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举行开题报告会

2016年06月07日14:11

2016年3月26日,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来自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和学校社科处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出席了本次开题会。

课题组整体上从“问题提出与总体设计”、“理论与实证研究计划”、“研究实践与社会服务”三大部分对课题进行汇报,对选题背景、相关研究评述、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等进行详细介绍,并就各子课题的具体研究问题、内容、成果发表及学术活动等进行了细致规划。

在听取课题组的开题报告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教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邓启耀教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春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吴重庆教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李郇教授、中山大学社科处袁旭阳副处长等校内专家围绕如何破解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悖论、如何构建数据库等具体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热烈讨论,并就课题的进一步研究计划与具体操作提出了启发性意见与建议。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该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发展问题,而且能够为中国乡村发展提供极其有益的借鉴,并提出:课题研究内容应该聚焦于传统村落的类型与模式上;案例村落的选择不宜过多,但要有典型性;数据库的建设与案例调研应充分利用社会民间力量,可考虑采用多元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等建设性意见。

课题组相关成员也就研究计划实施、调研等相关问题与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充分交流,孙九霞教授代表课题组向各位专家表示感谢,表示将继续完善课题的研究计划,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为深化传统村落的基础研究、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与利用做出贡献。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不仅涉及乡土建筑和人居环境的保存,更涉及传统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关乎文化多样性的存续,是乡村重构与建设成败的关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课题的开展,对于寻找传统村落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制定差异化的保护措施以及探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课题组供稿)

(责编: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