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子课题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该项目自2015年12月正式启动到2017年7月间,完成藏区民间苯教文献搜集及数据库建设,随后全面启动甄选与排版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完成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等5省区,共2000种苯教文献的甄选、录入与排版。预计成果形式将分四典部分文献整理、四部广经部分文献整理、研究类等三个系列同时出版,约300万字,共约10册。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收集苯教古藏文写本文献资料,对写本的基本情况、研究状况、目录编制情况和影印出版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到甘肃甘南藏族地区、四川西北藏族地区、青海热贡地区等地对散落民间的家藏古藏文苯教文献进行全面的文献调查、搜集和拍摄工作。对藏区各地散落的古藏文苯教文献进行系统的目录编制、内容提要的写作和文献整理工作,完成藏文目录编制和内容提要写作,之后再将目录和内容提要翻译为汉文,完成藏汉两种文字的藏文文献的内容提要。
课题组成员在甘青川地区大规模搜集民间苯教文献的基础上,第一次有规模、有目的的对民间苯教文献的重要类别——莱坞四典四部广经——进行分类整理和深度研究。通过广泛的田野考察,在原有搜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寻访各种版本的莱坞类经书。具体而言,以求本求真的田野采集和整理方法、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独到创新的学术追求,推出一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具有原创性、创新性、经典性的传世之作——以藏文经典为原本加汉文译注的研究性多卷本丛书,使其成为民间苯教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原典,并在分类整理、译注和研究中,逐步探索出一套民间经典寻访、采集、整理、翻译、注解、分析和论证的方法,使这套方法今后可以进一步运用到其他类民间苯教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中。另外,由于苯教经书存在自身独到的书写形式和书写符号,本课题在研究中还拟出版一本小型的识别民间苯教文献特殊符号和总结其写经特点的辞书,以方便其他研究者在相关研究中查阅使用。
总之,基本完成文献整理工作,文献的筛选、比较、对勘工作已经完成95%,翻译和译注部分完成70%以上。发表论文9篇,整理资料5部。
(2)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该项目共设5个子项目,每个项目进度正常。
子课题一:苯教的民间信仰与莱坞祭祀的活态传承
课题总负责人为才让太教授。具体分工如下:文稿撰写人员,更藏加、唐茜、叶招娣、润泽;文献资料翻译,吉毛措、完麻加;文献资料研究整理,桑吉扎西、张霞霞。
第一部分:白龙江上游民间苯教祭祀者“莱坞”研究由阿旺嘉措、陈立健副研究员负责,此部分已经完成撰写,部分成果已经发表。
第二部分:白龙江上游民间苯教的信仰类型及祭祀仪式研究由完麻加撰写,此部分工作已经完成。
第三部分:苯教供奉的神灵及其法事活动由桑吉扎西撰写,此部分已经完成60%。
第四部分:民间苯教祭祀者莱坞的祭祀仪式研究由更藏加撰写,此部分已经完成30%。
第五部分:民间苯教的信仰特点及影响由吉毛措撰写,此部分已经撰写完成。
预期在2018年底编写完成《苯教的民间信仰与莱坞祭祀的活态传承》一书,约20万字,预计发表论文2篇。
子课题二:藏族民间苯教经典“四典”分类、整理、提要及译注
课题负责人为同美教授。具体分工如下:文稿撰写人员,陈立健、罗鸿;文献资料翻译,仇任前;文献资料研究整理,伊西旺姆。
第一部分:民间苯教经典“四典”概说部分由罗鸿撰写,此部分资料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已经完成,撰写部分完成75%。
第二部分:民间苯教经典“四典”编目部分由伊西旺姆撰写,此部分资料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已经完成,撰写工作完成。
第三部分:民间苯教经典“四典”的分类部分由陈立健撰写,此部分资料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已经完成,撰写工作完成。
第四部分:“四典”的翻译和注释部分由松芳、仇任前撰写,此部分资料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已经完成,翻译部分完成65%。
预计在2018年底完成藏族民间苯教经典“四典”分类、整理、提要及译注(4卷本),约40万字;发表文章1篇。
子课题三:藏族民间苯教经典“四部广经”分类、整理、提要及译注
课题负责人为顿珠拉杰。文稿撰写人员,更尕易西、马宁;文献资料翻译,刘铁程、慈智木;文献资料研究整理,杨文才、尕蔵加洋。
第一部分:莱坞经书“四部广经”概说部分由更尕易西、马宁撰写,此部分资料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初步完成,撰写工作完成。
第二部分:莱坞的经书“四部广经”目录部分由马宁撰写,此部分资料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初步完成,撰写工作完成。
第三部分:民间苯教经典“四部广经”的分类部分由杨文才撰写,此部分资料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初步完成,撰写工作完成。
第四部分:四部广经的翻译和译注部分由刘铁程、慈智木撰写,此部分资料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初步完成,翻译工作完成50%。
预计在2018年底完成藏族民间苯教经典“四部广经”分类、整理及译注(4卷本),约40万字;发表论文1篇。
子课题四:藏族民间苯教口传经典的采集、整理及莱坞类经书
课题负责人为洲塔教授。文稿撰写人员,道周、切排;文献资料翻译,贡巴扎西、卓尕次力;文献资料研究整理,苏得华、李志明。
第一部分:整理“莱坞”口传经文的意义,由道周、切排负责。此部分工作已经完成。
第二部分:苯教口传经书的内容,其中又分为两部分:(1)神话类由贡巴扎西教授负责撰写;此部分工作已经完成。(2)传说类由卓尕次力负责撰写,此部分工作已经完成。
第三部分:民间苯教口传经典目录,由李志明撰写,已完成90%。
第四部分:翻译和注解,由苏得华撰写,已完成60%。
将搜集到的甘青安多藏区的藏族民间苯教口传经文中的民间民间苯教的经文、神话、传说、颂词四大类,整理、编辑、翻译,以藏汉两种文字出版。预计在2019年初完成《藏族民间苯教口传经典的采集、整理及莱坞类经书的基本特征》(2卷本),约40万字;发表论文2篇。
子课题五:民间苯教祭司“莱坞”及其经典研究
课题负责人为拉巴次仁教授。文稿撰写人员,桑吉克、 多杰仁青;文献资料翻译,康主次力、石达顿珠;文献资料研究整理,格桑德庆。
第一部分:司巴苯教的基本含义及形式特征,由桑吉克撰写,此部分已经完成。
第二部分:“苯”在象雄语和波斯语中的解释,由多杰仁青撰写,此部分已经完成。
第三部分:藏文献中对“苯”字的解释,由多杰仁青撰写,此部分已经完成。
第四部分:白龙江上游民间苯教祭祀者“莱坞”研究,此部分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
1)莱坞称谓及其史书中的记载,由石达顿珠撰写,已经完成。
2)莱坞的分类和分布的地区,由格桑德庆撰写,已经完成。
3)民间苯教祭祀者莱坞的传承和教育,由桑吉克撰写,已经完成。
4)民间苯教祭祀者莱坞的经书,由阿旺嘉措撰写,已经完成。
5)民间苯教祭祀者莱坞的节庆活动及其功能,由康主次力撰写,已经完成。
预计在2019年初完成编写《民间苯教祭司“莱坞”及其经典研究》一书,约20万字,论文2篇。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调查研究情况
自2015年项目审批以来,根据预期研究计划,分四个阶段进行调查和研究。
第一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9月,是课题工作的初始阶段。这段时间主要做了人员协调工作,课题组成员均拥有长期从事宗教研究的工作经验。通过召开小型会议,课题组统一思路,落实调研工作任务,此阶段以搜集各寺珍藏的苯教文献为主要目标,具体工作由阿旺嘉措、桑吉克、苏德华、陈立健负责。进展情况如下:2016年初召开课题启动会,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到会指导,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会议;7月召开开题会议。年内完成资料收集中数据采集任务的30%以上,完成课题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收集任务的60%以上。
第二阶段: 2016年9月—2017年7月,是调研工作的中期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此阶段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文献和田野调查,确认和落实未完成的调研工作,进行补充调查或继续深入调查。2016年8月底以前,课题负责人以书面形式汇总子课题成员的调研工作情况,撰写中期调查报告,作为阶段性成果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内参报告。同时,按要求撰写了刊发相关内容的期刊论文。这一阶段要求以课题名义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相关论文1篇,资料集3部。参加人员及分工情况:由道周、桑吉克、阿旺嘉措负责苯教寺院馆藏文献编目、整理工作。进展情况:完成课题所剩任务的20%,至本年底三大方言区的藏族经文采集、整理、解读、翻译全部完成;年底完成课题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收集任务的90%以上。
第三阶段:2016年8月-2017年7月,是调研工作后期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整理汇总调查所得资料,撰写研究论文。课题组于2017年7月底组织召开总结汇报会,全体课题成员参加会议,并发表自己撰写的论文。会后由首席专家主持编辑苯教论文专辑1册,全面总结提升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方法创新。参加人员及分工情况:苯教经典的翻译和译注,分三组进行,由阿旺嘉措、李志明、仇任前负责。进展情况:根据课题成果及课题所收集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进行经文的系统理论研究,实施课题的撰稿工作,年内完成该项任务的90%以上;年终进行一次中期小结。
第四阶段:2017年7月-2019年12月,是本课题的结项阶段。课题组整理提供所有相关研究资料,包括调查所得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访谈问卷、各类录音录像资料。课题组分类整理,编辑成册。同时,课题组调查成果情况,总结经验,针对不足,即行补充调查。拟于2018年底以前向兰州大学社科处提交课题结项报告,报送相关负责部门审查。参加人员及分工情况:编写敦煌苯教经书研究,由阿旺嘉措、桑吉克负责。进展情况:2019年上半年中,补充和完善研究成果,为结项作充分准备;6月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并申请课题结项。
总之,本项目根据论证方案,对苯教文献进行整理和梳理,已完成资料集的编纂,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九篇;通过对大量的敦煌文献进行考证和梳理,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敦煌地区进行针对性的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搜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若干调查报告;其间召集课题组进行小型学术讨论会,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最终完成本课题打下坚实基础;完成了研究报告的撰写和审稿工作,同步完成藏文版稿件的整理和分类,确定了各分册的详细目录;最终完成综合整理及校对、校注工作。
(2)学术交流情况
自项目实施以来,先后召开了两次研讨会,相关网站对此进行了报道。
项目预备会
2016年1月17日至18日,由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藏学研究所和兰州大学苯教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苯教古籍文献整理研讨会”在兰州大学顺利举行。会议邀请数十位长期从事古籍文献整理的民间学者,围绕苯教古籍文献的版本、形成、类型、文本与实践等主题与兰州大学藏学、民族学专业的师生进行富有意义的对话与交流。
近年来,兰州大学藏学专业的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学校的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凝聚力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先后出版了《宕昌藏族家藏古藏文苯教文献》《甘肃青海四川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等一系列珍贵的文献资料,获得数个苯教研究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由阿旺嘉措研究员主持申报的《藏族民间苯教经书“莱坞四典四部广经”的分类整理及研究》列为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此次在兰州大学召开“苯教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座谈会”,旨在加强中国苯教研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提升高校科研团队在保护、研究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的作用。
项目开题会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藏族民间苯教经书“莱坞四典四部广经”的分类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2016年7月3日,由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阿旺嘉措研究员主持的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藏族民间苯教经书“莱坞四典四部广经”的分类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兰州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1003会议室召开。
兰州大学社科处处长陈文江教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杨建文、副院长赵利生教授、宗喀?漾正冈布教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副校长道周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才让太教授,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傅千吉教授,西藏社会科学院顿珠拉杰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同美教授,四川若尔盖县藏医院主任医师,四川中医大学客座教授志美奥色先生,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曼日寺格西丹真彭措,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贡巴扎西教授,西北民族大学扎西东智教授、道吉才让副教授等共30名代表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藏学研究所切排教授主持。
报告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陈文江、杨建文、赵利生分别致辞,介绍兰州大学近年来在藏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对各位专家参加开题报告会表示感谢。陈文江在致辞中指出,兰大藏学研究队伍较小,但成果丰硕,尤其是洲塔和阿旺嘉措研究员整理出版的《甘肃青海四川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作为国礼送给国外有关研究机构,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此次阿旺嘉措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并开题,标志着兰大的藏学研究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社科处将加强项目管理,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最大限度帮助。赵利生指出,该项目对于推动苯教文化研究、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彰显了我校在民族研究和苯教研究方面所显示的学科优势和特色。道周教授认为,兰大藏学研究近年来异军突起,成果丰硕,在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处于领先地位。祝愿阿旺嘉措研究员和兰大藏学研究所以此重大项目获批为契机,能够推出更多的研究精品。接着傅千吉教授说苯教经书整理这一课题意义重大,它对弘扬藏族文化的传承起到关键的作用,希望课题组能够抓住机遇,进行更广阔的研究和挖掘,推动藏学研究及整个地区的发展。
会议第二阶段,首席专家阿旺嘉措研究员说苯教经典分类整理及其研究项目,由五个子课题组成。首先对苯教相关的文献作全面性的搜集、编纂书目、分类排序、目录索引、撰写提要、点校影印等文献整理工作;以及课题大纲、子课题设计、课题目标、撰写要求和人员分工等。子课题的设计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内容、项目组成员分工、项目进度等方面进行汇报。通过专题形式对苯教文献在藏区的传播与影响做系统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才让太教授发表讲话。他指出,该重大项目的立项,有三层重要意义。首先,对推进藏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苯教被认为是藏族的本土宗教,苯教的发展经历了司巴苯教和雍仲苯教两个阶段。雍仲苯教是佛教化了的苯教。而司巴苯教保留了众多藏族本土宗教文化的特征,对加深藏文化的认识,意义尤其深远。以往苯教研究大都聚焦于雍仲苯教,对司巴苯教关注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司巴苯教的传承人“莱坞四典四部广经”的整理与研究,必将使学术界对司巴苯教的研究迈向新的阶段。其次,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表明,司巴苯教的很多仪轨在整个喜马拉雅地区都有流传,该研究不仅可以推动藏族宗教与文化的研究,对整个喜马拉雅地区宗教文化的进一步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第三,目前国家正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地处陆上丝绸之路的象雄(今阿里地区),曾经为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学界向来有苯教发源于象雄的说法,众多研究表明,本教文化与中亚文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本研究也是一带一路相关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社会科学院顿珠拉杰研究员认为弄清楚苯教文献在民间流传情况,梳理苯教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学术史很重要。西南民族大学的同美教授建议刊布一些稀有文献,以及整理出版相关研究的论文集。四川若尔盖县藏医院主任医师、四川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志美奥色说,民间苯教书籍浩如烟海,涉及的面可以更大,可以拓展到所有苯教文献,特别是苯教“四因”和“斯巴苯教”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贡巴扎西教授项目研究思路与研究成果作了点评,对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指导。
大家一致对该项目在宗教学术研究上的开拓性及重大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必将开辟苯教研究的崭新局面。专家对索引目录的编制、资料的选取、体例问题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课题设计、撰写思路、具体内容、团队凝练、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展开热烈讨论,就项目的开展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中肯意见与建议,完善了课题总体框架、撰写规范、预期成果等会议文件,使项目实施更具操作性。开题报告会各位专家都各抒己见,对此课题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阿旺嘉措表示,课题组将根据评议专家组的意见,认真修改完善课题计划,努力达成研究目标,不负众望,力争将本研究打造成精品项目。
(3)举办讲座情况
2016年7月2日上午9:00--11:30,邀请西藏社科院顿珠拉杰研究员作“象雄及其历史遗址考析”的讲座。
2016年7月3日下午15:00--17:00,邀请西南民族大学同美教授作“象雄?嘉绒?三星堆——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藏文化解读”的讲座。
2016年7月4日19:00--21:00,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藏学院院长才让太教授作了“金川嘉绒摩崖石刻的最新解读”的专题报告。
2016年9月10日、16日,邀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朱越利教授分别作了“道教与藏传佛教关系”和“尊重宗教禁忌”的学术讲座。
2017年6月4日,邀请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泽洪教授作了“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专题报告。
2017年6月20日,邀请西藏图书馆福研究员朗错作了“藏文大藏经版本”方面的专题报告。
2016年7月4日,邀请中国藏学中心、出版社社长周华教授作了“藏族历史”的专题报告。
3.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报纸:《中国教育报》(2015年10月12日 12版)和《兰州大学报》分别以《阿旺嘉措:揭开民间苯教神秘面纱》为题报道了阿旺嘉措整理苯教资料的一些情况。《光明日报》提到阿旺嘉措研究苯教的一些情况。
网站:中国藏学网、西藏信息中心、兰州大学校园网及各大网站对阿旺嘉措研究苯教进行了广泛的报道。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两年来,我根据论证方案,对苯教文献进行整理和梳理,已经编出资料集,并发表9篇学术论文。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