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开题与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2015年11月立项,2016年1月16日召开了“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的马克思早期文本研究”项目开题会。课题首席专家鲁克俭教授介绍了课题的总体情况,子课题负责人张曙光教授、韩立新教授、张文喜教授、杨学功教授、吴向东教授、周凡教授、兰久富教授具体介绍了各子课题的研究思路。参加开题会的专家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柴方国译审、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梁树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安启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魏小萍研究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峰明教授对课题研究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会后,各子课题负责人根据各位专家的修改意见,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思路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开题会之后,研究计划顺利推进,各子课题研究顺利开展。2017年3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中心”,由首席专家鲁克俭任中心主任、子课题负责人周凡教授任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沈越教授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教授任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
项目立项一年半以来,课题组成员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由首席专家鲁克俭教授任主编、子课题负责人杨学功教授任副主编的“国外马克思学译丛”2016年9月出版了第四批新书(共四本)。首席专家鲁克俭教授出版了专著《走向文本研究的深处——基于MEGA2的马克思文献学清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版),为各子课题提供了基础性的文献学。
首席专家鲁克俭教授发表论文《基于MEGA2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本研究:一个路线图》(《创新》2016年第1期),为子课题“基于MEGA2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本研究”提供了研究路线图。
“基于MEGA2的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文本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张曙光教授出版了专著《人的世界与世界的人:马克思的思想历程追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版)、杨学功教授即将发表论文(已有《黑龙江社会科学》用稿通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效应》。
“基于MEGA2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张文喜教授在《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江汉论坛》《学习与探索》发表了4篇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其中发表在《江汉论坛》的论文《异化劳动学说及其人与动物对比关系》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年第4期转载。
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首席专家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已出版专著两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河北学刊》《江汉论坛》《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7篇,其中CSSCI论文15篇。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2016年10月29日,课题组召开了“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70周年工作坊”,安启念教授、韩立新教授、张曙光教授和博士生王兴辉分别作了“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思想”、“鲍威尔、黑格尔和马克思:兼论马克思对鲍威尔批判的当代意义”、“马克思论市民社会中的个人及自我”、“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新解读: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产关系概念的使用谈起”的主旨发言。首席专家鲁克俭教授,子课题负责人杨学功教授、张文喜教授、兰久富教授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的王峰明教授、陈浩副教授,北京大学的方博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的沈湘平教授、田毅松博士对四位的发言作了评论和深入研讨。
2016年3月24-27日,首席专家鲁克俭教授和子课题负责人张曙光教授在墨尔本大学参加“马克思主义2016”学术会议,并作会议发言。
2017年6月2-4日,首席专家鲁克俭教授和子课题负责人张曙光教授在纽约参加“左翼论坛2017”,并在美国著名马克思学家诺曼?莱文组织的分会场“马克思与古典人文主义的再联系” 作会议发言(会议相关信息和会议日程安排可见https://www.leftforum.org/sites/default/files/LEFTFORUM_2017_ProgramGuide.pdf)。
2017年7月14-15日,子课题负责人吴向东教授和课题组成员罗松涛副教授、郑伟副教授在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参加国际价值学会举办的“变化中的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
3、成果推介与宣传
课题开题会2016年1月2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官网“学术动态”作了报道(http://www.bnu.edu.cn/xzdt/80517.html)。
“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70周年工作坊”2016年10月3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官网作了报道(http://phil.bnu.edu.cn/?partyshow/id/1159.html)。
二、 研究成果情况
1、首席专家鲁克俭主编的“国外马克思学译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译丛”2009年出版首批6本:《吕贝尔马克思学文集》、莱文《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费彻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卡弗《政治性写作:后现代视野中的马克思形象》、古尔德《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中的个性与共同体》、洛克莫尔《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的重建》;2011年出版第二批3本:奥尔曼《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奈格里《<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克拉克《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的视角》;2013年出版第三批4本:拉雷恩《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费彻尔《马克思:思想传记》、列斐伏尔《马克思的社会学》、布雷克曼《废黜自我: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及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本课题立项之后,“译丛”2016年出版了第四批4本新书:麦克莱伦《马克思主义之前的马克思》、阿瑟《<资本论>的解读与重建:体系辩证法视角》、洛克莫尔《能动的主体:费希特、马克思和德国哲学》、阿尔布瑞顿《政治经济学中的辩证法和解构》。这17本国外马克思学的代表性著作,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2、首席专家鲁克俭的专著《走向文本研究的深处——基于MEGA2的马克思文献学清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基于MEGA2附属资料卷对国际马克思学界关于马克思重要文本(特别是马克思早期文本,包括马克思早期的摘录笔记)文献学最新研究成果的系统清理,为各子课题对单个文本进行思想解读提供了基础性资料,是本项目最具代表性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首席专家鲁克俭的论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就教科书体系的早期建构及其反思》(《哲学动态》2017年第7期),考察了马克思哲学经由拉布里奥拉、普列汉诺夫、列宁、德波林到1920年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建构的历史过程,重点辨析马克思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消灭哲学”到第二国际以后马克思哲学存在合法性逐渐确立的内在逻辑。结论是,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并不能划等号;如果存在马克思哲学的话,马克思哲学应该是共产主义政治哲学。
4、首席专家鲁克俭的论文《新出版的MEGA2/Ⅳ/5概况及其学术价值》(《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介绍了2015年刚出版的MEGA2/Ⅳ/5的相关文献学信息,并考察了该卷的重要学术价值。MEGA2/Ⅳ/5收录的是马克思1845年夏《曼彻斯特笔记》后4个笔记本,它与1988年出版的MEGA2/Ⅳ/4收录的前5个笔记本一起,构成了完整的9册《曼彻斯特笔记》。《曼彻斯特笔记》为马克思1845年10月以后开始写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特别是经济史资料)。收入《德意志意识形态》的MEGA2/Ⅰ/5今年刚刚出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将会形成新的高潮,而“基于MEGA2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研究”又是本项目的7个子课题之一。因此,《新出版的MEGA2/Ⅳ/5概况及其学术价值》一文也是本项目的重要阶段性研究成果。
5、首席专家鲁克俭的论文《基于MEGA2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本研究:一个路线图》,为子课题“基于MEGA2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本研究”提供了研究路线图。该文被卜祥记,赵得生《“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划界及其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引用。
6、子课题负责人张文喜教授的论文《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费尔巴哈观的阐释》(《哲学研究》2016年第3期),重新考察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问题,对传统上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解读框架进行了反思。
7、子课题负责人张文喜教授的论文《从存在论基础看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6期),从存在论视角考察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研究引入了新的视角。
8、子课题负责人张文喜教授的论文《异化劳动学说及其人与动物对比关系》(《江汉论坛》2016年第12期),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从人与动物对比关系的角度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年第4期转载。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