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中期检测报告

2016年11月30日16:56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本课题的研究计划

本项目总的框架由宏观形势与理论研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学术蓝本研制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社会服务研究三大部分构成,最终形成规范理论、规范标准研制实践和规范标准应用的综合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五个大的方面:1)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形势、任务及对策研究;2)新时期汉字规范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3)新时期普通话语音规范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4)新时期汉语词汇、语法、语用规范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5)语言文字规范的社会应用与服务研究。

本课题的年度进展计划如下:1) 2012年度,各子课题讨论确定研究计划,大致列出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主要任务;2) 2013年度,开展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启动调研工作,根据研究需要召开学术研讨会;3) 2014年度,基本完成资料整理和分析工作,开展更为深入的调查工作,资源库、应用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提交部分阶段性成果;4) 2015年度,根据前期研究发现,开展专题调查和研究;提交大部分阶段成果,部分成果可对外宣传或作为内部资料提交,资源库、应用平台建设等可以试运行。5) 2016年度,充实和完善课题研究成果,着手研究总报告,继续资源库、应用平台建设;6) 2017年度,完成总报告,完善规范标准学术蓝本,继续完善资源库、应用平台建设,结项。

2.本课题研究计划的总体执行情况

本课题总体按照既定的研究计划有序进行。首席专家李宇明教授通过《当代中国语言生活中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12.9,《新华文摘》2013.1转摘)、《和谐语言生活 减缓语言冲突》(《语言文字应用》2013.1)、《领域语言规划试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3)、《国家通用文字政策论》(《世界汉语教学》2013.1)、《形译与字母词》(《中国语文》2013.1)、《语文教育的七个维度》(《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2)、《汉语的层级变化》(《中国语文》2014.6)、《汉语传播的国际形象问题》(《全球华语》第一辑,2015)、《语言规划学的学科构想》(《语言规划学研究》第一辑,2015.10)、《语言竞争试说》(《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2)、《语言生活与语言生活研究》(《语言战略研究》2016.3)、《由单语主义走向多语主义》(《语言学研究》第十九辑,2016)等多篇论文以及著作《中国语言规划三论》(商务印书馆,2015)从宏观上阐述了语言文字规范的重大理论问题,为本课题设计了宏观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李宇明教授的报纸文章《“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人民日报》,2015.9.22)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及《新华文摘》等转载,得到了张高丽同志的批示。该文阐发了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为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从传统领域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撑。各子课题都按照预定计划展开研究工作,基本完成了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启动了深入的调研工作,已经取得了部分阶段性的科研成果,资源库、应用平台建设也初见成效。

各子课题都按照预定的研究思路有序开展。子课题一(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形势、任务及对策研究)对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整体形势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调研,初步形成了适应新形势的语言文字规范理念;子课题二(新时期汉字规范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深入调查了汉字规范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立足《通用规范汉字表》并扩大基础语料库,初步完成了学术蓝本《规范汉字分级字表》《通用规范汉字对应繁体字字形表》的研制工作。子课题三(新时期普通话语音规范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深入调查了普通话语音规范领域尚未解决的轻声、儿化、人名及地名生僻字的读音问题,初步整理出《普通话轻声调查词表》和《普通话儿化调查词表》,建议删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不易理解的轻声、儿化条目,同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增补一些地名生僻字的读音。子课题四(新时期汉语词汇、语法、语用规范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全面调查梳理新时期以来词汇、语法、语用等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检视以往的规范工作是否有不合语言规律和广大群众使用实际之处,科学处理语言规范与约定俗成、语言使用多元化、语言表达多样性等的关系,对有异议的新的词汇、语法、语用现象进行学理层面和形成原因的具体分析。子课题五(语言文字规范的社会应用与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既为相关学术研究服务,也为社会语言生活服务,基本完成了对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文献及研究文献的收集梳理和资源库建设以及对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文献的数字化及语言文字规范网站建设,并针对不同使用对象制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语言能力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公民语言能力测评体系。

3.2014年7月以来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子课题一: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形势、任务及对策研究。

本子课题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理论方面有所突破,借鉴公共政策研究、社会评估方法、制度经济学研究模型等,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性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内容设计(规范标准体系建设的多层级、多面向、多类型、重应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评估制度建设进行理论考量,以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为核心概念,关注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增值的意义。

可量化研究成果如下:

(1)研究报告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机制研究》,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研究报告,2016。

(2)公开发表2篇学术论文

《语言文字规范理念的若干思索》《中国社会语言学》2014年第1期(2015年3月出版)

《文化转型语境下语言文字规范纷争探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4年第4期。

(3)参加学术会议提交的相关论文

《澳门公众服务人员语言态度分析》,“第九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新疆乌鲁木齐2014.7)

《对当前现代汉字规范化工作的思考》,“第五届‘语言与国家’高层论坛”(广东潮州2014.11)。

《以县(市)域为基础的国民语言能力建设》,“第五届‘语言与国家’高层论坛”(广东潮州2014.11)。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学语言状况调查设计》,“第八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北京2015.5)

《现代汉字研究的字形“迷思”》,第八届中国文字学会年会(北京2015.8)

《农民随迁子女的语言认同及认同调查分析》,“第九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湖北黄石2015.10)

《从外语词中文译名的有关问题谈和谐语言生活——以第四批外语词中文译名研制情况为例》“‘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澳门2015.10)

《外语词中文译名的择定方法》,“章黄学术思想研讨会”(北京2015.8),中国辞书学会年会(广州2015.11)

《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探索》,“2016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北京2016.7)。

《<标准行书范本>与<简化字总表>比较研究》,“2016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北京2016.7)。

《港澳地区语言生活与语言态度调查分析》,“2016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北京2016.7)。

子课题二:新时期汉字规范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子课题在研究调查研究基础上,主要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基础,从字形问题和字用问题两个角度对新形势下新的汉字规范问题展开学理研究。

在字形规范方面,主要关注字形变异规则的问题,对游离于规则之外的字形变异现象进行总结。在考察的过程中,首先对《字表》字形进行内部的系统考察,总结字形变异存在问题的字形。其次将这些字形与台湾国标字形和《康熙字典》的字形进行对比研究。在字用规范方面,主要从两岸字用关系的对比入手,结合对相关字头的历史考察,揭示《字表》字头在字用关系处理方面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从大陆《字表》当中提取一对多字组,其次将这些字组与台湾相关字组进行比较。比较分为三个层次:官方字表层面、普及性辞书层面、实际运用层面。

在学理研究基础上为汉字规范的相关政策提出建议:在字形规范方面,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字形规范理念进行总结,并归纳出25组字形规范标准不一致的字组,参照《康熙字典》以及台湾相关规范成果,对这些字形的处理提出具体建议。在字用规范方面,对官方字表层面、普及性辞书层面、实际运用层面的字用对应关系进行量化统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两岸字用对应关系的总体特点,最终提出了三条字用规范的原则:共时历时分层原则、效度原则、系统性原则。

可量化的研究成果如下:

(1)研制出四个规范汉字的学术蓝本:

《通用规范汉字依形归纳表》

《通用规范汉字依理归纳表》(样表)

《通用规范汉字与台湾、<康熙字典>字形对照表》(样表)

《两岸常用字字用关系对照表》

(2)公开发表4篇学术论文

《当代汉字系统优化的基本原则》,《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第1期。

《辞书强国梦正圆——谈新辞书规划的推进措施》《中国编辑》2014年第5期。

《词汇化过程中的语体影响机制——以“X滕(腾腾)”“X不(没)滕”的词汇化为例》《语文研究》2014年第3期

《基于五大元功能的汉语语文词典类型新探》《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十三辑)2014年7月。

(3)学术会议提交的相关论文

《<新订异体字表>异体字在台湾留存情况考察》,“首届‘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福建福州2015.4)。

《汉字规范与汉字教学》。“第二届汉字汉语文化国际研讨会”(北京2015.7)。

《汉字学的理论创新与系统构建》“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研讨会”(江苏南京2016.6)

子课题三:新时期普通话语音规范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子课题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自2014年7月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根据普通话轻声条目数据库、普通话儿化条目数据库,以及在福建、山西两省高校师生的调查结果,删除不易理解的轻声、儿化条目,整理出《普通话轻声调查词表》和《普通话儿化调查词表》。《普通话轻声调查词表》收录两字组轻声条目1405条,分成三个表:表1是词缀或类词缀条目表(含词缀116个、条目684条)(不包括后缀“子”、“么”、“着”、“得”等成分);表2是轻声词表,按词类再细分成轻声名词条目表(含292条)、轻声动词条目表(含127条)和轻声形容词条目表(含106条)共三个表;表3是重叠、连绵、分音、前缀轻声条目表(含196条)。《普通话儿化调查词表》收儿化条目793条,分成核心条目表(含106条)和扩展条目表(含687条),具体包括只能说成儿化的条目与儿化不儿化都可以说的条目。

第二,召开专家咨询会(2016年4月1日,北京),就《普通话轻声调查词表》、《普通话儿化调查词表》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并确定了两种调查词表。

第三,调查了7个地名生僻字的读音:

杲hao4:向杲(在安徽省歙县郑村镇),《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和《新华字典》未收此音。

堨he2:富堨(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注音e4,不合字音演变规律。

浿bei4:虎浿(在福建省宁德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未收。

垵an1:曾厝垵(在福建省厦门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未收。

陑yi2:雷陑(在福建省宁化县),本字当为“阝夷”。 《现代汉语词典》(第

6版)未收。

舥艚ba2 cao2:舥艚(在浙江省苍南县)。《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未收。

可量化的研究成果:

(1)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

《闽浙四个地名用字的读音》《方言》2015年第3期。

(2)学术会议提交的相关论文

《陕北晋语曾梗舒声韵白读的相关问题》,第十八届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年会(兰州,2015.8)

《安徽宣城雁翅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汉语方言中青年高端论坛(成都,2015.9)

《山西方言韵母分等的两个特点》,第八届官话方言学术研讨会(辽宁锦州,2016.6)

《面向语音合成的蒙古语多音字问题研究》,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乌鲁木齐,2014.8)

《论语音库的共建与共享》,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乌鲁木齐,2014.8)

《基于电子发音词典的蒙古语多音字问题研究》,第十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天津,2015.10)

《单音节动词非自主用法与消极结果义》,词汇学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辽宁锦州,2014.7)

《词汇关系组与词典收词》,第十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 (北京,2015.5)

《亲属称谓词的非亲属称谓用法》,词汇学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北京,2016.4)

子课题四:新时期汉语词汇、语法、语用规范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子课题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新时期以来的语言事实,对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词汇语法语用规范化应该科学处理好语言规范与约定俗成、语言使用多元化、语言表达多样性等的关系。

可量化研究成果如下:

(1)基本建成字母词、新词语、外来词等数据库。

(2)出版学术专著4部

《汉语资源及其管理与开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语言政策理论与实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

《汉语派生式新词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

《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年10月。

(3)公开发表13篇学术论文

《历年高考病句试题的演变路径及理论分析》《 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第1期。

《数词“零”的不同形式及其应用现状分析》《 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第2期。

《初中语文教材中异读词的调研与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第4期。

《“原驰蜡象”和“原驱腊象”之辨》《中国文化研究》2015年第1期。

《从泰式华文的用词特征看华文社区词问题》《语文研究》2015年第2期。

《双语教育与中国语言治理现代化》《双语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

《对新时期汉语语法规范化问题的思考——基于对前新时期语法规范化进程和观念的梳理与分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模因论视野下字母词的体现和传播》《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对近时期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的梳理与思考》《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

《从三音词的历时与共时发展看现代汉语三音化现象》《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

《现代汉语词汇三音化的生成理据与衍生模式》《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 2016秋季卷。

《普通话机测环境下说话项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

《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

(14)提交学术会议的相关论文

《以科学的法治话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法治话语与法治文化论坛——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语言文化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宁夏银川2015.10)。

《“语言+”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语言文化对阿传播法治文化论坛和宁夏大学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语言政策与语言文化圆桌会议”( 宁夏银川2015.10)。

《语言规范观的嬗变与思考》,“第九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研讨会——纪念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召开60周年”(湖北黄石2015.10)。

《研究跨境语言问题 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第二届‘跨境语言研究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云南濒危语言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广西百色2015.10)。

《套话的生成机制与特征研究》,“语言与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澳门2014.10)。

《城市语言生活变化与语言规划研究》,“新媒介背景下的汉语发展演进全国学术研讨会”(辽宁大连2015.8)。

子课题五:语言文字规范的社会应用与服务研究

本子课题主要从三方面为社会语言生活和学术研究服务:一是梳理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文献及研究文献,并建设相关资源库,二是对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设语言文字规范网站,三是针对不同使用对象制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语言能力标准,并研制与之配套的公民语言能力测评体系。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如下:

第一,收集完成民国时期至建国前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文献,其中PDF图片282套,WORD文档20万字。

第二,建国初至文革前,新时期和新世纪的文献收集正在进行。《中国语文》自1952年至1966年的相关文献的电子化正在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汇编》、《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汇编》和《新时期语言文字法规政策文件汇编》转为WORD文本已完成,百年语言文字规范化文献数字化索引库与百年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文献摘编工作正在进行。

第三,外国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能力标准和测评体系已完成。包括汉语能力标准的总体框架;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汉语能力测验,以及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已完成,其中样本量近2000人次;能力等级划分为三等六级,初等(起步级,初阶级),中等(入门级,良好级)和高等(熟练级,优秀级);能力等级描述,包括每个等级的区别性特征;描述语语料库,含听、说、读、写四个子库,近500条描述语,研究方法是使用项目反应理论RASCH模型,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和多维标度法对每一条描述语的难度和能力维度进行了数据拟合检验与参数估计,得出了描述语的难度值和维度归属,建立了描述语数据库的参数模型和数学指标;字词大纲:在《汉语水平汉字与词汇等级大纲》的基础上,按照能力等级界定,重新制定了词汇等级大纲,共涉及15000词;测试与常模:根据本标准的能力等级和等级描述,编制了汉语能力测试,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版本,在不同水平的留学生群体中实施了测验,为使测试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在测试群体中抽取了接近于承台分布的标准样组,建立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能力常模。

第四,青少年语文能力的标准与测评正在进行。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制定了中国少数民族幼儿普通话口语测试评分标准题词,并对48000余份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口语普通话实测样本进行评分;设计研发了基于网络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口语能力指标体系和测验工具;连续七年参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检测测试工具的研发,积累了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语文测试的宝贵经验。

第五,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文献数字化及语言文字规范网站的建设已完成网站的前期功能设定工作,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文献数字化文献库及其检索系统。将收集到的文献按照类别、时间和相关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组织,建立索引,以便对文献实现主题、类别、关键词及其关联内容等全面的信息检索,以满足对规范标准查阅和引用等各种需求;第二部分,开放学习平台。以动态的方式将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关联的学习材料、课程内容和应用案例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存放,提供分类点播的界面,以供学习;第三部分,语言规范标准与能力测试。设计对语言规范标注与语言能力的测查接口,测查内容与学习内容在数据库部分相关联,可以根据测查数据提供对应的学习参考,并进行能力量级评定。其中测试系统包括能力量表,试题库和能力评定等三部分。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文献数字化及语言文字规范网站的定位及成本的前期调研已完成,存在两种定位:一个是基本的文献、学习资料检索系统,开发费用在25000-30000元之间,周期为2个月左右;若要完成动态学习记录及能力测试等内容,根据测试需求的复杂程度,费用在10-30万之间,经验预测周期在半年左右。

可量化的研究成果:

(1)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黎锦熙的语言政策思想——以<国语新文字论>为例》《中国地方志》(2014.9)

(2)提交学术会议的相关论文

《2015年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现状研讨》,“中国语言文字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学术研讨会”(上海2016.7)。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认知视角》,“多元学术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2015.10)。

《丝绸之路“驿站式”汉语传播的历史、现状与中亚汉语传播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文化对阿传播高峰论坛”(宁夏银川2015.10)。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能力标准研究三十年》,“多元学术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2016.10)。

《汉语能力标准的描述语数据库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监测专家研讨会”(北京2015.7)。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1.调研数据和文献资料的整理运用情况

在前期文献调查和语言事实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调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充实前期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和服务平台。

第一,文献数据库http://ybs.blcu.edu.cn/paperdb/paper.php。各子课题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所收集到的文献汇集进本数据库,建立一个语言文字规范研究方面的永久性文献数据库,为学界相关研究提供文献检索服务。(本数据库目前暂为内部使用状态。)

第二,语音和语言网络服务平台http://pslab.cass.cn。设4个专栏进行网络调查:普通话儿化调查条目,普通话轻声调查条目,普通话轻声、儿化规范态度调查,地名生僻字读音调查。在前期调查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拓宽语音规范的调查范围,并扩大语音规范的社会宣传效果。

第三,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开发了外国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能力标准和测评体系。青少年语文能力的标准与测评研究正在进行。

2.推进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会议

自2014年7月以来,本课题(包括总课题和各子课题)主办了多次学术会议,大大推进了本项目的研究进度。

(1)2016年4月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了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修订座谈会,课题组成员多人与多位咨询专家共同座谈,就本课题在2013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调研过程中认为需要制订或修订的汉字部首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语音规范、古籍整理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规范等三种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课题调研成果向社会应用转化的方向。

(2)2016年6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结项预备会,各子课题负责人及核心骨干成员都参加了本次会议,各子课题详细汇报了本子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课题首席专家对课题研究做了理论上的指导并明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及布置结项的相关事宜,课题管理秘书全面讲解了结项的具体要求。

(3)2016年7月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2016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来自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一带一路”与语言教育规划研究、汉语国际传播策略研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国际语言生活与语言规划研究、虚拟生活中的语言规划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规划研究等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2014年8月在辽宁锦州召开“词汇学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现阶段词汇规范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收到相关论文36篇。

3.课题组成员学术交流情况

本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参加了诸多相关学术会议,主要的学术交流活动简单列举如下:

1)首席专家李宇明教授的学术交流情况

2014年7月27日,在2014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第五届学术论坛上作主旨报告《语言的力量》。

2014年8月23日,在第四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北京华文学院)上作主旨报告《全面规划汉语国际教育事业》。

2014年9月13日,在中国语言学会第17届学术大会(北京语言大学)上作大会报告《语言生活与语言规划》。

2014年9月27日,在纪念‘大众语’讨论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望道修辞学论坛(复旦大学)上作报告《语言规范试说》。

2014年11月1日,在第五届语言经济学会议(扬州大学)上作主旨报告《论语言服务》。

2016年7月25日,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自然语言处理青年论坛(内蒙古赤峰)上作报告《语言技术与语言媒体》。

2016年7月20,在2016年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上作主旨报告《教育:语言竞争之热点领域》。

2)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学术交流情况

王敏、谢俊英2014年11月13日-16日参加第五届“语言与国家”高层论坛(广东潮州),王敏提交论文《对当前现代汉字规范化工作的思考》,谢俊英提交论文《以县(市)域为基础的国民语言能力建设》。

王敏、戴红亮、谢俊英2016年7月20-21日参加“2016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王敏提交论文《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探索》,戴红亮提交论文《<标准行书范本>与<简化字总表>比较研究》,谢俊英提交论文《港澳地区语言生活与语言态度调查分析》。

王敏2014年8月参加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会议,2015年8月21-24日参加第八届中国文字学会年会,提交论文《现代汉字研究的字形“迷思”》;2015年8月24-26日,参加“章黄学术思想研讨会”,2015年11月参加中国辞书学会年会,提交论文《外语词中文译名的择定方法》。

谢俊英2014年7月21-22日参加第九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澳门公众服务人员语言态度分析》;2015年5月4-5日,参加第八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学语言状况调查设计》;2015年10月16-18日,参加第九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农民随迁子女的语言认同及认同调查分析》。

陈茜2015年10月参加澳门理工学院举办的“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代表秘书处学术组做大会报告“从外语词中文译名的有关问题谈和谐语言生活——以第四批外语词中文译名研制情况为例”。

王立军2015年4月参加由两岸语言文字交流与合作协调小组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承办的首届“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宣读论文《<新订异体字表>异体字在台湾留存情况考察》;2015年7月参加“第二届汉字汉语文化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汉字规范与汉字教学》;2016 年6 月参加了由南京大学主办的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研讨会,宣读论文《汉字学的理论创新与系统构建》。

沈明2015年8月参加第十八届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年会(兰州),宣读论文《陕北晋语曾梗舒声韵白读的相关问题》;2015年9月参加汉语方言中青年高端论坛(成都),宣读论文《安徽宣城雁翅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2016年6月参加第八届官话方言学术研讨会(辽宁锦州),宣读论文《山西方言韵母分等的两个特点》。

熊子瑜2014年8月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乌鲁木齐),宣读论文《论语音库的共建与共享》,并与其他学者合作提交论文《面向语音合成的蒙古语多音字问题研究》;2015年10月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天津),宣读论文《基于电子发音词典的蒙古语多音字问题研究》。

王楠2014年7月参加词汇学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辽宁锦州),宣读论文《单音节动词非自主用法与消极结果义》;2015年5月参加第十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北京),宣读论文《词汇关系组与词典收词》;2016年4月参加词汇学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北京),宣读论文《亲属称谓词的非亲属称谓用法》。

郭龙生2015年10月在参加宁夏大学主办的“法治话语与法治文化论坛——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语言文化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宣读论文《以科学的法治话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2015年10月在银川参加“‘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语言文化对阿传播法治文化论坛和宁夏大学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语言政策与语言文化圆桌会议”,宣读论文《“语言+”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2015年10月3在湖北黄石参加“第九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研讨会——纪念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召开60周年”,宣读论文《语言规范观的嬗变与思考》;2015年10月在广西百色参加“第二届‘跨境语言研究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云南濒危语言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研究跨境语言问题 助推“一带一路”战略》。

夏中华2014年10月在澳门参加“语言与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套话的生成机制与特征研究》;2015年8月在辽宁大连参加“一带一路战略与语言生活、语言规划、语言创新学术研讨会”;2015年8月在辽宁大连参加“新媒介背景下的汉语发展演进全国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城市语言生活变化与语言规划研究》。

王建勤2016年7月参加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语言文字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学术研讨会”,并做题为《2015年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现状研讨》的大会发言;2015年10月在北京参加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举办的“多元学术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题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认知视角》的大会发言;2015年10月在宁夏参加宁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举办的“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文化对阿传播高峰论坛”,并做题为《丝绸之路“驿站式”汉语传播的历史、现状与中亚汉语传播的机遇》的大会发言。

王佶旻2016年10月17-18日在北京参加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举办的“多元学术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题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能力标准研究三十年》的论文。

4.本课题国际合作情况

本课题研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1)学术成果译介出版方面的国际合作成果有:

李宇明教授的英文版专著《中国语言规划论》(Language Planning in China)于2015年由德古意特出版社(Walter de Gruyter)出版。

李宇明教授与伦敦大学李嵬教授合作主编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英文版第三卷(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China [Vol.3]),于2015年由德古意特出版社(Walter de Gruyter)出版。

(2)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方面的成果有:

2014年9月16日,李宇明教授在第二届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学术会议(法国巴黎卢浮宫装饰艺术博物馆Boiseries大厅)作报告。

2014年10月11日,李宇明教授在首届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上作报告《文化视角下的语言资源保护》。

2016年5月17日,李宇明教授在联合国总部“联合国中文之夜”作学术报告《中国语言状况及中国语言政策》。

2016年6月17日,李宇明教授在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西安)作主旨发言《语言服务与语言产业》。

2016年7月19日,李宇明教授在第24届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年会(北京)上作报告《文化视角下的语言保护》。

(三)成果宣传推介情况(成果发布会、《工作简报》报送情况、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等)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方面宣传研究成果:

第一,通过重要学术成果的采纳、批示、转载、宣讲,课题的影响力得以扩大。首席专家李宇明教授的《“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一文于2016年12月10日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同志的批示。该文阐发了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为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从传统领域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撑。该文首先在《人民日报》2015年9月22日第7版(理论版,“大家手笔”栏目)发表。《西安日报》2015年9月28日理论与实践版转载。在“宁夏大学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语言政策与语言文化圆桌会议”(2015年10月11日-12日)、第12 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ICCSL-12,2015 年10 月 17日,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联合举办)做学术报告。《中国科技术语》2015年第6期转载。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第492期全文转发(2015年12月9日)。教育部简报(高校智库专刊)2015年第40期(总第67期)2015年12月16日转载。《新华文摘》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一带一路,语言铺路——序<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载《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商务印书馆2016年。

第二,通过媒体的专访报道进行宣传。项目首席专家李宇明教授多次接受中央媒体的专访:接受新华社记者曹佩弦、李惠子专访,《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须重视沿线国家语言文化多样性问题》载2015年7月31日《新华网》;接受新华社记者李鹏专访,《中国实施语言战略 保障“一带一路”建设》载2015年8月3日《新华网》;接受人民日报记者刘水明、王云松专访,《“一带一路”建设,人心相通语言先行——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3月31日。

第三,通过北京语言大学的新闻网进行宣传。本课题的一些重大活动都会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新闻网上发布新闻,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较多关注。

第四,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本课题已经建立两个网络数据平台,一个是文献数据库http://ybs.blcu.edu.cn/paperdb/paper.php(目前阶段暂为内部使用状态),另一个是语音和语言网络服务平台http://pslab.cass.cn,这两个网络平台的搭建扩大了本课题研究在学界和社会的影响。

第五,通过《项目简报》进行宣传。2016年7月,本课题制作了《项目简报》,分别介绍了2016年4月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修订座谈会和2016年6月项目结项预备会的情况,报送国家社科规划办、北京语言大学有关校领导、科研处,以及课题组成员、校内相关院所、研究基地。

第六,通过主办学术会议和论坛进行宣传。自2014年7月以来,主办过数次影响较大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举行或参与过多次学术座谈、论坛活动,有效扩大了本课题的影响。

2016年1月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汇编”专家咨询会。

2016年4月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修订座谈会。

2016年6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结项预备会。

2016年7月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

2014年8月在辽宁锦州召开词汇学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

第七,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国家语委及相关部门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扩大了本课题的社会影响。

王敏、陈茜、何瑞承担组织召开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2015年9月至2016.6月间,围绕审音课题组提交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秘书处先后承担组织召开了审音委员会工作会(2015年9月9日),语音研究和辞书编纂领域、广播影视及公共服务领域、基础教育和普通话测试领域座谈会(2015年11月5日-6日),广州、上海两地六省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座谈会(2015年12月15日-16日)。承担组织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工作会议(2016年4月20日),对“普通话审音原则制定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课题进行鉴定。会上提交了秘书处起草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会议情况总结”。

落实《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工作(2016.6),并负责整理收集到的意见,撰写总结报告。

王敏、孙海娜、陈茜、陶昱霖作为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秘书处成员,组织召开第三批外语词中文译名咨询研讨会(2014年9月12日),第三批外语词中文译名审议会议(2014年9月29日),起草第三批外语词中文译名研制报告,报告及译名表经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于2014年11月21日对外发布。召集举办“信息技术类字母词译名讨论会(2015年3月30日)”“第四批外语词中文译名审议预备会(2015年4月15日)”,“第四批外语词中文译名审议会议(2015年5月28日)”。起草第四批外语词中文译名研制报告,报告及译名表经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于2016年6月21日对外发布。

孙海娜、陈茜、陶昱霖作为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的工作人员,承担举办了第53、第54期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班,举办了第29期、第30期中央普通话进修班。

王佶旻2015年7月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监测专家研讨会”。

王佶旻及所在的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汉语考试与教育测量研究所2014年10月26日举办了“C.TEST口语考试面试官培训会”

第八,通过课题组成员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宣传。本课题组成员共计参加了三十余次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宣读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加大了本课题在学界的影响。

第九,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本课题组多名骨干成员被邀请在高校及相关培训班上宣讲语言文字规范的专业知识,扩大了本课题研究在学术界、教育界的影响。

首席专家李宇明教授于2014年10月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做讲座《中国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于2016年6月6日在武汉大学“珞珈讲坛”做讲座《中国语言生活现状与中国语言政策》。

王立军2015年8月在第七届传统语言文字学暑期高级研讨班上作专题报告“训诂实践中的字词关系问题”。

王佶旻2015年11月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讲学,做《汉语能力标准的描述语数据库研究》的报告。

杨尔弘2015年9月15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做题为《媒体用字用词的规范情况调查》的校内公开讲座。

第十,通过课题组成员出版学术论著、发表学术论文进行宣传。本课题组成员自2014年7月以来出版了6部论著、公开发表了20多篇论文,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宣读了40余篇论文,扩大了本课题研究在学界的影响。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性基础问题是理论的突破,即科学阐释语言规范观,这是指导整个课题研究的灵魂。具体问题的处理错综复杂,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各子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子课题一的问题:

第一,如何做到全面描写。具体的语言现象繁多复杂,由于时间精力以及研究视野的限制,材料阅读与分析难以做到毫无遗漏。

第二,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缺乏统领全局的观察角度和阐释的理论构想,就会造成迷失在现象中,无法认识并描述、阐释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形势。

第三,如何提出适应新形势的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需要提高理论素养,保证所提出的理论观点能够有效阐释当前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状况,能够支持后续的政策建议研究、具体的规范蓝本研究和规范服务研究。

子课题二的问题:

第一,字形对比研究方面,与《康熙字典》、台湾国标字形的对比还需要继续深入,以求在系统性、穷尽性的比较研究之后,得出具体的统计数据。

第二,在两岸字用对应关系对比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选取台湾的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对比,目前使用的对比材料在收字数量、语料来源上有待完善。

子课题三的问题:

第一,就语言学来说,普通话轻声、儿化的结构性与系统性都不强。语音的共时音变、语义系统的开放性和语法结构、语用功能的随意性导致无法找到结构规律与演变规律,很难上升到理论高度,也很难达成统一认知。

第二,就方言区域性调查来说,汉语方言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南北方言的差异,导致对普通话轻声、儿化的认知和使用有着较大的差异。北方方言轻声、儿化词目多,南方方言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如何按方言区域分层级调查,比如按北方方言、晋语、南方方言分层调查,需要反复考量、反复试验。

第三,就普通话轻声、儿化词的使用来说,轻声、儿化词的使用频繁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比如北京人,“西瓜、黄瓜”之类的词,老派必读轻声,但中年或青年则轻声非轻声两可。应当按照新派的说法确定轻声、儿化条目,而不是按老派或更土的说法。

子课题四的问题:

第一,官话套话研究难度较大。

第二,词汇、语法、语用规范标准的分类建库及制定很难操作,特别是语用、语法规范等不好把握。

子课题五的问题:

第一,人手不足。文献搜索工作量非常大,民国部分补充和校对的工作量比预想要大;50年代后的文献内容过于庞大,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整个工作进展比较缓慢,主要是人手不够的问题。

第二,原计划需要研制的针对不同适用对象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语言能力标准的制定,以及与之配套的公民语言能力测试,目前看来范围和规模太大,很难按期完成。

第三,课题中涉及的具体文献资料,能力测试的试题、体系和测试等材料尚未汇集提供,因此需要等待数据汇集后,进行具体功能的研讨,根据需求写出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

2.改进措施

针对各子课题的问题,课题组认真研究,提出如下解决改进措施:

第一,子课题一要从理论上解决规范观的问题,做好与其他几个子课题的协调关系。目前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清楚的思路:一是“规范观”的更新,不能完全脱离已有的研究思路,这些思路体现为本领域研究的固有话题,例如“约定俗成”与“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的平衡选择;二是理论方法的创新探索需要重新理解研究对象的性质,能够解析和描写研究领域的各种关系,提出评价现实状态所需要的要素、衡量和评价的指标等;三是借鉴其他学科(如公共政策)研究已有的概念、方法,可以提供突破的路径。

第二,子课题二在现有研究框架下,继续深入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加强与台湾学界的沟通交流,丰富语料来源,扩大语料数量。

第三,子课题三要在调查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并多征求专家意见,提出轻声、儿化和地名读音的科学规范标准。

第四,子课题四的研究内容庞杂,可选择语言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突破,如中学语文教育中的词汇、语法规范问题、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字母词问题、文风问题等几方面展开讨论。

第五,子课题五要加强课题组内成员的沟通与协作。从可行性、实用性和服务性上来看,中小学语文测评更受关注和欢迎,因此,将针对不同适用对象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语言能力标准的制定这一部分的重心,转移到从语文能力发展的角度制定儿童青少年语言能力发展标准与测评体系上,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学习和测试提供参考。

第六,各子课题团结合作,加强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保证本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

3.研究心得

第一,重大项目的研究要有高水平的理论指导。项目的首席专家要能高屋建瓴提供高水平的理论指导,以确保有效把握课题研究的基本走向,各子课题负责人也要拓宽视野,加强理论学习,这是重大项目研究能最终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

第二,重大项目的子课题组要搭配得当,成员的专业结构要合理。本项目共有五个子课题,成员既有高等院校的教师、专门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也有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研究队伍的专业结构搭配合理,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学术资源和社会资源,这是本项研究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第三,课题研究内容最好能够与课题组成员的本职工作形成良性互动,使课题研究能快速服务社会。本课题有些成员参与了国家语委的多项规范标准研制与培训、语言政策研究、政策落实等工作,使研究的理论成果很快就转化为国家语言服务的实践;有些成员是高校教师,其研究成果能直接应用于教学,服务社会。

第四,课题组成员要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各子课题之间要加强交流。本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认真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通过各种方式展开交流,除了举行定期研讨会之外,还利用QQ、微信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交流讨论,实现即时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五,项目研究要有协调机制。本项目包括五个子课题,参与者共计四五十人,要充分调动课题组成员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并不容易。本课题有一套科学的协调机制保证项目研究的高效运转,设立学术秘书和管理秘书对各子课题之间的学术事务和管理事务进行协调,定期举行见面会推动课题研究,利用各种通讯设备保证随时沟通交流。

4.意见建议

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问题,近年来语言文字领域有很多问题引起过比较大的争论,甚至酿成了不大不小的社会风波,比如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问题、字母词问题、网络语言问题、汉字的繁简问题等,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很坏的社会后果。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不是一个课题可以解决的,不是纯学术上可以解决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一方面要提出规范的理论,通过学界的力量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更主要的工作是记录社会语言使用的真实状况,了解语言生活复杂多样性。

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泛,既需要宏观的理论指导,更需要在语言生活实践中进行检验,本项目研究只是解决了语言文字规范领域中一些相对比较热门的问题,还有其他很多相关问题需要以后不断的展开研究。

二、研究成果情况

1、《中国语言规划三论》(著作)

作者:李宇明

商务印书馆2015年10月出版

基本内容:

本书包含了语言规划理论、语言文字工作、语言生活状况、语言教育与传播、短文杂记等几个板块,收录了作者自2009年来发表的关于语言规划的文章50余篇,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作者近期主要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

主要观点:

本书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作者自2009年以来发表的诸多学术观点,很多论述都涉及到了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略举如下。如《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若干思考》一文指出了我国现代语言技术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我国语言文字的技术标准相当滞后,信息化设备的字库标准、编码标准、传输标准等一系列标准都要以语言文字知识为基础,在“人机交际”“机际交际”的时代,必须实现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又如《领域语言规划试论》一文指出,领域语言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了制定领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具体包括领域工作语言标准、产品的语言文字标准、从业人员语言能力的基本要求等方面。再如《语言文字标准六十年》一文指出,经过新中国六十年的语言文字工作,我国已经建立了现代汉语、现行汉字的基础性标准体系,开辟出信息等领域语言文字标准的新作业场,为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该文梳理了建国后语言文字标准建设两个黄金期的主要成就,并着重分析了新时期语言文字标准建设的新领域,特别是信息领域的特点,指出信息领域语言文字标准具有工业标准的性质,需要利用语言工程来制定标准,具有国际性,且与企业特别是与语言信息产业关系密切。

学术价值: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陈章太研究员在该书的序言中对该书的学术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该书的主要特点有三,兹引述如下:一、重视语言生活实际问题研究,显示本书的“现实品格”;二、体现学术研究与管理工作相结合、致力于建立学术与管理之间的“旋转门”;三、着力语言规划理论研究与创新,为建立“语言规划学”做理论准备。

社会影响:

本书是继《中国语言规划论》、《中国语言规划续论》之后的又一部全方位讨论中国语言规划问题的著作,社会影响很大。书中诸多文章及观点被学界大量引用。

2、《汉语的层级变化》(论文)

作者:李宇明

《中国语文》2014年第6期

基本内容:

民族共同语和地域方言都是语言的使用变体。根据语言地位和使用范围,可将这些变体分为高低不等的层级,形成语言交际上的层级构造。本文分析了汉语从古至今的层级构造变化,并基于汉语在现代的层级状况,提出了我国语言规划方向性调整的建议。

主要观点:

汉语起码在春秋战国之时就形成了共同语和地域方言两大语言层级,不过古时的共同语不完善,地位虽高,但语言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少。方言纷叠复杂,是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清末以来的百余年,汉语层级构造发生了巨大变化。完善了民族标准语并使之具有很好的语言声望,且还发展出地域普通话和大华语,共同语层级由古代的一个尚不完善的层面发展到以标准语为核心的三个层面。方言明显出现层次减少的趋势, 正在形成大方言、次方言、土语的三层构造,有些方言区甚至将形成大方言和土语的双层构造。面对汉语的现代层级构造及其发展趋势,语言规划也应做相应调整:由主要关注中国普通话调整到全方位地关注汉语问题,由主要关注中国内地的语言问题调整到关注全世界华人的语言问题,当然还应扩展到世界的语言问题。

学术价值:

本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在理论上深度阐发了“语言交际上的层级构造”这一重要概念,为今后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二、为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视角,以汉语的层级变化为背景,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研究视野从原来单一的标准语拓展到了大华语、地方普通话等层级;三、对我国的整个语言规划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即我国语言规划的关注范围应该调整到全方位地关注汉语问题,关注全世界华人的语言问题以及世界的语言问题。

社会影响:

本文的社会影响很大。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本文自2014年11月发表以来,已经被下载858次,被引用8次。引用本文的学术成果分别涉及了汉语国际教育规划、“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语言规划、国外语言政策、古代词语历史演替、网络词语等诸多学术话题,可见本文关涉面很广,影响力很大。

课题组供稿  

(责编:沈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