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工作简报(第八期)

2017年06月26日16:41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 课题研究工作进展情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1.课题组继续田野调研并深入学术研究

(1)数字化田野调研获取的东巴古籍并进行释读编目

2016年8月至9月,课题组成员代表再赴纳西族东巴文化发源地香格里拉白水台等地区进行了东巴古籍数字化抢救搜集工作,并对田野调研东巴古籍以及多个国家数字化东巴古籍手稿藏本进行了释读、翻译并完成了全程数字音视频记录,以数字形式呈现在国家项目的东巴古籍数字化共享平台的数据库中,提供给学者们研究,并传承给今后的人们。

课题组成员代表在昆明拜访纳西族著名作家、学者戈阿干老师和陈烈老师,并与戈老师探讨释读和翻译东巴古籍的难点以及抢救东巴文化日益加深的危机感,共同研究了东巴古籍和翻译撰写的编目表格。课题组成员代表还在昆明与课题组成员之一、云南纳西学会杨福泉会长和赵庆莲副秘书长就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东巴古籍数字化及国际学术著作的翻译进行了细致的信息沟通,并对国际纳西学界的东巴古籍研究的历史和调研新动向进行了交流。

对课题合作单位之一北京东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收藏的部分东巴古籍藏本进行了数字化拍摄存储,对释读过程进行了数字音视频记录,释读、翻译和编目了三册精选数字化版本古籍藏本。

(2)数字化法国收藏东巴古籍并进行抢救性释读

数字化及释读第二批采集于法国巴黎语言文化大学图书馆(BULAC)的数字化东巴古籍一共为6册,课题组赴香格里拉纳西村落请习尚洪东巴释读翻译,经研究初步认为:在世界范围内被发现的东巴古籍中,它属于非常早期被国外收藏的东巴古籍藏本,也是由云南藏区的东巴祭司于百年前抄写的非常有研究价值的经书。

(3)数字化瑞典收藏东巴古籍并进行抢救性释读

数字化及释读一批来自于瑞典国家世界文化博物館--民族学博物馆的具有研究价值的东巴古籍。经调研分析,这14本东巴古籍手稿原收藏于瑞典的一对传教士夫妇卡尔和汉娜,他们于1935年至1945年间在中国云南腾越(腾冲)传教,收藏了这批东巴古籍,并于此期间将这批手稿出售给了当时的斯德哥尔摩国立民族志博物馆。习尚洪东巴根据书写内容及书写字词习惯等初步判定这批经书来自于丽江。

(4)获取西班牙东巴古籍收藏信息

据课题组最新调研信息,西班牙世界文化博物馆也收藏了10本以上的东巴古籍。目前与该博物馆进行国家项目层面的数字化东巴古籍的学术合作,正在联络中。

2.开展网络传播虚拟现实的学术研究

课题项目研究内容——数字资源的检索与网络传播方式的途径之一,是建立网络传播虚拟现实3D展现环境。目前,课题组基于国际先进VR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展示交互3D场景:纳西村落场景演示、场景虚拟再现方式、东巴文化博物院场景、东巴文化3D展现系统等。为更好完成该项研究工作,2016年08月,课题组成员代表参加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体验馆、Unity、全景视图、OSG、OpenGL、3Dmax等最新实用开发学术交流会议及技术研讨,与参会专家学者进入了深入交流。

3.组织召开了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由项目首席专家徐小力教授为执行主席的“2016第六届国际测试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会议”(ISTAI’2016)于2016年09月在北京举行,会议专设了信号与图像处理、数字化图像处理的理论与方法、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等多个板块及文化交流专场,本项目信息化研究的学术成果在本次大会上和与会中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探讨。课题组成员及参与课题研究的一批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会议论文集公开发表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数10篇。

4.召开了研讨及协调工作及交流会议

2016年10月8日上午在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子课题1组和子课题2组研讨交流会。在会议上首席专家徐小力教授、子课题1组负责人张旭老师、子课题2组负责人白庚胜老师等就撰写有关“各国收藏机构的东巴经典古籍编目”学术研究专著进行了研讨,分析了编目专著需具体解决的疑点和难点。通过此次研讨交流会,确定了专著的撰写方案,以及出版社、编写人员分工等事宜。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情况

1.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期评估并获滚动资助

2016年10月20日,本课题研究项目顺利通过2016年07月组织的项目中期评估工作,项目研究工作与研究成果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反馈结果如下:“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您承担的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批准号:12&ZD234)通过专家评估,我办对该项目予以滚动资助80万元”。

2016年度滚动资助80万元已到位,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正在进一步深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2.课题组筹备学术成果展览

筹备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关于数字化东巴古籍的学术成果展,该展览是由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基金重大项目(12&ZD234)课题组、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北京东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为了将2016年课题组的最新工作成果体现在展板上,照片的图说和实物展品的选择正在优化中。展览预计2017年3月份在北京市社科联展厅展出。

3.本项目阶段性学术研究成果

截至目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34阶段性研究成果统计数据如下:

(1)已公开出版相关学术论著46篇(部):其中学术论文40篇,学术著作11部,学术工作报告文学2部,学术交流图册1部等。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1 宋兆霖纳西学论集 著作 民族出版社,2014 237千字

2 姜竹仪纳西学论集 著作 民族出版社,2014 210千字

3 陈烈纳西学论集 著作 民族出版社,2013 308千字

4 余嘉华纳西学论集 著作 民族出版社,2013 341千字

5 林向肖纳西学论集 著作 民族出版社,2013 180千字

6 李例芬纳西学论集 著作 民族出版社,2013 310千字

7 白羲西方纳西学论集 编译 民族出版社,2013 360千字

8 李霖灿纳西学论集 著作 民族出版社,2015 460千字

9 田野里的东巴教文化 著作 民族出版社,2016.9 431千字

10 探寻纳人古迁徙路 著作 民族出版社,2016.9 230千字

11 西藏萨迦寺系列丛书《吉祥萨迦》、《萨迦普巴金》、《萨迦大黑天》 摄影图片 中西书局出版

国家重点图书项目2011-2013 800张

图片

12 学术论文(略)

(2)已申请国家级知识产权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还开发完成软件系统4项;正在申请的国际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备注1

1 东巴文献分类软件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软件著作权 授权号:2015R11S213382

2 东巴文献检索系统 陈玉敬、吕学强、李宁 软件系统 2015年6月

3 东巴文献分类系统 陈玉敬、吕学强、李宁 软件系统 2015年9月

4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纳西族卷)检索系统 王玉娇、李宁 软件系统 2015年10月

5 东巴文化3D展现系统 申闫春 软件系统 2015年6月

6 纳西东巴经典古籍数字化词、句共享系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王海燕、王红军) 软件著作权 2015年8月

7 一种东巴文献分类方法 李宁、吕学强 发明专利 申请号:201510726507.X

8 一种面向东巴象形文的数字化获取与图像处理方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发明专利 申请号:201510220591.8

9 一种东巴象形文字识别方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发明专利 申请号:201510220780.5

10 一种东巴文释读数据库建立方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发明专利 申请号201510303392.3

11 基于图形拓扑特征进行识别的纳西东巴象形文字输入方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发明专利 申请号201510295773.1

12 一种东巴象形文字字素智能识别方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发明专利 申请号201510219254.7

(3)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0名,在读10名。

目前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0名,在读10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课题情况如下:

[1]面向东巴象形文的智能图形识别方法研究_杨萌;

[2]基于认知心理的东巴经典数字化平台交互设计研究_汤小霞;

[3]东巴文的文字识别和数据库建立方法研究_王宁;

[4]面向东巴文化的图像采集处理与网络平台建设_李志华;

[5]基于Android的东巴文化虚拟博物馆研究与实现_聂金选;

[6]基于Android的纳西村寨虚拟场景三维重建研究_李艳;

[7]基于OpenGL ES移动平台的东巴文化虚拟博物馆关键技术研究_刘娜;

[8]基于Unity3D移动平台的东巴文化虚拟艺术馆设计与实现_裴红娟;

[9]基于移动GIS的纳西村寨虚拟场景三维建模与漫游_张燕燕;

[10]移动平台东巴文化发布系统增强现实关键技术研究_谢孔凯。

(4)已拍摄完成人文纪录片:2部。

课题组对数字采集工作及东巴祭司的释读和研究工作进行数字化摄录,并用数字处理方法进行了素材剪辑,完成了反映课题研究的纪录片两部。

2015年11月24日,课题组摄制的这两部纪录片在法国荣获“第十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人文纪录片奖”(获奖纪录片及纸质宣传材料中均标注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及资助编号)。

[1]纪录片《回归的东巴经卷》26分钟,详细具体地纪录了课题组如何在英国不同的图书馆采集东巴古籍数据的谈判过程和采集过程;并跟踪式纪录了课题组携带采集到的古籍资料到纳西族村中与老东巴祭司及纳西族研究者共同释读,记录了两位香格里拉的老东巴祭司在纳西族偏远村落中释读从英国采集到的东巴古籍数字资料和翻译和研究古籍内容的过程,同时展示了纳西族东巴古籍处于濒危的现状及其历史的演变。纪录片以田野调研的风格,表现了课题组研究工作。

[2]课题组摄制的纪录片《纳西传统造纸术与其传承的文化》,21分钟,纪录了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白地相传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源地,生活在古都村的和志本是现在当地最著名的东巴祭司,自制几乎失传的抄写东巴经书所用的土纸。本片纪录了和志本和他的儿子们制作土纸及书写东巴象形文的过程。

(5)已制作完成课题项目相关视频动画等:3部。

完成共享平台网站搭建,制作完成介绍课题项目的宣传视频《国际各收藏机构收藏东巴经书演示》及《纳西族东巴分布情况》;制作并完成了纳西神话故事动画一部《东巴象形文字的传说》。

(6)数字化采集国内外东巴古籍文献:4412册。

课题组采集到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几家重要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收藏的东巴古籍手稿的数字版,主要包括:法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芮兰兹图书馆等,共汇集了多个博物馆、图书馆和研究机构的古籍藏本。

[1] 2013年拍摄大英帝国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1934年收藏的107本东巴经古籍藏本;

[2] 2013年拍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Rhyland Library1916年收藏的135本东巴经古籍藏本;

[3] 2013年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equeNationale de Franc,提供其1905年收藏的4本东巴经古籍电子版数据;

[4] 2013年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Orientales (INALCO),提供其收藏的8本东巴经古籍电子版数据。

[5] 2014年数字采集德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中著名的《祭天》东巴古籍藏本,以及其1070册藏本中的143册东巴古籍的每一本经书的前三页至前五页。

[6] 2014年数字采集北京东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66册东巴古籍藏本。

[7] 2014年网站下载手机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东巴经书3261册。

[8] 2015年数字采集法国远东学院第50册东巴古籍藏本。

[9] 2016年数字采集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館-国家民族志博物馆馆藏14本东巴古籍藏本。

[10]2016年数字采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其著名的《人类迁徙记》东巴古籍1册。

[11]2016年数字采集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第5册东巴古籍。

[12]2016年数字采集法国语言文化大学图书馆馆藏6册东巴古籍藏本。

[13]2016年网站下载收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珍贵的598册东巴古籍藏本。

[14]2016年数字采集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图书馆藏东巴古籍3册。

[15]2016年数字采集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藏东巴古籍6册。

[16]2016年数字采集云南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藏东巴古籍5册。

(7)东巴古籍内容编目简介表:482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34)自立项以来,采集的数字版经书田野调研编目情况如下:

英国国家图书馆:12本

法国国家图书馆:1本

法国巴黎语言文化大学图书馆:8本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66本

法国吉美特博物馆:3本

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235本

北京东巴文化促进会:66本

德国国家图书馆:1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1本

丽江玉龙县图书馆:3本

西班牙世界文化博物馆:1本

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5本

美国哈佛大学:40本

丹麦:14本

法国远东学院:1本(第50册)

瑞典国家世界文化博物馆:14本

法国巴黎语言文化大学图书馆:11本

(8)东巴古籍全本释读翻译:6本,已完成国际音标-纳西语-汉语对照翻译4本。

[1]2014年8月,和志本东巴与习尚洪东巴全文释读法国国家图书馆(BnF)东巴古籍478册《创世纪》,全本经书音视频记录于香格里拉白水台兹吾村。

[2]2014年8月,和志本东巴全文释读东巴古籍《祭胜利神》,全本经书音视频记录于香格里拉白水台东巴集贤苑。

[3]2015年8月,和志本东巴与习尚洪东巴第二次盛装全文释读法国巴黎语言文化大学(BULAC)东巴古籍第12册《黑白争战--突破鬼设置的障碍》,全本经书音视频记录于香格里拉白水台兹吾村。

[4]2015年8月,习尚洪东巴第二次盛装释读曼彻斯特大学芮兰兹图书馆东巴古籍43册东巴古籍《鸡鸣唤亲人》,全书音视频记录于香格里拉白水台。

[5]习尚洪全文释读法国远东学院东巴古籍第9本《祭自然神》,全书音视频记录于香格里拉白水台。

[6]习尚洪全文释读吉美特艺术博物馆东巴古籍第1册《牛和羊的来历》,全书音视频记录于香格里拉白水台。

(9)完成东巴学术研究资料的检索为目标的中英文共享平台。

完成东巴学术研究资料的检索为目标的中英文网站,对东巴学术研究资料建立索引(收集器、索引器、检索引擎),并借助联合检索,实现网络资料的检索。

(10)完成《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纳西族卷)》全本的数字化加工,实现元数据自动标注。

完成《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纳西族卷)》的数字化加工,实现元数据的自动标注,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实现基于元数据和全文检索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纳西族卷)》的非结构化数据检索系统。

(11)开发完成基于移动终端,实现部分纳西村落和虚拟展馆的3D展现场景:2个。

3D纳西村落场景演示一个;3D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院场景1个。

(12)精准统计100多年来东巴的地域分布及数量表:1份;国内外纳西学研究论著情况统计:1份。

三、2016年度课题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1.课题组成员代表参加课题相关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2016年10月16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徐小力教授等课题组成员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行的丽江鹰猎文化基金会成立暨《纳西族现当代作家作品选集》丛书出版发布会。

2.课题项目成员和力民研究员赴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2016年11月15日至12月6日,课题项目子课题2组成员、云南省丽江纳西文化研究会和力民研究员,应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邀请,赴台释读和研究台湾傅斯年图书馆馆藏东巴经典文献,并全本翻译该馆最有特色的10本经书。

2016年11月30日,和力民研究员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作了题为《傅斯年图书馆馆藏东巴经编目研究》的讲座,和力民研究员专门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12&ZD234)的意义、过程和研究成果,并把本项目资助出版的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田野里的东巴教文化》一书赠送给中研院学者。他们阅读后很高兴地肯定了本书深入细致地田野调查和朴实严谨的治学学风,让台湾学者了解我们的工作过程和共享工作成果。

3.课题组成功举办2016年学术前沿论坛

2016年12月25日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了2016?学术前沿论坛-ADCA专场“研究创建东巴古籍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来自北京市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在校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17讲话中提出了重要观点:“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引导下,为了传承这一人类独有的古文字研究,我们将加速抢救性数字采集在一个世纪前就开始收藏在国外和潜藏于民间的东巴古籍藏本,把海外回归祖国的数字化古籍带给老东巴火速进行释读、翻译和编目,并对已经释读和翻译的东巴古籍进行较系统的分类、保存与研究,采用现代信息化创新手段构建面向由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古籍的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从速抢救保存这一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绝学地位的“世界记忆遗产”,实现东巴文化的传承。

本次论坛主题是“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传承与跨学科数字化创新。主旨是面对流失海外的东巴古籍藏品的现状,面向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活着的象形文字”,研究如何采用数字网络化技术进行东巴经典文化遗产抢救与传承相的新模式。面向在世界文化史上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探讨采用文理工学科交叉及国际合作的途径,抢救性采集分散在海内外的东巴经典古籍藏本的数据。研究采用现代信息化创新手段构建面向东巴象形文字的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实现濒危状况下的东巴古籍及东巴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首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34首席专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徐小力教授作了题为《用‘活着的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古籍的探寻、研究与共享》的报告。

课题组成员相继作了题为《东巴古籍数字采集与国际学术研究》、《东巴古籍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途径与方式》、《东巴古籍及相关文献的检索技术研究》的报告,现场展示演示了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英文平台的构建方法及过程和东巴古籍信息检索系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34)子课题2组负责人白庚胜博士做了论坛的总结发言,指出这次研讨会十分成功,也十分高端,很创新也很务实,从内容到形式给人完全耳目一新的感觉,将东巴文化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让我们看到了东巴文化发展的美好前景。感谢徐小力教授带领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34)课题组,全方面地向大家介绍了这项课题的进展情况、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为本次论坛奠定了很高的基调,使我们更加全方面更加立体地了解了这个课题的进展情况及这个课题更深一步的意义。

这次会议论坛得到光明网、北京晚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网等十多家媒体报道。

四、课题下一步研究计划内容

1.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助下,努力搭建网络平台。并洽谈与世界记忆工程的三个数据库的网络链接。最终的东巴古籍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的数据库拟与世界记忆工程三个数据库建立链接和分享,将我们抢救的东巴古籍数据资料上传到世界记忆工程的三个数据库。

2.依据确定的研究工作计划,以及根据在前期研究工作中新掌握的情况,继续深入进行尚未完成的和经调研新发现的世界范围的数字化采集,音视频记录国内外东巴经典古籍藏本象形文字及图形的数据,拟进一步创造条件扩大东巴经典古籍的信息采集量,特别是希望通过本项工作尽可能将散落在世界上代表性及珍贵的数字化藏本回归祖国并纳入所研究构建的国际共享信息平台。

3.整理、复制、分析及编目所采集的东巴古籍藏品的数字化资料及数据,分批量请老东巴祭司进行抢救性释读和翻译,对重要及典型的国际收藏机构,根据经费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东巴古籍进行全本精读和精译,全本分4层对照标注东巴象形文字、纳西注音、汉语直译和汉语意译。

4.进一步构建并完善数字化信息网络国际共享平台,丰富该平台的现代远程异地通讯、互联网多媒体以及物联网框架的技术支撑能力,为东巴经典的数字化加工、检索、网络化传播与表达共享提供基础环境。

5.基于网络国际共享平台,进一步研究提供基于搜索引擎的资料分类、语义关联、高效准确检索、关联式搜索等功能,进一步研究建立在线和离线终端阅读环境和支持条件,以有利于实现世界各地的纳西学研究者在本国任意的数字终端直接调取、输入及使用相关信息,展现统计结果。

6.为适应纳西学的系统化与动态化研究,进一步研究并提供一种能够随时植入与纳西学有关学科知识的可扩展柔性网络化数据库,并且具有知识库及知识挖掘工具的技术支撑,能够适应海量数据的智能化高效检索与搜索,解决东巴象形文复杂型、隐含性等释读难题,解决东巴象形文图形识别、语音辨识、内容释读以及形音义共轨等问题。

7.继续数字化采集国内外各图书馆博物馆等收藏机构的东巴古籍,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