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行政区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1912-2013)开题专家指导会简报

2016年06月07日14:5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行政区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1912-2013)”(批准号:15ZDB053)开题专家指导会于2015年12月27日在复旦大学举行。出席指导会的专家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唐晓峰教授、云南大学人文学院陆韧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胡阿祥教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邬伦教授、广州大学地理学院吴志峰教授。复旦大学方面出席会议的有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副处长葛宏波、规划室主任肖卫民以及本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张晓虹教授代表课题组从课题的研究现状与选题价值、总体框架和预期目标、具体进程、重点难点问题等四个方面向各位指导专家做了详细汇报。她表示项目完成以后,将在复原现当代(1912-2013年)中国县级及其以上各级政区治所和边界逐年变化的基础上,用GIS方法建立1912-2013年中国地方行政区划数据库,可供使用者查询任一年份的行政区划状况以及与政区变化相关的各种历史资料和数据,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绘制出任意一年的全国政区分布地图。其目的是建立一套可以反映全国现当代政区变化的基础数据库。随后,课题组两位子课题负责人从面状数据库和点状数据库两方面演示了两个个案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徐建平副教授现场演示了上海地区历代行政区划演变数据库,他表示依据CHGIS的积累的一套技术和方法,重建现当代全国的县级政区数据库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子课题负责人路伟东副教授现场演示了民国时期山东地区县级治所演变数据库,指出依据此种研究方法,重建现当代全国县级治所演变数据库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课题组汇报完毕之后,各位专家分别发表意见对课题组进行指导。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GIS技术方面:

建议加强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尤其是GIS之间的联系;在地图的处理上,不能光把搜集到的地图资料扫描后建成数据库,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地图矢量化,发挥GIS空间分析的强大功能;基础信息平台应该建成开放性的,比较容易后期修正的,即如果发现错误可以随时调整,采用适当的模糊性表述而非以前那种精确性表述;在基础平台的功能上应当开发出更多的功能,便于普通民众的使用;基础数据的编码,应该利用现有的国家标准,而不是延续原来CHGIS那套自创的标准;坐标系统的选择上面,一定要规范,要与国家公布的最新的标准一致。

二、政区地理研究方面:

本课题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库,也是一项学术研究,所以必须考虑可信度问题,要符合学术规范,也就是说必须要整合一个资料库,将所有的资料出处一一注明;对于民国时期,红色政权如何展示?绝对不能不做,但是做又难度太大,如无法画图,可以考虑提供文字资料加以说明;历史资料的矛盾性如何妥善处理,即面对不同来源的材料如有相互矛盾,该如何来抉择必须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地名标识方面,要注意音、形、义等问题;要注意边疆地区的政区设置与疆界形成之间的关系;贵州、云南等地插花地问题对于边界的影响;民国时期云南省设置的治边督办在行政区划体系中的作用。

三、项目管理方面:

应关注国家最新出台的地图管理条例,项目的进行不能与现有法律冲突;建议加强与有关行政部门以及地图绘制机构的合作;该项目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很大的精力、财力投入,而且必须要坚持不懈,决不可新鲜感过后就半途而废了;工作的进行应秉承循序渐进原则,将容易做的部分先做,这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国家不断的投入,因此,无论作出多少工作都只能是阶段性成果。建议社科规划办在课题组取得预定成果的前提下,给予后续资助,以使该课题能继续开展下去,将该政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做的越来越完善。

针对各位指导专家的意见,周振鹤教授代表课题组表示感谢,并表示会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计划,争取尽快取得进展,先完成部分省区的政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为项目的持续进展奠定基础。

(课题组供稿)

(责编: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