量研究的主要文献及已得的成果,指出仍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开展我国资本存量核算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论文主张应以基准年份盘存法为主,永续盘存法为辅去构建我国的资本存量核算制度。
截至2017年6月,社会影响:被引用0次,被下载361次。
2.曾五一、任涛:《我国固定资本存量估算的价格问题研究》(《经济统计学季刊》2016年第2期):论文指出,与资本流量核算价格只涉及现价和不变价不同,资本存量核算还涉及历史价格。所谓历史价格又称原价,即获得该固定资产时的价格。日常企业会计核算中关于固定资产原值的数据以及我国三次经济普查所获得的关于固定资产存量的数据都是这种按照原价计算的固定资产存量的总值。为了更好地利用经济普查中关于资本存量的数据,有必要考虑如何编制资本存量价格指数的问题。论文分析了流量价格指数与存量价格指数的区别,从理论上构建了资本存量价格指数,并利用我国实际统计资料试编了我国资本存量的价格指数。
3.刘必清、袁加军、曾五一:《关于建设中国资本存量数据库的基本构想》(《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年第3期):论文论述了建设资本存量数据库的意义,提出建设资本存量数据库的理论框架。
截至2017年6月社会影响:被引用0次,被下载81次。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