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开题与子课题进展情况
《剑桥文学批评史》共有九卷,历史跨度涵盖了从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到20世纪的整个历程,每一卷均以时代分解或学派为重心,是目前国际学术界这一领域最完整、最前沿、规模最大的系列丛书。目前项目进展较为顺利,但如期完成也有一定的难度。
本项目共分为五个子课题,各个子课题的进展情况如下:
1.“古希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批评”分为三卷:第一卷《古典时期的文学批评》,全书共11章,译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王柯平研究员,已经翻译完成序言、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七章,约完成30%;第二卷《中世纪的文学批评》,全书共26章,译者是厦门大学中文系张治副教授,已经翻译完成1—10章和26章,剩下11—25章待译,约完成50%;第三卷《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批评》,全书共62章,译者是浙江大学外文系郝田虎教授等,已经翻译完成了13章(包括绪言),另外,长达90页的索引翻译完成了初稿,约完成25%。
2. 《十八世纪的文学批评》是第四卷,全书共32章,译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文系宋敏副教授,已译“前言:批评及传统”、第三章“诗歌:1660-1740”、第八章“散文体虚构叙事:英国部分”、第十九章“女性与文学批评”、第二十一章“中世纪复兴与哥特风格”、第二十七章“文学创作心理与文学反应心理”、第三十一章“《圣经》相关的学术与文学批评”,约完成22%。
3. 《浪漫主义文学批评》是第五卷,全书共17章,译者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员胡继华教授等,已经完成导言、第二章“原创与现代”、第四章“超验哲学与现代批评”、第六章“科学范式”、第十章“浪漫反讽”、第十一章“文类理论”,约完成30%。
4. 《十九世纪的文学批评》是第六卷,全书共32章,译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外文系代显梅教授,该书出版时间较之其他各卷要晚得多,译者拿到样书的时间较晚,因此进展也慢不少,目前翻译完成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索引,约完成12%。
5. “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分为三卷:第七卷《现代主义和新批评》,译者是清华大学外文系陈永国教授,全书共20章,目前全书已经翻译完成,正在撰写研究性的“译后记”;第八卷《从形式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全书共13章,译者是清华大学外文系生安锋教授等,目前全书已经翻译完成,正在做最后的校订;第九卷《二十世纪的历史、哲学与心理的理论视野》,全书共30章,已经翻译完成导论、第1—5章、第9章、第15—22章、第25—26章、第29—30章,完成60%。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联系学界同行和作者,解决疑难问题,如郝田虎教授在北京、上海、杭州、长春、南京、英国等地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9次,担任大会发言人、主题发言人或主持人多次,其中在2016年夏在英国举行的第十届世界莎士比亚大会上担任seminar的组织者和主持人;崔梦田博士在西南交通大学、邢锋萍博士在上海交通大学参加过学术会议;郝田虎教授应邀在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进行过相关学术演讲。在学术发表方面,郝田虎教授在SSCI检索期刊European Review上的英文文章将于明年发表。胡继华教授参加复旦大学政治学古典学与历史流变学术会议,发表《修昔底德与历史悲剧》学术演讲;参加外国文学和诗学学会常务理事会年会,发表《流亡与比较诗学》的学术演讲;与普世对话学会部分学者联系,筹备2018秘鲁世界大会,拟设浪漫主义与人文教育专题,商议正在进行中;与国际哲学学会联系,筹备2018年北京世界大会,推荐课题组成员赴会发表论文;与国际比较文学学会联系,拟在2018年深圳会议上设立浪漫主义与文学比较论坛。张治副教授2017年6月在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上海师大及Dickinson College合办:Globalizing Ovi: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Bimillennium of Ovid’s Death国际学术会议,提交论文《钱锺书与奥维德》并做大会发言;2017年6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2017年华文与比较文学协会(ACCL)双年会,提交论文“杨绛译《堂吉诃德》功过申辩”并发言。宋敏副教授通过参加北大英语系学术讲座活动,认识了第八章“散文体虚构叙事:英国部分”作者麦基恩(Michael Mckeon)和第21章“中世纪复兴与哥特风格”萨博(Peter Sabor),参与他们的讲座了解他们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动向,并和他们建立了联系,以及时请教;同时,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十八世纪学术权威杜迪(Margaret Anne Doody)教授建立了很好的个人关系,通过她的系列讲座较为系统地了解了十八世纪文学研究的国际思路,并随时交流、请教;在国内的十八世纪文学研究学界,与北大导师刘意青教授、韩加明教授保持联系,随时请教;与十八世纪领域的中青年学者胡振明、刘炅也保持联系、切磋。
二、 研究成果情况
作为“《剑桥文学批评史》翻译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首席专家王柯平与澳大利亚本尼特兹教授合作主编了《柏拉图诗学新探》一书,中文版已于2016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Reflections on Plato's Poetics 将由澳大利亚出版社出版。
该书汇集国内外柏拉图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中、英、美、澳、加拿大五国十余位知名学者合作撰写。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柏拉图与诗的关系,内容包括柏拉图与艺术、希腊悲剧、诗及解释学问题;第二部分探讨诗与哲学的解释模式,内容包括苏格拉底与诗的意义游戏, 死后生活的诗性与哲理神话;第三部分侧重柏拉图诗学与特定对话,内容包括《伊安篇》中的磁石喻,《法礼篇》中的至真悲剧喻说,《会饮篇》中的批判诗学等。本书是一部采用跨文化方法研究古典、柏拉图与诗学的标志性论集。对柏拉图诗学的研究跨越了数门学科,提供了一个真正的比较视野,贯穿于柏拉图的对话作品、文体样式、历史角度、文化语境以及研究者自身的学术视野。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