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先秦两汉讹字综合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简报

2017年06月23日16:07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6年4月16日,本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清华大学近春园第一会议室顺利举行。

项目首席专家赵平安教授代表课题组简要介绍了先秦两汉讹字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研究价值、投标书原计划的内容、现今的工作进展等,重点报告了课题最终成果的设想,提出编撰字编和理论探索并重的工作原则。

专家咨询和研讨环节由李家浩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就课题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学术价值、可行性分析、困难点与创新点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李家浩教授首先对课题意义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当前讹字的研究十分薄弱,没有这方面的工具书,本课题填补了学术的空白,将为今后出土文献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提供巨大的帮助。他为本课题的具体操作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议:首先,材料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但最终成书时要对讹字的范围和定义进行严格的界定,并尽可能为每个字例加上按语。第二,传世文献可以先从重要的工具书(如《故训汇纂》)着手,范围可限定在汉唐经师提及的部分。第三,最终成稿可分上下两部分,严格意义的讹字收在上编,无法确定的、有争议的放在下编,从各个角度为学界提供材料。最后,整理团队要有较好的小学功底,统稿工作难度大,要高度重视。

吴振武教授针对讹字的定义指出,要严格确定讹字的定义与范围,在严格意义上说A字错成B字才能算讹字。他特别提醒以下一些情况需要格外注意:第一,讹变是文字发展的动力,文字本身发生的变化不能算讹字(如“年”字下部写成人形便不能算讹字)。第二,在一定时代内A全部写成B,是当时人的用字习惯,不能算讹字,应该视为一种俗字(如在清代石刻文字中,“银”全部写为“艮”,这是当时人的习惯)。第三,经过涂改的字是否能算讹字?他接着从具体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些注意事项:第一,古人所说的讹字要收录,今人的判断和论说如何处理?第二,不能机械,充分借鉴前人在类似工作上的教训。第三,敦煌文献中有关先秦两汉内容的抄本也要涉及。第四,出土文献部分可以将范围限定于大宗出土材料,货币、铜镜、玺印这些讹字大量产生但不主流的材料可以暂时不纳入课题范围。

黄天树教授在充分肯定课题意义后指出,先秦两汉文献浩繁,涉及的内容太多,建议只做出土材料,将传世文献暂时舍弃。此外他还指出讹字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收字时要考虑用字习惯的问题。

陈伟武教授同意黄天树教授的建议,认为该课题涉及材料范围太广,传世文献可以暂放。他还提醒课题组一定要严格定义,在抄录学者意见时的标准要明确统一。

孙玉文教授指出讹字的形成可以分成字形的讹误和异文造成的讹误,在处理传世文献时要充分考虑异文的问题,小篆和古文字字形不一致不能算讹字。

李运富教授指出,课题所涉及的量的多少是与对讹字的概念认知直接相关的,他综合与会专家的不同意见认为,A讹成B的情况自然算讹字,但一个字写法不合理据,造成阅读者不识的,也应该算为讹字。他还提醒课题组,讹字的研究要与汉字形体演变过程联系起来,要注意字词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书写方面”(书写者的主观意图)和“阅读用字”两方面来考虑,一些被认为是讹误的字在后代反而被延续使用的情况需要重视(如“息”变成“媳”)。

宋镇豪教授强调对讹字的界定一定要严格,但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课题组进行深入地研究,比如抄写者已经知道错的字不能算是讹字?(如居延简中时有抄写者已经知道某字写错,但为了美观或其他原因并未改动,而只在字旁作一标记的,不能算作讹字。)受限于书写材料造成的误字是否能算讹字?(如在甲骨文中,有些字因为已经写在了甲骨边缘,无法完整写出,部分笔画缺失,是否算是讹字。)

李国英教授建议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在讹字的提取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传世文献从异文切入,出土文献重点在汇集已有研究成果,再加以判断。要明确收录讹字的标准,如以量为标准,则要充分考虑通行度、出土材料数量和讹字数量之间的关系。李教授进一步指出讹字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定义很难在汇集资料之前完成(理论上的定义和应用于材料时的定义是有差别的),建议课题组在开始时不妨扩大研究范围,随着工作的开展逐渐严格定义和规范。

冯胜君教授提醒课题组以动态的眼光审查讹字,分时代、分层次地开展工作。

总之,与会专家对课题意义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学术界对字际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字音方面,而对字形关系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本课题填补了这项空白,为今后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以赵平安教授为核心的课题组成员对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都有深入的研究,使得该课题有着可靠的学术保证。

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为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先秦两汉文献卷帙浩繁,讹字数量庞大,本课题任务艰巨,需要持久的深入研究,课题组应适当申请追加经费或申请滚动资助。第二,讹字目前还未有较为明确的定义,课题组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予以恰当的定义,重视讹字产生的动态过程,重视用字者的习惯,分层次、分时代的总结归纳各种现象。第三,课题工作量十分繁重,但更需要审慎的判定和论断,课题组成员要严格筛选,每位成员要具有一定的小学功底。第四,在项目开始阶段尽可能多的提取资料,在完成资料长编的工作后,根据课题组在实践中归纳的定义选取符合条件的字例,最终报告可以分为两部分,严格意义的讹字放在上编,无法确定或存在争议的讹字则放在下编,尽可能从各个角度为学界提供丰富的材料。

赵平安教授对各位专家的意见表示感谢,并表示课题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会结合项目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参照专家组的意见合理调整课题框架。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