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景朝阳2017年11月03日08:5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标题:【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网

【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这是今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抓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国各地区和各部门要增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巨大进展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了“三+四”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即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为引领,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四大板块联动发展,不断创新区域发展政策,深化各类区域合作,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需要指出的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国内外发展新形势,提出了“三大战略”,这是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使我国的新疆、广西、云南等内陆地区成为开放前沿,以对外开放促进改革发展的地区发展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核心,探索出经济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发展的新模式,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跨行政区的要素有序流动,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长江经济带推动沿江11个省市联动发展,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串联起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成渝经济区,有效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共抓生态环境大保护,加快统一市场建设,有力推动东中西协调发展。

从五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来看,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已不仅仅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更体现在区际关系改善、区域合作加强方面。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三大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区域发展战略安排,本质上都是为了加强区域合作、优化发展格局,形成区域良性互动。这说明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在逐步走向成熟,战略内涵不断丰富,政策手段日趋完善,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十九大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

在十九大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战略意图更加明显,战略任务更加明确。

一是赋予区域协调发展新的意义。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的不平衡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区域不平衡发展、地区发展差距大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发展严重滞后于东中部地区,区域整体性贫困问题突出,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亟待提高。这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需要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尤其是公共服务差距,使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正式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根据十九大精神,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由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提升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以往的文件相比,此次报告中关于区域发展的内涵进一步扩展,除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以外,还包含了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城市群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等内容,涵盖了区域发展的诸多方面。

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要求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框架下,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创新区域政策工具,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利互助机制、区际利益平衡机制、区域功能平台机制等。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协调解决跨区域发展中的制度性难题,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发展效率,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关系。例如,在此轮东北振兴政策中,创新提出了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东北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东部地区输出先进的发展理念,推进产业向东北地区转移,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东北经济振兴发展。

三是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十九大报告不仅从战略层面对区域发展作出新部署,而且重点任务更加明确,为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具体来看,西部地区受交通区位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发展步伐缓慢,需要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推进发展,加大政策倾斜,增加资源投入,并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开放发展水平。东北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经济和行政体制僵化,需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市场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要,使东北经济真正“脱胎换骨”。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劳动力丰富,发展空间广阔,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经济发展平稳有序,今后需要巩固产业、创新等优势,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龙头,创新引领不仅是科学技术创新,还体现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需要深化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制度探索,为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支撑。此外,十九大报告对其他类型区域也做出了明确部署。因此,十九大报告为区域协调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实施路径非常清晰。

三、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是继往开来的盛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会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提出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举措,被提到了历史新高度,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上升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彰显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我国仍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巨大挑战,区域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按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加强区域发展制度建设,加大区域发展资源投入,创新完善区域发展理论,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践,努力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区域合作与开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