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类型学视角下的明清汉语语法研究”首席专家、湖北大学教授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发达的语言之一。研究汉语语法史,不仅在于研究这一语言语法的历史生存状态,更是为了做好今后的汉语研究与传播工作,同时,也有助于研究汉民族思维的历史,由此解决很多重要的理论问题。明清汉语是现代汉语最直接的来源,明清汉语语法研究可为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提供历史佐证。
研究视角的转换
从研究视角上说,以往的汉语语法研究是有很大进步的。比如,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由单一的以汉语普通话研究汉语普通话发展到从古代汉语、汉语方言、民族语言等多个角度研究汉语普通话。但总体上说,以前的汉语语法研究基本受印欧语眼光的影响,甚至语法体系都是仿照印欧语语法体系建立的,一百多年来,很少变化。当然,也有强调从汉语特点出发进行研究的呼声,但终究没有很好的参照系。现在,我们采用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框架,是从人类语言多样性的视角出发的。这一研究框架不仅避免了汉语研究受印欧语眼光的影响,也使汉语研究融入世界语言研究之中,开阔了研究视野,避免了片面性。因此,今后的明清汉语语法研究如果从语言类型学和跨语言研究的视角出发研究各类语法现象和问题,将会使该领域的研究更具国际性和前沿性。
研究框架的确立
从研究方法上说,以往的研究多注重特异性研究,忽视了系统性研究。以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为例,以往研究多从近代汉语语法的特殊性出发,关注近代汉语几类特殊虚词(如“时体助词”、“语气词”)和特殊结构(如“动补结构”、“把”字句)进行孤立研究,不太重视从类型学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今后的明清汉语语法研究若能采用语言类型学理论,确立新的研究框架,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以新的类型学成果为参照,较全面地描写和解释明清汉语的语法面貌,将会有全新的收获。今后的研究应系统描写明清汉语的连动结构、话题结构、焦点结构、关系从句等汉语中较显赫的结构关系;应全面关注和描写名词的指称形态、动词的时体态式、形容词的程度范畴、反身与交互构式等人类语言中普遍重要的问题。总之,要把问题放在世界语言范围内进行比较,发现共性,把握特性,力争拿出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
研究范围的划定
从研究范围上说,以前的明清汉语语法研究,语言性质单一,语料调查不全面。从语言多样性的角度看,今后的明清汉语语法研究应系统关注明清南北官话的差异性研究和语言接触的变异性研究。具体而言,要区分几类不同特色的语言变体:如明代北方官话语法、明代南方官话语法、清代北京话语法、清代西南官话语法、明清语言接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等等。从语料调查的角度看,除了重视以传统语料为研究对象外,今后的研究应扩大语料研究范围,对一批有特色的新语料进行深入研究:一是注意各类语言接触类语料,如满汉合璧文书、“兼汉满洲套话”等满汉字书和子弟书、《忠义直言》等;二是注意各类明代南方官话语料,如《型世言》《铁树记》《飞剑记》等;三是注意各类西南官话语料,如《跻春台》《孝逆报》《保命金丹》《照胆台》等西南官话区的白话小说等。
总之,明清汉语语法研究应在语料的调查、语法现象的分析描写和解释过程中,注意语言理论与汉语事实的有机结合,根据需要采用比较分析、定量统计等具体研究方法。在材料选择上注意语料的整理与校勘,区分语料的时代与地域差异、语体差异。在分析描写语法对象的过程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主要关注其变化。在注重描写的同时,根据需要对有关现象加以解释;在注重句法研究的同时,加强语义关系和语用关系研究。在广阔的理论背景下,立足汉语实际,客观分析解释;在坚实的材料基础上加强理论思考,得出较为普遍的规律。注意基于汉语事实深入细致的实词虚化研究、常见构式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注意跨语言视角的汉语语法现象的审视,同时加强汉语历史语法与汉语方言语法、周边少数民族语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既注重从语法研究的内部解释发展变化,又注重社会历史、语言接触所造成的外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