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研究中期检测报告

2016年12月01日16:12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于2012年10月10日经国家社科规划办批准立项,2012年11日30日项目首次资助经费720000元拨付到账。2014年6月提交过一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期检查评估表》,汇报2012年10月-2014年6月期间的研究进展情况。2014年7月以来,研究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根据预期计划开展各项工作,总体上基本正常,在进度上比预期要慢一些。

(1)继续收集和阅读经典文献。两年来,继续收集与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相关的经典文献,同时关注和收集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收集文献的同时,花时间花精力阅读、理解、整理经典文献。

(2)拟定最终成果写作大纲。通过邮件和面谈等多种形式,经过多次讨论,拟定了最终成果《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研究》由七个部分组成。“导论篇”为《深入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主要回顾社会福利研究中的“文化转向”、阐述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基本概念、理论工具和基本方法;第一篇为《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福利理想》,第二篇为《中华民族传统福利哲学思想》,第三篇为《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福利观念》,第四篇为《中华民族传统国家福利制度》,第五篇为《中华民族传统民间福利制度》,最后是“结论篇”,从整体上阐述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的演进历程、基本特点、历史功能、主要局限和当代价值。

2.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子课题一“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福利理想”进展情况。一是继续收集整理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福利理想的经典文献。二是继续收集整理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福利理想的最新成果。三是拟定了本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写作大纲。本子课题成果作为全书的第一篇《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福利理想》,主体内容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研究统治者的社会福利理想,第二章研究士阶层的社会福利理想,第三章研究工商阶层的社会福利理想,第四章研究农民阶级的社会福利理想,第五章研究资产阶级的社会福利理想。

(2)子课题二“中华民族传统福利哲学思想”进展情况。一是继续收集整理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福利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二是继续收集整理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福利哲学思想的最新成果。三是拟定了本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写作大纲。本子课题成果作为全书的第二篇《中华民族传统福利哲学思想》,主体内容由六章构成:第一章研究人性思想,第二章研究民本思想,第三章研究民生思想,第四章专题公平思想,第五章研究义利思想,第五章研究公私思想。

(3)子课题三“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福利观念”进展情况。一是继续收集整理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福利观念的经典文献。二是继续收集整理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福利观念的最新成果。三是拟定了本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写作大纲。本子课题成果作为全书的第三篇《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福利观念》,主体内容由六章构成:第一章研究福利内容观念,第二章研究福利权责观念,第三章研究社会救济观念,第四章研究社会互助观念,第五章研究社会保险观念,第五章研究公共福利观念。

(4)子课题四“中华民族传统国家福利制度”进展情况。一是继续收集整理反映中华民族传统国家福利制度的经典文献。二是继续收集整理研究中华民族传统国家福利制度的最新成果。三是拟定了本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写作大纲。本子课题成果作为全书的第四篇《中华民族传统国家福利制度》,主体内容由六章构成:第一章研究灾荒救助制度,第二章研究养老保障制度,第三章研究医疗保障制度,第四章研究官吏保障制度,第五章研究军人保障制度,第五章研究弱者保护制度。

(5)子课题五“中华民族传统民间福利制度”进展情况。一是继续收集整理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民间福利制度的经典文献。二是继续收集整理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民间福利制度的最新成果。三是拟定了本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写作大纲。本子课题成果作为全书的第五篇《中华民族传统民间福利制度》,主体内容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研究传统家族福利制度(血缘关系),第二章研究传统村落福利制度(地缘关系),第三章研究传统行会福利制度(业缘关系),第四章研究传统宗教福利制度(包括佛教福利制度、道教福利制度、基督教福利制度、伊斯兰教福利制度和其他宗教福利制度),第五章研究传统慈善福利制度。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福利文化专题研究”,按照上述五个子课题的基本框架收集相关经典献文资料和当代研究成果,尽可能反映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福利文化。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主要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民间福利制度的田野调查工作,课题组成员多次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部分实地调研;子课题五《中华民族传统民间福利制度》的课题组成员在福建省闽西南地区调研民间福利制度。二是各个子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购买、下载、复印、汇编相关文献资料,编辑参考资料目录;三是分别召开子课题组会议。各个子课题分别召开了内部讨论会,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和修改本子课题研究成果写作提纲。四是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课题组成员先后参加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主要有“第十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2014)、“社会建设与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专题讨论会”(2014)、“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专题讨论会”(2015)、“第十一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2015)、“传统文化与两岸社会建设”讨论会(2016)等。

(三)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4年7月以来,课题研究的重点工作主要是收集、整理和阅读文献资料,项目研究尚处于打基础的积累期,公开发表成果比较少;没有举办过成果发布会,还没有向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2015年的主要精力用于资料收集整理,没有标志性成果,因此没报《工作简报》;2016年写了2篇《工作简报》,本次一并报送。

2014年发表于《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的论文《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体系初探》,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2015年申报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于2016年5月获得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主要问题

一是难度超出预料。在深入研究过程中,越来越感到项目研究难度比预计的要大得多。本项目研究主要涉及中华民族的过往历史,文献收集、古文阅读、提炼归纳、少数民族福利文化、人员组织等方面,都遇到了一些比较大的困难。

二是研究进度较慢。有的课题组核心成员近两年申报并获准新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有的课题组成员教学任务繁重,有的课题组成员岗位变动,致使投入本课题研究的时间、精力不足,导致项目研究进度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与预期进度存在着差距。

三是成效不够平衡。有的子课题发表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且获得省级成果奖励,确定了写作大纲;有的子课题还在斟酌写作提纲,讨论还不够具体深入;有的子课题发表成果不多甚至尚未发表成果。

四是交流不够充分。由于课题组核心成员工作单位分散,集中开会讨论次数少,面对面交流讨论机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效率和研究质量。

五是汇报不够及时。总是想着一般的工作情况没必要报告,要等项目研究作出成效再汇报反映,致使《工作简报》编写不够及时,报送数量也比较少。

2.改进措施

一要增强紧迫感,加快研究进度。项目研究时限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只有争分夺秒,加班加点,才能按时完成研究任务。要进一步统一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认识,制定季度实施计划,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大放小,集中精力攻关。

二要提高责任心,保证研究质量。在赶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研究质量,绝不放松质量要求;严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杜绝粗制滥造,确保成果内涵。

三要强化指导督促,提高执行力。首席专家必须增加时间和精力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建立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三级负责制,保证研究计划得以贯彻执行,提高研究效率,加快研究进展。

四要补齐短板,保障研究完整性。主要是补齐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实地调研未来完成的短板,补齐“中华民族传统福利文化学术研讨会”未召开的短板;补齐《工作简讯》报送不及时的短板。

3.研究心得

一是责任重。主持国家重大项目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必须有担当精神;完成不好就是不负责任,只能做好,不能做差。

二是压力大。重大项目的成果必须是能够代表国家水准的经典之作,不能辜负重托;在三年多的研究过程中,经常为此反思自省,有时甚至夜不能寐。

三是静心难。三年多来,首席专家一直承受着行政工作与学术研究冲突的煎熬。由于行政杂务缠身,导致时间精力分配“碎片化”,专心静心做学问成为一种奢望,主动“去行政化”难以如愿,经常陷入内在追求与外在环境的困扰中。

4.意见建议

鉴于三年多来项目研究中经历的酸甜苦辣,建议国家社科规划办制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工作保障制度》,为首席专家集中精力完成研究任务提供硬性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课题组供稿

(责编:沈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