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李海舰:经济学研究范式之争及其融合

李海舰2016年10月08日15:54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作者为《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长

经济学研究范式可从多方面划分。这里,从研究方法的视角,基于问题导向,对当前经济学在研究范式上存在的“三组”大的争议,做一简要阐述,谈谈自己的看法。

纯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与新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之争

进入21世纪以来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国内经济学研究范式与纯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逐步对接。

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关于建立新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呼声也不断高涨。有的学者主张,单纯从经济维度研究经济问题,很可能背离现实。许多经济问题只是现象,本质可能是政治问题。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商品、货币、资本、劳动这些物的关系背后反映的是人的关系。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即使经济现象本身也是复杂的,纯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将其简单处理,可能存在重大隐患。经济学研究范式应返璞归真,即“回归本源”——政治经济学。今天看来,即新政治经济学,以区别于传统政治经济学。

技术路线研究范式与思想路线研究范式之争

目前,技术路线研究范式是主流。经济学中数学模型、计量分析被广泛应用,成为一种权力话语,认为经济学数学化是经济学现代化的标志。问题是,实践中经济学研究走向了“为计量而计量,为数学而数学”,甚至成为一种“数学游戏”,即“过程非常复杂,结论非常简单”;“用众所不知的模型说明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有模型无思想”,只是验证知识、验证常识、验证事实;研究过程看似科学,研究结果荒谬怪诞,以牺牲对现实经济的理解为代价追求形式上的精确,由此违背了经济学“经世济民”的旨趣。

近几年来,尽管处于非主流状态,但主张思想路线研究范式的学者日益增多,倡导学术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在社会科学中,理论创造与假设检验都很重要,但归根结底,理论创造更为重要。数学只是经济学的研究工具,不能本末倒置。经济学数学化易导致经济学贫困化,即思想贫困。经济学研究,成也数学,败也数学。经济学研究范式应回归本源——创造理论、验证理论。经济学者的使命不能仅限于“技术模仿”,要走向“理论创新”。

相关关系研究范式与因果关系研究范式之争

目前,相关关系研究范式是主流。进入大数据时代,一切都可量化,只要数据足够,就能说明问题。这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革命,要点是: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这里,知道是什么就够了,没必要知道为什么,即主张“理论已死”。

然而,相关关系研究范式的要点也正是它的缺陷:不是为什么,只是是什么;不是质性分析,只是量化分析;不是最终答案,只是参考答案。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研究范式才是根本。经济现象纷繁复杂,相关关系研究范式只是研究现象与现象间的关系,即“看见看得见的东西”,属于表层;而因果关系研究范式是研究从现象到本质之间的关系,即“看见看不见的东西”,属于深层。何况,因果关系本身极其复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因果互生,互为因果。用相关关系研究范式代替因果关系研究范式,实际上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反映了经济学研究“避重就轻、弃难取易”的妥协做法。由此,导致经济学研究中一些问题的产生:只懂数据不懂道理,只懂模型不懂思想,只懂数学不懂现实。

从非此即彼的研究范式到彼此融合的研究范式

以上三组经济学研究范式均有各自的长处和缺陷,而且,一方的长处恰恰也是自身的硬伤。因此,我们主张,经济学研究应从非此即彼的研究范式向彼此融合的研究范式转变。集大成者成大器也。经济学者必须具有包容之心,走多元化研究范式之路。目前看来,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能否融合?坚持理论与现实的统一性,是纯西方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融合的基础;坚持工具与思想的统一性,是技术路线和思想路线研究范式融合的基础;坚持表层与深层的统一性,是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研究范式融合的基础。

怎么融合?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调查研究,循着“发现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展开,力戒“空对空”的做法;研究要充分体现“机理分析—数理分析—哲理分析”三个层次,把背后的东西挖出来,上升为一般性、规律性认识;研究中也可以融入国学,这是创建“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基因;遵循“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的科研规律,不单纯把某一环节极端化;要有原创的思想和思想体系,成果既要在理论上做到“顶天”,又要在实践中做到“立地”,将二者统一起来,作为经济学期刊要努力实现思想和方法融为一体、理论和应用融为一体、国际化和本土化融为一体,推动中国本土理论构建,促进“从打造影响力向引领创新力”的转型升级。

(作者为《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长)

(责编:李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