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冷门”“绝学”中的责任与担当

——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甲骨文全文数据库开发及商代文字释读研究”负责人王蕴智

特约记者 苏迅2017年11月28日10:45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7月23日下午,如约来到王蕴智位于郑州的家中,我们发现书房门头上用甲骨文书写的“闻粟雨斋”及书房四壁书架上摆满的甲骨文著录书籍格外显眼,不难看出这位河南籍学者对甲骨学事业的挚爱。王蕴智是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河南省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甲骨学与殷商文明研究平台负责人,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子课题“甲骨文全文数据库开发及商代文字释读研究”主持人。

王蕴智说:“我们这个子课题包括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应该说和国家的总课题扣得最紧。它首先是通过穷尽性的资料整理,建立甲骨文全文数据库及信息检索系统;同时还需要翔实梳理区辨字形间的分合关系、字词关系及同时期出土所见金文、陶文、玉石文资料,确立出每一个甲骨文及商代文字字头并进行专业释读。”课题组已着手把迄今所见公开出版的各种甲骨文著录书全部输入计算机系统,课题成果将以甲骨文计算机全文信息检索和商代文字专书的形式展示给大家。

“对殷墟甲骨文原文与释文文本的整理是本课题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由于工作量巨大,此前我们已付出了十多年的劳动。”早在20世纪末,作为河南省古文字研究的领军人,王蕴智就先后在《古文字研究》等刊物提出了抓紧跨世纪甲骨学研究的学术规划,其中规划之一就是要“深化文字释读工作,量化整理、编纂新的商代字书,全方位构建大型的商代语言文字数据库”。

多年来,王蕴智带领学生一直坚持从穷尽性整理原始资料出发,逐一将全部甲骨文文本依照原文字形加以录入,并将对应的释文输入计算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大数据、云平台甲骨文国家重大委托项目出炉后,主持子课题亦就落在他的肩上。

长期呕心沥血的潜心研究,每一个专业数据王蕴智都能一一道来。“目前,我们已经收录当今海内外30余种重要的甲骨著录与缀合材料,总计甲骨86700余片,剔除重片及缀入他片的9598片,最后录入计算机系统将近8万片,共有15.7万余条刻辞,原文与释文计约340万字。近日我们又友情收到诸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出版著录甲骨的赠书,录入计算机系统的文字数量还会增加。”

据王蕴智介绍,数据库有两种检索方式:第一种是利用原片、原字检索,就是将甲骨原片的著录号或某一个甲骨文字编号直接输入电脑,这个字在甲骨文原片上的信息都会显示出来。第二种检索方式是直接输入与甲骨文对照的汉字释文,这个字在甲骨文里的所有信息也会显示出来。“第一种检索方法适用于专业研究人员,第二种除了专业学者,还适用于普通学人。”

“今年课题组编写出版了一套16册《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编》,目前已出版10册,年底前出齐。其中的后两册是用原拓剪裁编纂出来的《甲骨文可释文字编》,这也是我们一个阶段性文字释读成果。”

河南是古文字出土大省,是字圣许慎的家乡、汉字学的发源地。河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优势。“在传承、保护、开发汉字文化遗产方面,我最了解家乡河南,也最知道应该怎么做。我们有待从资源大省向汉字文化学术强省跨越。我是学者,除了专业教研工作,其他什么名头都不需要,我和我的团队将全力以赴把该做的课题做好。”在这一意义上,能在甲骨文这一“冷门”“绝学”里执着坚守,王蕴智可谓河南家乡学者的责任和担当。

(责编:王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