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以东方的音乐文化交流服务“一带一路”

王耀华2016年10月17日16:15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经伴随并记载了我国同沿线国家音乐文化广泛交流的黄金记忆,丝绸之路上流动着的不仅是丰厚的物质资料,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我国历史上的唐代,受益于同世界其他民族的相互交流,经济文化方面曾进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亦形成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一个以多元音乐文化繁荣为标志的高峰,造就了中华文化在世界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隋唐时期著名的“七部乐”、“九部乐”和“十部乐”,很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民族的民间音乐。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需要文化崛起与经济繁荣相配合。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互动,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上的相互认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需要深入挖掘沿线国家在历史与现实间的文化联系纽带,需要用音乐沟通理解,重视各个国家之间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以此带动丝路沿线各国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共赢。

从文化上看,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位置与学术界所定义的“Orient”(东方)概念基本重合。“Orient”一词最早出自拉丁语,主要指近东、中东和北非等地,后逐渐扩展到包括远东和印度在内、除西伯利亚之外的大部分亚洲国家。音乐是最容易沟通不同民族间相互理解与认同的文化桥梁。强调东方文化的共性,可以增强地域文化的整合,淡化政治体制方面的分歧和影响。实施东方文化战略,可以加强东方文化与“东方音乐”的统一性,拉近我们同“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距离。

促进东方国家音乐文化交流,需要在文化上树立开放多元的世界文化观念。目前中国文化对在域外国家传播中国音乐给予了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而域外国家关注更多的是来自中国的经济影响和利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当代中国的理解有着相当的局限。要打破长期以来文化上的“西方中心论”和“文化沙文主义”印记,增强对中华音乐文化、丝路沿线各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对包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内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宣传东方音乐中追求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观念。

促进东方国家音乐文化交流,需要加强中国音乐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要改变由于文化价值判断对经济价值过于依赖而造成的西方化倾向,鼓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孔子学院,特别是以中国表演艺术为特长的孔子学院。鼓励中国作曲家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风实践,创作以这些国家元素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使中国音乐文化逐渐为当地人民理解和接受。

促进东方国家音乐文化交流,需要弥补东方音乐教育的缺失。目前高等艺术院校中,东方音乐和东方艺术是较为弱势的人文学科,需要从国家文化战略角度给予扶持,加大对东方文化和语言教育的投入。应积极推荐多元化音乐进课堂,在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课程,培养熟悉东方各国音乐、具有广博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新型音乐人才。重启“东方歌舞团”模式的国家级东方音乐艺术传播、交流、表演与研究团队,邀请各国民族音乐家来华访问演出、交流与教学。通过对东方国家音乐的理解,树立东方音乐和东方文化的价值观,培养下一代的民族自信力。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当代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首席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责编:李叶、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