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开题与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是对我国古代文章学著述的系统清理与汇编整理,原来拟定了五个子课题,分别是:(1)中国古代文章学著述总目、叙录与相关数据库建设;(2)历代文话新编;(3)域外文话叙录与整理;(4)中国古代文章学通论;(5)中国古代文章学专题研究。2016年2月28日,课题开题论证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山大学吴承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庆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国星教授、清华大学刘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杜桂萍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教授、西华师范大学伏俊琏教授等七位专家组成专家评议组,根据专家组的建议,我们对原计划进行了适度调整,形成了新的五个子课题,分别是:(1)中国古代文章学著述总目与叙录,删除了数据库建设部分;(2)历代文话新编(宋元明卷);(3)历代文话新编(清代民国卷),将原子课题二分作两部分;(4)域外文话叙录与整理;(5)中国古代文章学专题研究。删除了原古代文章学通论部分。
新的子课题进度如下:
(1) 子课题一“中国古代文章学著述总目与叙录”已经调查完成了我国古代600余种文章学著述(含部分重复著作),形成了初步的文章学著述总目,基本摸清了文章学著述家底,为全面选辑《历代文话新编》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叙录工作也已完成50余种,进度尚可;
(2) 子课题二“历代文话新编(宋元明卷)”已经完成大部分文献的复制,整理工作也已完成80%,出版了阶段成果《稀见明人文话二十种》(110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2月),预计2018年可全部完成;
(3) 子课题三“历代文话新编(清代民国卷)”已经基本完成总目调查工作,文献复制工作尚有欠缺,目前整理完成了110余种(含修订原《历代文话》80余种,总篇幅达500万字),2018年计划在原基础上再完成80种左右;
(4) 子课题四“域外文话叙录与整理”进展稍慢,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日本文话的调查工作,韩国、越南文话的调查工作尚在进行中。其中日本文话的整理已经完成5种,叙录完成20余种。
(5) 子课题五“中国古代文章学专题研究”已经出版《中国古代文章学的阐释与建构》论文集(50万字,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书系”6种,已经交稿3种,分别是《文话流变史》、《宋代学记研究》、《<古文辞通义>与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总字数达80万字,另有3种可望于2018年年交稿。
总体而言,本课题涉及面较广,文献范围丛杂,但就目前进展来看,尚较顺利,预期目标可望达成。课题遵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指导思想“突出研究重点,体现有限目标”的原则,将主要精力放在“历代文话新编”的编撰上,以编带研,以研促编,加之团队又有《历代文话》编撰基础和合作经验,相信能够较为圆满地完成研究计划。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本课题组自课题前期规划以来,即利用现代网络,建立了微信群,随时沟通项目相关信息,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课题组也形成了每两周一次的编纂例会制度,由首席专家王水照教授主持,在沪核心成员保证每次都出席,既是督促,亦是交流,避免了重大课题因持续时间长,而造成的队伍思想疲沓。除了例会之外,开题以来,课题组主要还有如下活动:
(一)资料调查收集活动:自开题以来,课题组已赴国内外多过图书馆调查资料,并获得了许多重要文献,主要包括:
(1)2016年3月,侯体健、常方舟、倪春军、吴心怡组队,调查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文章学著述目录,复制文献12种;
(2)2016年5月,侯体健、陶熠、吴心怡、常方舟组队,调查上海图书馆藏文章学著述目录,复制、录入文献24种;
(3)2016年8月,倪春军、常方舟、戴路、吴心怡组队,调查国家图书馆藏文章学著述目录,复制文献27种;
(4)2016年8月,卢康华、刘帼超、宋荟彧、李法然组队,调查南京图书馆藏文章学著述目录,复制文献8种;
(5)2016年9月,慈波赴日本调查叙录日本文话15种,复制文献5种;
(6)2016年10月,侯体健赴安徽博物馆调查文话目录,复制文献2种;
(7)2017年5月,唐雪康、李法然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调查文章学著述目录,复制文献4种;
(8)2017年7月,侯体健、王汝娟、陶熠、王建蓉赴湖南图书馆调查文章学著述目录,复制文献5种。
(9)2017年7月,唐雪康、李法然赴天津图书馆调查文话,复制3种。
(10)2017年7月,卢康华、宋荟彧、吴心怡赴浙江图书馆调查文章学著述,复制文献5种。
其他零散的文献采集活动还有不少,此处不一一记录。
3、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
2016年2月,课题开题论证会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山大学吴承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庆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国星教授、清华大学刘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杜桂萍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教授、西华师范大学伏俊琏教授等七位专家组成专家评议组,形成了专家开题决议并报全国社科办审批。
2016年3月,项目组与复旦大学出版社领导、编辑召开了《历代文话新编》编辑出版座谈会,拟定于2017年底先予排印80种新增文话,进入校样审核阶段。
2016年5月,项目组与国家图书馆相关编辑初步交换了意见,决定在总目调查基础上,选取部分珍本文话予以影印,目前尚在目录甄选阶段。
2016年7-9月,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侯体健在日本大阪大学访学,调查、叙录日本文话10余种。
自课题开题以来,团队成员参加了国内外多次学术会议,特别是2016年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年会、2017年中国骈文学会年会以及中山大学文体学研讨会、北师大古代散文研讨会等,获得了许多有益信息,加强了与学术界的交流联系。
2018年4月,课题组将召开第四届中国古代文章学研讨会,会议主题即是“《历代文话新编》的编纂与中国古代文章学建构”,会议规模在50人左右。
4、成果推介与宣传
课题组的前期成果《历代文话》已经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最近完成的阶段性成果《稀见明人文话二十种》获得国家古籍出版基金资助,于2016年12月出版。2017年7月12日《中华读书报》发表《<稀见明人文话二十种>呈现明代文章学风貌》一文,予以推介评述。
二、 研究成果情况
本课题的具有代表性的阶段成果有两部,一部是文话整理著述《稀见明人文话二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一部是文章学研究论文集《中国古代文章学的阐释与建构》。兹分别介绍如下:
《稀见明人文话二十种》在已有调查、编目的基础上,择取二十种属稀见的明人文话予以点校刊出,所选允称罕觏之作,其中不乏世间孤本,从海外采入也有多种,如《新锲诸名家前后场肄业精诀》为台湾“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汤睡庵太史论定一见能文》为日本前田尊经阁文库藏崇祯刊本,《新刻张太史手授初学文式》为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刻本,《新刻文字谈苑?谈文》为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明刻本,都是颇难寻觅的重要文话。这些作品,与《历代文话》明代部分形成互补,较为全面地呈现出明代文章学总体特点,折射出中国古代文章学史上的重要问题。对于回归古代文章写作、评价的语境,来研究已无现实生态基础的传统文体,还原明代文章学,重建古代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二十种文话,就成书时间而言,明初有三种,其余大抵集中于明代后期。这些时文论著的涌现,一方面反映的是以历科进士尤其会元为核心的精英士人对制艺理论与批评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其中有为数不少的编者皆为未获高级功名的士子。他们转而操持选政,参与时文授学读本的编撰与出版,成为市场供需的内在驱动,更体现这个时代文化产品商业化运作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章学的阐释与建构》共收录文章30余篇,全书围绕文章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诸多层面的讨论,包括理论内涵、表现形态、批评论著、作家作品、文献考辨等。我们认为,文章学是最具中国本土特点的古代文学分支学科之一,只有回归本土学术资源,才能充分尊重其内在的学术理路,探索其固有的、潜藏的理论框架。当然,所谓回归本土学术资源,并不是放弃现代学术理念的简单“复古”,而是以传统的今古继承、中西的学术对话为旨归。该书所收文章对我国古代文章学的面貌、特质、结构、地位与价值作了描述与阐释,并显露出大家建构文章学学科的努力,从而为塑造具有新气象、新格局的文学史版图和文学理论话语体系提供重要基石。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