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日,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赵平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两汉讹字综合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清华大学近春园第一会议室顺利举行。
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段江飞等领导出席了开题报告会,与会专家有北京大学中文系李家浩教授、孙玉文教授,吉林大学副校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吴振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主任黄天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国英教授、常务副主任李运富教授,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所长陈伟武教授,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冯胜君教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郭永秉教授,课题组成员孟蓬生、刘乐贤等近30人参加了开题报告会。
项目首席专家赵平安教授代表课题组简要介绍了先秦两汉讹字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研究价值、投标书原计划的内容、现今的工作进展等,重点报告了课题最终成果的设想,提出编撰字编和理论探索并重的工作原则。
专家咨询和研讨环节由李家浩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就课题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学术价值、可行性分析、困难点与创新点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与会专家对课题意义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学术界对字际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字音方面,而对字形关系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本课题填补了这项空白,为今后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以赵平安教授为核心的课题组成员对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都有深入的研究,使得该课题有着可靠的学术保证。
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为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先秦两汉文献卷帙浩繁,讹字数量庞大,本课题任务艰巨,需要持久的深入研究,课题组应适当申请追加经费或申请滚动资助。第二,讹字目前还未有较为明确的定义,课题组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予以恰当的定义,重视讹字产生的动态过程,重视用字者的习惯,分层次、分时代的总结归纳各种现象。第三,课题工作量十分繁重,但更需要审慎的判定和论断,课题组成员要严格筛选,每位成员要具有一定的小学功底。第四,在项目开始阶段尽可能多的提取资料,在完成资料长编的工作后,根据课题组在实践中归纳的定义选取符合条件的字例,最终报告可以分为两部分,严格意义的讹字放在上编,无法确定或存在争议的讹字则放在下编,尽可能从各个角度为学界提供丰富的材料。
赵平安教授对各位专家的意见表示感谢,并表示课题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会结合项目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参照专家组的意见合理调整课题框架。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