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开题与子课题进展情况
(1)本课题由主编策划于2007年,并先后在学术史、经典个案和理论建构层面展开了深入探索,完成了《二十世纪“佛教与古代文学”研究述评》、《二十世纪“道教与古代文学”研究述评》、《域外中国道教文学研究述评》等学术史专题论文,就金元道教文学、台湾佛教文学等经典个案展开了深入研究,发表有《中国宗教文学史导论》、《中国佛教文学史导论》、《中国道教文学史导论》等理论论文。主编撰有120万字的前期成果,为课题的深入奠定了坚实基础。
(2)课题组从2009年到2015年,先后在《武汉大学学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贵州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广西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主持中国宗教文学研究专栏,发表论文150篇,其中课题组论文79篇。见清单。
(3)课题立项之后,课题组成员继续在各大刊物刊发论文,目前已经发表论文90篇。见清单。
(4)课题立项之后,课题组围绕《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对学术史进行了清理,对经典个案进行了深入剖析,已经完成了14部著作的编译、撰写工作。参见清单。
(5)为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策划了《域外中国宗教文学研究译丛》,拟翻译的论著目录如下:《欧美学者论中国道教文学》、《欧美学者论中国佛教文学》、《日本学者论中国佛教文学》、《日本学者论中国道教文学》、《欧美学者论先秦两汉宗教文学》、《早期中国的文本与仪式》(柯马丁主编)、《重游庐山——苏轼生活与写作中的佛学》(Beata Grant)、《走出回廊——宋代中国对佛教的文人透视》(Mark Halperin)、《康若柏论中国宗教文学》(Robert.campany)、《疯僧济癫》(M. Shahar)、《中国中古僧传中的高僧理念》(Kieschnick,John)、《赤壁の碧城——唐宋の文人と道教》(砂山稔)、《鬼神之军:道教,地域网络和一部明代小说的历史》(Mark Meulenbeld)、《终末的反思:中国中古存亡诗学》(陈伟强)、《明代皇室与道教》(王岗)。
(6)各子课题进展情况(25册,总记800万字,已经完稿582万字)
《汉译佛经文学》(李小荣著,已经完稿,35万字)
《六朝佛教文学史》(高文强主编,已经完成20万字)
《隋唐五代佛教文学史》(祁伟主编,已经完成15万字)
《宋代佛教文学史》(张培锋著,已经完稿,33万字)
《辽金元佛教文学史》(李舜臣著,已经完稿,28万字)
《明代佛教文学史》(李舜臣、王彥明著,已经完成40万字,修改中)
《清代佛教文学史》(鲁小俊著,已经完成20万字)
《现当代佛教文学史》(吴光正、贾国宝主编,已经完成40万字,修改中)
《蒙古佛教文学史》(额尔敦白音、树林主编,已经完成15万字)
《南传佛教文学史》(郑筱筠著,已经完成8万字)
《藏传佛教文学史》(索南才让、张安礼著,已经完成初稿,20万字)
《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索引》(吴光正编著,已经完稿,30万字)
《先秦两汉宗教文学史》(刘湘兰著,已经完稿,30万字)
《六朝道教文学史》(赵益著,今年9月完稿,20万字)
《隋唐五代道教文学史》(张振谦著,已经完成15万字)
《宋代道教文学史》(罗争鸣著,已经完成20万字)
《金元道教文学史》(吴光正著,已经完成40万字,9月可以定稿)
《明代道教文学史》(余来明著,已经完成15万字)
《清代道教文学史》(陈星宇著,已经完成25万字)
《现当代道教文学史》(曾小明主编,已经完稿20万字)
《明清基督教文学史》(宋莉华著,已经完稿12万字)
《现当代基督教文学史》(荣光启著,已经完稿30万字,修改中)
《维吾尔伊斯兰教文学史》(吐尔逊.库尔班著,维吾尔语稿件已经完成,翻译中,20万字)
《回族汉语伊斯兰教文学史》(马梅萍著,已经完成11万字)
《中国道教文学、伊斯兰文学、基督教文学研究索引》(吴光正编著,已经完成20万字)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文献调研与资料收集整理
各子课题负责人对原始文献进行了普查,对核心材料进行了收集。完成了《中国道教文学、伊斯兰文学、基督教文学研究索引》、《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索引》编选编译了《中国佛教文学学术档案》、《中国道教文学学术档案》、《域外中国道教文学论文选》等研究资料。
(2)围绕《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课题组先后举办了5次学术研讨会。
详情如下:《中国宗教文学史》编撰学术研讨会:2012 年 8 月 28 日至 9 月 1 日,湖北黄梅四祖寺,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主办。
宗教实践与文学创作暨《中国宗教文学史》编撰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 年 1 月 10—14日,台湾高雄佛光山寺,武汉大学文学院、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主办;。
宗教实践与星云大师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2014 年 9 月 12—16 日,江苏宜兴大觉寺,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主办。
第三届佛教文献与佛教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 年 10 月17—21 日,武汉大学、湖北黄梅四祖寺,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南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日本国际佛教大学院大学主办。
第三届宗教实践与文学创作暨《中国宗教文学史》编撰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12月16—16日,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主办。
3、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
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举办的5次会议,有四次是与境外学术界进行交流为目的,特别是2016年的学术会议,邀请到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新加坡、日本、韩国、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名专家与会。特别是哈佛、牛津、耶鲁、东京、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校、中央研究院等学校科研机构著名学者的与会,提升了课题组的国际影响力。课题组的国际交流平台已经形成。
曾邀请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道教文学研究权威李丰楙到武汉大学进行指导。
邀请境外学者合作编译《域外中国宗教文学译丛》。其中《欧美学者论中国道教文学》、《欧美论中国佛教文学》、《日本学者论中国佛教文学》、《日本学者论中国道教文学》由日本、港台学者与课题组合作编选。
4、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第三届宗教实践与文学创作暨《中国宗教文学史》编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2月顺利召开后,曾在通过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古代小说网进行报道,重点介绍了重大项目的编撰情形。该会议报道还刊载于《长江学术》2016年第2期。《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将刊登会议综述。
《工作简报》报送、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将于2016年9月开学后展开。
二、 研究成果情况
1、本课题立项后,先后完成专著和论文集14部。见阶段性成果清单。
《中国佛教文学学术档案》、《中国道教文学学术档案》为学术史著作。由经典论文选、论文点评、论著提要三部分构成。与《二十世纪佛教与古代文学论丛》、《二十世纪道教与古代文学论丛》是姐妹篇。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先后在《世界宗教研究》、《文学遗产》等刊物刊发论文多篇。旨在从宗教实践的角度清理学术史,为课题写作提供经验。
《域外中国道教文学研究论文选》编选海外经典研究论文40篇,并有《域外中国道教文学研究述评》(5万字)作为代序,旨在为课题的写作提供域外视野。
《宗教实践与中国宗教文学研究》是课题组在刊物刊发的专栏论文结集,是课题组编撰理念的集体呈现。
《中国宗教文学史编撰研讨会论文集》、《宗教实践与文学创作暨中国宗教文学史编纂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届佛教文学与佛教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课题组为项目运作举办的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是课题组进行学术交流、广纳国际学术理念的结晶。
2、本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先后发表阶段性成果——论文90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宗教研究》、《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学评论》这5家权威刊物刊发论文10篇。
如李小荣《汉唐佛、道经典的文体比较--兼论宗教文化视野中的比较文体学》刊发在《中国社会科学》,是从宗教实践的立场对佛教、道经展开文体学探讨。吴光正的《中国宗教文学史导论》是整个课题组的指导思想。该文指出,编撰《中国宗教文学史》必须从宗教实践的角度界定其论述对象、文学经典,必须从文体学的立场探索其功能并建构宗教诗学。这样的文学史,其影响力不仅仅在文学领域,更可能在宗教和文化领域。发表后为《中国社科文摘》转载。
3、本课题立项前,课题组便在《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刊发专题专栏论文,总计79篇。
论文主要涉及学术史、学术个案和编撰理念等层面。如《二十世纪佛教与古代文学研究述评》、《中国道教文学史导论》、《中国佛教文学史导论》等均强调从宗教实践出发研究宗教文学,建构宗教诗学。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