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项目获批后,项目组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项目组于2015年12月成功召开了开题报告会,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重点;陆续前往各地档案馆进行实地调研和协商合作;成立了项目成果编撰委员会,以对项目成果进行质量监控。
一、成功召开开题报告会
2015年12月20日,项目首席专家姚乐野教授主持的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四川大学成功举行。
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罗仲平同志、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四川省社科规划办黄兵主任等领导出席开题报告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档案馆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开题会。课题组成员和四川大学相关专业的师生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
首席专家姚乐野教授代表课题组作了开题报告,对该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各个子课题的核心内容、研究计划、课题的预期研究目标和成果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专家咨询和研讨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长著研究员主持。与会专家就课题研究进行了深入讨论,纷纷为课题的实施出谋划策,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提出了宝贵建议。专家们认为,课题研究选题意义重大,不仅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且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有重大意义;研究框架设计科学合理,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研究思路清晰,前期准备充分,研究队伍学术能力突出,这为高质量地进行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同时专家也对如何进一步确定资料收集的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如何进一步优化研究专题设计,如何统筹协调好各子课题间的研究工作,如何建立资料收集、共享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并表示将在资料收集、共享、阶段性成果出版等方面给予课题组大力支持。
二、课题组前往北京、天津等地档案馆展开调研
为进一步推进研究工作,课题组于2015年11月15—21日前往北京市和天津市的部分档案馆进行实地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1、北京市调研情况
在北京市,课题组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和北京大学档案馆进行了调研,各档案馆的情况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没有设置独立的民国时期“图书馆”档案全宗,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分散分布,主要集中于内阁全宗(全宗号:02)、军机处全宗(全宗号:03)、宫中全宗(全宗号:04)、内务府全宗(全宗号:05)、宪政编查馆全宗(全宗号:04)和学部全宗(全宗号:19)内。馆内与课题相关的档案数量不多,以“图书馆”为检索词获得记录23条,“文津阁”26条、“文渊阁”23条、“藏书”14条、“皇史宬”11条、“文溯阁”8条、“石渠阁”4条、“文源阁”2条、“文宗阁”2条、“文澜阁”2条。按照一史馆要求,可提供数字化档案的数量有限,课题组只获得其中很少一部分档案,且这些档案只能使用一史馆专门的图片浏览器进行浏览。
北京市档案馆
北京市档案馆没有设置独立的民国时期“图书馆”档案全宗,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分布分散,主要集中于J001北平市政府全宗(全宗号:J001)、北平市社会局全宗(全宗号:J002)、北平市教育局全宗(全宗号:J004)等共计26个全宗内。馆内与课题相关的档案有一定数量,以“图书馆”为检索词获得记录194条,“民众教育馆”86条、“阅书报处”45条、“阅览”22条、“图书室”21条、“民教馆”16条、“阅览室7条”、“图书馆协会”6条、“藏书”4条、“阅报所”1条。按照北京市档案馆规定,只能提供少量的档案复制。
北京大学档案馆
北京大学档案馆没有设置独立的民国时期“图书馆”档案全宗,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分布分散,主要集中于国立北京大学案卷、京师大学堂案卷和燕京大学案卷中。这些档案基本上都还是纸质版,数量多,其中很多都非常珍贵,受时间限制,课题组只来得及将其中部分档案的案卷目录记录下来,以便后期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学档案馆虽然可提供档案复制,但只允许最多复制每份档案的30%。
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档案馆负责人还就下一步合作整理和利用该馆档案事宜进行了商谈。
2、天津市调研情况
在天津市,课题组调研了天津市档案馆、南开大学档案馆和天津大学档案馆,各档案馆的情况为:
天津市档案馆
天津市档案馆没有设置独立的民国时期“图书馆”档案全宗,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主要相对集中分布于天津特别市政府全宗(全宗代码:J0001)、天津市政府全宗(全宗代码:J0002)、天津市社会局全宗(全宗代码:J0025)、XX全宗(全宗代码:J0110)四个全宗内。天津市档案馆馆藏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数量很大,分布相对集中,数字化图片质量高。例如,仅以“图书馆”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就得到案卷级目录218条,文件级目录1301条。
在天津市档案馆调研过程中,与天津市档案馆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课题组所需档案可获取和整理出版,双方联合署名,至于具体合作事项需进一步协商后以合同方式约定。
南开大学档案馆
南开大学因为受战乱影响,学校几经搬迁后,学校档案馆并没有民国时期的档案得以保存下来。
天津大学档案馆
天津大学前身为国立北洋大学,学校档案馆有部分相关资料,只是存在数量较少、分布分散的问题,且天津大学档案馆方面不太愿意提供利用,经长时间交涉对方只同意对一份档案进行了拍照。
3、调研总结
本次调研不仅对于京津地区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的分布有了更为清楚的了解,为后期正式调研打好基础,同时,对于明确资料汇编和研究专著的重点也有一定帮助。更重要的在于与一些单位达成了合作意向,为后期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当然,本次调研受时间限制,一些与本课题有密切相关的档案馆未能前往调研和接洽合作事宜,如清华大学档案馆等,将会安排在下一步的调研计划中。
另外,对于有合作意向和合作可能的单位,如天津市档案馆和北京大学档案馆,将尽快前往就具体合作进行深入协商讨论。
4、下一步研究计划
下一步将首先按照开题报告会专家所提意见,进一步梳理研究思路,选取代表性地区和档案、以及代表性问题作为研究重点,争取集中力量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早出成果。
与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各档案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研究重点和分工,在多点同步开展研究,共同推进项目。
在接下来的调研中,将更科学地制定调研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并通过购买、共享、交换等各种方式与各地档案馆建立合作关系,争取到更多的档案资料以供研究。
三、成立项目成果编纂委员会
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下发的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通知书的要求,本课题组成立了项目成果编撰委员会,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质量及学术规范进行审核把关。编撰委员会的成员主要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聘任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评审组专家组成,具体如下:
顾问:黄长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研究员
主任:陈力国家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子舟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朱强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
吴建中上海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
周耀林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姚乐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程焕文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