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开题与子课题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根据投标书总体计划,紧张而有序地开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留学档案的整理和研究,主要包括:1、留学教育通论—档案整理与研究;2、留美档案整理与研究;3、留欧档案整理与研究;4、留学日本档案整理与研究;5、留学生与晚清社会变革研究。等等
(二)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子课题总共有5个,具体的进展情况如下:
1、留学教育通论—档案整理与研究
包括留学上谕、奏议、章程、咨文;留学生的派遣、管理、考验、任用;留学费用、奖励、资助、救济等内容的档案,散布于内阁、军机处、兵部、外务部、学部、宪政编查馆、醇亲王府、端方档、醇亲王档等十几个卷宗中。
根据原来摸底的档案总量,目前,已经整理出了一半左右,或者多一些。但是,对其研究还有待于此部分档案的进一步整理。
2、留美档案的整理与研究
包括官派幼童留美档案、 庚款留美档案和1872—1910年其他留美档案等。这部分档案已经整理出来约四分之三,其中幼童留美档案、 庚款留美档案基本整理出来,只有一少部分还散落民间。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整理和提高,已经撰写初稿2万多字。
3、留欧档案整理与研究
包括:①福州船政学堂学生留欧档案;②留学英国档案;③留学法国档案;④留学比利时档案;⑤留学德国档案;⑥留学欧洲其他国家档案。晚清,留学欧洲的数量仅次于留学日本,留学的国家也较多。但是,这些档案的分布比较分散,主要集中于内阁、军机处、兵部、外务部、学部、农工商部、总理练兵处、北洋督练处、宪政编查馆、军咨府、醇亲王府、端方档、醇亲王档等几十个卷宗档案中,整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整理好的大约占摸底总数的三分之一。
4、留学日本档案整理与研究
包括留学师范类专业档案;留学法政类专业档案;留学军事类专业档案;留学其他专业档案等。清代,中国留学日本的人数最多,专业虽然集中,但是涉及面也很广。故,散布在众多档案中。目前,整理出的档案约占摸底总数的一半。完成的论文有3万多字。
5、留学生与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通过对清代留学档案的整理,进而研究留学生与晚清社会变革研究的关系,是本课题的重要目的。有关的计划论题主要有:论清代留学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官派留美幼童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与中国现代海军的创建;留学日本大潮与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变革;庚款留美生与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变革等。但是,在具体研究中,课题组根据评审意见,有较大突破,其中之一是围绕“留学生群体的形成与大厦将倾时的清末新政”这一关系,进行辩证的论述,其成果获得了比较广泛的首肯。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本项目的主要工作是对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留学档案进行整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留学教育通论—档案整理与研究
已经整理出近百件,如清帝、军机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等关于派遣留学的谕、折等,内容比较丰富,涵盖面较广。
2.留美档案的整理与研究
主要为留美幼童和庚款留美的档案,约50件。
3.留欧档案整理与研究
主要为留英、留德、留法、留比等国的档案,已经整理出300余件,其中留英的档案200多件。
4.留学日本档案整理与研究
晚清留学日本的人数众多,相应的档案也较多,主要分布在学部、兵部等,已经整理出约500多件。
(二)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1.立项以来,除开题研讨会以外,本项目按子课题举行过10次小型研讨会,主要是对留学教育通论—档案整理与研究、留美档案整理与研究、留欧档案整理与研究、留学日本档案整理与研究、留学生与晚清社会变革研究等子课题,如何进行整理、重点、进度安排以及有关的问题进行研讨,并进行分工,以确保按计划进行。
2.为了总结和弘扬从清代开始的留学生的爱国主义传统,于2016年6月召开了“留学报国爱国思想与实践研究”学术研讨会,国内外30多个专家参加了会议,收到相关论文30余篇,后来《神州学人》等媒体作了报道。
3、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
2016年2月,由美国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李又宁教授邀请,参加了“留美1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关于清代和民国留学档案整理的报告,受到了李又宁教授和与会者的较高评价。
会间,与李又宁教授等交流了中国留学档案的整理情况,希望李又宁教授对保存在美国高校的有关清代留学美国的档案,予以关注,配合整理,得到了李又宁教授的积极响应。
4、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非常遗憾,这个工作课题组重视不够,有关成果宣传推介情况正在亡羊补牢,认真补做,力求能够得到积极的效果。
二、 研究成果情况
截止目前,本项目的代表性成果主要为申报本项目期间和立项以后的成果,主要包括留学档案整理和晚清留学研究两大部分:
(一)清代留学档案整理,约75万字左右,主要包括:
1.留学教育通论—档案整理,约15万字,基本内容为留学上谕、奏议、章程、咨文;留学生的派遣、管理、考验;留学费用、奖励、资助、救济等,这部分档案有的已经公布,有的还是首次发现,从中可以看出清代派出留学生的始末,对了解清代留学运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留美档案整理,约10万字,基本内容为官派詹天佑等幼童留美档案;胡适、梅贻琦等庚款留美档案;1872—1910年其他留美档案,如袁世凯派出的北洋大学留学档案等,这部分档案是晚清到民初留美档案的主体,对于厘清官派留美的来龙去脉、庚款留美的是是非非以及晚清零碎的留美活动,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留欧档案整理,约20万字,基本内容为福州船政学堂学生留欧档案、留学英国档案整理、留学法国档案整理、留学比利时档案整理、留学德国档案整理。这部分档案涉及面较广,就留学国而言,包括英、德、法、比等国,还有专门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就国内的卷宗而言,涉及的部门也很多。因此整理起来较有难度,其价值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晚清留学的概貌,对于厘清晚清时代中国留欧情况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4.留学日本档案整理,约30万字,基本内容为留学师范类专业档案、留学法政类专业档案、留学军事类专业档案和留学其他专业档案。这部分档案的数量在晚清留学档案中堪称第一,这与晚清的留学大潮非常相应,从中可以清晰地反映晚清留学大潮的始末,更可以看出那时的中国青年到日本寻医求药的爱国急切心情,还可以看出一大批留日学生回国以后的所作所为,因此这部分档案对于认识晚清的留学运动、留日群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晚清留学研究,主要是留学生与晚清社会变革研究,主要成果为:
1.《留学生群体的形成与大厦将倾时的清末新政》,约8万字,作为第一章收入《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入选2016年国家文库)。
基本内容 此章辩证地论证了清代留学运动的发生、留学生群体的形成与清末新政之间的关系,近代中国留学生的出现早于清末新政,但清末新政推动了留学大潮的兴起和留学生群体的形成;进而通过留学生参与清末新政的考察,分析清末新政与留学生群体的互动关系:清末新政为留学生群体参政提供了机遇,留学生群体参与和促进了清末新政。
基本观点 1.“近代中国留学运动是伴随着中国国门的被迫打开、西学东渐进一步深化后逐渐开始发展的。它以1872年容闳倡导的留美幼童运动为肇始,在20世纪初的新政时期汇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留日大潮。同时,中断了的留学欧美活动也开始复苏,共同汇成了短期内数万中国人走向世界的热流,诞生了一个以留学生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士大夫阶层的知识分子群体。它由清末新政所催生,从根本上讲,留学大潮的出现是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直接结果,但是后来它又促进了清末新政的进行!尽管这个群体成分复杂,但是在整体上,在中国传统社会急剧转型的新政时期乃至整个20世纪,却是一个能适应时代变化、推动历史发展的新生力量,随后在清末民初的政治鼎革中发生了特殊的作用。”
2.“清末新政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对留学运动的推动,无疑是积极的,但从后来的结果看,清末新政无疑成为埋葬清政府的一种催化剂。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上看,这次改革既顺乎晚清革故鼎新、重振国威的民心民意,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如果说京都不保、国将不国是新政出台的直接原因,那么新政的内容则又明白无误地表明了西学的巨大影响。毫无疑义,清末新政是清末多种政治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参与的人员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而这其中又不能不与受到西学影响的官绅、新式学堂的学生特别是留学生的参与和影响有关。就此而言,留学生群体与清末新政与此后的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又是一种互动关系。”
3.“本来相当多的留学生还寄希望于立宪,为此积极参加新政,希望通过有序、平稳的体制改革,建立英国式君主立宪的现代国家。但是皇族内阁的出笼,标志着清末新政进入了立宪的死胡同,击碎了他们多年的幻想。留学生们的初衷已被扭曲,感情受到了愚弄,对清王朝失去了信心和耐心;而体制外的留学生们更被激怒,进一步加快了武装革命的步伐。最终,踟蹰不前的清王朝终于在清末宪政运动和革命的浪潮中,被以留学生为主体的革命派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
学术价值 此观点不仅辩证地论述了中国留学运动在清代发生、留学生群体在清代形成的历史原因,更首次从留学生的角度论述了留学生与清末新政的关系,即清末新政推动了留学生群体的形成,留学生群体又促进了清末新政的发展,并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这对于当今更科学地认识清末新政的发生、发展和清王朝的覆灭以及留学生群体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使人耳目一新的认识价值和启示意义。
社会影响 1.著名历史学家张海鹏先生在该书的序中高度评价了这个观点等。2.《光明日报》2017年8月1日以《一部“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为题,发表了近4000字的书评,其中特别提到了该书对留学生与晚清社会变革的论述。
2.《清末留学欧美运动析论》,《历史档案》(CSSCI),2015年第4期。
基本内容 主要是对留美幼童之后的清末留学欧美运动进行评析。
基本观点 清末留学欧美运动与清末新政关系极为密切。与派遣学生赴日留学一样,派遣学生赴欧美留学也是清政府为了推行新政、解决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举措。而为了在华的长远利益,增加对华的影响力,欧美一些人士也试图吸引中国人到自己的国家留学。总体而言,清末留学欧美学生人数不多,但是,其中学有专长和成为某一领域风云人物的甚多,其主流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庚款生,大都成为中国现代科学和学科的奠基人。
学术价值 此文选题在研究留学欧美的文章中比较少见,因为论者大多偏重于论述留美幼童或庚款留美,而对在此期间的留学欧美的活动较少关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本文有拾遗补缺的作用,特别是强调“清末留学欧美学生人数不多,但是,其中学有专长和成为某一领域风云人物的甚多,其主流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个观点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3.《清末新政与留日大潮的涌起》,《江海学刊》(CSSCI),2014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5年第3期摘登。
基本内容 主要论述留日大潮与清末新政之间的关系,清末新政推动了留日大潮的涌起。
基本观点 清末新政与留日大潮的关系极为密切,留学日本是当时清政府解决人才缺乏的重要途径并大力提倡的结果,而日本政府为了其在华的长远利益,也试图利用中国人普遍的留日愿望实现自己的阴谋,少数日本有识之士则希望通过接纳中国留学生以维护中日的传统友谊。清末留日学生人数众多,达20000以上,为当时人类有史以来留学人数之最,且所学专业多样,以师范、法律及军事为主,回国后的主流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术价值 通过辩证地论述清末新政与留日大潮兴起之间的关系,说明清末新政对留日大潮兴起的影响,并且通过对清朝派出留学生和日本接纳中国留学生的多重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留日大潮得以形成的具体乃至隐秘原因,这对于客观地认识留日大潮的兴起有比较重要的认识价值。文中对留日人数的辨析为新创,值得学界的注意。
社会影响 被引两次以上,又被《新华文摘》2015年第3期摘登。
4.《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时期西方政治文化学说的传播》,《江苏社会科学》(CSSCI),2014年第1期。
基本内容 具体地论述了清末新政时期留日学生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经过和功绩,认为这种传播对开启民智、推动新政、促进辛亥革命有重要作用。
基本观点 清末新政时期,译书的重点从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知识界对西方自然科学中应用科学为主的翻译,转向了以欧美特别是日文书籍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著作的翻译,并且以政法、教育类书籍为主。这不仅反映了留日学生通过中译日文,传播西学,“寻医求药”以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更为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提供了先进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唤醒了大清帝国一批沉睡的臣民,激励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投身于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学术价值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了留日学生在清末新政时期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比一般的论述留日学生的有关贡献更有价值,并且论述了这种传播的直接影响,比较符合历史实际。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