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2015年工作汇报

2016年06月01日13:44

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立项于2010年,原计划6年完成。由于吟诵采录工作接近尾声,2015年主要工作是吟诵资料的整理。各项工作进展具体情况如下表。

一、吟诵采录情况

(一)吟诵采录情况

自2010年本项目立项以来,我们在全国各地正式开始采录,并优先采录年纪较大、吟诵规范和学养深厚的吟诵传人。截至2015年初,我们一共采录了800多位吟诵传人,获得上万首作品的吟诵录音、录像。其中包括周有光、张杰三、庞存周、姚奠中、蒋思豫、周定一、朱季海、周退密、南怀瑾、王俨思、沈蘅仲、俞伯荪、霍松林、徐续、张文渤、叶嘉莹、熊鉴、屠岸、陈以鸿、苏民、史鹏、戴逸、王运熙、唐作藩、朱帆、程毅中、周笃文、钱明锵、林冠夫、林东海、范敬宜等著名学者和诗人。从籍贯来看,所采录的吟诵传人涉及27个省(含直辖市)。采录较多的省,包括:江苏、广东、湖南、安徽、福建,这五个省都在60人以上。其次是山东、浙江、云南、贵州等地。另外,在韩国和日本,我们也分别采录到几十位吟诵传人。我们所采录的吟诵传人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大概构成如下:100岁以上有20余位,90岁以上有150余位,80岁以上近200位,70岁以上120余位,60岁以上近50位,60岁以下30余位。其中我们所知的已经有数十位过世了,所以吟诵抢救工作意义重大,也迫在眉睫。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可能还有几千位会吟诵的老先生,我们也还在多方努力,去寻找线索,取得联系,然后去做抢救采录。

今年开始,我们的重点放在对采录所得资料的整理上,仅暑假时在西南地区做过一次为期20天的采录。其它有几次在北京的零星采录。今年总计采录40余人。8月,采录小组在贵州的贵阳、修文、六盘水,云南的昆明、曲靖、大理、丽江,以及湖南的邵阳等地采录了30余位会吟诵的老先生。与往年采录的情况相比,今年所采录的吟诵传人,平均年龄不算大,90岁以上的只有5位,七八十岁的居多,大部分没有读过私塾或者仅仅读过一两年,可见目前真正会吟诵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从今年所采录传人的水平来看,也不及前几年高,他们绝大多数只会蒙学作品的吟诵,少数会吟诵近体诗,至于古文则多数不会。可见目前所健在的传人吟诵水平也不及前几年了。今年采录的人中,只有一位年龄不高却传承优秀的湖南吟诵传人,陶稳固先生,他不但读私塾时间长,四书五经都会吟诵,并且还会儒家礼仪,仪礼中的祝词赞语都会吟诵。但这已经凤毛麟角了。从总体来看,吟诵的传承情况是越来越差了。

(二)吟诵采录培训情况

迄今我们调查过27个省(市、区)的吟诵状况,占全国县市的1/10左右。根据推测,全国吟诵传人应该还有几千人。这些吟诵传人的年龄,一般在85岁以上,年纪最大的超过100岁。这批传人可以算是真正会传统吟诵的最后一代了,由于年事已高,日有辞世者。我们六年来采录过的传人中,已经很多位去世了,其中包括南怀瑾、俞伯荪、朱继海、范敬宜、王更生(台湾)、陈新雄(台湾)、钱明锵、杜道生等著名学者和艺术家。而更为遗憾的是,有些先生是在采录前不久突然去世的,像季羡林、任继愈、周汝昌、吴宗济、胡明扬等。痛心遗憾,永难弥补。所以抢救之事已刻不容缓!一旦这些先生离去,这些地区的读书方法和吟诵调就此失传。所以,今年我们办了吟诵采录培训班,以便发动吟诵爱好者和热心人员展开多方面的及时抢救工作。

2015年5月,首师大吟诵研究中心,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吟诵采录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90余人参加了培训。徐健顺老师进行了项目介绍,朱立侠、宋振锟等长期从事采录的人员介绍了采录的内容、方法、要求,并请中央电视台资深拍摄人员李炎天教会学员使用摄像机以及掌握拍摄方法、技巧。培训班结束,成立了浙江、山东、湖北、云南、广东、辽宁、安徽、福建等十多个地方采录小组。由首师大吟诵中心提供摄像机、无线麦等设备,以便各地同时开展采录工作。我们希望用最后一年的时间,发动各地采录小组的力量,采录更多的吟诵传人。截止2015年12月,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吟诵采录小组已经提交了半年所采录的录音、录像资料,质量和数量都较为可观,其它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二、吟诵资料整理情况

(一)吟诵录音、录像资料整理情况

本课题前期的主要任务是吟诵采录,后期则逐渐转向吟诵资料的整理。我们已经在27个省采访过800多位老先生,获得了上千小时的吟诵录音、录像,以及大量珍贵的吟诵文献、文物资料。目前这些资料已经基本清理入库,做好了分类。大概有5T容量,整理起来工程浩大。

为了加快资料整理的速度,我们今年在首师大招募了一批志愿者,专门负责资料的整理。他们的工作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按照采录时间标记清楚,然后每人分领若干任务,对吟诵的录音、录像和访谈部分进行切分,把吟诵的每一首诗文单独提取,按照规定的格式命名存档,并对其中较为优秀的传人,选择访谈部分,根据语音转录出文字,以供相关研究使用。今年的主要工作是将2014年以前的资料整理清楚,将每个存储原始资料的大盘做出目录,以便检查。2014年以前所采录的资料全部都清理过一遍,并把其中的吟诵录音录像都切分好了。2015年采录回来的原始资料,尚未进行切分,预计明年能同步做完。

并且,我们在整理的同时,优先把比较优秀、具有代表性的吟诵资料整理出来,为广大吟诵学员提供学习帮助。我们也将择优结集为《传统吟诵精选》,以及选择部分优秀的传人进行专辑录制,如《叶嘉莹先生吟诵精品集》和《唐调吟诵精品集》等,为广大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高质量的吟诵录音、录像。

(二)文献资料搜集整理情况

我们搜集了古今与吟诵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分别结集为《吟诵研究资料汇编?古代卷》、《吟诵研究资料汇编?现代卷》和《吟诵教育论集》等。前两种已经完成,总计近50万字,已经跟中华书局签订出版合同,即将面世。这些资料都是纯文字资料,此外还有一部分采录时搜集得的吟诵谱子尚未整理。

要充实吟诵数据库,还有赖于搜集吟诵老唱片或录音。如果有可能地话,还应该寻找一些吟诵大家的录音资料。民国时期有一些语音资料留下,文献记录上尚有多种,但现知存世的,只有唐文治先生1948年的唱片录音,而他在1934年的录音却未见。黄侃录音尚未见。前辈学者华钟彦先生、林从龙先生、陈炳铮先生、秦德祥先生、李西安先生、姜嘉锵先生、侯孝琼先生、王恩保先生以及中华诗词学会等团体,都曾着力吟诵调研采录,所得资料总和达三百人以上的千余首吟诵。

再加上其他一些私人手上的先师先辈吟诵的影音,目前共搜集到500人左右的早期吟诵影音资料。这其中有很多文化名人、社会名流的吟诵影音,如胡适、赵元任、夏承焘、唐圭璋、赵朴初、臧克家、林庚、周谷诚、钱昌照、潘希逸、夏青等等先生的吟诵,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此外,还有很多名流的录音尚未寻找到,今后还将留意老吟诵录音方面的信息,这也是构建中华吟诵数据库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吟诵研究和出版情况

(一)吟诵研究情况

我们的调研工作除了做采录之外,还对每个地区的吟诵传承情况进行梳理,撰写调研报告,最后汇总为全国吟诵调研报告,对各地区吟诵的历史、现状、传人、特点等进行概述和分析。目前,已经撰写了少部分地区的吟诵调研报告。除了采录原始吟诵声音资料外,我们还搜集了一些文献资料,汇编成书,并优先选择其中一些论述吟诵的重要文献,提供给吟诵学员和研究者使用,比如“古代论吟诵100条”等。

我们在搜集的吟诵文献时,发现一些带吟诵符号或谱子的文献,较为少见,而意义重大。关于吟诵符号,在日本和韩国的吟诵书籍中比较常见,而在中国则比较罕见。目前所见较为详细的为1935年叶圣陶、夏丏尊合写《文心》中论述语文教学法时提到的古诗文读法符号,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这是一套吟诵符号。据我们了解,目前所见最早的吟诵符号或者说吟诵谱,可以算是道教法事歌曲谱,保留在《玉音法事》中。

《玉音法事》共辑道曲五十首,现收入于《正统道藏》第333册,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道教音乐之声乐谱集,大约问世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5年)。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和卷中载赞词及其曲谱,卷下载斋醮法事及赞词。《玉音法事》上卷、中卷所载声赞使用的谱式非常独特,它既不是古琴所用的减字谱,也不是琵琶用的工尺谱,而是一种形似曲线婉蜒之状的曲线谱,亦称曲折谱,或步虚谱,属于吟唱谱:每字有一线或数线弯曲蜿蜒,以示吟咏该拖腔是长是短;是向上转折或向下转折或一直进行。

这是一种源远流长、传播广远的中国古老的乐谱形式,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与道教音乐有密切关系,据说其初始至迟可追溯到汉代,《汉书?艺文志》所载二十八家歌诗篇目中即有声曲折之名,则吟诵谱的历史又可以往前推进了。然而,由于时代久远,且曲谱晦涩深奥,至今《玉音法事》所用之乐谱无人能识,还是一部有待破译的天书。

今年本课题组成员在吟诵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华锋教授发表了《传统吟诵与新吟唱论文,辨析了传统吟诵与新吟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他认为,传统吟诵在吐字发音、用气方式以及音色等方面与新吟唱均有所不同。从传播的角度看,传统吟诵是读书的方法,是教学的手段,举一反三是传统吟诵最突出的特点;新吟唱则不具备这些优势,不能以同一曲调去吟唱第二首诗词。朱立侠博士出版了吟诵专著《唐调吟诵研究》,对唐文治先生所传的桐城派读文法进行了全面研究。

今年,首都师范大学主办了第三届中华吟诵周,汇集了包括国内外知名吟诵专家、吟诵教育名师、传统文化届名人、社会贤达以及大批吟诵爱好者等近1500人,就近年来最新的吟诵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探讨,对传统吟诵和世界吟诵交流的研究又上升了一个新高度。本次活动共征集论文40余篇,包括吟诵学理论文22篇,吟诵教育论文18篇,总计30万字左右。

(二)吟诵教育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子课题——吟诵教育方面,有20多个学校参与吟诵教育研究,申报了“农村小学经典诗文吟诵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小学生学习吟诵的课题教学研究”等20多个子课题,在吟诵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华吟诵教育研究中心举办了6次中级吟诵培训班,上百次初级吟诵班,全国接受过吟诵培训的老师有数万人,有20多个城市进行了全市的吟诵教学,贵阳市将吟诵列入中考项目,四川、广东、山东等地教育部门对吟诵进课堂也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今年的吟诵周中,吟诵教育作为活动的重点,相关的研究也最多。与会的国内吟诵教育界名师达到历届最多,从大中小学等各方向和体制内外的吟诵教学分别进行了展示,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今年在吟诵教育的研究方面,很多吟诵教育研究的子课题成员和吟诵学员都写出了一些论文,并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广泛的运用。具体的论文情况见附表。

(三)吟诵著作出版成果

吟诵成果出版方面,中华吟诵教育研究中心与中华书局联合,在今年出版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等吟诵版教材。两种吟诵文献——《吟诵研究资料汇编?古代卷》和《吟诵研究资料汇编?现代卷》,也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深受广大中小学师生喜爱的《我爱吟诵》,今年也修订到第三版了,该书精选中小学常见古诗文,每一首作品配上三种不同调子的吟诵,并且对每首诗文作品进行吟诵符号的标注和声韵分析,将吟诵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成为目前中小学吟诵教学的主要参考书,在全国影响甚大。此外,课题组成员,吟诵学会的专家和会员等都有专著和论文发表。

(课题组供稿)

(责编: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