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张胜:用科学评价引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

2015年09月24日09:57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用科学评价引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

  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办的“关注现实 引领学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评价报告2015》”发布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求是》杂志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如何通过科学的学术评价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学术阵地建设等问题展开探讨。他们认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评价系统研究,对于引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方向、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权威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现实,问题导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高翔表示,马克思主义学术刊物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科研方向,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完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办刊导向,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发声、勇于亮剑,带动其他刊物捍卫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

  《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黄中平认为,中国共产党善于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学术期刊承担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部长何怀远少将表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深刻的现实性,即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和有效地改造现实世界。马克思主义学术期刊要始终坚持问题意识,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副主任姜庆国认为,应拓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的讨论空间,积极回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实际需求,探索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和完善的实践路径,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逐步成长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势学科。

  高翔强调,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体系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树立突出的问题意识,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科学评价,引领学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

  “科学评价学术期刊首先要解决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两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指出,要由中国人来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水平、掌握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话语权。何怀远表示,要通过科学评价来引领和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发展,引导学者关注现实,引领学术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评价要处理好学术性和政治性的关系、本土性和国际性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特点,要以科学评价促进学科发展,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要更好地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承担起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使命,需要不断探索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现路径和实现方式。荆林波表示,评价期刊只是科学评价工作的开端,评价学科、走向内容才是评价的目的。为充分了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现状,还需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内的其他学科期刊进行评价,推动科学评价工作不断深入。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学术期刊要把握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与趋势,刊发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学术论文,把相关刊物建设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反映当代理论、学术研究前沿的重要平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学术引领和智力支持,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和学术话语体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 张胜)

(责编:李叶)