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及钓鱼岛问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2017年12月08日13:42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 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开题与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的开展主要围绕两大中心任务展开:一为资料建设;二为专题研究。把重心首先指向于资料建设。因此,自2015年11月5日课题立项以后,课题总负责人张生按照“整体规划—分段实施—整合汇总”的原则积极推进本课题的开展。

首先,多次约集子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其他成员召开课题推进协调会,同时于2016年1月份邀请北京大学臧运祜教授、南京大学洪邮生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连红教授等知名学者参加课题的开题会议,在接受各方宝贵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制定课题整体实施方案。

其次,开题后,课题组负责人张生对各子课题的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各子课题负责人按照各司其职的原则组织相关课题组成员分赴日本、美国、中国各地(包括中国台湾地区)搜集有关钓鱼岛资料。

? 由王希亮、董为民带队,安排懂日语的课题组成员及劳务任用日语专业学生,赴日本搜集钓鱼岛资料;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在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冲绳县公文书馆等电子资源数据库搜集电子资料;

?由课题组成员奚庆庆、陈海懿等赴美国,同时约请在美国访学、留学的学者如姜良芹教授协助搜集美国方面关于钓鱼岛的资料;相应地也通过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搜索已经公开的网上电子资源数据库;

?由殷昭鲁、刘奕、屈胜飞等带队分别赴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其他各省市的档案馆及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搜集。

再次,各子课题组搜集资料后,积极对文献资料进行甄别、整理、整合:

第一步,对搜集到的资料文献进行录入(中文文献)与翻译(外文文献),按照整体的中文、日本、西文三个部类进行划分。

第二步,对划分好的资料文献进行编排,以与钓鱼岛有关的关键核心问题进行整理。

第三步,对初步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筛选,将重复、关联性不大、存在政治问题等情况的文献单独处理。

第四步,将资料文献进行文献集形式的排版编辑、校对、出版。

资料整理出版进展情况具体如下:

总课题负责人 总课题 完成情况

张 生 《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及钓鱼岛问题研究 已主持课题的开题;完成10卷本《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总编排与审校出版;主持10卷本《钓鱼岛问题文献集》的新书发布会

子课题负责人 子课题 完成情况

殷昭鲁 “钓鱼岛问题文献集” 赴中国台湾、北京等地搜集资料;完成《“中研院”藏档》、《报刊资料》的编排和出版

董为民 “古代东亚世界中的钓鱼岛及其主权归属溯源” 赴日本搜集文献资料;完成《“国史馆”藏档》、《明清文献》、《清季琉球交涉档案》、《保钓运动资料》等文献集的编排和出版

王卫星 “近代东亚变局及日本对钓鱼岛的窃取” 对翻译的日文文献进行校勘和编排;完成《日文档案与文献》的编排与出版

郑先武 “战后美国琉球政策与钓鱼岛问题的产生” 搜集相关英文文献,对翻译英文文献进行校勘

奚庆庆 “钓鱼岛问题与台海两岸的应对与互动” 搜集英文文献,对翻译的英文文献进行校勘;完成《美国外交关系文件》《美国安全档案》等文献的编排与出版

在资料出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申请人已经毕业博士1名(殷昭鲁),硕士3名,他们都撰写了相关学位论文。另有2名博士生(陈海懿、徐一鸣)、2名硕士生(刘宁、张梓晗)撰写相关论文。殷昭鲁学位论文答辩时获评“特优”,已经入选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并正申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目前在课题组负责人张生总体统筹,各子课题共同推进下已出版钓鱼岛问题文献集10册,共433万余字:

中文部分:《明清文献》《清季琉球交涉档案》《“中研院”藏档》《“国史馆”藏档》《报刊资料》《保钓运动资料》

西文部分:《美国外交关系文件》《美国安全档案》《英国外交档案与日藏美国文件》

日文部分:《日本档案与文献》

针对文献集的发布,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央广网、人民政协网、新华报业网、中国社会科学网、龙虎网、网易新闻、网易财经、凤凰网、凤凰财经、南京广播电视台等够给以详细的报道以及肯定。

3、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

在加强文献整理的同时,课题组负责人张生还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

(1)2016.8.19-22 第六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

(2)2016.10.20-23第15次“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济州大会(韩国亚洲和平和历史教育连带等主办)大会报告

(3)2015.12.6-8“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香港城市大学主办)特邀报告

此外,课题组负责人张生还于2015年底和2016年初邀请中国台湾研究琉球及钓鱼岛的著名学者林泉忠、任天豪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做学术讲座,以加强海峡两岸学者在钓鱼岛问题研究上的交流与互动。

4、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7年4月15日,《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新书发布会暨钓鱼岛问题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历史学界、法学界、国际关系学界的80余位学者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课题组负责人张生正式发布了由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并向媒体透露了新书所涉及的部分内容。

二、 研究成果情况

目前,本课题组已阶段性的出版了10册文献集。宏观上来看,该批文献集分三个序列,分别容纳中文、西文、日文三种文字的文本。其内容,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琉球、日本相关典籍,搜罗了中国晚清、民国时期及台海两岸 1949 年以后的报刊资料。 特别重要的是,收集了中国晚清及民国时期外交档案、美国国务院外交档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档案、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档案、日本外务省档案等一手资料,全方位完整呈现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

中文部分:《明清文献》《清季琉球交涉档案》《“中研院”藏档》《“国史馆”藏档》《报刊资料》《保钓运动资料》

西文部分:《美国外交关系文件》《美国安全档案》《英国外交档案与日藏美国文件》

日文部分:《日本档案与文献》

具体上来说,中文部分主要涵盖与琉球、钓鱼岛相关的古籍文献、档案文献及报刊杂志。古籍文献资料包括中国古籍所涉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资料、中琉交往资料、琉球古文书中涉及到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资料、朝鲜古文书中涉及钓鱼岛资料。这些选用的古籍文献多为珍稀的古籍善本,史料价值极大。比如《顺风相送》就是选用的英国波德林大学图书馆所藏原书。这些古籍文献使我们能清晰的看到,近代以前作为中国首先命名使用的航海标志、中国海上边界、中琉册封使、贡使来往要道和中国边防镇山的钓鱼岛,即使是1609年日本萨摩藩侵略琉球迫使琉球同时向其进贡之后,这些角色和功能也没有改变。古籍文献是钓鱼岛主权溯源的重要支撑史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文档案部分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晚清档案,主要有中国大陆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琉球资料,晚清政要如李鸿章、何如璋等相关人士的书信、笔记,台湾 “中央研究院”所藏晚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驻日公使、福建巡抚、台湾巡抚等档案;二是战后档案,主要有“国民政府外交部”等大量与钓鱼岛问题相关的档案和文献,台湾“国史馆”所藏蒋介石、蒋经国、严家淦等人档案。

晚清档案多为19世纪后期,中国与日本及西方相关国家就琉球问题的交涉档案。这是日本利用清廷孱弱,将琉球吞并,并开始制造钓鱼岛问题的时期。这些档案中,有些价值相当高,比如1880年10月7日,中日球案第六次谈判时,日本驻清国公使馆提交给清政府的“宫古、八重山二岛考”,该文件反映了当时日本政府对琉球疆界的认知,据资料显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根部就不包括在琉球群岛范围之内。

战后档案文献亦可分为两个主题,首先是战后初期到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前,政府内部、外交人员、社会人员就琉球问题进行的讨论情况。这部分档案中,如1946年盟军司令部所颁布的《日本领土划分备忘录》就明确明示“日本国土系以四个主岛(北海道、本州岛、四国、九州岛)及其邻接约一千个小岛组成。”而琉球群岛则被排除在日本行政管辖之外。其次为1970年代前后,台北“国史馆”所藏“外交部”以及蒋介石、蒋经国、严家淦等人的档案文献,这些档案对还原美国主导处置钓鱼岛的过程以及台湾当局在其中所进行的交涉努力有很大的帮助。

中文报刊资料方面主要包括《申报》、《万国公报》、《大公报》、《人民日报》、《参考资料》、《参考消息》、《中央日报》等影响力比较大的报刊对琉球、钓鱼岛问题记述资料。这些资料在一定层面上不仅反映了时人对琉球、钓鱼岛问题的认识及舆论导向,也反映了中国各个时期不同政府对钓鱼岛问题的态度与举措。

西文资料类包括白宫档案、美国外交文书(FRUS)、美国国家安全档案、参谋长联席会议档案、CIA档案以及英国外交关系文书等档案文献。这些全为一手档案资料,大部分未被学术界所利用,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关键是这些资料全部找专业认识翻译成中文,方便了学术界的利用。在这些档案史料中,尤其以美国的档案资料弥足珍贵,从中我们可以明了,战后美国如何通过对日和平条约的签订,确保美国对琉球等地的独家战略管控获得正当性,又可以平息日本内外各种力量的批评和质疑;如何因应不断改变的周边形势,修正琉球政策使之与美国的亚洲政策、全球政策相协调,又能使美国对日政策目标得以贯彻;如何诱导日本与“自由世界大体结盟”,又不至于使啧有烦言的日本失去控制;如何在钓鱼岛争端上调试与中日之间的关系,又能利用钓鱼岛领土争端保持在东亚的存在。诸如此等,研究者都能够在这些西文档案文献中厘清其脉络。

日文资料部分包括日本外务省档案资料、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所藏钓鱼岛档案、日本国会图书馆所涉及资料、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资料、日本防卫厅资料、冲绳县公文书馆资料、众议院《议事录》以及其他日文报刊资料。 这批日文档案文献中有两大类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类是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觊觎、窥视、窃占的档案。这些档案文献表明,自 1885 年开始,日本政府就开始图谋侵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直到 1895 年甲午战争接近尾声,日本乘胜追击,窃占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这十年间冲绳县与明治政府来往文书显示出了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窃占经历了从窥伺、迟疑、搁浅到最后的有恃无恐,这也说明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不是像日本所认为的那样为“无主地”,没有“清政府统治的痕迹”。它是日本“借甲午战争胜利之际进行的趁火打劫,绝不是堂堂正正的领有行为。”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窥伺及窃占经过了最初的迟疑、搁浅到最后的有恃无恐, 也反应了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之下中日两国的兴衰与实力消长;另一类是中日建交前后,中日双方领导人就钓鱼岛问题进行交涉以及日本政要在其参、众两院就钓鱼岛问题进行答辩的文献,这些资料能够清晰的看到中日两国领导人在钓鱼岛争端上是有过“搁置争议”默契的,并不像日本外务省所指,“搁置争议”是中方单方面的行为。

《钓鱼岛问题文献集》社会影响:

《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出版发行后,得到学术界及媒体的广泛宣传与肯定,具体如下:

专家肯定性评价:

①南京大学新闻网:南京大学举行《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新书发布会

②谢必震教授:《钓鱼岛研究文献资料的开山之作》

③徐勇教授:《关于10卷本<钓鱼岛问题文献集>的评述》

④宋志勇教授:《深化钓鱼岛研究的重要资料》

媒体评价:

①人民网:南大教授编撰《钓鱼岛问题文献集》15日出版发行

②新华网:10卷本《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正式对外发布

③光明网:《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新书发布会暨钓鱼岛问题座谈会在南京举行

④央广网:南京大学举行《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发布会

⑤人民政协网:两岸学者合作促成《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出版

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钓鱼岛文献集》出版

⑦新华报业网:南大教授主编《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出版 是大国间激烈博弈

⑧中国社会科学网:《钓鱼岛问题文献集》10卷本出版

⑨龙虎网:南京大学15日举行《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新书发布会

⑩网易新闻:南大教授编撰《钓鱼岛问题文献集》

?网易财经:南京大学出版《钓鱼岛问题文献集》聚焦钓鱼岛问题复杂性

?凤凰网:一套丛书的家国情怀:10卷本《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出版

?凤凰财经:南京大学出版《钓鱼岛问题文献集》聚焦钓鱼岛问题复杂性

论文发表情况如下:

1.殷昭鲁、张生:《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窥伺窃取钓鱼岛述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2.殷昭鲁:《美日奄美群岛归还及台湾当局的因应对策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年第4期。

3.殷昭鲁:《美国琉球战略演变与中日钓鱼岛问题》,《台湾研究集刊》2016年第2期。

4.张生:《“东亚地中海”视野中的钓鱼岛问题》,《抗日战争研究》2015年第3期。

5.陈海懿:《美国的琉球政策与钓鱼岛问题再研究——以CIA文献为中心》,《东北亚论坛》2016年第6期。

6.奚庆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英国对国共争端的政策》,《史林》2017年第3期。

7.殷昭鲁、刘奕:《新书介绍:<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抗日战争研究》2017年第1期。

8.张生、殷昭鲁:《论美国战后琉球政策与钓鱼岛问题——以美国外交、安全档案为中心》,《历史研究》。(文章发稿会已经通过,拟定2017年第5期)

9.殷昭鲁:《论20世纪70年代前后台湾当局同美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交涉》,2016年10月“第二届中国海洋文化经济论坛会议”论文。

课题组供稿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