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当代国际史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中期检测报告

2016年11月29日16:57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1, 整个课题和各个子课题自2014年7月以来的研究情况,总的说来是正常的和

顺利的。但由于各个课题的难易程度不一,研究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别,在进程和完成计划上还存在不同的情形。虽然如此,课题总的进行状况不错。

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各课题组的成员大多是在职研究人员,本身的任务很重,不容耽搁,加上有些成员又在这些年退休,也增加了困难,个别的也有不得不退出的。但是即使有种种困难,所有成员都是呕心沥血,努力工作。现在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各个课题在明年(2017年)底基本上可以完成本卷的定稿。个别卷可能要稍晚些时候完成。但各卷都需要由总编进行最后的审读和定稿,这样,需要按原定计划2017年推迟一年至2018年年底结项。这点望予谅解。

2,以前曾考虑除原定6卷外,再增加一卷《总论》,经过进一步的考虑和初步实践,觉得此议不妥。因为要把总论拉长到大约20-30万字的一卷,既有困难,也无必要,而且不少内容难保不会与各卷的理论部分有所重复,因而决定取消此议,依旧保持6卷。但决定另写一篇两三万字的总论,论述当代史学发展的总趋势等理论问题,作为每一卷的绪论。

3, 学术会议:

(一)2015年3月18日,《国际史学研究论丛》编委会联合《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国际文化书院联合举办的“当前国内外史学发展形势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课题组在世界历史所的成员大多参加了会议并发了言,如陈启能、王旭东、张文涛等。

(二)2015年9月18-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国际文化书院举行了“欧洲文艺复兴及其历史启示学术研讨会”,课题组在世界历史所的成员大多参加了会议并发了言,如陈启能、姜芃、张文涛等。

(三)2016年6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室主持召开了“史学新发展研讨会”。本课题组在世界历史所的成员大多参加了会议并发了言,如陈启能、张旭鹏、王旭东、张文涛等。

(四)课题组成员王旭东因为是研究信息史学的,因而与国内研究信息科学的机构和学者联系较多,参加了不少这方面的会议和工作,如2014年10月2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出席中国科学院主持承担的“国家科研信息化发展战略”课题“关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科研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学术座谈会,并就历史学学科的国内外“信息史学”研究现状及进展前景作了专门的发言(地点院部)。2014年12月3日,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大数据与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大数据在历史学中的应用——信息史学”的演讲(地点院图书馆会议室)。2015年9月26日—27日,应《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邀请出席在沈阳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跨学科论坛:互联网与哲学社会科学”,提交论文《信息史学:一种思维与表达的跨学科突破》并作主题发言。2015年12月8日—9日,应邀出席中国科学院、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国家工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研讨会”,并做题为《信息史学:社会信息化驱动之历史学·信息转向”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报告。

(五)课题组各成员都在国内的大城市工作,如北京、上海、济南、长春等,而且都是学术上的带头人或骨干,因而国内有关的学术研讨会分别被邀参加的很多,为节省时间和篇幅,不宜一一列上,仅简述举例如下,如第22届国际历史学大会(济南,2015年8月),“历史文献与古代杜会研究学术研讨会”(广州,2016年6月),“新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北京,2015年9月),“中国帝制时代社会结构与历史趋势暨农商社会/富民社会学术研讨会”(长春,2015年6月),“全球史视野下的江南文化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苏州,2015年11月),“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思想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成都,2015年5月31日-6月2日),2016年苏联东欧史研究会武汉年会,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史学研究的挑战与回应”学术研讨会(北京,2015年11月),《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南京大学历史系举办的青年史学家论坛,会议主题是“史学功能与历史书写”(南京,2016年6月)等。

4,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课题组负责人陈启能与俄罗斯专家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洛琳娜·列宾娜和其他专家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并获赠一些有关的新书。

(二)课题组成员张旭鹏于2016年7月7日至10日,应德国波鸿大学社会运动研究所斯特凡·贝格尔教授的邀请,参加了在该所举办的“历史叙事分析:理论与实践”国际工作坊会议,提交英文论文《中国全球史中的民族叙事》,并作发言。

(三)2016年7月19日,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本课题组成员王晴佳(Q. Edward Wang)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室的邀请在该所做题为“当前西方史学的发展情况”的学术报告,本课题组在该所的成员大多参加了会议

5,“工作简报”和网站都因找不到专人而放弃。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一)著作:

1,《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历史卷》,陈启能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2,《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王学典主编,商务印书馆,2014年。

3,《怀念八十年代》,王学典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

4,《文化理论研究》,张旭鹏(与何平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二)论文与学术文章:

1,王旭东:《信息史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载于中国科学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中国科研信息化蓝皮书2015》,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第123—138页。

2,黄艳红:《欧洲历史中的过去和未来:简析科泽勒克和阿尔托格的历史时间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4期。

3,黄艳红:《中世纪法国的空间与边界》,《世界历史》2016

年第3期。

4,姜芃:《协会与法国当代民主》,《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第4期。

5,张旭鹏:《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向》,《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3期。

6,张旭鹏:《大众文化与西方史学新趋向》,《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

7,张旭鹏:《失败者有自己的历史吗?》,《世界历史》2015年第5期。

8,张旭鹏:“In and out of the West: O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Chinese Historical Theory”, History and Theory, Theme Issue 53 (December 2015), pp. 46-63.

9,张旭鹏:《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西方话语冲击下的中国史学理论》,《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10,马龙闪:《从普京版历史教科书大纲解读苏联解体原因》,《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第2期。

11,王学典:《新启蒙仍是当下中国思想界的一支劲旅》,《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12,王学典:《中国向何处去:人文社会科学的近期走向》,《清华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13,陈峰:《齐思和与现代史学之建立》,《求是学刊》2014年第4期。

14,陈峰:《从专题研究到通史撰述:清华 “史学研究会”的学术路径》,《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15,陈峰:《唯物史观与实验主义——民国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探索》,载于陈勇主编:《民国史家与史学(1912-1949)》,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

16,陈峰:《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述评》,《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4期。

17,陈峰:《唯物史观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之建立——以马乘风〈中国经济史〉为中心的探讨》,《山东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18,赵轶峰:《中国历史上有过文艺复兴吗?——中国与欧洲两大文明比较视野下的讨论》,《南国学术》,2016年第1期。

19,赵轶峰:《新时期史学理论之我见》,《史学月刊》,2016年第4期。

20,赵轶峰:《明清江南研究的问题意识》,《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4期。

21,赵轶峰:《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朝韩历史编纂学》,《古代文明》,2014年第4期。

22,谢进东:《印度史家苏米特·萨卡尔的社会史观及其对“底层研究”转向的批评》,《古代文明》,2014年第4期。

课题组供稿 

(责编:沈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