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百年易学菁华集成”项目2015年成果简报

2017年06月27日16:54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台港易学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增补

一、台港易学期刊论文目录、文章的增补

《台港易学期刊论文汇编》是对台湾及香港地区1949年至2015年关于易学期刊论文的编订。前期关于期刊论文的汇编已大体完成(可参看2013年《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成果简报),其中台港期刊论文的增补工作也于2014年下学期部分完成,2015年的主要工作为通过网络和国内各大图书馆两个途径进行期刊搜集与整理。首先通过网络检索(主要通过“读秀”期刊检索以及文献传递)搜集了所有能下载获取的电子版,并先后去北京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复制了所有能找到的台湾期刊。剩下415篇期刊以及46篇报刊文章需要在台湾复制。

在此基础上,台港期刊的增补另有三个方面:

一、根据前期总目录,提取出40个主要期刊在台湾国家图书馆“期刊篇目检索库”进行按期排查,整理出所有与易学相关的文章,并与总目录查重,此途径新增出91篇期刊论文目录。

二、在台湾国家图书馆“书目整合系统”根据易学关键词(学术、术数)、人名等进行检索的5个成果文档进行提取,整理出所有与易学相关的期刊,并进行与总目录的查重,形成新增的408篇期刊论文目录,此部分新增期刊占较大比例的为香港期刊和台湾的术数期刊文章,使得港台期刊总目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补充连载期刊。即根据总目录所整理出来的连载期刊进行补充并检索馆藏,此部分期刊信息不甚完整,有些需要实地馆藏调阅之后才能确定是否有连载。

台港期刊的复制主要在台湾国家图书馆进行列印和填单调阅复制,另有一批期刊散见于台湾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几个主要高校。2015年暑期赴台工作一共复制了946期刊篇期刊,仍有19篇由于信息不完整和未检索到馆藏信息而搁置。

二、台港易学硕博士论文目录、文章增补

前期关于台港硕博士论文工作总目录为《台湾硕博士论文总目》400篇。为了使台港硕博士论文目录更加完备,此次工作主要为目录的增补。

目录的增补包括三个途径:

一是根据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孙剑秋教授搜集整理的近几年台湾硕博士目录《2001--2014年台湾易学硕博士论文》进行查重筛选,增补71篇硕博士论文目录,补充了近几年来台湾地区硕博士论文的空缺。

二是根据台湾师范大学赖贵三教授的《台湾易学史》、《台湾易学人物表》整理出来台湾大部分高校的指导教师姓名,在台湾国家图书馆官网以及各高校图书馆硕博士论文库进行检索并筛检补充,终增补79篇硕博士论文目录。

三是在台湾实地增补。台湾政治大学社资四楼汇集了台湾五十年代至90年代的各高校硕博士论文且面向读者开架阅览,为硕博士论文的增补提供了便利。此次转开架增补了14篇,其中有4篇为香港地区的,确保部分仅由书名不能明确是否与易相关的论文不至遗漏。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补充,共增补了164篇硕博士论文,其中有68篇在台湾国家图书馆可以下到电子版,48篇可在国家图书馆进行调阅复制,29篇的硕博士论文只对本校公开,在国图并无馆藏信息,需要实际去台湾各大高校图书馆调阅复制,同时还有2篇论文暂时在本校也未公开,则需拜托台湾高校的老师帮忙代找。至此一共搜集到148篇硕博士论文,其中包括17篇前期400篇总目录中未找到的硕博士论文,此外,仍有31篇遗留目录,其相关文章需拜托台湾老师搜集。

《台港易学专著总目》制作完成

易学专著的总体分类是学术类和通俗类两种,学术类之下又分为经学类和术数类两种。《台湾易学专著总目》是对台湾地区自1949年至今所著成的易学专著进行的编目。此项目自2014年开始,历时两年至今,已基本完成对于《台湾易学专著总目》(含学术性和通俗性著作)的制作,现将其大致的制作情况进行简要的概述。

《台港易学专著总目》的制作程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大陆收集相关目录资料,编制一个较为完整的目录;二为赴台进行资料的收集,同时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目录。具体情况如下:

一、赴台之前整理、整合了“学术类”易学著作的三个目录(前期做的台湾易学著作总目录初稿、山东大学馆藏易学目录、上次从台湾采购的书籍目录),查重后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台湾易学专著目录》。

二、对上述“经学类”目录中所涉及的所有著作进行查馆藏的工作,凡“大陆能复制、下载、购买者”标出具体的获得途径(山东大学易学中心资料室、山东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大陆其他图书馆馆藏、读秀等电子资源、孔夫子旧书网等可以买到的),凡“大陆无法复制、下载、购买者”,查台湾的馆藏情况(主要是台湾的国家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国立政治大学图书馆、辅仁大学图书馆以及其他大学图书馆馆藏),将上述馆藏信息都整合到一个表格中。

三、经学类著作查馆藏工作初步完成后,对术数类著作目录也进行了初步制作,但由于术数著作总量太大(经过筛选后还有七千余本),故只对1980年之前的以及几位重要术数人物的著作进行了馆藏地的查询。

赴台后,在台湾各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前后共复印图书82本,其中15本不在原目录中,已复印的书中,有4本后来又买到了旧书,有16本属于通俗性的易学读物,学术性不强。

在以上资料对目录进一步增补的基础上,台湾易学著作总目(含学术性和通俗性著作)已完成,目录按年份排列,一般通俗性著作用红色字体标出并放在每一年的最后。该目录包含所有已知著作的收集处理情况,未注明处理情况的或为信息不明确,或者是未找到该书(目录中用黑色字体标出),或者为一般通俗性作品未做任何处理的。

留待的工作有以下几条:(1)继续完善目录,仍有扩展工作需要处理,即将目录按姓名排列,搜索这些作者,看是否有未收入的易学著作,并补充总目。(2)其中关于术数类易学著作目前有两个目录,一个是总目录(七千多本)、一个是精选目录(两百本),这两个目录都还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术数类的总目录中还有一些重复条目或者通俗性易学著作,需要删除或调整。精选目录是按年代和重要术数名家的作品甄选的,里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关于术数名家的评价标准(根据那个年代所公认的名家)是比较主观的,有可能遗漏重要的术数名家,也有可能把不太著名的人选进去,所以关于术数这方面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至2015年12月份,所需补充的工作也已经大体完成。

台港易学拾遗总述

《台港易学拾遗》项目主要是对台湾与香港地区从1949年至2015年的非易学专著中含易学内容之章、节的搜集、甄选、整理与汇编。此项目的主要意义即在于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汇编,系统展现出台港地区易学研究的整体风貌,为大陆的易学研究提供丰富而细密的文献支持。下面主要介绍一下项目的工作情况与进展:

工作伊始,台港拾遗小组成员检索《中华民国出版年鉴》、《出版图书目錄》、《全国新书目》等台湾地区出版的书目,检索年代贯通50年代至今,从其中筛选出文史哲领域的著作,形成拾遗需要检索书目的初稿。为防止遗漏,小组在检索时扩大选入标准,将怀疑而不确定的条目一并收入。形成工作初稿后,小组又按照作者名排序,即将课题组台湾报刊文章目录、专著目录、硕博士论文目录中的作者一并筛出,与拾遗初稿一起,形成一份最大范围上的台湾文史哲领域学者名单。在此基础上,开始以作者名为核心,利用台湾各图书馆、谷歌等,检索这这些作者的全部著作。即最终形成以作者名排序版的台湾文史哲著作目录。

此本目录完成后,小组即开始寻找、阅读原书,查看是否有易学内容,进而剔除无易学内容的条目,而影印有易学内容的部分。查找原书时,按照网络资源、山大图书馆、山东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顺序,将在大陆能够解决的图书予以优先解决。

根据《拾遗总目》筛出大陆可以检索到的书目,剩余条目即为《拾遗赴台检索目录》。考虑到条目非常多,且拾遗的工作需要翻阅书目才可以确定是否有易学的部分需要复印,故而让小组成员将《赴台检索条目》在台湾大学图书馆、政治大学图书馆、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辅仁大学图书馆、中研院图书馆和高雄师范大学图书馆,在网络检索了一遍然后按馆藏地把条目归类。

此项目开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继续进行:

其一,拾遗组的界定以前太过宽泛,其中夹杂专辑与会议部分的易学资料,导致与其他组工作重叠部分过多。拾遗组应有更为准确的定位,应是部分含有易学章节的专著。即第一位必须是章节形式的专著,而个人、多人论文集应全部转移到论文集部分。难点是,其中有些个人论文集,在形式上非常类似于专著,则应该阅其前言,确认是否是论文集,或对此类进行分析,专门进行界定说明。

其二,尚有未检索到馆藏、或散见于其他各高校图书馆的条目,其中未检索到馆藏信息的87条,散见于各高校的47本。未检索到馆藏的只能选择放弃;而散见的,因拾遗工作大部分条目是没有易学内容的,因此不适合拜托他人,小组同样选择放弃此一部分,当然,若日后有合适机缘,课题组可解决这一部分遗憾。

其三,拾遗组的工作量与成果产出比略低,查书量与复印量约为六比一,也即大部分时间是用来查找、阅览不相关的内容。这一点是由总体工作思路决定的,若日后再有拾遗类似的工作,则可以思考是否有更为有效率的方法。

根据上述问题,所总结出来的解决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专业问题。拾遗总目整理初期,由于小组成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出现目录繁简体不统一,作者名或书名输错,条目查重不彻底,一个条目重复出现多次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目录整编这一环节上,可以多安排文献学或本专业的学生负责这一部分工作,以减少纰漏的出现。

二、重复工作的避免。《拾遗总目》中有诸如《屈万里全集》、《牟宗三全集》等著名学者的著述总集,还出现了这些学者的单本专著等,这样就难免会做很多重复工作,因此再做类似工作,要把个人总集的具体条目列出,并与这个学者的其他著作查重。

三、标准问题。早期的拾遗收录标准混乱,包括个人专著、个人论文集、多人论文集、会议论文集等等,甚至是个人文集和多人文集中一篇文章的一个自然段都收编进来,造成初期翻书工作进展缓慢,成果混乱。针对这一问题,希望再进行类似工作时,首先厘清各自的工作内容,定好收录标准,并严格地贯彻执行,不能随意更改。拾遗的内容就是个人专著(按章节编写的著作或是个人论文集)中的易学内容(按章节编写的专著易学内容至少构成一个小标题,个人论文集的话应是整篇文章都以易学为主题)

四、检索馆藏。检索时尽量只输入条目中的一个关键词,如果将书名全部输入可能出现无法识别的情况发生;输入时必须是繁体字,个别学校的系统不能识别简体字,这也是做目录必须统一繁体字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查出各校开架书之后按索书号进行排序,这样在找书时会方便很多,不会来回乱跑耽误时间。

五、增补工作。考虑工作内容和方式与其他工作组不一样,如果有后续补编工作可以做关键词查询工作,如“国学”、“经学”、“儒学”等,再如“朱熹”“邵雍”等关键人物为关键词查询图书,这样有周易內容的命中率會大大提高;又或是采用赖贵三老师提供的思路,查看台湾各高校官网上哲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等各位老师的学术成果,再与总目进行核对,补编条目。

目前台港地区的拾遗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所剩余的一些工作在大陆足以完成。具体来说,尚有百余条未找到的馆藏书目信息,此工作仍需投入主要精力。此外,在做其它工作时亦要继续完善拾遗目录。

大陆易学各项工作进程简述

《大陆易学》是“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续编)”的子项目之一,此项目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大陆易学专著总目》、《大陆易学硕博士论文汇编》、《大陆易学期刊论文汇编》、《大陆易学辑刊、论文集汇编》以及《大陆易学拾遗》。《大陆易学》工作的全面开展是自2015年才开始的,所以各工作项目多数仍在稳步进行中,现将其工作进程大概情况略述如下:

一、《大陆易学专著总目》

《大陆易学专著总目》主要是收集自1949年至2015年大陆所出版的易学专著信息并编制成目录。此目录的来源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初编》(《目录初编》的来源是林庆彰的《经学目录》以及吕绍刚等编的《周易辞典》后附录目录)涉及到一些专著目录,整理出来,为目录来源之一;第二类是对1952-2011年间出版的《全国新书目》的检索整理出来的易学著作条目;第三类是根据易学中心网站内的山东省图书馆易学书目的电子版目录,和大陆出版易学书目(1978-1999)两份目录,整理出其中需要的部分,此为目录来源之三。第四个来源是根据前期胡士颍博士所整理含大陆与港台的“1949-2000年易学著作目录”,其中可摘出大陆部分著作条目。

至2015年12月份,已经得出一个《大陆易学专著总目》初稿。后续工作主要为图书馆开架增补目录信息以及根据目录收集专著类书籍。

二、大陆易学硕博士论文汇编——目录部分

《大陆易学硕博士论文汇编》项目主要是收集自1949年至2015年的关于易学的硕士博士论文,并汇编成册。首先,课题小组对各个数据库(读秀、CNKI、CALLS、万方、山大图书馆)进行检索,汇总成目录初稿,然后对初稿进行删减,剔除其中非易学的文章,由此形成《大陆易学硕博士论文汇编》总目的初稿。其后又对其进行增补,主要是补充2011-2015年的目录信息(前期只到2011年),其二则是直接检索各个高校自己的硕博士论文馆藏,补充重点高校的目录。此两项工作现都已完成,当前正在交互补充编年版与导师排序版的目录。

三、大陆易学期刊论文汇编——目录及文章

此汇编在2014年已形成一个总目初稿(总目初稿主要是知网关键词检索、林庆彰经学目录、吕绍刚周易辞典、高桂芬易学论文索引综合而成),2015年的续编工作主要是对初稿的增补以及文章的复制。其后,又对1980-2000年,2002-2009年,2011-2012年的《全国报刊索引》进行了逐条检索,并筛选出其中的易类文章。后将《全国报刊索引》中的文章,核对增加进初稿目录中,完成1980-2000,2002-2009年度文章的增补工作。经过不断筛选,总目已经基本确定,且文章搜集已在知网初步下载。但总目中仍有不少条目,无法下载。因此工作小组对期刊论文进行了全面的核对,落实整理出未见文章目录。进而检索馆藏,按馆藏地排序,以备复印。未见文章的馆藏,主要在山大哲社学院、蒋震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三处可解决。当前已经将哲社学院馆藏的期刊复印、扫描完毕。其他馆藏文章尚待复印。此外,期刊文章尚需要分类为经学、术数与通俗。当前2000年至2010年的文章与目录皆已完成分类,1949-1999年的文章待补充完整后,进行目录与文章的分类处理。

四、大陆易学辑刊论文集汇编——目录

《大陆易学辑刊、论文集汇编》主要是收集多作者的论文集,以及个人论文集,其中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连续几年或多年出版的辑刊中的易学文章;另一部分是论文集,如会议论文集、纪念性论文集、专题论文集、个人论文集,是没有连贯辑数的,有些是有书号出版的、有些是内部编辑的。总目有三个来源,一是摘取初编目录中的专辑内容形成一个目录;二是检索中国知网“辑刊”数据库,此所得目录为专辑目录来源的另一部分;三是从全国新书目、总书目中摘出疑似含易学文章的论文集目录。此三部分目录基本构成《大陆易学辑刊论文集汇编》总目初稿。后续主要工作为继续对所得目录进行补充完善。

五、大陆易学拾遗——目录

“大陆易学拾遗”工作是2015年下半年新开始的一个项目,属于“大陆易学”项目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主要目标就是收集自1949年以来至2015年所有在大陆出版的非易学专著中的易学篇章。工作进程很简单:首先,制作目录;再者,根据目录借书、阅览、确定是否有易学章节,完善目录,并确定专著位置以待借阅;最后,借书,扫描、复印易学章节。

2015年下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制作目录。其中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目录制作准确率尽可能高,即确保非易学专著中含有确定的易学章节;二、包含全面。即尽可能搜集到建国后大陆出版的所有含易学章节的非易学著作。此两个基本原则对后面的工作进展有着很大帮助,故目录的制作是整个工作最为核心的一环。

由于有了台港拾遗的经验,大陆拾遗从一开始就进行的较为顺利。其目录来源主要有三:一为读秀上的关键字目次查询;二是查开架(山大文理馆、蒋震馆、哲社馆、文史哲馆、政法分馆、文学院馆、政管学院资料室等图书馆);三是查询《全国新书目》。在这三个查询来源中,查开架和读秀网关键字查询是准确率最高的查询来源,而《全国新书目》则是包含全面的来源(因为建国后所出版的专著《全国新书目》都记录在册,即使文革期间有中断但文革之后又有补发),因此可将依据《全国新书目》制作的目录同查开架和读秀网关键字查询制作的目录进行查重,重复部分即为最终目录部分之一,依据《全国新书目》制作的目录不重复部分还需借阅核实,进而构成最终目录之另一部分。

至2015年年底已完成的工作任务如下:

1、文理馆开架图书已全部查阅完毕,共搜集所需图书约300册。

2、读秀网关键字查询还剩有11个宽泛关键词和部分易学家人名未查。

3、1949年至2015年《全国新书目》查询中,1958年第4至12期,1959年,1961年,1962年,1964年第6、9、12、14期,1965年,1975年第2期、第4至12期,1976年至1994年,1997年至2008年,2009年第2至6期、10至12期,2010年查询完毕。

后续的工作仍旧是通过开架以及关键字继续完善目录,并且根据目录借书、阅览、确定是否有易学章节,完善目录,确定专著位置以待借阅。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