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题情况
2015年12月21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课题开题论证筹备会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召开。课题的总负责人韩震教授和五个子课题的负责人以及课题秘书处的相关人员就课题申报情况、各子课题的内容以及如何筹备召开开题研讨会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2016年1月8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课题”开题会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召开。来自中国外文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昌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课题首席专家韩震教授在会上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工作现状,五位子课题负责人阐述了对于各自负责子课题的构想,与会专家围绕课题进行学术研讨,并对课题研究的开展提出了意见与建议。专家具体意见如下:
课题意义重大,研究脉络清晰。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多是中华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基础的范畴、概念和重要的命题,具有开创性或承先启后的意义,将其作为全新的概念提出,是理论和学术上的创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整理和传播这些术语并建立数据库,对于推进我国的基础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本课题涉及交叉学科、理论与实践交融创新研究。中华思想学术的传统形态,是一种贯通式、全息式的研究范式。文史哲一家一体,并不存在截然对立或相互区隔的分野与边际。“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的很多关键词或者核心概念,从西方学术的划分来看,自然而然都跨越不同学科。这既为本课题预留了无限创新的空间,也为本课题预设了不可回避的难点。
整理、诠释、译写、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目的是立足于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诠释,推荐和鼓励社会使用其成果,又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之意义,能让世界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当代中国人及海外华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间的交流借鉴。
此外,本课题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和传播,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建立当代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着力点。
专家建议:
1、关注散落在海外的中国古代典籍以及相关研究。比如日本的“古文词学派”,以求使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梳理更为完整。
2、术语的选择所涉及的学科应更为全面,比如选入佛、道等宗教,以及中医等,因为外国读者对具体领域的研究会更感兴趣,便于文化的对外传播。
3、术语的释义应尽量简明易懂,主要从对外传播角度考虑。
4、交叉术语,建议文史哲三组同时考虑、互相补充,或以某组为侧重,其他组做补充。
5、部分很难表述清晰的术语不能让读者意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解释,便于翻译。
6、可考虑带有多民族融合特征的多元文化术语,以显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7、为便于译者使用,可以增加术语在现代语境中如何使用的例子。
8、术语规模扩大后,建议用其他排列方式,比如分学科,或者按使用的频次(分常用、次常用等)。
9、经济和法律类的术语也可以考虑收入。
二、研究进展
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统筹下,“工程”团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前期调研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工作流程(术语遴选、中文释义、英文翻译、汉学家润色译文、资深外宣专家审订等)。在翻译中,除了遵循一般性的翻译规律外,“工程”团队针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内容的特点,确立了“准确诠释、贴合语境、尊重文化”的翻译原则。
2014年12月,“工程”首批81条术语正式对外发布。2015年5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一辑)出版,同时推出精装本;2015年11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二辑)正式出版。2016年1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二辑)在印度国际书展首发;4月出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三辑),并在伦敦国际书展首发。2016年11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四辑)举办新书发布仪式。经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并确定术语备选条目900余条。现已完400余条术语的中文释义与英译,以中英对照形式正式出版400条,其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核心术语140条,中国传统文艺思想核心术语132条,中国传统史学思想核心术语128条。
术语的发布与出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的搜索页面突破200万。《人民日报》(2015年3月19日版)发表专题评论,认为:“有关中华思想文化的……译法纷纭,水平参差,极易引发歧解,极大影响了‘中国声音’传播的质量和效果……‘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正为此做着努力。教育部、国家语委集合国内外文史哲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立足于国际传播的角度,筛选、整理包括‘道’‘仁’‘义’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并据此译成英语及其他语种,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维护文化主权。”《北京晚报》、新华网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分别作了专题报道,中新网、新华网等英文网站刊登了相关英文报道。
为了配合术语整体的内容完善和对外推广使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数据库”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网”主题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已经整理完成的术语相关内容全部在网站和数据库内更新完毕;优化术语库的搜索和呈现形式,增加术语汉字笔画的动画和相应的中英文音频,用户可以通过检索、索引等方式方便地找到相关的术语及内容;增强网站的互动性,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参与到术语的筛选和释义,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专家进行互动,使其成为“工程”与大众互动交流的平台窗口。
目前正在进行典籍书名对译库、术语池库、中文引例库等内容的收集和整理。
三、学术交流
课题组充分利用研讨会、学术讲座、版权输出等方式,积极扩大项目整体的影响力。2015年6月,在“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一辑)》首发,课题首席专家韩震在开幕式上做题为“掌握议题设置权 提升文化传播能力”的主旨发言。子课题成员章思英,分别于2015年4月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英文报刊负责人培训班、2015年6月国新办主办的对外传播研讨会以及2016年6月的“第六届亚太翻译论坛”、2016年9月的“第二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上介绍术语项目和术语英译经验。
2016年11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心、课题秘书处和外研社承办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释译与运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东湖书院召开,来自两岸文史哲、翻译等领域的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学术研讨会。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教授代表东道主致辞,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术语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韩震作总结发言。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博教授受“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韩震教授委托宣读了正式向社会公布第二批术语共有319条。开幕式以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院沈壮海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王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袁济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金元浦教授,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林安梧教授做了精彩的主旨发言。分议题讨论会上,有20余位专家先后就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阐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现代运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与文化认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外译与传播等议题作了主题发言,专家的精辟见解、主持人的精彩点评、台上台下的思想碰撞将会议推向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四、传播推广
1、新书发布
2016年1月11日下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二辑)在印度新德里普拉盖提?马丹国际展览中心中国主宾国活动区成功首发。首发式由课题秘书处所在单位外研社组织,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丁以绣副司长,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孙戈参赞、王建设参赞、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汉学家狄伯杰先生等嘉宾参加。
2016年4月12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三辑)》在伦敦国际书展首发。首发式由外研社社长蔡剑峰主持,中国驻英国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沈阳,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译制部前主编柯鸿冈等参加。
2、媒体报道
截至目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多家纸媒分别对术语工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具体情况如下:
新闻报道名称 所在报刊名
中华思想文化核心词汇有了英译“范本”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24日
中华传统语汇有了权威版本 《北京日报》2014年12月25日
中国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的支点 《人民日报》2015年1月15日
确立传统思想文化核心术语翻译标准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2月4日
翻译,怎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2015年3月19日
Key concepts in ancient Chinese thinking have found their English counterparts 《北京周报》2015年5月21日
诠释中华思想文化 传递中华特色声音 《中华读书报》2015年7月22日
看他们用英文解读中华民族“基因” 《光明日报》2016年4月18日
刊登术语条目 《今日中国》2016年第1、2、3期
刊登术语条目 《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年第2期
3、其他推广活动
(1)举办2016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赛,围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及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等核心内容,面向全国多个省市的在校中学生,以知识竞答、学术论文撰写、创新演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内涵、创意作品设计制作等方式,开展一系列培训及赛事活动。旨在向全国中学生推广和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及其背景知识。全国参与选手近2000人,共收集论文65篇,视频14部。
(2)为推广“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和“2016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赛”,2016年6月23日中午,子课题成员山东大学吕玉华副教授到人大附中举办讲座——“从‘文以载道’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4、微博微信
建立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发布内容343条,新增关注用户1167人,举办线上活动若干次。2016年4月,对微信后台进行了升级,目前微信平台可以支持在线报名、答题、参赛、购买图书等多项功能。
5、网站推广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网”自建立以来,简洁大气的外观,丰富实用的内容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2015年3月,对网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加强了与用户的互动,将之前主要以信息发布和传递为主的静态网站,升级为与用户可以充分互动的双向沟通的交互性网站。在搜索功能方面采用了很多的优化的细节手段,提升搜索引擎的效率,让内容更方便被查找。网站不仅有中文PC版、英文PC版,同时有中文手机版、英文手机版网站。通过互链、活动推广等方式,全年新增注册用户2700余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的搜索页面突破200万。
6、海外推广
目前,课题组在海外推广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方面主要有以下成果:
(1)《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一辑,马来语版)由外研社版权输出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出版社(Penerbit USM),双方于2015年11月签署出版协议。该书将以外研社和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方式推出。对方负责马来语版的翻译、编辑、出版及发行(发行区域包括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文莱等讲马来语的国家)。这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首次达成海外版权输出。目前外方已完成第一辑的翻译工作,预计2017年上半年出版。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出版社(Penerbit USM)是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niversitiSains Malaysia,简称USM)下属出版社。USM是马来西亚学生人数最多的著名综合性大学,提供500多个专业领域的硕士和博士课程。USM也是马来西亚公认的三所研究性大学之一,其卓越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在过去的10年中获得过众多国际奖项。
(2)《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一至三辑,亚美尼亚语版)由外研社版权输出亚美尼亚Vogi-Nairi文化艺术出版中心,双方于2015年12月签署出版协议,外研社和Vogi-Nairi合作出版的方式推出。对方负责亚美尼亚语版的翻译、编辑、出版及发行。这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继马来语版后,再次达成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输出。目前第一辑和第二辑已出版。
Vogi Nair文化艺术出版中心于1998年建立。除图书外,2002年起,该中心出版了文学艺术翻译杂志“Gegharm”,除发表亚美尼亚语文学外,还发表俄语和英语文学。过去两年里,Vogi Nair艺术中心出版的翻译著作包括约瑟夫?布罗茨基、列夫?古米廖夫等人的诗集,谢尔盖?多甫拉托夫、瓦?沙拉莫夫等人的散文,以及尤里?洛特曼、米哈伊尔??巴赫金等人的文学艺术专论。
(3)在2016年8月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外研社与西班牙大众出版社(Editorial Popular)达成合作意向,对方决定在西班牙出版术语系列全部9辑图书。双方已就此签署整体9本书的合作框架协议。在这一框架协议下,双方已签署前三辑的版权输出合同,并启动西语版的翻译编辑工作。
大众出版社是西班牙最知名的中国主题类出版社,已翻译出版近百种中国主题图书,包括“人文中国”和“中国之旅”系列丛书,以及王安忆、迟子建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出版社社长梅赛德斯?卡勒罗(Mercedes Calero)女士因其在出版中国主题类图书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今年的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4)在今年8月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外研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Nature)签署“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英文版)合作协议,授权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的国际学术出版社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Palgrave Macmillan)出版该系列丛书。此前双方的合作已涵盖英语、汉语、科学和学术出版等多个领域,是多年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是外研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在本次合作中,外研社将邀请“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系列图书的作者针对西方读者感兴趣的术语,深入阐述每一条术语的发展脉络及历史变迁,并在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的知名学术期刊Pivot中出版纸质版和数字版,面向海外发行。这一强强联合,不仅将在外研社和施普林格?自然的合作版图中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将为全球读者呈现上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