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资料库建设及其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7年12月08日14:47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 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开题与子课题进展情况

(一)项目开题情况

2016年4月16日,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资料库建设及其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中央民族大学顺利举行。六位评审专家经过认真评议,一致通过开题报告,认为该项目不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学发展的高度重视。

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主办,科研处处长乌小花教授主持会议,分管科研工作的青觉副校长致辞。青觉副校长首先对课题组表示祝贺,同时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在统筹学科规划,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以及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提高科研水平方面采取的系列措施,最后希望课题组通力合作,保质保量完成课题预设的各项任务,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开题报告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主持。项目首席专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进文教授从课题背景、社会价值和学术意义、前期成果、研究计划与团队建设、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等五方面进行了项目陈述。重点阐述了征集当代各少数民族作家相关资料,走访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建立中央民族大学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研究资料库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朝戈金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方室主任阿地里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原院长文日焕教授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李晓峰教授对项目进行了专题评议。专家们的评议主要围绕重大项目如何树立问题意识,体现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研究,注重研究方法,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项目组处理好投标书和未来研究计划之间的关系,既要寻求亮点,形成特色,产出具有创新价值的重大研究成果,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参加开题报告会的还有课题组子项目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杨春教授、藏学研究院副院长扎巴副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王宪昭研究员。

(二)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执行及进展情况

自2015年11月收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通知书后,本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课题组认真落实项目研究工作。一年来,按照项目研究计划,举行了开题论证会、完成了第一次实地调研、收集了作家作品及文学刊物共四百余册、资料库建设逐步实施、课题组成员中一名博士及四名硕士完成学位论文并顺利毕业,项目总体进展顺利。

目前为止,收集到29个少数民族的部分作家作品及文学刊物,包括黎族、裕固族、土族、阿昌族、仡佬族、彝族、水族、撒拉族、羌族、普米族、纳西族、毛南族、哈尼族、赫哲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东乡族、藏族、布依族、保安族、白族、畲族、京族、仫佬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汉族作家书写的少数民族相关作品。

2、实地调研顺利进行

2016年7月16日至8月2日,项目负责人钟进文教授、子课题负责人杨春教授及王宪昭研究员率领课题组七名在读研究生,前往黑龙江省佳木 斯市、同江县、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旗(阿里河)、海拉尔、鄂温克旗以及呼和浩特等9个县市进行了为期18天的调研工作,对赫哲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以及鄂伦春族五个民族的部分作家做了深入的访谈,并走访了莫力达瓦文联、鄂伦春旗文联、鄂温克旗文联、呼和浩特文联以及呼伦贝尔学院三少民族研究所等单位。调研组得到了各地文联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保障了调研的顺利进行。

本次调研采访赫哲族作家1人、锡伯族作家1人、鄂温克族作家7人、鄂伦春族作家9人、达斡尔族作家11人,三少民族研究者1人,共30人。包括赫哲族作家孙玉民;锡伯族作家雷志芬;达斡尔族作家孟大伟、敖铭、孟羽柱、苏华、晶达、孟根、苏晓英、敖文华、张华、萨娜、达拉;鄂伦春族作家敖长福、空特乐、敖荣凤、孟代红、白剑、白剑武、白玉龙、关红英、凯荣格;鄂温克族作家涂志勇、涂克冬?庆胜、杜梅、萨仁、安娜、孟松林、诺敏;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王介云教授。除本次集体调研以外,课题组成员另于新疆伊犁采访了维吾尔族双语作家阿拉提?阿斯木,于北京采访了满族作家庞天舒。调研报告撰写及访谈录音整理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12月底完成。

参与本次调研的所有成员于10月20日举行了调研总结大会,大家提出了访谈技巧需进一步提高、提问更需针对性、访谈前先阅读作家作品、关注作家创作环境、每天交流心得感想等建议,并就今后的研究工作安排进行了讨论。本次总结会议有助于未来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017年7月8日至22日,项目负责人钟进文教授、子课题负责人杨春教授及王宪昭研究员率领课题组6名在读研究生,前往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福鼎县、霞浦县、宁德市、寿宁县、连江、福州市、南宁市和东兴市9个县市进行了为期14天的调研工作,对畲族、京族2个民族的部分作家做了深入的访谈,走访了福鼎县畲族文化促进会、霞浦县畲族文化促进会、宁德市畲族文化研究会、福州市文联,并与福鼎县畲族文化促进会、宁德市畲族文化研究会部分会长、理事进行了座谈。调研组得到了各地文联、民族文化促进会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保障了调研的顺利进行。

本次调研采访畲族作家16人、京族作家2人,共18人。其中,12位作家接受当面访谈,他们是畲族作家钟一林、雷李江、雷翔、钟而赞、雷云凌、雷言钦、蓝统栋、钟红英、钟伯清、雷致青,京族作家莫振芳、苏凯;6位作家接受书面访谈,他们是畲族作家雷德和、钟秀华、蓝朝金、蓝葆夏、钟建明、雷志华。除本次集体调研以外,课题组成员另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采访了鄂温克族作家涂克冬?庆胜,并走访当地文联和作协部门,收集作家相关资料。调研报告撰写及访谈录音整理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12月底完成。

3、作家资料库建设初步展开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资料库,主要是采集、收录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基本信息和作品情况,数据库容纳了作家姓名、民族、出生年月、性别、照片、文化程度、主要作品、代表作简介、获奖情况、社会评价、个人小传、联系信息等重要资料。资料库建成后,研究者可以通过检索作家名字得到其个人信息和作品资料,也可以通过作品名称搜索作家信息,还可以以民族为类别检索该民族作家信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资料库既是少数民族作家的展示平台,又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现阶段的工作就是将采集到的作家信息和作品按照word表格的方式整理录入。这次调研对内蒙古、黑龙江境内的赫哲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部分少数民族作家进行了采访和作品收集。根据调研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对这五个民族的二十多位作家的信息和作品整理录入。

4、重大项目组成员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标志性、创新性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第一版(74卷)和第二版(32卷)已于1978年和1993年相继出版。作为国务院持续支持的国家级大型出版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已由国务院正式立项,由国家财政给予支持。

据悉,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资料库建设及其研究》项目组成员钟进文教授、杨春教授、阿荣博士生、马金龙博士生,已确定参与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文学卷,具体负责裕固族、拉祜族、土族、保安族、东乡族及撒拉族的相关词条的编撰。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新形势下构建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提升国家整体文化形象、反映当代科学知识水平的重大基础性出版工程,是把握国家话语权、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构筑核心价值观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规范标准知识、维护文化安全、革新传播方式的创新性工程。第三版的编纂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成立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中心

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6月,指导单位是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办公室,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市民族电影展组委会合作共建。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进文教授担任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中心整合既有校内外研究资源,希望打造学界与业界互动的协同创新基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结合等方面形成科学研究平台、创作孵化平台和高素质影像人才培养平台。中心组织结构包括顾问团、专家团和中心研究员。顾问团和专家团致力于为民族影视研究与创作提供权威意见、独立声音与可行性预判、评估。中心研究员由汉、藏、回、维吾尔、蒙、壮、侗、朝鲜、裕固、拉祜、羌族等多民族学者组成,中心的基本价值理念基于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化,遵循影视创作的规律。

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填补了我国目前没有专门从事少数民族电影研究的学术机构的空白,也为今后少数民族电影事业、电影研究、影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以此进一步推动我国少数民族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举办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电影高层论坛

2016年10月29日至30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高层论坛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论坛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中心主任钟进文教授主持,各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行走与思考——少数民族电影与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本次高层论坛主要包括学术研讨、民族题材电影及纪录片展映和导演工作坊三个单元。降边嘉措、尹鸿、郑茜、左衡等来自全国六十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麦丽丝、刘湘晨、景宜、大海等来自业界的知名导演,以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政策制订者约150人参与了此次论坛的讨论、交流与对话。14位主旨发言、30位专题发言、2场导演工作坊呈现出了多元化、多维度的思想碰撞,针对民族电影的发展、民族影视政策及创作与市场等方面的困难与瓶颈、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实践性总结和学理上的探讨。

本次论坛承办单位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中心2016年6月成立,由北京市民族电影展组委会和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成立。本次论坛是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一次大型会议,此次论坛还宣布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银皮书(2016)》正式启动,银皮书由中国少数民族影视中心出品,以详实的数据报告、权威的政策研判和趋势分析,为少数民族电影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依据、数据依据和学术支撑。论坛期间,展映了《背山》《大河沿》《侗族大歌》《额吉》《和田玉传奇》《诺日吉玛》《英雄江格尔》《永生羊》等12部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和电影。

二、 研究成果情况

(一)首席专家主编的民族文学丛书两本同时获得第十一届“骏马奖”

2016 年 9 月 27 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颁奖典礼。“骏马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旨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和各民族文学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在本届“骏马奖”的评选中,共有24部作品和3名译者获奖。

裕固族作家妥清德的《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和藏族作家德本加的《无雪冬日》(藏文)分别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诗歌奖和中短篇小说奖。这两部获奖作品都出自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文学中心主编的系列文学丛书。

裕固族作家妥清德的《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以丰富的想象,回望裕固族人心中的草原,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映照中,表达民族的忧思与梦想。藏族作家德本加的《无雪冬日》,以节制、灵动的笔触描绘青藏高原山村小镇的生活画卷,在凡人的艰辛欢乐、小事的酸甜苦辣中,体现着深沉广大的悲悯。

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文学中心成立于2010年12月,由钟进文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形成一个具有解决民族文学理论与现实问题能力的学术团队,将学科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国家解决少数民族文学问题及文学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钟进文教授担任文学中心主任期间,主编了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研究丛书、文学理论与民族文学研究丛书、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丛书、藏族文学研究系列、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作品系列、少数民族母语作家文库建设系列。

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文学中心成立以来,钟进文教授主编的系列丛书不仅在学术界获得广泛好评和肯定,同时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两部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作品《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和《无雪冬日》(藏文)分别是钟进文教授主编的“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作品系列”和“少数民族母语作家文库建设系列”。钟进文教授主编的藏族作家德本加的《人生歌谣》和拉先加的《成长谣》2012年中文出版后,由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研究所星泉翻译为日语,2014年12月由日本勉诚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杨春教授等编撰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全书共5卷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由中央民族大学主持,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校内外专家学者参加编撰书写。本丛书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批评五卷进行完整综合的叙述和论析。本课题负责人之一中央民族大学杨春教授为散文卷主编,梁庭望教授为诗歌卷主编,李云忠教授为小说卷主编,赵志忠教授为戏剧卷主编,新疆师范大学的王佑夫教授等学者为文学批评卷主编。

本丛书特点如下:第一,从史的角度论述不同时代产生的作家与作品,同时关注不同时代、民族出现的文学现象与思潮。第二,以作家文学为主,向人们展示从古至今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而不是仅仅以少数民族民间创作为重点。第三,注重综合比较研究,包括汉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之间、各少数民族文学之间以及中国周边国家文学以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这套丛书是目前国内最新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学史,它对提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地位,扩大民族文学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民族文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提供了一套比较全面的专业教材。

课题组报告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