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部分期刊会议探讨期刊发展

2016年03月31日09:36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举办“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网络专栏合作方式研讨会”。全国40多家知名学术期刊及有关部门8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网络专栏合作方式的各种问题。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网络数字时代背景下网刊挑战与机遇并存,转型是网刊适应网络数字发展及其自身深化发展的必然出路。与会专家提出,专栏合作与在线学术平台是网刊转型的新模式,要以专栏和专题为中心构建数字时代的基本传播单元,构建网刊学术论文传播的投组稿平台、审稿平台、编辑平台、出版平台、传播平台和评价平台等6大平台,使网刊成为期刊人、学科专家、专业评价机构和读者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与会专家认为,在线学术平台设计要从读者和作者需求出发,栏目专题设计要以问题为导向、内容形式多样,在线学术平台要体现开放性,不仅要对作者开放、对读者开放,还要对所有期刊开放,通过扩大宣传争取更多期刊的加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举办“综合性期刊经济研究栏目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国内各知名期刊主编和专家学者就综合性社科期刊办刊、选稿、评价及经济学研究范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第一,综合性期刊在选题定位上应是学术共同体都关心的“公共议题”,而不是特别专业化的只有某个学科关心的话题;第二,社科期刊要发挥好学术引领功能,引导学术研究回应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关注重大现实问题;第三,避免“就定量而定量”、“就学术而学术”的八股式经济学研究范式;第四,无论实证研究型的稿件还是理论思辨型的稿件,稿件质量及其创新性是第一位的;第五,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社科期刊,都应该保持办刊思路的相对稳定,为作者和读者提供稳定的预期。与会专家学者还就各自期刊的办刊特点、审稿制度、选稿标准、编校流程、同行专家审稿意见使用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江苏社会科学》举办“传统媒体的现代转型与发展研讨会”。来自北京、山东、江苏社科界的40余位期刊主编和专家学者围绕社科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展开研讨。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破除陈旧观念,摒弃学术期刊与互联网格格不入的传统思维。第二,改革传统学术期刊管理体制,为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开辟通道。第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第四,引入拥有新理念、掌握新技术的高素质编辑人才,注重培养编辑向学者化发展。第五,整合期刊资源,实现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明确学科或问题边界,灵活组合文章促进期刊个性化发展,最终形成有序组合的期刊体系。第六,改革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解决学术研究简单追求成果数量的问题。第七,加强与学术界互动,与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专家学者、中青年研究人员保持对话和联系,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作者队伍,紧密追踪学术前沿,根据学科发展最新趋向制定组稿计划。第八,积极应对新技术、新媒体挑战,主动创设期刊移动客户端与新媒体阵地,加快推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传播样式再造,发挥大数据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分析优势,发挥融媒体的叠加优势。

《中国藏学》、《民族研究》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联合召开“民族类学术期刊负责人会议”。国内主要民族院校、民族类科研机构的30多位期刊负责人,就当前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形势和要求、学术期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以及民族类学术期刊如何在服务民族工作大局中更好更快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为更好地实现交流和协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推动民族类学术期刊共同进步、更快发展,需要尽快建立机构平台。会议一致同意,先行成立“民族类学术期刊研究会筹备处”,启动筹备工作。

《近代史研究》举办座谈会讨论学术编辑的职责与素养。3月15日,在资深编辑谢维编审荣休之机,召开学术编辑职责与素养座谈会。谢维编审与大家分享了多年编辑工作的心得:一是学术刊物要保持学术本位;二是学术编辑应具备兼容并包的心态,积极鼓励学术争鸣、学术创新,促进学术发展;三是编辑要学会和研究者交朋友,与作者形成良性互动,尤其要和青年学者交朋友,注重培养青年作者。其他学者、审稿专家、作者等从不同角度出发,就学术编辑的职责与素养谈了各自的意见。

(责编: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