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与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研究中期检测报告

2016年12月05日13:02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①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组设立总协调组,统筹课题的研究设计、规划和执行,同时给予子课题自由的研究空间。

2014年7月以来,各个子课题组在课题组的总研究思路下,根据各自的研究任务,目标清晰的扎实开展研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总体进展顺利。

第一子课题组,着眼于在理论层面探讨舆论传播规律、澄清观念上的误区,通过对舆论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特别是召开“当前社会舆论的主要特点”专题研讨会,对研究问题形成了更为准确的认识;聚焦于:在影响舆论形成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如何提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通过案例研究,形成论文、报告等研究成果。

第二子课题组,论文《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1998—2012》,基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视角,全面透视、分析了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状况,获得上海社科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举办了“当前社会舆论的特点和媒体的责任”高层论坛、“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中的作用和做法”学术会议,探讨政府、媒介与公众三者在舆论中的作用和关系。

第三子课题组,对全国38家媒体单位的1325名新闻从业者进行了《新闻从业人员与“走转改”》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写成内参、论文;召开“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的若干思考”专题研讨会,对新媒介技术环境下的新闻管理工作予以理论探讨和政策建议。

第四子课题组,集中走访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大中央媒体和全国记协,与骨干记者编辑座谈,访谈相关领导,了解三大中央媒体和全国新闻界“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情况,获取一手相关材料,形成了七万余字的三大中央媒体“走转改”调研报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走转改的初步实践与长效机制”调研报告(一)》。另外,还更新维护“走转改”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网站/数据库(www.zouzhuangai.fudan.edu.cn)。

② 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本课题组已完成全国新闻从业人员问卷调查、中央媒体和中国记协专题调研的数据整理,以及走转改与舆论、走转改与传播规律等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举办了“当前社会舆论的特点和媒体的责任”高层论坛,“当前社会舆论的主要特点”、“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中的作用和做法”、“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的若干思考”等系列学术会议。

2014年1月10日,子课题负责人会议,设想总报告

3月18日,第九次课题组会议

3月27日,访问人民日报舆情监察室

4月14日,访问东方早报

10月22日,课题组织会

11月25日,上海媒体座谈会

2015年4月8日,第十次课题组会

11月21日,高层论坛:当前社会舆论的特点和媒体的责任

12月3日,课题组首席专家秦绍徳教授参加人民网举行的成都论坛

2016年4月7日,课题组部分成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

5月7日,举行小型学术研讨会,主题:当前社会舆论的主要特点

6月18日,举行小型学术研讨会,主题: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中的作用和做法

7月14日,举行小型学术研讨会,主题: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的若干思考(依法管理、改善微观管理、制定宏观政策)

③ 成果宣传推介情况(成果发布会、《工作简报》报送情况、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等);

课题组积极通过学校文科处报送《工作简报》。

2015年11月21日,课题组举办高峰论坛《当前社会舆论的特点和媒体的责任》,出席论坛的报告人来自业界、政界、学界,其中不少都是舆论界的知名人士。报告人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他们对当下社会舆论的看法。与会者认为,舆论多元是“新常态”,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络多元舆论,保持舆论空间弹性,加强引导分流。引导得好,社会舆论推动改革进步,倒逼政府依法执政;引导得不好,就会阻碍共识,撕裂社会,增大舆论风险,影响社会稳定。与会者认为,主流媒体仍然是舆论引导的主力军,要反映舆情不缺位、不失语,要引导舆论有定力、敢发声、善发声。与会者还饶有兴趣地探讨了网络技术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自媒体新的发展端倪等问题。《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日报》等中央、地方重要媒体予以显著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重要网络媒体纷纷转载。

④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课题组研究进展较为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向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重视不足,将予以改进,积极投稿。受研究经费的制约,课题组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不够,努力通过自筹经费等形式,予以改进。

课题组强调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安排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共同负责子课、以年轻教师为主,邀请业界领导、骨干与老师共同承担子课题,要求课题组成员到业界调研、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⑤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二、研究成果情况

本课题组目前完成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全国新闻从业人员问卷调查及其报告、内参、媒体调研报告、论文和网站、数据库,获得省部级科研奖一项。

内参《新闻从业者职业满意度较低》

本课题组对全国38家媒体单位1325名新闻从业者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目前从事的新闻职业满意度不高,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五年内可能转行”;以解放日报内参形式,将主要调查发现报送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宣部等部门,受到中宣部领导关注,有关同志专门致电课题组详细了解调研有关情况;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也对此表示极大关注。

论文《新闻从业人员对“走转改”活动的参与情况和认知评价》

本文通过对全国38家媒体单位1325名新闻从业者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旨在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层级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参与“走转改”活动的情况及效果评估。调查发现,新闻从业人员普遍参与到“走转改”活动当中,对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持积极评价态度。调查也发现,新闻从业人员对活动的持续开展、创新报道等方面也有着更高的期待。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走转改的初步实践与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包括一个主报告、三个子报告以及三个附录,主报告综合了三大中央媒体“走转改”活动一年来的推进情况、走转改常态化的制度建设等,三个子报告分别是:三大中央媒体新闻工作者对“基层”的丰富认识、三大中央媒体新闻工作者对“作风”的丰富认识、三大中央媒体新闻工作者对“改文风”的丰富认识,其中主报告正文1万余字,子报告共约1万余字,附录4万余字。

“走转改”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网站/数据库

“走转改”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网站/数据库(www.zouzhuangai.fudan.edu.cn)于2013年2月正式上线。课题数据库前台形式为网站界面,后台则主要是多媒体数据库。前台网站目前主要有以下栏目:首页、项目介绍、项目动态、资料文献、经典案例、成果、走进课堂、联系我们。后台数据库也已建设完成,截至2013年8月1日,共上传研究人员信息20条,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上海新闻界的初始资料131篇,项目组课题项目文档12篇,收集的经典案例6个。网站和数据库已经成为课题推进、成果显示和课题组内部资源共享的平台。网站/数据库建设预算资金20万元,为复旦大学专项配套资金。

论文《公共决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与政策协商——以新医改政策制定为例》

论文以四家报纸对新医改的报道为考察对象,讨论新医改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策协商之特征。研究发现,在政策议题的提出、决策方案的备选以及政策对社会意见的征求过程中,新闻报道与公共决策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关联互动,既达成共鸣又形成辩驳,对新医改决策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论文《上海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形态研究——基于手机、电脑终端的比较》

本文实证地考察了上海大学生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形态。研究发现,电脑仍是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第一媒介;大学生使用电脑互联网倾向于“信息获取”和“网络娱乐”,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倾向于“交流沟通”和“信息获取”;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移动互联网使用形态存在差异且有一定的关联,电脑互联网使用形态的外在结构与传统使用目的类型大体吻合,但其内部指标却不如手机移动互联网使用形态紧密一致;电脑互联网与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形态并非竞争关系,共同构筑了网络媒介使用形态的复杂性。

论文《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1998—2012》,获得上海社科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基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视角,全面透视、分析了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状况。该研究指出,“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由术转学,从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维度,透视中国新闻传播业与人类传播活动”,“传播学研究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基础平台功能已初显端倪”,但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不够,需要“加强方法训练与把握国际理论研究并重”,以“提振新闻传播学这门新兴学科在社会科学界的学术地位”。

课题组供稿

(责编:沈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