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由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红民教授任首席专家的201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蒋介石资料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在历史系会议室举行。恒励集团董事长张克夫先生、浙江大学知名校友李摩西先生、浙江省档案局刘云局长、韩李敏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黄道炫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人文学院院长黄华新教授、副院长吕一民教授、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新德教授(荣休)、课题组全体成员共40余人参加了开题报告会。
“蒋介石资料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现场
开题报告会由吕一民教授主持。
课题首席专家陈红民教授首先报告课题规划。他从“为何要建蒋资料数据库”、“预想的数据库长什么样”与“已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困难”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他指出,学界对蒋介石的研究益趋成熟、成果丰硕,现阶段已进入一个瓶颈期,成为一个国际化、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除台湾“国史馆”馆藏的“蒋中正总统档案”及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收藏的《蒋介石日记》以外,还有大量类别的“第三类资料”散落在世界各地,这对进一步推进蒋介石研究,极具重要性和学术价值;从现实意义来看,蒋介石在海峡两岸都已渐成为“过去式”,如不抓紧时间搜集、抢救,相关史料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遗失;从以上几方面看,本课题非但必要且有意义。他进一步指出,预期建成的“蒋介石资料数据库”将是一个资料完备、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蒋介石资料大型综合数据库,将搜集海内外所有涉及蒋介石的各类史料与研究成果,最终与以独立门户网站的形式与目前国内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简称“CADAL”)平台相联接,对海内外所有学者、社会大众开放。另外,本课题的附带目标还有,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内设立“蒋介石文献特藏”及出版“蒋介石与近代中国资料丛刊”,并以此为契机,促进青年学者的成长,推动蒋研中心转型、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后,他还对目前已开展的工作及预期存在的困难做了简要的介绍。
课题首席专家陈红民教授报告
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肖如平、尤淑君、赵晓红、黄晨分别对各个子课题的设计、工作开展路径及优势、难点等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课题组的研究基础及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课题研究提出了宝贵建议。张克夫先生指出必须放弃传统的路数,勇于创新,比如创建网格化的数据联盟,要以开放的态度,与多方面展开合作,最终实现资源共享;黄道炫研究员指出蒋介石研究兼具学术、政治、社会等多个面向,开展“蒋介石资料数据库建设”不失为知人论世的洞见,相信充满“理想主义”的课题组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张生教授指出近年来中国大陆民国史研究突飞猛进,蒋介石研究是一大标杆,数据库建设符合在充分了解已有研究的成就与不足,重新发掘、穷尽多方史料,进而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填补学术空白的学术路径,期许蒋研中心、青年学者做出更大的成绩;韩李敏副局长则从档案的开放程度、数位化、馆际合作等层面,建议档案资料收集不妨采取“众筹”的方式,调动多方力量,比如档案文献的民间收藏家,数据库建成以后,要以开放的心态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多方共赢;方新德教授指出资料库建设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但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术研究也要适时更进,把原始资料转化成学术成果,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独一无二”的史料;李摩西先生结合多年来筹划、赞助收集、出版民国史料的亲身经历,对数据库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吕一民教授指出法国散存的相关资料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充分吸取国内外现有相关数据库的优长,取长补短。
与会专家学者对课题组提出意见
陈红民教授代表课题组感谢专家提出宝贵的建议,表示将认真领会和吸收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力争高质量的完成“蒋介石资料数据库建设”,并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
在“蒋介石资料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上,还举行了浙江省档案馆与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蒋介石文献特藏”挂牌仪式和“李摩西先生捐书仪式”。
浙江省档案馆与浙大蒋研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由人文学院院长黄华新教授主持。浙江省档案局韩李敏副局长与蒋研中心主任陈红民教授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达成档案资料共建共享的合作意向,尤其是蒋介石相关档案资料的蒐集与整理工作。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